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Her

BlogHer網站行為規範 BlogHer網站是一個面向成年女性(18歲以上)和她們的朋友的網上社區。BlogHer是一家以女性部落格為基礎的網路,成立於2005年,由三位女性博主共同創立,網路涉及的20多個話題不僅僅局限於美容、時尚等傳統的女性話題,也囊括了商業、技術和政經等長期被視為男性話題的主題。BlogHer把SPAM定義為:在部落格中或者論壇中的與討論不相干的廢話,這種廢話的常見形式有簡單地張貼廣告或電子商務的連結,也有更加陰險的形式。BlogHer也真的很努力的在營造這個新媒體,請了60位專欄作家固定供稿,題目應該很豐富,並且有9000個外部部落格加入聯播的行列…。

基本內容

BlogHer網站不以形式提供醫學的、法律的、專業的或個人的任何專業建議、診斷或處理方法。你閱讀到本站點的觀點來自BlogHer社區的成員們,並不代表BlogHer的立場。

我們只有兩項規定:我們抱著接受不同意見的爭論的態度,我們也拒絕發布不受歡迎的內容。詳述如下: 1.BlogHer允許不同意見的爭論。

三位創始人

作為一個致力為全部女性博主和她們的朋友們創造一個機會去尋找更好的方向、教育和交流平台的網站,我們包容各種意見,無論是多強烈的贊同觀點還是反對意見,唯一的條件是你的言論不得超過人們不能接受的界限。(參見第二條)

2. BlogHer 拒絕發布(客群)不能接受的內容。

您發布在我們網站上的所有東西都受本條的約束:你的帖子,評論,站內訊息,站內投票,音頻,視頻,文本,圖像,你的命名方式。我們接受意見和價值觀的差異性(參見第一條),但我們堅持認為您發布的內容中不能包含客群無法接受的東西。

·我們將包含有以下內容或連結定義為不適當的內容:

·涉及對他人的虐待、騷擾或威脅的內容;

·涉及對他人誹謗的、容易引人誤解的或歪曲事實的內容;

·侵害第三方合法著作權、商標權、商業秘密或專利權的內容(用戶引用或摘錄別人的內容,將負有提供原作者正當授權證明的義務,對正當授權和合理使用的定義參見電子前沿基金會制定的《部落格行為守則》);

·任何違反保密義務的內容;

·侵害第三方隱私、聲名、道德品質或其他權利的內容;

·受第三方委託或有償(無論以現金或是實物的方式)的社論,包含付費廣告的網頁連結,垃圾郵件等。BlogHer把SPAM定義為:在部落格中或者論壇中的與討論不相干的廢話,這種廢話的常見形式有簡單地張貼廣告或電子商務的連結,也有更加陰險的形式。

BlogHer的創立者對"不能接受的內容"的定義和判斷是基於實例的,所以我們對此的定義不限於上述條文。我們保留不經通告隨時更改這些標準的權利。我們也保留隨時清除任何連結的權利。

挖貝網5月14日訊息 美國女性部落格網站BlogHer近日宣布獲得700萬美元的第三輪風險投資。本來投資機構主要是洛克菲勒旗下投資機構Venrock 和NBC旗下的Peacock Equity公司,以及新的投資者Azure Capital (一家紐約證券交易所基金)。

BlogHer

BlogHer的共同創始人兼營運長Elisa Camahort 在其部落格上表示,新的資本將用於擴展BlogHer的社交網路技術與廣告基礎設施。

據挖貝網了解,自2005年2月創立以來,該網站先後共募集1550萬美元的資金,網站由於迎合女性,備受投資者和廣告商青睞。根據網際網路監測機構Quantcast的統計,BlogHer每月訪問量已超過1200萬。

BlogHer是一家以女性部落格為基礎的網路,成立於2005年,由三位女性博主共同創立,網路涉及的20多個話題不僅僅局限於美容、時尚等傳統的女性話題,也囊括了商業、技術和政經等長期被視為男性話題的主題。

