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F戰鬥機

JSF戰鬥機

JSF是全世界進行中的最龐大戰機研發計畫,設計目的是為了替代目前美國的空軍、海軍、陸戰隊以及英國皇家海軍的F-16、F/A-18C/D、AV-8B、鷂等各種軍機。

簡介

JSF戰鬥機JSF戰鬥機
目前,JSF是全世界進行中的最龐大戰機研發計畫,設計目的是為了替代目前美國的空軍、海軍、陸戰隊以及英國皇家海軍的F-16、F/A-18C/D、AV-8B、鷂等各種軍機。過去有三大集團參與競標,目前只剩下波音的X-32以及洛馬的X-35兩個型號,麥道與英國航太合作的型號則被淘汰。他們的共同需求就是短場起飛、垂直降落以及米格之王MFI隱身性。

設計理念

基於鷂式的使用經驗,垂直起飛時能攜帶的武器與油量並不多,加上戰鬥直升機的發達,對前線的緊急密集支援任務大部份可以由垂直起飛時外載能力不下於鷂式的直升機擔任,而且直升機的價格更便宜(美國自身購買AV-8B一架2,500萬美元左右,英國的鷂GRMk.5一架2,000萬美元;AH-64D長弓阿帕奇美國陸軍購買1,200萬美元,而無長弓的AH-64C只要700萬美元)。火力以及生存性都比垂直起降機好,已經沒有很大的必要硬要求飛機能夠垂直起飛,所以性能要求僅限於短距起飛即可。但是,還是得有垂直降落的能力,這其實意味著在內外載重不大時,這架飛機還是可以垂直起飛的。而這三個集團所設計出來的型號有相當大的差異,可以看出每個公司概念的不同。
洛馬的X-35基本上可以說是F-22的縮小版、而非較早期的鴨翼機。因為,JSF到後來並不注重高速飛行,為了提高機翼的升力效率,洛馬把主翼的後掠角設計得很低,以便在儘可能小的空間中獲得最大的升力,滿足“格鬥性能”與“艦船使用的小空間”兩大需求。雖然空軍型沒有這種空間的限制,但為了不同機型間的生產部件儘可能通用以節省經費,所以洛馬還是如此決定。這樣雖然會犧牲一點前方的隱身性能,不過F-22獲勝的原因就是在機動性而非隱身。同時,針對YF-22在當初試飛時,發現進氣道設計對發動機渦輪壓縮機正面的遮蔽不夠好的問題,X-35一開始就用了一個形狀類似F-105,機身旁還鼓起一塊的奇怪進氣道,打算完全解決這種問題。
在機動性方面,X-35除了使用低後掠角主翼以及類似F-22的前機身設計以外,她的圓型噴管也使用美國近來研發中的隱身三維矢量噴管,可以大幅增加機動性能,也可輔助垂直起降功能的轉向噴管。在各型JSF中,X-35可以說是最強調空優性能,不過極速目前宣稱只有音速l.4倍。
在其他方面的設計,X-35的彈艙還是分成數個(如同F-22),對裝載大型對地武器不利。由於嚴格的作戰半徑要求(各型別的要求都相當於F/A-18C/D到F/A-18E/F之間),因此X-35算是相當的“胖”。垂直起降方面的設計,X-35與已經放棄的Yak-141幾乎相同,只是前發動機改成了由主發動機驅動的風扇,預計可以產生25,000匹馬力,產生相當於總推力的47%的推力,與後方可以往下轉90度的噴管(35%推力),和機翼根部兩個姿態控制噴管(各9%)共同抬升飛機。這種設計算是比較保守的,只有渦輪扇傳動軸的製作比較麻煩。
波音的X32的設計比較特別,只用了一個大面積的全三角翼型號(近期改為有尾翼的,不過公布的原型機上仍未見到),對美國來說,這是他們很少產生的構型。不過三角翼型號有機身內容積大的優點,而且高前緣後掠角附帶也可以減低正面的雷達波反射問題,又加上簡潔的機身線條設計,以及使用在減低雷達截面積以及紅外線訊號方面都相當有效的二維矢量噴管。總和來說,X-32的隱身性能應該比X-35占優勢,除非波音那個形狀奇怪的進氣口(與F-16隱身研究的進氣口形狀相似)還沒有辦法解決雷達波進入進氣道容易被渦輪壓縮機正面反射的問題。
在其他方面的性能上,由於機內空間頗大,因此這個設計雖然是三種之中最輕的一個,但是據稱在航程、載彈量以及最大速度方面,都是三個設計中最好的一個,極速可以達到音速1.6倍,內載燃油量甚至高於F/A-18E/F。頂多只有在不需要隱身性能時,主翼下可能比較沒有空間安排掛架,必須使用多重掛架。
唯一的問題是在機動性能方面,高后掠角的三角翼設計升力係數相當低,即使用上大翼面積減低翼載荷來彌補,但大翼面積帶來的,卻是會產生很大的升力衍生阻力,在中低速下的表現還是很差,這是高后掠角主翼無法解決的先天缺點。無尾翼三角翼在機鼻要上仰時,還會因為配平的問題使得主翼後緣的控制翼面必須製造負升力,更惡化這個情況。而哪些時候需要讓機鼻抬起、降落以及格鬥……?所以幻影2000載荷雖然比F-16、及F18低,但是轉彎率卻比他們都差的原因,就是在此。
X-32使用二維矢量噴管,可以部份取代尾部控制面的配平功能,但是矢量噴管的推力足以配平主翼後緣放下時造成的上仰力矩嗎?洛馬宣稱他們就是因此而放棄了比較早期,使用前翼三角翼型號的JAST(JSF計畫前身)設計。而且以F-22的試飛經驗來看,除了超音速以及極低速以外,使用矢量噴管的配平功能平常雖然足夠,但是姿態控制能力還是不如水平尾翼,這會不會讓X-32的機動性表現顯得太差?更何況美國的三維矢量噴管實驗順利,假如隱身三維噴管實用化,那X-35的噴管甚至比X-32更好……!
在垂直起降的設計上,波音的設計是直接讓發動機的旁通氣流從左右兩個腹部的噴管往下噴,可以說是從鷂式的原始概念衍生出來的另一種設計。不過,這種設計必須將發動機裝在接近重心的部份,很容易造成機身中間過胖而不符合面積率,難以進行超音速發行。因此,波音的設計其機身顯得很短,好讓發動機能儘量接近重心部位,再儘量減輕機身,設法讓旁通氣流的推力足供垂直降落所需。由於JSF計畫並不要求最大速度(音速1.5倍),所以還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問題。
麥道英航太合作的型號,基本上有一點YF-23的味道,不過尾部的V型尾翼與水平面夾角只剩下15度,隱身設計可以說比YF-23更好!可能是由於翼弦比較短,所以主翼由菱形變成了類似B-2的形狀。前機身的長相倒是有一點類似F-22,或許是因為垂直起降不方便把進氣道放在機身下半部的緣故。噴管形狀與X-32很類似,可能也打算使用三維矢量隱身噴管。
此設計比較糟糕的部份在於垂直起降方面,本來麥道是想利用發動機的旁通氣流,在垂直起降時引到前機身的噴氣口,並吸引更大量的空氣從垂直起降用的進氣口進人一具發動機的方式來解決推力不足的問題,卻讓此系統從最有效率變成最沒有效率的一種型號。除此之外,第二個發動機所增加的重量,他的空速據稱是三種設計中最低的一個。雖然在隱身方面頗有特殊風格,但因內載以及機動性設計並不突出且效率差,所以成為最早被淘汰的一個設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