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01

M101

M101位於大熊星座,正對著地球,涵蓋的區域約有滿月大小。非常暗淡,要在良好的觀測條件下才能從雙筒鏡或小型望遠鏡中看到。用大型望遠鏡或長時間的曝光照片可以看到鏇臂。

M101 M101位於大熊星座,正對著地球,涵蓋的區域約有滿月大小。非常暗淡,要在良好的觀測條件下才能從雙筒鏡或小型望遠鏡中看到。用大型望遠鏡或長時間的曝光照片可以看到鏇臂
冬天,天黑不久大熊座中的北斗七星便出現在東北方的天空中。在大熊η(搖光)和大熊ζ(開陽)的左側有一個梅西耶天體,它和兩者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這個暗淡天體就是大熊座鏇渦星系M101(NGC5457)。它的視星等為9. 6等,用小型天文望遠鏡就可以看到。色的赤道坐標是赤經:14時03分.2,赤緯:+54度21'(2000.0曆元)。它的線大小為10'×8';距離為7.1兆秒差距,即23O0萬光年
最早觀測到M101的人是法國人梅襄,他了1781年最早用天文望遠鏡觀測了M101,同年3月27日,梅襄的同胞梅西耶也對M101作了觀測。梅西耶認為M101是個無星的星雲,非常朦朧不清,當望遠鏡目鏡刻度被照亮時,很難區分出星雲。星雲很大,直徑6'~7'。約翰·赫歇耳對M101的觀測結果是:不太亮,很大,呈不規則的圓形。
英國的史密斯於1844年觀測M101則這樣記述:它是一種球狀星雲,與其說是由一團模糊的發亮星雲組成,更不如說是由一大堆恆星組成。暗淡的亮度說明它具有難以想像的距離。1855年史密斯再次觀測時又這樣記述道:它是一個淺白色的星雲,在良好的觀測條件下,它顯得很大而且伸展開,除了核心較亮外,亮度微弱。
 
英國天文學家羅斯出了他製造的大望遠鏡之助,發現M101是一個巨大的朦朧不清的鏇渦星雲,有幾條鏇臂和一些結點,視直徑為14' 。
 
現在知道.M101是一個正面朝向我們的非常用開的鏇渦星系(Sc型)。星系核非常小而明亮,它的鏇臂中包含一些暗黑的線條和一些分隔開的恆星密集區。此外,還認證出一些反射星雲結點,其四周圍繞著一些早期恆星
 
M101是一個星系團的成員星系,該星系團含有10個甚至更多個成員星系,其中最著名的星系是NGC5474和NGC5485。根據德國天文學家巴德的看法,其它成員墾系有兩個矮橢圓星系,很像我們本星系群中的玉夫座橢圓星系,還有一個類似於麥哲倫星系不規則星系
根據霍姆伯格星系表,M101隻有160億個太陽質量,是除M32和M33之外所有梅西耶星系中質量最小的一個。不過,M101的線直徑大的為28.2千秒差距,它比我們銀河系小不了多少,因此M101的質量密度非常低,大約是每160立方秒差距中有一個太陽質量。M101的光譜型為F8,包指數為十0.16,是梅西耶星表中各星系中色指數最低的。它的絕對星等為一20.1等。
 
貝其瓦爾的星表中給出M101的視直徑為22'.0,照相星等為8.2等,目視星等為9.6等。M101的距離大約為4.2兆秒差距,但霍姆伯格測得它的距離為3.5兆秒差距。1986年,在M101中發現兩顆非常暗(23等)的造父變星:一顆光變周期為37天,另一顆光變周期為47天。根據它們測定出M101的距離模數為29.0和29.5,由此得出星系的距離介於6.3兆秒差距(2060萬光年)和7.9兆秒差距(2590萬光年)之間。
 
在M101中還發現了3顆超新星,第一顆是一個特殊類型的超新星,星等為13.5等,是德國天文學家馬克斯·沃耳夫於 1909年2月發現的;第二顆是II型超新星,17.5等,於 1950年9月-10月間發現;第三顆也是II型超新星,1970年8月2日發現,星等為11.7等。
 
由於M101亮度比較暗,而且瀰漫,在星空中找到它一開始會有點困難,按下述方法細心操作會有助於找到它。從大熊ζ向東南看去有一個由幾顆5等星(大熊座8l、83、84、86)組成的星鏈,距大熊86之北45’、東80’處便是M101的位置。
 
在非常良好的觀測條件下,M101的主體呈現為一個暗淡的略有些模糊不清的亮斑,形狀不是很圓。初看起來,視大小為 7’ x 5’。正像許多這類天體一樣,在視線斜視的情況下,會發現M101的較大的瀰漫的外部區域。使用口徑25—30厘米的望遠鏡,才能夠看到M101星系的鏇臂中的非常小但明亮的結點。在星系的西側大約12’處有顆8等恆星。在M101附近,東南偏南45'處有個Sc型鏇渦星系NGC5474,星等為11.4等,現大小為4'×3'。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