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技術

隨著價格的下降,2005年第一季度後期開始,PCI-E平台進入快速普及。 2005年只是雙核心的開始,In 經過一年的發展和完善,2004年末,BTX步入零售市場。

PC技術趨勢

PCI-E普及

隨著價格的下降,2005年第一季度後期開始,PCI-E平台進入快速普及。以nVIDIA GeForce 6200 with TurboCache為代表的技術和產品顛覆了傳統顯示卡的成本結構,成為PCI-E的重要推動力量。

在《中國電腦教育報》過去的兩期報紙中,我們分別報導了NVIDIA GeForce 6200 with TurboCache的發布和Intel 915PL/GL晶片組即將到來。這兩款產品可以看做是PCI-E加速普及的關鍵點。

PCI-E匯流排及其產品的發布已經半年多了,但推廣的進度一直不太樂觀,目前PCI-E平台的市場占有率只有10%左右。按以往的經驗,新晶片組的市場占有率應該在發布6個月後達到50%左右,i915平台顯然沒有遵循這一規律。而顯示晶片和顯示卡廠商也被迫雙線作戰,一面發布基於PCI-E的全新產品,一面費盡心思地保證AGP版的供應,甚至不惜採用橋接的倒退方案。

沒有人懷疑PCI-E新平台的效能,惟一的指責只能是價格。即將推出的i915PL/GL晶片組可以迅速解決主機板價格的問題,而GeForce 6200TC的發布也前所未有地拉低了新產品上市的價格。TurboCache可以充分利用系統記憶體,並明顯減少了顯存的成本,是GeForce 6200TC低價的秘訣。ATi也將會把HyperMemory引入X300系列顯示卡,打造出類似的產品。XGI也表示會推出類似的產品。可以想像,PCI-E時代入門顯示卡的價格將比過去任何時候都低。還有什麼理由不選擇PCI-E呢?

已經有廠商樂觀地估計,在2005年第一季度末的時候,PCI-E平台份額將衝上30%。這一季度也是VIA、NVIDIA的PCI-E晶片組量產上市的時候,下一季度的情況當然會更熱鬧。
SM3.0成為標準

ATi在年初就會發布支持SM3.0的R520核心,兩大巨頭會師SM3.0。玩家們當然期待更新的特效出現在螢幕上,但另一場架構暗戰也將隨之揭開。

2004年,NVIDIA總把Shader Model 3.0掛嘴邊,並得到了微軟的支持。ATi繼續堅持SM2.0,至少,它SM3.0無用論在2004年的遊戲中還是得到了支持。2005年,ATi的R520發布,終於開始支持SM3.0,而且,R520是第一款採用90nm製造工藝的GPU。

下一個競爭點在哪裡?微軟即將公布的下一代DirectX——Windows Graphics Foundation 2.0引人注目。WGF2.0希望未來圖形晶片的頂點著色和像素著色將統一採用單一著色處理器“統一著色單元”,這理應導致圖形市場的又一劇變。目前的信息顯示,ATi未來會順應“統一著色單元”架構;而NVIDIA仍希望頂點和像素著色單元分開。兩種抉擇各有利弊, NVIDIA的“守舊”可能還有一個額外的考慮:在與Sony合作的PS3上,幾何運算可以交給強大的Cell處理器,專注的像素著色單元更符合NVIDIA GPU在PS3中的定位。
64位流行

從CPU上看,確實如此。隨著E0核心的上市,將會有越來越多的P4支持EMT64。在2005年中後期我們就能看到64位CPU占據半壁江山。但還是那句老話,套用在哪裡? 

AMD的Athlon 64一直試圖將64位處理器引入PC,效果不錯,但絕對份額仍不理想。不過在2004年,Intel終於願意引入x86-64兼容的技術,首先在Xeon平台中引入了EMT64。接著,F後綴的P4處理器也悄悄出現在市場上,它們採用E0核心。目前E0核心的P4中,支持EMT64的編號約占一半,但其他產品已有破解成功的訊息。相信E0及其後繼核心的P4開放EMT64功能的數量會越來越多。

當Intel願意和AMD一起讓主流處理器支持64位的時候,普及的時候就算到了。但對於PC而言,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的發展顯然滯後得多。2006年我們才能看到微軟的大眾化的64位作業系統。x86-64為AMD帶來了成長的機會,但不足以打敗Intel。也許AMD和Intel的決戰會在雙核心展開。
雙核心來到PC

雙/多核心處理器將從伺服器走向台式機、筆記本電腦。Intel不是雙核心處理器的先行者,卻將是雙核心引入PC第一人。2005年下半年我們將可以看到這樣的產品。

Intel將於2005年第三季度發布的核心代號的Smithfield是第一款套用於PC的雙核心處理器。AMD首先發布的雙核心處理器則是面向伺服器、工作站的Opteron平台。Intel的Xeon會在2006年也跨入雙核心的行列,而Yonah核心也將65nm製造工藝和雙核心處理器引入筆記本電腦。

2005年只是雙核心的開始,Intel激進地將2006年台式機、筆記本電腦、伺服器平台的雙核心處理器的市場份額計畫都提高到70%以上。自從NVIDIA的SLI出現,PC處理器性能提升步伐相對顯得緩慢了。多核心是提高性能的一個理想手段,尤其是目前作業系統和套用軟體已經是典型的多進程、多執行緒環境,越來越適合進行執行緒級的並行運算(Intel的超執行緒技術只是第一步)。
LCD下一步如何走?

