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ar

Di-Dar

《Di-Dar》是香港天后級歌手王菲的第十二張專輯,第九張粵語專輯(最後一張粵語專輯,即第十張粵語專輯為《敷衍》),於1995年發行。1997年起,王菲不再發行粵語專輯,只是在每張國語專輯後象徵性的加兩首粵語歌照顧香港市場。此後的她更是將影響範圍輻射至香港以外的台灣,新馬,日本等地區。

《Di-Dar》

專 輯:Di-Dar
歌 手:王菲
語 言:粵/國語專輯1CD
公 司:新藝寶
日 期:1995.12.00

Di-DarDi-Dar

詳細介紹

胡思亂想》與《討好自己》兩張英倫風格濃郁的作品奠定了王菲音樂的發展基調95年底的專輯《DI-DAR》卻與其清新的另類迷幻風格略有不同,地下色彩更為濃烈,原創成分更高,較之早期的作品更是出現明顯的分野。
專輯依然受英倫新潮音樂影響深刻,主導專輯方向的幕後主創人員C.Y.KONG、ALEX SAN、張亞東都是鍾情英式舞曲的創作新銳,尤其幾位香港班底,都是長期與王菲合作的御用人員,之間的默契毋庸贅言。
開首的標題曲《DI-DAR》和緊隨其後的作品《假期》都是王菲自己的創作,《DI-DAR》的風格有著些許《艷陽天》的延續,竇唯的才華是無法掩翳的。低調和弦之下節拍的清晰昭示著北京根源搖滾與英式舞曲在形式上的完美結合。對於王菲的作品,編曲上拋棄了竇唯就等於拋棄了靈魂。以雙聲部出場的《假期》一派GRUNG的恍惚迷離,曲式結構上的簡潔直接成為次年殿堂作品《浮躁》的伏筆。C.Y.KONG為專輯創作的《迷路》是典型的POSTSHEAD風格,模擬音效與鼓點在前段的鋪陳尤為精彩,林夕解構意識的歌詞再次煥發光彩,“黃像雨後黃昏/藍像世上男人”,王菲對這類舞曲的掌控無懈可擊。張亞東的《我想》在形式上最接近《假期》,流行性上卻比《假期》更勝一籌。而妥帖的詞作渾然天成,詞人非凡功力再次得到印證。C.Y.KONG的另一首作品《(無題)》則是個人越為中意之作。AMBINTION舞曲載體下刻繪物慾愛情的蒼白矛盾,體達出工業化時代情感非人本位的意念。這首作品倒可與竇唯《黑夢》中《高級動物》兩廂對照,切入的方式類似,但前者的匆忙與後者的游離卻天壤,可見音樂的表達方式同樣奇功可居。
王菲的另一位合作夥伴ALEX SAN擅長舒緩的中式作品,相當注重歌曲的鏇律性,《或者》是一次極好的例證,編曲上小提琴的介入是個亮點。翻唱作品《曖昧》是陳小霞的手筆,陳氏的敏感出手往往是客群的先決條件,這次的《曖昧》具備所有流行元素,再次成為K歌大囂之作毫無意外。達明解散以後,劉以達致力電影音樂的發展,《誘僧》的傑出表現讓人對其與王菲的再度合作充滿期待。《流星》的中東色彩強化迷離悽美冰涼的主題,周耀輝只一句“化作一顆流星/不管飛向哪裡/我身後有閃爍的回憶”便成絕唱。
聽畢全碟,明顯看出王菲對作品把握能力的加強,在演繹上,自《十萬個為什麼》始王菲便致力尋求完美與個性的結合。這次的表現越為成熟,實際上,王菲已逐漸背離了對THE CRANBERRIES,COCTEAU TWINS的模仿與借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壓抑聲線的演繹方式,在一些中快板的舞曲中,淡化了之前的咬字吐詞的特點。而編配上,英式新潮舞曲貫穿始終使得《DI-DAR》更是成為所有專輯中,最具整體性的作品之一。詞作方面同樣可圈可點,林夕包辦全碟9首粵語詞作,國語部分交由長期旅居澳洲的進廿成員周耀輝操刀,這樣的組合更成就了專輯在意象表達上的連續與一致。
