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Hedges

Michael Hedges

麥可·亨吉斯(Michael Hedges,1953年12月31日-1997年12月2日),美國音樂家。1953年生於俄克拉荷馬州。會演奏吉他和長笛以及其他許多樂器,同時也是歌手。 麥可·亨吉斯(Michael Hedges)曾進入菲利普大學學習古典吉他。並取得作曲學位。相對於傳統音樂,Michael對實驗性音樂更感興趣。1980年進入史丹佛大學電子音樂系。 Michael Hedges形容自己的音樂是“猛烈的、沉重的、鞭打的、新邊界、尖銳的詩篇、野蠻的神話、格鬥者” 80年代與威爾.阿克曼結識,由Windham Hill唱片公司在“Breakfast in the field”中首次演出。才華橫溢的表演使得他受到大眾的矚目。被譽為木吉他之神!

專輯發行

1981年,發行了《Breakfart In The Field》專輯

1983年,創造了里程碑的《Aerial Boundaries》專輯,該專輯獲得1994年葛萊美獎提名。

1985年,《Watching My Life Go By》專輯

1987年,《Live On The Double Planet》專輯

1990年葛萊美獎提名,《Taproot》專輯

1994年,《The Road To Return》是一張以人聲為主的專輯,Michael展現了驚人的全方位的音樂天賦。

另外還出有專輯《Oracle》、專輯《Torched》

1997年,Michael Hedges在一場舊金山的車禍中喪生,享年43歲。

音樂生涯

他的音樂生涯起源於家鄉——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他會演奏吉他和長笛,也接觸過許多的樂器。最後他進入菲利浦大學學習古典吉他,並接受作曲老師E.J.Ulrich的指導,並得到作曲學位。同時間他也培養了對電子音樂的興趣。他說:“我到過現代作曲音樂學校,我聽Leo kottke,Martin Carthy,和John Martyn的音樂,但我更想朝Stravinsky,Varese,Webern以及很多實驗性作曲家方向前進,”Michael對電子音樂的興趣,帶領他在1980年進入史丹佛大學非常有名的電子音樂系。

Michael Hedges Michael Hedges

他也被Windham Hill創辦者兼吉他手Will Ackerman 發掘,後者回憶說:“他的彈奏幾乎把我洗腦了,我想吉他演奏將被重新定義。”在遇到Will Ackerman之前,Michael和他的音樂搭檔,貝斯手 Michael Manring兩人一起開始他們的錄音生涯。1981年,透過Windham Hill唱片公司發行了《Breakfast In The Field》專輯,並馬上建立了他的招牌“反叛者”與全新木吉他先驅者形象。在接下來的兩年中,Michael創造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並且發行了前所未有風格的專輯《Aerial Boundaries》,該專輯並於1984年獲得葛萊美獎提名。他的音色,心驚膽跳的技巧、作曲的天馬行空、情感表達之強烈幅度真實寫下木吉他音樂革命。在這張專輯中,Michael的音色和技巧比之前的專輯更加完全成熟了。 1985年,Michael並不想被“器樂演奏”或者“New Age"之類的名詞所限制,所以誕生了《Watching My Life Go By》專輯,他稱之為“奇異調弦的民謠歌曲”專輯。他說:“無論是在桌上作曲或是用我的吉他作曲,New Age這個名詞並沒有出現在我的思想當中。所以我的音樂並不屬於任何所謂的音樂類型,而且我認為這些音樂是非常健康的。所以如果我的創作真的有什麼公式的話,那就是'不受任何限制'。”

Michael Hedges Michael Hedges

在1987年的《Live On The double planet》專輯內,是美國到加拿大的現場演奏會實錄,也是Michael的現場演奏忠實記錄。這張專輯包含了一些改編曲目和豎琴吉他(Harp Guitar)的創作曲,而豎琴吉他是非常稀有的樂器,並且很少人能夠像Michael彈奏得那么優雅。這張專輯包含了前三張專輯的曲目,也包含了他的猛烈版《All along the watchtower》,他說:“當我在寫這首曲子的時候,我完全是為我自己而寫。而當我彈奏時,我全心地為觀眾演奏,且觀眾也以十倍的熱情回應我。這是人類之間的溝通。作曲是心靈上的,而演奏是肉體上的。我對人生和音樂的看法都是一致的。我除了告訴人們我如何彈吉他,更想告訴大家我如何生活。” Michael並在演奏會中演唱《Woman of the world》,優雅的調弦拍擊,加上動人的歌聲,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1990年的葛萊美獎提名專輯《Taproot(根)》,是用音樂來自傳、如神話般地述說著自己的內在心靈。《Taproot》的靈感源自於Joseph Campbell和Robert Bly的文章。專輯中代表他《野蠻神話吉他》的曲目《Ritual dance(神舞)》和《The Rootwich》。

