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mb’s試驗

1945年,英國免疫學家Coombs等人發明了能檢測紅細胞表面抗體的一種新試驗,故稱之,亦即抗人球蛋白試驗。 如果肉眼或顯微鏡下能見到紅細胞凝集,即為陽性,說明紅細胞表面有不完全抗體或補體。 如果紅細胞發生凝集而正常對照(未經與受檢血清溫育的正常紅細胞)不凝集,即為陽性,表明受試的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體。

1945年,英國免疫學家Coombs等人發明了能檢測紅細胞表面抗體的一種新試驗,故稱之,亦即抗人球蛋白試驗。這是診斷免疫溶血性貧血的主要方法。最早和現在常用的抗人球蛋白試劑是廣譜抗血清,即抗IgG+抗補體。國外研究發現,如採用特異的抗IgG、IgM或抗補體的試劑,紅細胞表面的抗體是IgG和補體約占40%,單純IgG占35%,單純補體占10%,極少數病例是IgA或IgM。補體幾乎都是C 3 b,即未激活的C 3 。 Coombs直接試驗:將洗滌過的紅細胞2%混懸液加入Coombs試劑,混和後離心一分鐘促進凝集。如果肉眼或顯微鏡下能見到紅細胞凝集,即為陽性,說明紅細胞表面有不完全抗體或補體。陽性結果可見於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輸血反應、某些藥物或疾病引起的免疫溶血性貧血。
Coombs間接試驗:先將受試的血清加入等量5%適當的正常紅細胞(Rh陽性的O型紅細胞),在37℃溫育30~60分鐘,以促使血清中的半抗體結合於紅細胞上(致敏),將紅細胞充分洗滌,以後同直接試驗。如果紅細胞發生凝集而正常對照(未經與受檢血清溫育的正常紅細胞)不凝集,即為陽性,表明受試的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