95年,《DI-DAR》專輯在低調宣傳之下行銷香港彈丸之地,專輯內《DI-DAR》等五首作品登上各大排行榜,並一度爬上寶島台灣金曲龍虎榜TOP20,成為繼張學友《不老的傳說》之後第二張登上龍虎榜的粵語專輯。誰也未曾料到,這也成了王菲粵語專輯的收山之作。之後王菲再無粵語專輯推出,使得聆聽這樣高水準的港產音樂作品成為奢望。
一張精緻典雅中略帶詭異的的小品,全部為原創之作,引入了時尚的英倫Trip Hop 節奏,新穎而高格,配上林夕全面意象化浪漫派歌詞,成為水準甚高之傑作。而《曖昧》,《感受》等綺麗的靜態情歌其實是王菲最感人的心聲坦露。
如果你對94年發四張片的王菲仍然心存懷疑,那么請你聽《Di-Dar》;如果你對改了名字的王菲由衷嚮往,那么也請你聽《Di-Dar》。
Di-Dar的王菲是盛放的,王菲的Di-Dar也絕對不是含苞的花骨朵。從整體上看,這張專輯四平八穩,老道得可以被擰出油來。曲目的安排沿襲《討好自己》的方式。獨有一首國語歌曲,也只有這首"流星"不是林夕的手筆。另有一首國語慢板流行佳作的粵語翻唱,也成了王菲粵語專輯習慣的舉動。這首"流星"十分出彩,電子樂器的編排層次分明,空間感十足,王菲吐字也是玲瓏剔透。C.Y.KONG曲鳳越來越怪異,這次的兩首歌都充滿了中東異域風情。兩三首抒情小品也明顯比以往的同類型更有嚼頭。本來平易近人,波瀾不驚的"享受""一半"都像被林夕披上了閃亮的珠片裝。大半的歌曲都驚人的慢熱,嚼頭十足,雖然這樣的做法有些不顧大眾的態度。王菲的演繹根本沒有任何紕漏,大方向的拿捏和細微處的處理都自信而大有法度。
英倫的顏色,王菲暫時遮了竇唯的影子,Track 1《Di-Dar》,"不要看見你一秒""不要擁有你多少",太親密也會傾軋,細嚼慢咽的樂趣。Track 2《假期》,王菲曾坦言喜歡這首林夕之作,脫軌與規矩,暗諷現世。接下來就是《迷路》,"藍象世上男人",一團繽紛而無視方向,也因為到處是方向,不得不困頓迷路。念你念你念你,四月雪景八月雨聲,幻覺一般的愛情,呵呵,又何從沉迷?
聽《曖昧》或者不如聽黃鶯鶯的《情雪》,引進版把這首歌放在B1其實很聰明,讓耳朵先聽一下世俗,無所承上也就消滅了一些格格不入。而原版放在《迷路》後,本來曲調同樣引人,但配器和演繹互相拉扯,幸而緊跟的《或者》無關緊要,過渡到《我想》如此尖利的調子恰如其分。至於聽到《一半》,已然如五十年代上海搖椅,夕陽下漸漸睡去的姿態,《流星》忽然醒耳,醍醐灌頂之態句號,起碼已經是個豹尾,足以慰藉。
再翻出Music Video來看。王菲在小屋裡尋衣點燈做菜,看光芒散下的頹靡表情,那份古怪的散亂已在如今深入人心。抽菸及無表情,王菲把酷形象酷音樂玩到極至,再攀緣,那就生出了《浮躁》,王菲也終將體會市場的殘忍,任何人都逃不脫的。

專輯目錄

01 Di-Dar
02 假期
03 迷路
04 曖昧
05 或者
06 我想
07 享受
08 一半
09 (無題)
10 流星 (國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