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a屬

Amazona屬

Amazon Amazon Amazon

西斯潘紐拉亞馬遜

dd

中 文 名: 西斯潘紐拉亞馬遜
俗名別名: 聖多明哥亞馬遜
英 文 名: Hispaniolan Amazon、Santo Domingo Amazon
拉丁學名: Amazona ventralis
品種 目前並無已知亞種

地理分布 海地、多米尼加共合國、附近沿海的小島,曾引進波多黎各

瀕危狀態
繁殖方式 卵生
西斯潘紐拉亞馬遜在野外的繁殖季是從4月開始,一次會產下3到4枚卵,孵化期為25到26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7到8周,通常5月的時候當地人就會把幼鳥從巢中拿出來準備販賣牟利,因此他們的數量目前持續的大量減少中。

食性 西斯潘紐拉亞馬遜主要的食物有水果、漿果、堅果、種子、花朵等。有時候也會到庭院中搜尋莊稼、或是到果園以及種植穀類作物的田中尋找食物,因此常常造成香蕉、芭樂、玉米以及仙人掌果實等作物的損害。

西斯潘紐拉亞馬遜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鳥體為綠色,大部分身上的羽毛都帶有黑邊;前額以及眼睛部份為白色,頭頂和臉頰上方為深藍色;鳥喙下方接近下巴的羽毛為桃紅色;耳羽為黑色;下腹部有深紅棕色的羽毛分部;翅膀的主要覆羽為藍色,次要覆羽為藍色帶有綠邊,尾巴內側的覆羽為黃綠色;鳥喙為臘白色,虹膜為棕色。
西斯潘紐拉亞馬遜(Hispaniolan Amazon)是小型的亞馬遜,除了胸前沒有粉紅色以外,他和古巴亞馬遜的其他外觀都非常類似,也是和古巴亞馬遜關係最密切的一種亞馬遜鸚鵡。由於他的外型並沒有古巴亞馬遜美麗,因此一直以來,他們都引不起鳥類收藏家的興趣。西斯潘紐拉(Hispaniola)是加勒比海的島嶼,由海地(Haiti)以及多米尼加共合國(Dominican Republic)所組成。島上的森林植物多樣化且氣候潮濕,是加勒比海群島中植物群第二豐富多變的地區。西斯潘紐拉亞馬遜(Hispaniolan Amazon)也就棲息於西斯潘紐拉島上的濃密森林中。近年來由於人類過度開墾林地種植作物、砍伐樹木製成用品家具、飼養牲畜放牧、使得西斯潘紐拉島的原始林地縮減了一大半以上,也造成西斯潘紐拉亞馬遜的棲息地大幅流失,再加上當地的人類捕捉獵食、盜獵走私至黑市交易、突如其來的天災,如颶風、洪水等等,都嚴重的威脅了西斯潘紐拉亞馬遜的族群數量,此外當地的掠食動物,如小型貓科動物以及蟒蛇、猛禽、爬蟲類等也都使的西斯潘紐拉亞馬遜的數量越來越少。由於缺乏正確的野外族群數量調查,因此並沒有關於西斯潘紐拉亞馬遜正確數量的評估,雖然目前西斯潘紐拉亞馬遜仍然名列華盛頓公約組織的二級保護,但是隨著天災人禍的不斷侵襲,他們的族群數量近幾年來已經急遽越少,保護的行動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
在過去以來,多米尼加共合國已經減少了至少85%的原始林地,於是多米尼加共合國的國家公園體系以及聯合科學保護組織共同著手規劃了幾乎包括全島10%的區域為國家公園,以便保存各種不同的林地以及難得的鄉村景象,包含從熱帶森林到半沙漠的地區,希望能夠讓島上各種珍貴的原生動植物都保存下來。政府機關以及私人觀光發展促進會一共規劃了14個國家公園,其中的Isla Cabrito國家公園、Armando Bermudez國家公園、Valle del Bao國家公園、Isabel de Torres科學保護區等4個國家公園中都棲息著西斯潘紐拉亞馬遜,這些行動或多或少保留了西斯潘紐拉亞馬遜僅存的棲息地,使得他們的族群數量能夠緩慢的增加。
體形尺寸 28cm
習性 西斯潘紐拉亞馬遜主要棲息於島上食物充足的各種不同林區、偶爾也會造訪農耕區覓食農作物或是水果等。在繁殖期他們通常都成對行動,有時候也會聚集小團體一起行動,大部分被發現的時候都是在飛行,因為他們相當吵雜;個性通常非常小心謹慎不容易接近,但是有時候也會出人意料之外的能夠接近觀察;他們在破曉時刻就已經開始活動,一起離開棲息的樹木飛往覓食區找尋食物,一天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覓食或是在樹上休憩,直到傍晚才會集體飛到棲息的樹木附近過夜。叫聲尖銳刺耳,在進食的時候會喋喋不休的吵鬧

