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ing中國故事

Amazing中國故事

《Amazing中國故事》是由百家號與歐洲最大的MCN機構Zoomin.TV聯合出品的系列視頻。百度旗下好看視頻APP將對此進行獨家播放。 《Amazing中國故事》視頻包含海外華人正能量故事、國內先鋒人物、熱愛中國文化的外籍友人、傳統手藝文化及春節特輯五個系列。

播出信息

每周一、三、六在百度App及百度旗下好看視頻播出。

分集劇情

賣掉上億家產旅遊,10年後他們成最出名夫妻

劇情圖片 張昕宇、梁紅夫婦4歲時相遇,從此再沒分開過。本是成功的生意人,因在汶川地震救援中看過天多生死,兩人感到生命無常,決定活出自己的樣子,踏上了環球探險的旅程。挑戰過自然,感受過苦難,他們在路上發現了不一樣的彼此,也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李秀明教會殘障兒童冰面奔跑包攬奧運前三

劇情圖片 上海的滑冰教練李秀明本來是專業的滑冰選手,在受傷之後轉作教練,幾年間帶領許多有智力障礙,自閉症的小朋友滑冰,甚至參加特殊奧運比賽獲獎。這些小朋友比一般的孩子更難教,但他們的熱情不輸給一般的小朋友,甚至在學習滑冰後生活上也變得更有自信更快樂,這是李秀明教練最大的成就。

機械狂人造出中國第一台“中國高達”

劇情圖片 張宏飛是機器人狂人。創立了機器人格鬥塞公司的他,不滿足於小尺寸機器人,而是建造了高達四米、備有武器的中國第一台巨型戰鬥機甲——極戰大威。在美國和日本的巨型機甲對戰之後,張宏飛隔空喊話挑戰美日,要以一敵二。

景觀設計師劉音音把荷蘭監獄改造成公園

劇情圖片 在荷蘭工作生活9年的85後美女景觀設計師劉音音,用自己中國姑娘獨特的細膩和對於中國景觀美學的研究,參與到阿姆斯特丹廢舊監獄改造立體公園的項目中,負責全部的景觀改造部分。學霸設計師同時也是瓦赫寧根大學建校100年來環境學院首位10分滿分畢業的學生,連荷蘭本地學生也望塵莫及。

北京大叔用中國口味改良乳酪獲世界大獎

劇情圖片 從法國留學回來的北京小伙做乳酪,從一開始門可羅雀,沒人知道乳酪怎么吃,到現在越來越多中國人喜歡上乳酪,並利用當地菌種開發中國特有風味乳酪,獲得國際大獎。他致力於將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多元化,讓更多人欣賞乳酪文化。

馬來西亞華人大姐回收酒店垃圾幫助兒童

劇情圖片 每天全球有七百萬塊酒店肥皂在使用一兩次後就被丟棄掩埋,造成極大污染。同時全球每天有6000位五歲以下幼童因衛生問題生病或死亡,而這些都只需要一塊簡單的肥皂就能解決。香港NGO clean the world 為減少污染,回收各大酒店肥皂消毒再制,製作成精美的清潔套裝提供給菲律賓的小朋友使用,改善當地衛生觀念。

夜市攤販為窮人料理後事10年花費6800萬

劇情圖片 一位在夜市工作的大叔從小就很窮,也沒受什麼教育,但一直都有捐錢的習慣。有天在報紙上看到有人親人過世沒有錢辦喪事,他便掏腰包捐棺材捐錢辦喪禮。後來他發起了夜市慈愛會,招集了一些人,開始針對那些沒有能力辦喪事的人捐錢捐棺,並替那些爸媽不在沒錢上學的小朋友交學費。從本來一個人,七個人,到現在夜市慈愛會的會員已經有幾千人,十年來捐出的錢超過100萬歐元。這些人從來就沒有富過,也沒想要發財,甚至在夜市擺攤每個月都賺不到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繼續做下去。

漫畫家辭職,潛心研究甲骨文10年

劇情圖片 動漫師劉溫放棄高薪工作,攜妻隱居古村,種地、飲茶、染布、參禪。還親自設計重修百年古宅,變成書房,供愛書人讀書交流。劉溫熱愛傳統文化,鍾愛甲骨文,在古村研究甲骨文多年,將其設計成時尚藝術品,把中國古文字發揚光大。