在BlogHe的網站上,讀者不僅能連結到超過15000個獨立部落格,同時也能瀏覽由30多位作者編輯的各類女性所感興趣的新聞以及潮流趨勢,當然讀者也能自由地進入論壇進行相關話題地討論,網站的主頁上還能方便地申請由廣告商所贊助的免費禮物。

BlogHer 的CEO Stone相信,她們將在2010年實現盈利。

兩位生活在美國的華裔家庭主婦為了在相夫教子的同時給自己找點樂子,在丈夫的建議下一起開了部落格,彼此交流對時尚尤其是手袋的看法。由於她們各自都有多年收藏香奈爾(Chanel)和普拉達(Prada)手袋的經歷,對各大品牌的手袋情有獨鍾,便給部落格取了"手袋達人"(Bagsnob)這個名字。她們獨到的見解與中肯的建議在開博一年後引起了英國版《時尚》編輯的注意,並在雜誌上予以了相關報導。隨後這篇文章經翻譯後出現在了多個國家的《時尚》雜誌上,其他女性刊物也爭相報導。

打響知名度後的,不僅一如既往地保留著賴以成名的"各大品牌新款手袋的編輯點評",從設計、材質、攜帶方式以及性價比等各方面為女性提供中肯的評價,同時已經成為"城中名人"的兩位創立人更是成為了各大品牌發布會、時裝表演和電影首映禮的座上賓,並藉此為部落格讀者提供最新的時尚信息以及設計師專訪。手袋之後,兩位創始人又相繼開闢了"美容達人"(Beautysnob)、 "兒童達人"(Totsnob)、"珠寶達人"(Jewelsnob)和"服飾達人"(Conturesnob)四個細分版塊,為帶來了更多的訪問量和相應的廣告商。不久前,網站又與"創意藝術家機構"(Creative Artists Agency)簽約,將採訪設計師的視頻製作成短片在網站上播放,進一步豐富了網站的內容。

2008年5月的電影版《欲望都市》全球首映禮上,兩位創始人應邀與四位電影主角一起出席,足以印證其影響力。如今,每個月擁有5到10個廣告商,像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公司(Saks Fifth Avenue)、Nordstrom奢侈品百貨公司、奢侈品網上商城之類的廣告商均每月向支付一定金額的廣告費,當流量超過一定量時,還能獲取額外的提成。每月接近28萬的點擊量(全球獨立訪問量約為7.8萬/月)為帶來了每年數十萬美元的收入。那位因為聽煩了妻子成天和朋友在電話上聊手袋而提議建部落格的軟體工程師丈夫現在也成了的全職CFO。

女性博主

活動

更擅"經營"

的成功絕非偶然。儘管部落格的盈利模式仍未成熟,但已經有為數不少的女性正在把部落格從打發閒暇時光、發表個人意見的平台變成一份帶來穩定收入的全職工作,不僅把興趣和職業完美結合,同時賺錢和顧家兩不誤。

部落格誕生之初,男性博主在數量上占有絕對的優勢。近年來,隨著女性網民數量的迅速增加,不管是女性博主,還是熱衷閱讀部落格的女性數量都在顯著提高。僅美國一地,2007年每周就約有3620萬女性撰寫或者閱讀部落格,這其中1500萬女性本身就是博主。

知名的部落格搜尋引擎Technorati推出的年度調查顯示,雖然目前全球34%的博主為女性,美國國內的女性博主比例稍高為43%,但女性博主在部落格商業化方面不僅更為主動,成功率也更高。16%的女性博主加入了專門的廣告網路,以藉此來提高部落格的收入,而相應的男性博主比例卻僅占到了7%。此外,有41%的女性博主積極通過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建立廣告連結或者加入聯合的部落格平台來增加收入,32%的男性博主採取了類似的作法。建立在上述基礎之上,調查的結果最終指出,高達36%的女性博主成功地把自己的部落格發展成一門用心經營的生意,比成功實現部落格商業化的男性博主比例高出9個百分點。

集中軟性題材,線上配合線下

部落格最大的價值在於它能吸引特定客戶,並建立很好的忠誠度,從而獲得廣告收入。女性是靠分享趣聞軼事而活的一群人,她們不僅關注自身的一切,而且樂於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和各種經驗教訓,因此女性部落格的題材也多集中在時尚、美容、健身、情感、育嬰以及明星八卦等軟性題材,以期最大可能地吸引同性讀者,並與她們之間建立起一定的黏性。對部落格讀者的黏性越高也就意味著對相應廣告商的吸引力越大。

