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路由結構

2.1.3 6.1.2 12.1.3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第1版
平裝: 40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15250148
條形碼: 9787115250148
尺寸: 23.2 x 18.6 x 2.2 cm
重量: 599 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哈拉比

內容簡介

《Internet路由結構(第2版)》是BGP理論與實踐的權威指南,涵蓋了從基於BGP的網路設計,到BGP網路在Cisco路由器上的實現這一過程中所需要的全部知識。《Internet路由結構(第2版)》旨在通過BGP概念以及實踐的講解,來培養讀者對路由選擇的理解,以便能以一種客觀有效的方法設計並實施網路。
《Internet路由結構(第2版)》主要分為現代Internet、路由協定基礎知識、有效的Internet路由設計、Internet路由設備配置等內容,對現代Internet的結構、ISP服務及特性、IP編址及分配技術、域間路由基礎知識進行了講解,並深入探討了BGP-4的工作機制、功能和屬性,以及BGP-4在網路設計中的具體套用。書中最後的附錄一部分給出了BGP命令參考、進階學習指南、BGP出站路由過濾以及多協定BGP等內容。通過《Internet路由結構(第2版)》的學習,讀者將會學到如何將自己的網路集成到Internet上,如何構建大規模的自治系統,如何使用BGP-4來控制內部協定的擴展,如何設計穩定可靠的網路,以及如何使用Cisco IOS軟體來配置所需的路由策略等知識。
《Internet路由結構(第2版)》適合網路設計工程師、網路運維人員閱讀,同時也是Cisco認證考試人員必不可少的閱讀資料。