土庫曼亞馬遜

dd
中 文 名: 土庫曼亞馬遜
俗名別名: 赤楊鸚鵡
英 文 名: Tucuman Parrot
拉丁學名: Amazona tucumana
品種 目前並無已知亞種
地理分布 阿根廷的土庫曼省、玻利維亞的東南方
瀕危狀態
繁殖方式 卵生
他們在野外的繁殖季節從10月開始,人工飼養的則是從5月開始,他們一次會產下3到4枚卵,常會發生卵未受精的情況。孵化期為23到25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50到55天。公鳥從雛鳥一出生就會幫忙餵食,幼鳥離巢後還會接受親鳥餵食10周左右。
食性 土庫曼亞馬遜主要以種子、花朵、漿果、水果、植物嫩芽、以及堅果等為食

土庫曼亞馬遜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鳥體為綠色,身上除了翅膀部分其餘都有黑邊;前額有紅色的羽毛,眼睛外圍有一小塊白色的眼圈;大腿有部分橘黃色的羽毛;主要飛行羽為綠色,尖端帶有藍色。尾巴內側為黃綠色,鳥喙為臘黃色;虹膜為橘黃色。公鳥每邊的翅膀上大約會有8根紅色的羽毛,而母鳥則是6根或是少於6根。
土庫曼亞馬遜(Tucuman Amazon)是體型最小的亞馬遜鸚鵡之一。因為主要族群棲息於阿根廷的土庫曼省,因此名為土庫曼亞馬遜。又因為他們喜歡在赤楊林區活動,又名為赤楊鸚鵡(alder Parrot)。在過去,他們曾經是相當普遍的寵物鳥,進口到歐美的數量很多,光是在1984到1986年間,就有超過7000隻的土庫曼亞馬遜從阿根廷出口,1983到1989這7年中平均每年有2600隻從阿根廷出口,總計超過18500隻。但是近年來野外的數量大量減少,在土庫曼已經很難得見到他們的蹤跡。因此華盛頓公約組織將他們納入附錄一的一級保護類。當華盛頓公約組織計畫將他們納入附錄一的一級保護時,許多的盜獵者趕在截止期限內大量捕捉野生的土庫曼亞馬遜,並將他們出口,不過不幸中的大幸是這些鳥大部分都被賣給了歐美的繁殖戶,並不是當作寵物。目前歐美國家的土庫曼亞馬遜幾乎都是1980-1990年間進口的野生鳥,近年來才有人工繁殖的土庫曼亞馬遜出現。
由於土庫曼亞馬遜的數量相當稀少,因此私人收藏者在協助復育上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1990年,德國的一家動物園和一位私人收藏繁殖者共同合作,一起展開人工復育土庫曼亞馬遜的繁殖計畫。他們特別為了繁殖土庫曼亞馬遜而建造了一個寬廣的鳥舍,放入了數對種鳥開始繁殖。在1990年尾,他們又從私人收藏者處取得了16隻土庫曼亞馬遜加入此項計畫,之後,又有一位擁有15隻土庫曼亞馬遜的收藏者表示將來有意願一起合作,在這項合作計畫實行的第一年(1991年),4對種鳥一共繁殖了11隻土庫曼亞馬遜。1992年增加為10對種鳥一共繁殖了24隻土庫曼亞馬遜。到了1995年底,私人收藏參予合作的鳥數已經達到58隻,土庫曼亞馬遜的總數高達了245隻。在這項合作案中,4/5的鳥都是由私人收藏家所提供的,也是一個成功的私人結合業者保護的案例。
土庫曼亞馬遜(Tucuman Amazon)目前為華盛頓公約組織附錄一的一級保護類。
體形尺寸 25cm
習性 土庫曼亞馬遜喜歡在1000到2200米的赤楊林區活動,在春秋兩季有時候也會到低于海拔300米的森林區活動。大部分被看見的時候都是以15到100隻的群體飛越過森林,非常明顯易見因為他們非常吵雜。在樹梢棲息的時候非常難以察覺,因為他們有良好的保護色掩蔽。個性害羞但野性難馴,謹慎小心無法接近觀察。叫聲尖銳刺耳,而且音頻比其它種類的亞馬遜都來的高。

聖文森亞馬遜

dd

中 文 名: 聖文森亞馬遜
英 文 名: St. Vincent Parrot
拉丁學名: Amazona guildingii
品種 目前並無已知亞種
地理分布 聖文森島,加勒比海的小安地列斯群島
瀕危狀態
繁殖方式 卵生
在野外他們的繁殖期為為3月到7月,人工豢養的聖文森亞馬遜的繁殖期大約在春天開始,野外的聖文森會產下1到2枚卵,人工繁殖的則會產下2到3枚卵。聖文森是繁殖難度非常高的鳥種,生育率也偏低,1顆或是1顆以上未授精的卵是很常見的情形。通常只有母鳥會參與敷蛋育雛,孵化期間為26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9到10周。881h2Nd-IntoPet.com-8Zq31323
食性 聖文森亞馬遜主要食物為種子、漿果、堅果、棕櫚樹的果實、花朵、植物嫩芽等。