以手袋起家,話題擴展至美容、服裝等多個方面,均屬傳統的女性話題。與其類似的據說不僅是最早的時尚部落格同時也是最會掙錢的部落格。博主顯然由於鍾愛馬諾洛·布蘭尼克(Manolo Blahnik)的高跟鞋而自稱為馬諾洛,她在部落格中談論包括鞋子八卦在內的有關鞋的一切。通過創立Sho,不僅博主本人當上了《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而且她的部落格也自然成了鞋子廣告的最佳選擇之一。而另一家以詼諧口吻談論為母之道的部落格的主頁上則分別刊登著連鎖百貨公司、家具零售商、照片沖洗服務以及連鎖酒店的各式廣告,出色的盈利能力讓博主和她丈夫雙雙辭去了原本的工作,專職經營起自家的部落格。據估計,2007年的營業收入為前一年的7倍。

這些圍繞女性自身而展開的軟性話題無疑都經過了女性雜誌長期的反覆檢驗,也正是吸引針對女性消費者的廣告商的主要原因。更何況,eMarketer的跟蹤數據顯示,有半數的女性承認部落格上的評論影響了她們的相關購買決定,一個能吸引眾多女性讀者的部落格自然也成為了廣告商們所追逐的對象。

除了廣為使用的廣告連結盈收模式之外,部落格有時也成了博主們廉價卻行之有效的公關平台。早年從事於廣告業的斯坦芬妮·克萊恩(Stephanie Klein)2004年在網上開了名為"希臘悲劇"(Greek Tragedy)的部落格,記載自己的生活,並因此獲得出版商的賞識,贏得了逾十萬美元的出版契約。而因為鍾情手袋而在國內知名的部落格平台上開博的"靚包小姐",如今同時擁有了自己的網店和實體店,利用身在美國的優勢向國內的顧客出售美國獨立設計師設計的手袋,開始了自己的事業。依靠早前部落格積累起來的人氣,並且部落格和店面兩相輔助,網店開設不到10個月的時間裡就售出了近400個均價在3000-4000元之間的錢夾、手袋。

集結與升級

在女性部落格數量的與日聚增的同時,以個人部落格為基礎搭建而成的女性網路平台也不斷湧現,並且引起了多家風投的興趣。這些以女性為主要目標的網路把眾多不同題材的女性部落格集結在一起,並在此基礎上增加更多的內容,衍生出更多的服務,從而形成更大的女性讀者復蓋面,一方面幫助女性博主凝聚更為廣泛的曝光率,而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眾多的廣告商定位尋找符合自己產品特性的部落格平台,頗似一場雙贏的組合。

成立於2005年2月的就是其中的典型。這個由三位女性博主共同創立的網站,如今所涉及的20多個話題不僅僅局限於美容、時尚等傳統的女性話題,也囊括了商業、技術和政經等長期被視為男性話題的主題。在的網站上,讀者不僅能連結到超過15000個獨立部落格,同時也能瀏覽由60多位作者編輯的各類女性所感興趣的新聞以及潮流趨勢,當然讀者也能自由地進入論壇進行相關話題地討論,網站的主頁上還能方便地申請由廣告商所贊助的免費禮物。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的調查顯示,截至2008年7月底,的獨立訪問量突破800萬/月,2200多個部落格經過申請和審核加入了其廣告體系。出於對女性部落格前景以及模式的看好,今年年中NBC Universal、通用電氣及風投公司Venrock的合作夥伴 Peacock Equity聯手注資500萬美元。隨後,與NBC Universal的全美第二大女性網站iVillage合作,iVillage旗下的多個網站將刊登上的部分內容,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2007年,知名美國女性部落格聯播平台BlogHer,傳出已被知名矽谷創投Venrock投資,細節不詳。這筆資金讓BlogHer正式加入PopSugar、PaidContent、B5 Media、Huffington Post 、GigaOm,從此以後,有創投資金在後面的「部落格媒體公司」(blog media company)又多了一間。而從以前的案例來看,這筆資金應該是在100~500萬美元的範圍,估值最多不超過1500萬美元,比一般網站公司還少。但經營這么一間「部落格媒體公司」,就算做到像Weblogs, Inc、Gawker Media一樣拚命擴張,其實成本也不高,這筆資金已可以達成其使命,讓這個部落格系統達到最高效率的營運規模。

