RIPng

RIPng

RIPng,IETF在1997年為了解決RIP協定與IPv6的兼容性問題RIP協定進行了改進,制定了基於IPv6的RIPng(RIP next generation)標準,定義在RFC2080中。

名詞解釋

RIPng:路由選擇信息協定下一代(套用於IPv6)
(RIPng:RIP for IPv6)
下一代路由選擇信息協定(RIPng,套用於 IPv6)是一種基於 IPv4 網路協定和算法的協定。在國際性網路中,如網際網路,擁有很多套用於整個網路的路由選擇協定。形成網路的每一個自治系統(AS),都有屬於自己的路由選擇技術,不同的自治系統,路由選擇技術也不同。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選擇協定稱為內部網關協定(IGP)。外部網關協定(EGP)是一種用於在自治系統之間傳輸路由選擇信息的協定。 RIPng 在中等規模的 AS 中被用作 IGP 協定。對於較複雜的網路環境, RIPng 不適用。
RIPng 是一種距離向量(Distance Vector)算法。此協定所用的算法早在 1969 年, ARPANET 就用其來計算路由。然而該協定最初屬於 XEROX 網路協定。 PUP 協定通過網關信息協定交換路由選擇信息,而 XNS 則採用該協定的更新版本,命名為路由選擇信息協定(RIP)實現路由選擇信息交換。 Berkeley 的路由協定很大程度上與 RIP 相同,即能夠處理 IPV4 及其它地址類型的通用地址格式取代了 XNS 地址,同時路由選擇每隔 30 秒更新一次。正是因為這種相似性, RIP 既適用於 XNS 協定,也適用於路由類協定。
關於 IPV4 網路,路由選擇信息協定即指 RIP / RIP2,具體內容可參照相關說明。本文主要闡述 RIPng 。

相關詞條:協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