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LL模型

GG—LL模型

現為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經濟學教授。克魯格曼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貨幣危機與匯率變化理論。他創建的新國際貿易理論,分析解釋了收入增長和不完善競爭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他的理論思想富於原始性,常常先於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經濟問題,然後建立起令人讚嘆的深刻而簡潔優雅的模型,等待其他後來者的進一步研究。他被譽為當今世界上最令人矚目的貿易理論家之一,而他在1994年對亞洲金融危機的預言,更使他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的地位如日中天。他目前擔任著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政策諮詢顧問。1991年,他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獲得克拉克經濟學獎的第五人。人們普遍認為,克魯格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基本內容

克魯格曼是主流經濟學派的衣缽傳人和捍衛者,是薩繆爾森和索羅的愛(他們三人同處一個辦公套間)。

GG—LL模型GG—LL模型
但同時,克魯格曼又是一位急先鋒,敢於向任何傳統理論開戰。在過去十餘年間,他出版了近二十本著作,發表文章幾百篇。他的文筆清晰流暢,深入淺出,不僅是專業研究人員的必讀之物,更是普通大眾的良師益友。在公眾的眼中,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眾經濟學家

1953 年,克魯格曼出生於一個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他在紐約的郊區長大,從約翰·F·甘迺迪高中畢業後,他來到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經濟學。大學時代的克魯格曼似乎更偏好歷史,經濟學的專業課修的不多,倒是天天去上歷史課。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大學二年級的時候,著名經濟學家諾德豪斯在偶然看到克魯格曼的一篇關於汽油的價格和消費的文章後,為他對經濟問題的深刻理解所打動,立即邀請他做自己的助手。大學畢業後,在諾德豪斯的推薦下,克魯格曼順理成章地進入了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這個期間,由於個人問題,他的情緒比較低落,草草地完成了博士論文以後,他奔赴耶魯大學任教去了。

具體介紹

20世紀90年代後,關於在一個區域內各經濟體如何選擇是否參加貨幣區問題,又產生了一些新的理論,如保羅·克魯格曼的“GG—LL”模型。克魯格曼以歐盟和芬蘭為例,分析了芬蘭加入歐盟的成本——收益曲線,得出了著名的GG—LL模型。

GG—LL模型GG—LL模型

克魯格曼認為,芬蘭加入歐洲貨幣體系的收益大小取決於芬蘭與歐洲貨幣體系成員國貿易關係的一體化程度。

上圖橫軸表示加入國與貨幣區的經濟緊密程度,它可以用經濟交往占GNP的百分比表示;縱軸表示加入國收益與成本。圖中GG曲線為收益曲線,LL曲線為成本曲線,圖中GG曲線和LL 曲線的交點為E1,它決定了一國是否加入貨幣區的經濟一體化程度的臨界點θ1,當該國與貨幣區的體化程度大於θ1時,加入貨幣區有淨收益,否則執意加入只會帶來淨損失。通過GG—LL模型還可以判斷一國經濟環境的變化是如何影響其加入貨幣區的選擇的。例如,當某國出口需求增加,在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任何一個水平上,匯率工具的缺失使該國產出和就業的不穩定性增大,於是LL曲線上移到LL1,結果使得加入貨幣區的臨界點由θ1變動到了θ2。

意義

1.克魯格曼用GG—LL模型說明了最優貨幣區理論,指出最優貨幣區就是通過商品貿易服務貿易以及要素的流動,促使多國經濟緊密相聯的地區。如果各國之間的貿易和要素流動性較大,那么組建貨幣區對各成員國均有益處,反之則不適宜。這對貨幣一體化的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另一方面,克魯格曼的GG—LL模型借用傳統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從單個國家是否加入貨幣區為切入點,分析了加入貨幣區的成本、收益因素,有助於人們直觀形象地分析單個國家加入貨幣區的利弊得失,從而成為確定一國是否加入貨幣區的一個重要分析工具。

前提假設

1、貨幣區規模越大, 區內價格水平的穩定性與可測性就越高;

2、貨幣區內固定匯率的承諾有保證;

3、貨幣區內各國市場聯繫越緊密,加入貨幣區的收益越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