Blogher

這篇文章最教人興奮的一點,就是BlogHer投資案的負責人,乃曾投資Yahoo!的老投資人David Siminoff,甫加入該創投公司的他,據說新工作就是找尋「新媒體公司」投資標的。新媒體啊,多令人興奮的名詞!網路、部落格,都是新媒體的呈現;女性專屬的部落格,更是新媒體的清新意境。BlogHer也真的很努力的在營造這個新媒體,請了60位專欄作家固定供稿,題目應該很豐富,並且有9000個外部部落格加入聯播的行列…。既然David Siminoff這個大名人準備投資新媒體,至少還會投個五、六間吧。下一個幸運的部落格,會是誰呢?

想當下一個新媒體,我們要問問自己,真的抓到了「新媒體」含意了嗎?

目前全球對「新媒體」的定義皆大同小異,從維基百科對「New Media」的定義來看,大家公認,所謂的「新媒體」就是散發著兩個特質:第一,從個人獨自發出的獨特新聞可以被同步對全球觀眾播出。第二,所有的內容提供者(包括個人)對內容的掌控權完全同等。這樣的定義聽起很偉大,但到現在似乎只是有聽到沒做到,愈來愈像「媒體革命」的味道。從沒人去問,「讀者喜歡這樣嗎?」 之前這篇TagStory文章提過,以WikiNews為首的公民媒體至今的市占率仍不高,便是一響警鐘,「公民」這兩個字似也成了隱晦諷刺。

而我們放眼目前全球人氣最旺的部落格,如3C型的Engadget在iPhone日以實況轉播創下一天1000萬個瀏覽頁次的記錄,但若將平常的時候比較,我們在這邊將3C類、網路類、投資類、政治類四大部落格的每日瀏覽頁數直接與做比較,仍會發現非常大的落差,就算美國前十大部落格加起來應仍達不到一家主流媒體的到達率。放大三年來看,這個落差並沒有縮小的態勢,而這些數字告訴我們,在大眾的心中,「部落格」尚未取代電子媒體。當然部落格肯定可以在自己的分眾中自創機會,將這機會稱之為「新媒體」是OK的,不過或許不能太過指望,這新媒體可以用現在這種方式,完全的幹掉舊媒體。

不過,BlogHer這筆投資案,卻告訴創業家一些很難得的「線索」。讓我們來看看BlogHer的Alexa排名,嘩,更慘,只排到全球第34,517名,這個名次有多低,只要看看本站昨天也有33,740名,台灣許多網站都排名BlogHer前面就知道了。就如上次聽某位成功網路創業家說過,「Alexa可以做高,不能做低。」也沒人會想做低。所以我們可以推論,BlogHer這個網站根本就沒有多少人來看。對照一下,另一個競爭的女性休閒網路媒體Glam也只排到第7943名,更是呼應了這點。

如果堅持新媒體一定要長得「一堆部落格在上面寫作」,可能會走入死胡同。BlogHer已經有這么多勤寫作的部落格,在這么廣大的英語市場,她們加起來的流量卻不如一個。打算在部落格做出新媒體的可能要三思,假如BlogHer已經這么棒了,開了三年在那邊了,都沒人觀賞,那我們憑什麼開一間部落格可能可以把傳統的媒體幹掉?或是用部落格的方式來幫助平面媒體來補強那逐漸減少的平面廣告收入?

