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0戰鷹戰鬥機

P-40戰鷹戰鬥機

1940 1943 1944

P-40戰鬥機由寇蒂斯公司(Curtiss)以他們先前設計生產的P-36戰鬥機的機體加上艾利森公司(Allison)的V-1710-19液冷式發動機而成的新戰鬥機。第一架原型機在1938年10月展開試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這是美國唯一量產而且可以大量外銷的新戰鬥機。
類型 戰鬥機 生產公司 寇蒂斯公司 首次飛行 1938年 退役 1958年:巴西空軍 主要用戶 美國陸軍航空隊皇家空軍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其他 生產年份 1939年-1944年 生產數量 13,738 單位造價 $44,892美元(1944年)[1] 發展自 P-36 衍生機型 XP-46 P-40戰鬥機由寇蒂斯公司(Curtiss)以他們先前設計生產的P-36戰鬥機的機體加上艾利森公司(Allison)的V-1710-19液冷式發動機而成的新戰鬥機。第一架原型機在1938年10月展開試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這是美國唯一量產而且可以大量外銷的新戰鬥機。類型 戰鬥機 生產公司 寇蒂斯公司 首次飛行 1938年 退役 1958年:巴西空軍 主要用戶 美國陸軍航空隊皇家空軍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其他 生產年份 1939年-1944年 生產數量 13,738 單位造價 $44,892美元(1944年)[1] 發展自 P-36 衍生機型 XP-46 P-40戰鬥機由寇蒂斯公司(Curtiss)以他們先前設計生產的P-36戰鬥機的機體加上艾利森公司(Allison)的V-1710-19液冷式發動機而成的新戰鬥機。第一架原型機在1938年10月展開試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這是美國唯一量產而且可以大量外銷的新戰鬥機。

第一款量產的P-40B機翼上裝有4挺0.30英吋機槍,發動機整流罩上方另有兩挺0.50英吋機槍,機上配備防護裝甲板。P-40C開始配備自封油箱,P-40D開始機翼上的機槍換成0.50英吋,並且取消發動機上方的配置。P-40E將武裝進一步提升至6挺機翼的0.50機槍。P-40F改裝由美國生產的英國勞斯萊斯梅林28型發動機。P-40K與產量最大的P-40N使用仍使用無渦輪增壓的V-1710發動機。
到大戰結束前P-40總共生產13737架,高居美國二戰主要戰鬥機產量的第三位。
P-40歷年產量
年份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總數(架)
生產量 1 778 2246 4453 4258 2001 13737
P-40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的主力機種,不過由於其設計本身並無突出之處,加上發動機問題因此P-40在高空性能上無法與軸心國戰機搏鬥,僅能在中低空憑藉優勢火力以及重裝甲取得優勢;隨著新機種的服役,大多數P-40很快的退居二線或是擔任訓練的任務。其他使用的國家包括英國、法國、中華民國、蘇聯等。其中飛虎隊使用自英國轉移的100架外銷型在緬甸與中國戰區協助抵抗日本人的作戰,傳自英國人的鯊魚嘴塗裝也成為飛虎隊的歷史象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