個人榮譽與天才的表現

Michaael 的身影出現在所有主要的吉他雜誌封面,除了贏得《Guitar Player》雜誌讀者連續五年票選《最佳木吉他手》外,並被尊榮為“25個震撼世界的吉他手”之一,他表示:“我已經被證明了我是一個優秀的吉他手,所以我想自由追求其他的聲音和樂趣,也不想被任何人歸類我屬於某種Style,我只想寫我說感覺到的音樂,也不迎合人們所期待的過去的那個我。”

1994年的《The Road To Return》,是一張主要以人身為主的專輯,並加入更多其他樂器編曲,除了木吉他,Michael也展現驚人全方位的才華:演奏長笛、鼓、合成樂器、口琴、木吉他。《The Road To Return》描述一個內在的旅程。你可以聽到所有過去的歌曲重新用其他樂器演繹、唱腔改變,我們也驚訝於Michael的其他樂器造詣之高以及超強編曲能力,實在是天才中的極致。

Michael的編曲能力是全方位的、頂級的,絕不限於只有木吉他獨奏編曲。 在這張專輯出版以後,Michael開始和Michael Manring一起合作三場巡迴演唱,每場不按牌的演出形式,他再度意外地忽略許多既定的元素,採用更多比例的Keyboard演出,並加入瑜伽表演。在接下來的兩年,Michael第一次獨自巡迴演出,再度使許多聽眾感到驚奇——不使用Keyboard,而是再度回到用木吉他和豎琴吉他詮釋行新且有特色的作品。其中包括四把吉他同時演出的器樂曲,和一首壓力感豎琴吉他伴奏的歌唱曲。

就像許多天才的新音樂家,Michael多產時期歌唱曲如“Torchad”、“Rough Wind in Oklahoma”和“Free Swingin’ soul”,還有器樂曲“Dirge”、“Jitterboogie”和“lgnition”,所有的作品都表現出一種新的差異、直接與強烈。為了容納更多的新元素,Michael開始做更多的研究,並表現在後來的專輯《Oracle》(神諭)和試驗性的專輯《Torched》。《Oracle》再次展現了Michael最全力投入吉他演奏世界裡的作品,也是最不同和最有力量的一張專輯。專輯有錯綜複雜的獨奏曲”The 2nd Law"和“Baal T’shuvan”、超激盪點弦曲“lgnition"、溫和律動的“Jitterboogie”、揪心的“Dirge”外,“Fusion of the five elements”這首美麗的多器樂曲,呈現了他在專輯中實驗更成熟精心製作的技巧。如同他不可置信的現場演奏。

專輯《Oracle》與失而復得的吉他

Michael Hedges Michael Hedges

  《Oracle》(神諭)這張專輯也是最符合他個人對自己音樂的形容:“猛烈的、沉重的、鞭打的、新邊界、尖銳的詩篇、野蠻的神話、格鬥者”。《Oracle》更深遠地展現了Michael在流行與搖滾音樂中的喜愛。他的披頭士改編曲“Tomorrow Never Knows”(和Michael manring一起演奏)和他詮釋Frank Zappa的作品“Sofa#1”,展現了他重新改編高難度音樂作品的能力。

如果Michael的音樂是被空曠所駕馭,那么上帝正在他完成《The road to return》後出現。在1994年的美國奧勒岡州音樂會後,一名婦人歸還他在一把15年前遭竊的吉他。這隻吉他由Luthier Ken Dubourg所製作,也在《Breakfast in the field》專輯中大量使用,只是歸還時受創不小,狀況非常差。Michael重新花錢修復了這把吉他,並受到這把受創的吉他的啟發,創作出《Oracle》專輯當中好幾首的靈感。

永遠的吉他之神

無論是之前早已聲名遠播的歐洲指彈大師如Tuck Andress、Tommy Emmanuel、Don Ross和Andy mckee,還是新近亞洲崛起的一批指彈吉他大師如押尾光太郎,岸部真明,中川砂仁,城直樹,盧家宏、黃家偉甚至包括大陸的吉他大師如高君等,但凡在他們的採訪中問道:“誰對你們的吉他演奏影響最大?"他們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Michael hedges。

這位木吉他的跨時代者以其豐富的技巧,超人的編曲和充滿野性卻不失細膩的音樂風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指彈吉他手,在充滿電子樂器的浮躁氛圍中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了木吉他最有價值的地方——永不枯竭的表現方式和永不褪色的強烈情感。

Michael 於1997年死於舊金山的一場車禍,享年43歲。他的隕落是全世界吉他界的最大損失,我們會永遠想念您,永遠的木吉他之神——Michael Hedge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