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9B冰山

B-9B冰山長九十七公里,是面積廣達五千多平方公里的超大冰山在一九八七年斷裂後的殘餘,這也是在南極大陸所記錄到有史以來最大的冰山之一。2010年2月初與梅爾茲冰山相撞,產生C28冰山。

相撞產生C-28冰山

冰山相撞冰山相撞

2010年2月初,南極洲東部的60英里長的B-9B冰山和梅爾茲冰山的突角部分相撞。兩大冰山相撞後就流入了冰湖。由於冰山相撞,產生了世界第二大冰山,其長度近50英里,寬度達25英里,被命名為C-28。C-28這個名字意味著它是自1976年以來從南極洲臨澳大利亞部分分裂出的第28座冰山。

引發災害

脫離默茨冰舌的冰山與B-9B冰山,已連袂往一個所謂冰間湖的鄰近地區移動。冰間湖散布在南冰洋各地,是會製造高密度水的地區,異常寒冷且富含鹽份。這些高密度水會下沉至海底,推動全球的洋流循環。如果這些冰山往東移且停滯不動,或者北移到更溫暖的地方,就不會對洋流產生衝擊。但若待在原地,等於封鎖住冰間湖,可能阻礙或減緩高密度水的製造過程。一旦較冷、高密度的水製造速度趨緩,可能導致北大西洋的冬季更冷。
科學家說,冰山的崩離導因於如潮流拍打衝擊等自然的循環與氣候的暖化,未來它們還可能幹擾本地區異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包括法國科學工作站杜蒙.杜比爾附近的一處帝企鵝主要繁殖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