目錄

目 錄
第1部分 現代Internet
第1章 Internet之演進 3
1.1 Internet起源及其近代史 4
1.1.1 從ARPANET到NSFNet 5
1.1.2 Internet現狀 6
1.1.3 NSFNET動議 7
1.2 網路接入點 8
1.2.1 什麼是NAP 8
1.2.2 NAP管理者動議 9
1.2.3 聯邦Internet交換點(FIX) 9
1.2.4 商業Internet交換點(cix) 9
1.2.5 NAP目前的物理配置 10
1.2.6 NAP的替代方案:直接互聯 11
1.3 路由仲裁者項目 11
1.4 特高速骨幹網路服務 14
1.5 從NSFNET遷移地區網路 16
1.6 NSF發起NIS管理者動議 17
1.6.1 網路信息服務 17
1.6.2 創建InterNIC 18
1.6.3 目錄和資料庫服務 18
1.6.4 註冊服務 19
1.6.5 NIC支持服務 19
1.7 其他Internet註冊處 19
1.7.1 ARIN 20
1.7.2 ripe NCC 20
1.7.3 APNIC 20
1.8 Internet路由註冊處 20
1.9 永恆的Internet 21
1.9.1 下一代Internet計畫 21
1.9.2 Internet2 23
1.9.3 Abilene 23
1.10 展望 24
1.11 常見問題及解答 25
1.12 參考資料 26
第2章 ISP服務及特性 29
2.1 ISP服務 29
2.1.1 專用Internet接入 30
2.1.2 幀中繼及ATM Internet接入 30
2.1.3 撥號服務 31
2.1.4 數字用戶線 31
2.1.5 線纜數據機 32
2.1.6 專用託管服務 32
2.1.7 其他ISP服務 33
2.2 ISP服務定價、服務等級協定及技術特性 33
2.2.1 ISP服務定價 33
2.2.2 服務等級協定 34
2.2.3 ISP骨幹網選擇標準 34
2.3 分界點 38
2.3.1 用戶產權設備 39
2.3.2 路由器託管 40
2.4 展望 40
2.5 常見問題及解答 41
第3章 IP編址及分配技術 43
3.1 Internet編址歷史 44
3.1.1 IP編址基礎知識 44
3.1.2 IP子網劃分基礎知識 46
3.1.3 VLSM 47
3.2 IP位址空間耗盡問題 49
3.2.1 IP位址分配 50
3.2.2 無類別域間路由(CIDR) 52
3.2.3 私有地址和網路地址轉換 61
3.2.4 IP版本6 64
3.3 展望 67
3.4 常見問題 67
3.5 參考資料 68
第2部分 路由協定基礎知識
第4章 域間路由基礎知識 73
4.1 路由器和路由選擇概述 73
4.2 路由選擇概念 76
4.2.1 距離矢量路由協定 76
4.2.2 鏈路狀態路由協定 78
4.3 用自治系統分隔網際網路 80
4.3.1 靜態路由、動態路由和默認路由 80
4.3.2 自治系統 81
4.4 展望 85
4.5 常見問題 85
4.6 參考資料 86
第5章 邊界網關協定版本4 89
5.1 BGP的運作方式 90
5.1.1 BGP訊息頭部格式 92
5.1.2 BGP鄰居協商 93
5.1.3 有限狀態機全景圖 94
5.1.4 NOTIFICATION訊息 97
5.1.5 KEEPALIVE訊息 98
5.1.6 路由更新訊息和路由信息 98
5.2 BGP能力協商 102
5.3 BGP的多協定擴展 103
5.4 TCP MD5簽名選項 104
5.5 展望 105
5.6 常見問題 106
5.7 參考資料 106
第3部分 有效的Internet路由設計
第6章 BGP能力調優 111
6.1 構建對等體會話 112
6.1.1 物理連線和邏輯連線 113
6.1.2 獲取IP位址 114
6.1.3 認證BGP會話 114
6.1.4 AS內的BGP連續性 115
6.1.5 AS內的同步 116
6.2 路由更新的來源 117
6.2.1 將路由信息動態注入BGP 118
6.2.2 以靜態方式將路由信息注入BGP 120
6.2.3 路由的起源 121
6.2.4 靜態路由Vs.動態路由的示例:行動網路 122
6.3 重疊協定:後門 123
6.4 簡化的路由選擇過程 124
6.4.1 BGP路由:通告與存儲 125
6.4.2 BGP路由信息庫 126
6.4.3 接收自對等體的路由 127
6.4.4 輸入策略引擎 127
6.4.5 路由器採用的路由 127
6.4.6 輸出策略引擎 127
6.4.7 通告給對等體的路由 128
6.4.8 路由選擇環境示例 128
6.4.9 總結BGP的決策過程 129
6.5 掌控BGP路由 130
6.5.1 BGP路徑屬性 131
6.5.2 多路訪問介質上的下一跳行為 141
6.5.3 非廣播多路訪問介質上的下一跳行為 142
6.5.4 使用next-hop-self還是通告DMS子網 143
6.5.5 使用私有AS 144
6.5.6 AS_PATH和路由聚合問題 145
6.5.7 操縱AS_PATH 146
6.6 路由過濾和屬性操縱 148
6.6.1 路由的出入站過濾 148
6.6.2 路由過濾和屬性操縱過程 149
6.6.3 對等體組 155
6.7 BGP-4路由聚合 156
6.7.1 只通告聚合路由,抑制明細路由 157
6.7.2 通告聚合路由外加明細路由 157
6.7.3 通告帶有明細路由子集的聚合路由 158
6.7.4 聚合路由內部的信息丟失 159
6.7.5 改變聚合路由的屬性 160
6.7.6 根據明細路由的子集來形成聚合路由 160
6.8 展望 161
6.9 常見問題 161
6.10 參考資料 163
第7章 冗餘、對稱和負載均衡 165
7.1 冗餘 166
7.1.1 地理限制方面的壓力 166
7.1.2 設定默認路由 167
7.2 對稱 171
7.3 負載均衡 172
7.3.1 具體場景:設計冗餘、對稱及負載均衡 173
7.3.2 情景1:單宿主 173
7.3.3 情景2:多宿主連線到單提供商 174