BlogHer就只告訴我們這條爛線索嗎?不,它被投資了,而且被一個網路高手投資。投資人不是笨蛋,他肯定是看到了什麼事。我們研究一下,喔,原來,自2005年起,BlogHer開始做了一件事。

2005年,她開始舉辦「BlogHer年度大會」(annual conference)。想想「女性部落格大會」,這樣的字眼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會是非常大的活動。果然,2005年大成功,700張票一下子就完全售罄。2006年大會再次於矽谷的聖荷西一連舉行兩天,也是近一千張票一下子就售光光。今年七月BlogHer則要到芝加哥連開三天,看看這次的卡司都是一時之選,而且清一色皆為女性,這些活動也另外被GM、Dove、Google、Yahoo!等公司慨然贊助,如果BlogHer現在改為一季一次,並且在美國幾個大城市巡迴呢?可預見其營收應該是相當難以估計。

我們闔首放鬆,原來,新媒體在這裡。

網路技術成熟,要做到上面的「新媒體兩大特質」很容易,但卻「不好玩」。網路已經造就一些舊媒體所得不到的好處,我們總是在談老學究的「新媒體兩大特質」,不如來談談「新媒體的兩點趣味」。我認為新媒體的趣味點為,第一,更專業的人可以直接在上面表達意見,不必透過中介(記者、節目、正式版位),超快、超直接、超過癮!第二,民眾可以直接在上面以有情緒的方式表達意見,使得它成為一個真正互動的平台,直接一點的說,就是變成「有感情」的媒體。「公民媒體」聽來不錯,但讓大家都作記者真的好難啊,可是,假如做一個簡簡單單的「讓我上傳自己和藝人的合照」的網站,還真的人人都有好幾張可以上傳哩!應該能在不違反肖像權之下做出一個真正的「公民媒體」。

而BlogHer教我們的就是,這兩點為何只能在互憐網上面?為何不能搬到實體?

以辦活動來說,為何這個「BlogHer年度會議」會比它的網站還有趣?因為網路自由,我們可以讀到好多位人士的肺腑心聲。只要跑來這場大會,就可以看到一百多位我常讀的作家的真實面目,我可以秀一秀我這邊的支持。要聽正式的音樂會,大家還是買票聽蔡琴,不會去聽隔壁的王太太。王太太雖然永遠打不過蔡琴,但,蔡琴也永遠比不過我們和王太太、李太太、趙太太的三五成群唱唱歌的瘋狂滋味。這種滋味現在瘋狂的在網路上的部落格環境發生了,現在,就等著創業家將它成功的將移回實體的世界。

上周五,中時電子報的首版剛好刊到我對記者提出的部落格四大賺錢方法,將所有的靠看的或靠點的計費的「廣告類」全部歸在第一種,然後將CPA的夥伴計畫通通歸在第二種,接著我還再提了兩種,一種是「辦實體活動」,一種是「被投資然後賣掉出場」。後兩點或許叫人聽了不太習慣,但我就是喜歡講這些。部落格的機會不是眼前的這些,就算今天再沒人氣的部落格,但只要有50人聽過,或許就可以用某種實體的方式來實現你的價值。既然大家都這么有創意的設計自己的頁首、想一個別開生面的名稱、每天還要思考新的題目,也可以把這股創意與衝勁,拿來想想「可以辦什麼活動?」除了吃吃喝喝的「網聚」,除了呵欠連連的「研討會」,還有什麼節目就像部落格社群的感覺一樣,像王太太、李太太、趙太太一起瘋狂的感覺一樣。部落格已經免費夠了,實體活動收費不必心軟。上次參加台北上海論壇,到了現場才被櫃檯索取2000元入場費,我很想參加,所以也只能摸摸鼻子付了。假設門票就是2000元,有5000人前來參加,就有1000萬元的營收,扣除場地出租、工讀生聘用等成本後或許有30%以上的利潤,則可淨賺300萬元。這還只是最基本的辦法。假如開放攤位出租,再加上廠商廣告贊助,連商務旅行都抽一手,這是一門部落格可預見的超獲利事業。

新媒體就像它的定義,它是屬於民眾,而不屬於新聞系教授的論文。新媒體也不應是網路人的專屬,但我可以確定,充滿創意的網路創業家,可以用網路做出更不一樣的新媒體平台,這平台一定要有實體在背後,然後就會有實際的銀子,與實際的未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