17英寸LCD成為主流是眼前的事情,然後呢?19英寸?寬螢幕?意見還沒統一,我們拭目以待。至少我們確定:2005年,17英寸LCD是主流的主流。

2004年底,15、17英寸LCD面板的價格已經跌破1英寸10美元的心理線,甚至跌破二線面板廠的變動成本,LCD迅速取代CRT顯示器成為市場主流。由於差價不大、解析度提升檔次,在2005年,17英寸LCD將繼續榨乾15英寸市場空間,成為絕對主流。

19英寸是不少中高端用戶觀望的熱點,典型的觀點是“看得爽”,因為17英寸LCD的像素確實比其他顯示器都要小一些,閱讀文本有點兒吃力。不過從價格上看,19英寸面板和17英寸面板之間的差價仍然高達80~100美元,而且解析度沒有改變,套用模式沒有突破,很難說服多數人採購。19英寸面板的價格會快速下降嗎?在2005年達到1英寸10美元的心理線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19英寸目前的量和利潤對廠商而言還比較滿意,如果讓它和15、17英寸面板一樣去進行割喉戰是不理智的;另一方面,目前新增面板產能大量投入到同樣有爆發性成長的平板電視市場,越大尺寸的面板對產能的消化能力越強。顯示器廠商普遍預計2005年,19英寸LCD的市場只占20%。

坐等現在的19英寸進入主流也不現實。4:3(1024×768、1600×1200)和5:4(1280×1024)的顯示模式正在受到寬螢幕的挑戰,這個趨勢在筆記本電腦上已經可以看到。寬螢幕更適合人眼的習慣,而面積也小於同尺寸的4:3面板,長遠看成本會更低。實際上,隨著制約寬螢幕面板成本的生產良率的上升,它們的價格日趨合理,已經能夠占去筆記本電腦市場的半壁江山。桌面顯示器的發展理應會遵循類似的路線,5:4的19英寸顯示器已經達到近距離閱讀的幅面極限,偏大的高度差和視角已經帶來易於疲勞、顏色變化大等問題。遺憾的是,明確表達將17、19英寸LCD向寬螢幕發展的廠商不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作業系統和軟體環境仍不夠成熟,另一個致命原因是目前趨近成本底限的價格使得廠商們缺乏調整的勇氣,初期不理想的良率將導致成本大幅度提高。

BTX嶄露頭角

經過一年的發展和完善,2004年末,BTX步入零售市場。2005年,會有更多的人真實地感受到BTX,但要看到它成為主流,尚需時日。

2003年9月,Intel發布了平衡技術擴展架構(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簡稱BTX),希望以此代替使用多年的ATX架構。BTX的最大的優點是將高發熱的CPU、北橋甚至顯示卡布置在一條風道上,使用單一風扇便可以給電腦散熱。其中,PicroBTX的尺寸也非常適合用於類似目前迷你準系統的機型。經過一年多的發展,BTX已經比較成熟,繼部分品牌機採用後,在2004年末,市場開始銷售含BTX專用散熱器盒裝P4處理器(CCE評測室也拿到了整套BTX平台,將於近期與大家分享)。

BTX使主機板布局、機箱結構甚至電源外形都發生了本質變化,我們再度面臨當年AT向ATX轉移的一幕。不過BTX與ATX的變化主要是機箱內的,而不像當年ATX對AT的接口大增這么直觀,另外,機箱的成本也明顯上升,因此要說服消費者購買新的機箱和主機板難度很大。BTX的推廣難以徹底的另一個原因是它的主機板布局更適合Intel架構以北橋為中心的模式,套用於Athlon 64平台的難度要大於ATX。

2005年會有更多的新架構機箱和主機板出現在市場上,對於新購買電腦的用戶而言,他們會很樂意採用更新潮的架構,當然,前提是價格不要相差太多——雖然從早期的產量看,成本高一些是可以理解的。
DVD修身平天下

DVD刻錄已經走到16倍速極限,但繼任者不會在2005年出現。漫長的一年當中,光存儲的新當家當然也不能故步自封,除了價格戰,複寫速度、雙層刻錄速度、SATA、三格式等等,都是值得發展的方向。

2004年下半年開始DVD刻錄高速普及,4x產品的價格已經足以將流行了兩年多的COMBO擠出市場。參考DVD-ROM的發展,目前雙16x DVD刻錄機的刻錄速度已經達到極限,甚至已經遠超碟片的發展。消費者下一步關心的是價格的繼續下降和高速碟片的普及。

2005年的主鏇律除了降價,也應該有一些技術的改良作為插曲,廠商們也需要這些新的賣點,畢竟藍光技術2005年還無法進入PC市場。目前已經上市的16x DVD刻錄機的複寫速度只有4x甚至2x,仍需要10分鐘以上的刻錄時間,值得進一步發展以滿足用戶的需要;雙層碟片的刻錄速度也很緩慢,碟片價格也很昂貴,隨著用戶容量需求的提高,矛盾也會日益突出;SATA接口已經是主流接口,個別廠商已經推出SATA接口的刻錄機,新的一年中,會有更多的產品順應接口發展潮流。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是:DVD Dual會變成Super Multi嗎?這是可能的。目前能夠支持Super Multi的廠商陣容已經非常強大(參見《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第38期B2版《DVD Dual之後是Super Multi嗎?》),推出實際產品與否基本只在成本問題(而且主要是權利金)。鑒於DVD-RAM在影音領域已經取得的地位,不排除日系廠商借其造勢的可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