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M

GMM

GMM,全拼GMM Grammy Entertainment PCL,中文名稱為亞洲歌萊美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是占領泰國60%以上市場的最大的國際性唱片公司。

泰國GMM Grammy集團是開發中國家文化產業的一個奇蹟。這家沒有任何外資背景的文化產業集團,以唱片起家,經過20多年的苦心經營,觸角已伸到電台、電視台、網際網路、出版、化妝品和服裝領域,擁有兩家上市子公司,市值近200億泰銖,穩居業界的頭把交椅。

GMM介紹

時光倒流20年,由於泰語歌的曲調千篇一律、配器方法老舊,泰國的本地音樂幾乎無人問津。放眼望去,泰國的音樂市場幾乎是西方跨國公司的地盤:EMI、CBS、BMG、華納和寶麗金等,跨國公司主導了泰國的文化產業領域,電台里播的都是英語歌。但短短的20年間,GMM虎口奪食,硬是從華納寶麗金把市場搶了過來。GMM有什麼“魔法”讓橫行一時的跨國文化集團在泰國俯首稱臣?

這還得從GMM集團的創業講起。集團的創始人和現任董事長黃民輝是學傳媒出身的,雖然不懂音樂,但他對泰國娛樂業被跨國公司分割的狀況十分惋惜,於是他和一位從事音樂的朋友合夥開辦GMMGrammy公司。

公司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改革泰語歌。他們沒有選擇老一代的製作人和歌手,而是從民間網羅了很多有才華的業餘音樂人,跟他們簽約、並逐步將他們職業化。GMM公司不僅買他們歌曲的著作權,而且承諾給他們歌曲銷售的分成。與此同時,GMM還借鑑西方文化產品的形式,做泰國風格的流行歌曲,這一做法很快就得到市場的肯定。

GMMGMM

傳媒出身的黃民輝在經營GMM的過程中認識到,文化產品靠的是媒體傳播,沒有媒體,再好的東西也不會為人所知。因此,GMM很早就向媒體擴展,投身電台和電視台,利用媒體推廣GMMGrammy的音樂產品,同時也推廣了泰語歌曲。
現在,泰國音樂市場上95%以上是泰語歌曲,GMMGrammy的市場份額占整個音樂市場的50%以上。這樣的市場占有率,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小國家的本土公司能達到。在經營方式上,GMMGrammy借鑑的是西方的產業化。以唱片為例,一張成功的唱片大概需要五個環節:製作人、歌手、市場策劃、推廣人員和銷售人員。這五個環節缺一不可,任何一個環節的薄弱都會削弱整張唱片的成功。GMMGrammy曾經有些歌手覺得自己紅了,就出去自己開公司,但往往不能成功,其原因就在於現在的文化產業不是你會寫歌、會唱歌就能成功,還需要市場、廣告、銷售等各方面的配合。

和跨國公司相比,GMMGrammy的特色在於公司和製作人、歌手的關係。GMM拋棄了國際娛樂業通行的音樂人簽約制,而以東方式的人情手段穩定創作群。

西方實行製作人相對自由的簽約體制,作品由著作權公司買斷,公司的規模不大,不會培養自己的製作人。

剛開始的時候,GMM雖然沒有和製作人簽約,但承諾除了創作報酬,他們只要身在公司就能得到版稅分成,其目的就是要把最好的製作人和歌手壟斷。儘管這種做法遭到一些同行的嘲笑,認為這樣做必死無疑。但直到現在,該公司每年都要拿出十幾億泰銖穩固旗下的製作人和藝人。

市場證明GMM這一“本土化”的策略是成功的。與GMM同期創業的香港、台灣的本土公司在各自的市場上就沒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箇中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沿用的西方這種簽約制度不符合本地狀況。

黃民輝認為,西方的簽約制度基於他們到處可以挖掘到好的製作人、好的歌手。但在香港和台灣,這些人才實在有限。某個製作人憑一首歌走紅,幾家公司都抓他來寫歌,結果一個人寫的幾首歌同時在排行榜上競爭,唱片公司卻沒有一家可以做大,達到上市的規模。10年前,華納挨個收購台灣的唱片公司。例如飛碟唱片,一個很好的本土公司,差不多7億泰銖就被買走了。

近年來,港、台娛樂界常常傳來唱片公司與旗下藝人因薪水問題而翻臉的訊息,這種現象在GMM很少出現。GMM在給製作人和歌手分配時,是非常透明和合理的。人們常說“只能共苦,不能同甘”,越是賺到錢的時候,越容易翻臉。黃民輝認為藝人們都很不容易,很多人掙錢就憑年輕的那幾年,管理者就要替他們考慮,藝人們都是很重感情的,你對他好,他就對你好,GMM公司靠的就是與製作人、歌手的這種牢固關係,這才有了好的基礎架構———廣告、市場人才,還有最好的音樂人,才有最好的產品、銷售和最好的收益。收益高,就有更多的新人來,公司的選擇餘地也就更大,這就是人才壟斷和市場壟斷之間的良性循環。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