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CPI

IMCPI名片

國際漢語推廣協會(InternationalMandarinChinesePromotionInstitute)簡稱IMCPI,成立於美國。IMCPI是業界知名的國際漢語教師培養機構,注重國際漢語教學方法及專業教材的研發。同時,IMCPI也是全球首家制訂並發布“國際漢語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國際組織。現在,IMCPI的國際漢語教學方法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機構和組織認可,並逐步成為國際漢語教師行業的教學標準。

IMCPI簡介

國際漢語推廣協會是業界知名的國際漢語教師培養機構,注重國際漢語教學方法及專業教材的研發。同時,IMCPI也是全球首家制訂並發布“國際漢語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國際組織。

IMCPI深圳中心

現在,IMCPI的國際漢語教學方法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機構和組織認可,並逐步成為國際漢語教師行業的教學標準。[1]基於“全球師資、地方智慧”的理念,國際漢語推廣協會與世界知名大學和媒體共同合作研發適合非漢語國家人群學習的中

文教材,針對各個國家的文化與歷史、學習習慣和特點編制教案和教學方法。經過多年努力,2007年IMCPI發布了基於理論、實例、遊戲、多媒體的G.A.M.E四步教學法,2009年創新推出“所學即所用”教學法,2010年發布DSI動靜間隔教學法,為全球漢語教師提供了先進而有效的教學指引。現在,IMCPI與世界各國的漢語教師培養機構合作,結合當地優秀的師資人才和智慧,將漢語推廣到世界各地。

IMCPI教學法

國際漢語推廣協會認為,由於不同國家的漢語學習者具有各自不同的學習習慣,因此漢語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採用統一的教學策略和方法,而應該遵循中國“因材施教”的教學觀念,根據不同國家的漢語學習所具有的不同的學習習慣進行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方法調整。例如:日韓地區的漢語學習者比較線性,重視漢語語法概念的學習和理解,習慣通過靜態(看、聽)來記憶語法並套用到口語練習中,而北美地區的漢語學習者思維發散,更講求實用性和趣味性,習慣通過動態(演練、遊戲、多媒體)來學習口語並從中總結出語法的套用規律。因此,IMCPI用了長達8年的時間來探討和研究漢語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並在實踐中證明了其教學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2004年IMCPI發布了IMCPI Passive Testing Approach(PT,被動測試教學法);2007年IMCPI發布了基於理論、實例、遊戲、多媒體的G.A.M.E四步教學法;2009年結合中國教學經驗IMCPI和ChineseFirst共同推出“What You Study Is What You Used”(所學即所用)的教學理念套用;2010年IMCPI在和Harvard University合作研究三年後終於正式發布了IMCPI Dynamic and static interval Approach(DSI,動靜間隔教學法)。

現在,IMCPI吸收了最新教學研究成果,並溶合整理出一套嚴謹而有效的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認證課程,使得經IMCPI認證的漢語教師獲得了廣泛的認知和肯定。

IMCPI發展歷程

2011年,國際漢語推廣協會在全體系推廣AllRole-PlayingApproach(ARP,代入式教學法) 

2011年,IMCPI國際漢語教師認證體系被著名的英國愛德思國家職業學歷與學術考試機構選定為全球唯一國際漢語教師標準供應商。

2010年,國際漢語推廣協會在和HarvardUniversity合作研究三年後終於正式發布了IMCPIDynamicandstaticIntervalApproach(DSI,動靜間隔教學法)

2009年,結合中國教學經驗IMCPI推出“WhatYouStudyIsWhatYouUsed”教學法

2008年,以“金融危機下的國際漢語推廣”為年會主題,討論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中國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其中漢語做為中國文化的載體如何更好的服務於世界與中國的互動交流。

2008年,正式推出IMCPI認證體系,並發表研究成果,推廣G.A.M.E四步教學法

2007年,發起“中美文化交流年”活動,在美國各大城市組織近百場演講

2007年,IMCPI發布了基於理論、實例、遊戲、多媒體的G.A.M.E四步教學法

2007年,以“奧運、中國、漢語”為年會主題

2006年,以“政府與語言政策”為年會主題,討論政府語言政策對漢語推廣的意義,並呼籲各國政府加大投入,推動漢語在本國的教學和推廣

2006年,參與法國巴黎東方語言學院教學年會

2006年,向美國眾議院提交議案,倡議加大漢語在美國中國小課程中所占的比例

2005年,IMCPI發布“國際漢語教師職業道德標準”

2005年,IMCPI年會以“漢語教學方法與地區文化歷史的內在關係”為主題,討論地區文化和歷史差異產生的各國意識形態不同在漢語教學過程中的影響,並組織權威人士對漢語教學方法和教材組織進行全面深入研究。

2005年,IMCPI受德國弗萊堡大學邀請,參與漢語語言語法研討會

2005年,由IMCPI發起,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270多人出席在紐約舉行的“漢字特點與中國文化研討會”

2005年,IMCPI受邀參與美國政府AP項目(Advanced Placement)策略評估會議

2004年,“中國文化交流會”已發展成為由一批中國歷史學家和語言學教授參與的專業性組織,並正式更名為“國際漢語推廣協會”,簡稱IMCPI

2004年,IMCPI首屆年會以“中國未來發展趨勢與漢語影響力”為主題。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21個國家的經濟學家、語言學家、漢語學者、國際問題專家共同參與討論。在這次年會上IMCPI確立首批成員國。明確以漢語教學方法的研究為基礎,以建立國際漢語教學標準為目標,把推廣漢語以促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做為協會最高宗旨。

2004年,IMCPI接受英國BBC邀請,做為BBC中文教材研發顧問團

2004年,IMCPI受美國加州政府邀請,參與加州政府制訂第二語言推廣策略研究

2004年,IMCPI發布了IMCPIPassiveTestingApproach(PT,被動測試教學法)

2002年,IMCPI的前身“中國文化交流會”在美國波士頓成立,由一批痴迷於中國文化的學者和中文學習者組成,宗旨是交流中國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