7.3.4 情景3:多宿主連線到不同提供商 182
7.3.5 情景4:同一提供商的客戶間設有備份鏈路 186
7.3.6 情景5:不同提供商的客戶間設有備份鏈路 188
7.4 展望 192
7.5 常見問題 192
7.6 參考資料 193
第8章 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控制 195
8.1 非BGP路由器與BGP路由器間的互動 196
8.2 與內部默認路由相衝突的BGP策略 198
8.2.1 AS內的默認路由與主備BGP默認路由策略相結合 198
8.2.2 AS內的默認路由:其他BGP路由策略 203
8.3 策略路由 204
8.3.1 基於源地址的策略路由 205
8.3.2 基於源/目的地址的策略路由 205
8.3.3 回歸動態路由的策略路由 206
8.3.4 策略路由的其他套用 206
8.4 展望 208
8.5 常見問題 208
第9章 控制大型自治系統 211
9.1 路由反射器 212
9.1.1 不部署路由反射器時的內部對等體 212
9.1.2 部署路由反射器時的內部對等體 213
9.1.3 命名慣例和操作原則 214
9.1.4 AS內的冗餘問題和多路由反射器問題 215
9.1.5 路由反射拓撲模型 216
9.2 聯盟 221
9.2.1 聯盟的不足之處 222
9.2.2 使用聯盟時的路由交換和BGP決策 223
9.2.3 聯盟的設計建議 224
9.2.4 聯盟Vs.路由反射器 224
9.3 控制IGP的擴張 225
9.3.1 通過IBGP將AS劃分為多個區域 226
9.3.2 通過EBGP將AS劃分為多個區域 228
9.4 展望 231
9.5 常見問題 231
9.6 參考資料 232
第10章 設計穩定的Internet 235
10.1 不穩定的Internet路由 235
10.1.1 IGP不穩定 236
10.1.2 硬體故障 236
10.1.3 軟體問題 236
10.1.4 CPU的處理能力不足 237
10.1.5 記憶體不足 237
10.1.6 網路升級和日常維護 237
10.1.7 人為失誤 238
10.1.8 鏈路擁塞 238
10.2 確保BGP穩定的特性 238
10.2.1 控制路由和快取失效 239
10.2.2 BGP路由重刷新 239
10.2.3 路由抑制 239
10.3 展望 243
10.4 常見問題 243
第4部分 Internet路由設備配置
第11章 配置基本的BGP功能和屬性 249
11.1 建立對等會話 250
11.2 路由過濾和屬性操縱 255
11.2.1 BGP路由映射 255
11.2.2 前綴列表 257
11.2.3 根據NLRI標識並過濾路由 259
11.2.4 根據AS_PATH標識並過濾路由 261
11.3 對等體組 262
11.4 路由更新的來源 264
11.4.1 以動態方式將路由信息注入BGP 264
11.4.2 以靜態方式將路由信息注入BGP 270
11.5 重疊協定:後門 270
11.6 BGP屬性 272
11.6.1 NEXT_HOP屬性 275
11.6.2 AS_PATH屬性 276
11.6.3 LOCAL_PREF屬性 279
11.6.4 MULTI_EXIT_DISC屬性 281
11.6.5 團體屬性 283
11.7 BGP-4聚合 285
11.7.1 只通告聚合路由,抑制明細路由 285
11.7.2 通告聚合路由外加明細路由 288
11.7.3 通告帶有明細路由子集的聚合路由 292
11.7.4 聚合路由內部的信息丟失 296
11.7.5 改變聚合路由的屬性 299
11.7.6 根據明細路由的子集形成聚合路由 301
11.8 展望 302
第12章 配置有效的Internet路由策略 305
12.1 冗餘、對稱和負載均衡 306
12.1.1 動態學得的默認路由 306
12.1.2 靜態設定的默認路由 307
12.1.3 多宿主連線到單提供商 310
12.1.4 只運行默認路由加主備鏈路 310
12.1.5 多宿主連線到不同提供商 322
12.1.6 同一提供商的客戶間設有備份鏈路 325
12.1.7 不同提供商的客戶間設有備份鏈路 327
12.2 在AS內遵循默認路由 331
12.3 策略路由 346
12.4 路由反射器 349
12.5 聯盟 352
12.6 路由控制和快取失效 357
12.6.1 BGP軟重配 358
12.6.2 路由重刷新 361
12.6.3 BGP出站請求過濾能力 363
12.7 路由抑制 363
12.8 展望 367
第5部分 附錄
附錄A BGP命令參考 371
附錄B 進階學習指南 379
B.1 相關組織 379
B.2 研究和教育機構 379
B.3 雜項 379
B.4 書籍 380
B.4.1 TCP/IP相關書籍 380
B.4.2 路由相關書籍 380
B.4.3 RFC 380
附錄C BGP出站路由過濾(ORF) 385
C.1 何時使用BGP ORF 386
C.2 配置 386
C.2.1 以傳送模式啟用BGP ORF能力 387
C.2.2 以接收模式啟用BGP ORF能力 387
C.2.3 確保對舊有ORF的向後兼容 387
C.3 EXEC命令 388
C.3.1 推送前綴列表,並從鄰居接收路由重刷新 388
C.3.2 顯示從鄰居接收的前綴列表 388
C.3.3 顯示鄰居BGP表的改變 388
C.4 結束語 388
附錄D 多協定BGP(MBGP) 391
D.1 新型命令行接口的動機 391
D.2 新配置中命令組的組織形式 392
D.2.1 激活對等體 394
D.2.2 network命令 395
D.2.3 對等體組命令 395
D.2.4 路由映射 396
D.3 重分發 397
D.4 路由反射器 398
D.5 路由聚合 399
D.6 BGP命令列表 400
D.7 升級到AF風格 401
D.8 參考資料 40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