聖文森亞馬遜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前額、頭頂和眼睛部份為白色帶有些淺淺的黃色,連線頸部後面的橘黃色,臉頰、喉嚨、耳羽以及覆羽附近為藍紫色,脖子部分的羽毛分布從綠色到橄欖綠,邊緣帶有點黑色;胸部和下腹部為青銅棕色,每片羽毛均有細窄的白邊;尾巴下面的覆羽為黃綠色;肩膀下面、背部下方以及尾巴上方的羽毛色調為青銅棕色到橄欖綠色,尾巴上方的羽毛尖端為綠色;翅膀的主要飛行羽的色調前半部從綠色到青銅棕色,之後連線橘黃棕色,最後為藍紫色;內側的飛行羽為綠色帶有藍紫色的羽尖。尾巴為藍紫色以及橘色的底,然後分布著從黃色到橘色的色調;鳥喙為臘白色,虹膜為橘紅色。
聖文森亞馬遜 (St. Vincent Amazon)是聖文森島的特有種類。和帝王亞馬遜一樣,他們只生長在這個加勒比海的小島內。聖文森亞馬遜是亞馬遜鸚鵡中顏色最美麗的種類之一,身上的顏色以青銅棕、橘黃和藍綠為主,臘白色的鳥喙加上黃白色的頭部,更顯的尊貴高雅,在陽光的照耀下宛如彩虹般炫麗奪目。因為他們的數量稀少,而且全世界僅有聖文森島才見的到他們的蹤跡,因此他們也成為聖文森島的國鳥!聖文森島位於中美洲東加勒比海小安地列斯群島的向風群島中部,介於聖露西亞以及格瑞那達中間,是由聖文森以及格瑞那丁群島所組成的,全島幾乎都是山地。由於當地人獵捕聖文森亞馬遜作為食物,以及覬覦他們的美麗將其捕捉販賣,聖文森亞馬遜的數量於是從70年代開始銳減到令人擔憂的數量,每年幾乎都可以見到聖文森亞馬遜經由千里達準備走私到歐洲,雖然有法律禁止保護他們,但是盜獵者平均每年還是會捕捉20隻以上的幼鳥。在黑市一隻聖文森亞馬遜的行情高達美金10000元以上,許多有錢的收藏家仍然願意出高價收購,這也就是許多盜獵者仍然願意赴湯導火的動力。此外,島上的伐木業盛行,許多生物仰賴的大樹都被砍伐作為商業用途,加上島上的農業興起,越來越多的森林被人類侵占利用,聖文森亞馬遜的棲息地也越來越少。由於大部分島上的人民都相當貧窮,因此他們從來不認為生態保護會比飲食等民生大事來的重要,所以剝削大自然成為他們理所當然的想法。
聖文森亞馬遜的危機不止人禍,還有天災。由於島上的地形,突如其來的火山爆發常常使得周遭的生物被摧毀消滅;再者,可怕的颶風肆虐也造成不少聖文森亞馬遜的巢穴被破壞殆盡,例如1980年的艾倫颶風,就把聖文森亞馬遜的棲息地幾乎夷為平地,使的他們的族群大幅減少,面臨前所未有的絕種危機。早在1970年,聖文森亞馬遜就被列為極度瀕臨絕種邊緣的鳥類,僅有數百隻,後來由歐美的動物園參與復育的計畫----兩個美國的動物園外加一個歐洲的動物園開始了人工繁殖拯救聖文森亞馬遜的行動!之後於1972年在休斯敦動物園,世界上第一個人工繁殖的聖文森亞馬遜計畫成功了!10年後第二個成功的例子是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野生鳥類保護中心。目前約有30隻聖文森亞馬遜生活於北美洲,另有30隻聖文森亞馬遜生活於由聖文森政府經營的4個動物園的鳥舍之中(2個位於美國、2個位於歐洲),這些聖文森亞馬遜是用來協助復育以及研究之用。目前經由保護人士的努力,聖文森亞馬遜已經由原本的400隻增加為500到600隻,也有些數據顯示他們目前約有700到800隻上下,目前他們仍然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的一級的保護類。
體形尺寸 40cm
習性 聖文森亞馬遜喜歡棲息於島上潮濕的森林中、以及300米到700米之間的山谷中。也喜歡在一些不甚濃密但是仍有樹木掩蔽的森林中活動。通常都是單獨或是成對行動,偶爾會聚集30隻左右的群體,喜歡棲息於高大的樹木頂端,雖然他們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但是因為他們吵雜的叫聲還是很容易被發現。在不被狩獵的區域他們可以在有限的程度內接近觀察,通常只會在進食吵鬧的時候飛起。在清晨和下午會大聲鳴叫,如果有危險的情況或是聽見同伴的警告聲,會馬上全體飛起並發出大叫示警。有時候會在飛行的時候尖聲叫喊,是相當吵雜的鸚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