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品管圈實務

QCC品管圈實務

2、品管圈的運作模式 3、品管圈圈會及QC 有效開展QCC品管圈的方法

《QCC品管圈實務》作者:康建平
組成:4盤VCD 出社: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
品管圈概念源自美國,在日本發揚光大。在過去的38年中,品管圈概念被引入到了100多個國家。其特點是由基層員工組成的小組,通過適當的訓練及引導,使小組能通過定期的會議,去發掘、分析及解決日常工作有關的問題。推行品管圈可以鼓舞員工的士氣,提高他們的素質和效率,改變他們的工作態度;同時可以改善公司的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講師:康建平
華東交通大學經濟學學士、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工程學士, IRCA國際註冊審核員 ,QS9000:1998版通用培訓結業。曾在多家知名企業擔任品保主管及講師,康老師擅長QS9000/ISO9000/ISO14001/VDA6.1/EAQF/AVSQ/TS/YYO287/EN46000/TQM/TPM/5S/QCC/QC七大手法/QFD/DOE/SPC;目標管理/績效管理/項目管理/現場改善/工業工程/精益生產/六標準差/競爭力領先工程/中基層幹部培訓/傑出班組長等課程。培訓過的企業有海爾、百威啤酒、三星電子、豐田汽車、中海油等上百家企業,獲得學員的一致好評。那下面在康建平老師的指引下,讓我們一起走進QCC品管圈的世界。
《QCC品管圈實務》內容提要:
1、正確認識品管圈
2、品管圈的運作模式
3、品管圈圈會及QC story 概述
4、QC story 12步驟詳解(上)
5、QC story 12步驟詳解(中)
6、QC story 12步驟詳解(下)
有效開展QCC品管圈的方法
1、選擇課題,闡述選題的背景
我們要選擇那些有意義的、有使命感並對公司經營有積極影響的課題作為QCC活動小組的課題。在選題過程中,不僅要發揮員工自主創新的精神,鼓勵他們從企業現存的各類問題中自主選擇改善的課題(自主活動),還要引導他們積極承擔一些企業經營中的關鍵課題(職務活動)。
2、項目管理和項目跟進
為了使QCC小組的活動卓有成效,對這些項目小組實施項目管理和項目跟進是十分必要的。課題改善項目的跟進通常有三種形式,首先是計畫診斷,即要求QCC小組在一定時期內完成改善計畫的製作,推進部門以及企業管理者對各個QCC小組所製作的計畫進行診斷,確認計畫的可行性,必要時可以提出建設性的修改建議。其次是過程診斷,即根據計畫要求,定期(如,一個月一次)確認改善項目的進度,對改善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一些需要協調的事項進行協調和指導,必要時還要幫助或建議小組修改改善活動方向。第三是結果診斷,就是對活動所帶來的成果進行確認,指導員工對改善結果進行總結。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診斷活動都要秉承一個理念,那就是診斷的過程就是企業高層服務QCC小組的過程,要為小組成員提供全面的支持。
3、定期召開發表會,事先約定會期
定期召集發表會是強化推動力的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在輔導企業開展QCC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要求企業每三到四個月做一次改善發表大會,事先約定會期並廣而告知。
發表會是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首先它能夠給員工提供一個展示的平台,讓員工在發表會上展示自我,體會成就感,鍛鍊員工總結和發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為了在發表會上展示精彩,在會期到來之前,小組和小組成員都會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和積極向上的壓力。
總之,完全依賴員工自主自發的活動是不可能成就QCC活動的,必須採取行之有效的辦法並採取有效的推進,對改善課題實施項目管理就是一個經過驗證的好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