棄澳洲高管職位,跑非洲給25個孩子當媽

劇情圖片 大連女孩郭麗娜本來在澳洲工作並有未婚夫,在一次到西非的志工經驗後改變了想法。放棄了事業與婚姻,一個人來到坦尚尼亞開設幼稚園,免費讓非洲的小朋友上學吃飯,改變當地人的生活。

保護自然、保護昆蟲成了他一生的事業

劇情圖片 現代都市人對於自然非常陌生,雖然很多孩子從小就對自然感興趣,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接觸自然、觀察自然,如何和身邊的小生物做朋友。當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對自然的陌生會導致對環境問題的漠視。占地3000平的上海浦東的城市荒野工作室里,容納了幾百種植物和動物,幾個80後生物學家致力於對自然的保護和城市生態修復,通過辦興趣班、夏曆營等等,希望為這些孩子提供親近自然的機會和方法,讓他們了解自然,熱愛自然,並進一步的保護自然。

80後糙漢自學旦角在國外唱響國粹

劇情圖片 80後五大三粗小伙在紐西蘭突然愛上了京劇,還是旦角。雖然一開始唱女腔別彆扭扭,多年過去,他已經在CCTV等各大舞台展示過自己,還獲得了大師的好評。如今男旦數量正不斷減少,他希望自己能為傳承這種傳統獻上點綿薄之力。

山東大哥在南非堅持當義警10多年

劇情圖片 南非長大的山東人孫銘雷在南非做義務警察已有十餘年。十多年裡,他保證每周出警,跟當地黑幫對戰,還曾經冒著危險深入敵後做臥底,親眼看著搭檔犧牲。孫銘雷從未想過當英雄,他只想用自己的力量包圍民眾的安全,讓他們睡個安穩覺。

老伯手繪海報48年,台灣僅剩一家影院仍堅持

劇情圖片 中國台南全美戲院是少數還在使用手繪傳統電影海報的電影院,也是大導演李安小時候最常去的電影院。這些海報是出自老畫師顏振發之手。今年61歲的顏大叔從年輕開始手繪海報,到現在做了超過四十年仍親自繪畫,爬上高架裝設海報。如今他不僅持續繪畫,還開設工作坊傳承手藝,並讓民眾體驗繪畫樂趣。

六旬退伍老兵10年來義務打撈溺水者500多人

劇情圖片 生活在廣東惠州六十多歲的趙喜昌,每天都會拿著一個擴音器在江邊巡邏,向在江內游泳的大人小孩宣傳游泳注意事項和安全知識。十年前他目睹貪財的漁民“挾屍要挾”溺亡者家屬,憤怒不平之下決定自己組織成立免費救撈隊。十年如一日,趙喜昌和他的志願救撈隊至今已經打撈了480多位溺亡者,救活71人。

台灣女青年組建木工班幫助流浪者重拾希望

劇情圖片 位於台北的木工班“夢想城鄉”,專門僱傭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作為員工,訓練他們做木工手工,培養一技之長。許多流浪者本身有精神與情緒上的問題,“夢想城鄉”通過陪伴,團體合作,訓練專長,傾聽每位流浪者的人生故事,讓原本是弱勢群體,受到歧視的他們成為街頭藝術家。

臉基尼創始人從被狂罵到登上美國時代周刊

劇情圖片 臉基尼被很多人當成一個笑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發明最初是為了防禦水母。從最早的2012年,臉基尼照片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全球最令人震驚的30張照片,到如今臉臉基尼不僅成為青島的特色,還成了張阿姨夫婦宣傳中國文化的時尚利器。最新一代的臉基尼已經發展到有各式的譬如京劇花旦臉譜,青花瓷,瀕危動物,一帶一路等的主題。如今,臉基尼已經成為中國民間元素被帶入歐美時尚圈,各大雜誌和發布會都頻頻引用,為這一民間發明正名。

中國大媽在美國開金店征服說唱圈30年

劇情圖片 《中國新說唱》進行地如火如荼,紐約則有這樣一位中國大媽受萬千嘻哈巨咖的膜拜。祖籍廣東的大媽Eva Sam上世紀八十年代舉家移民美國,做祖傳金飾製作生意。遇到黑幫騷擾淡定自若、保全自身不妥協。手藝精湛的她把幾十年老店做到明星中的明星店。美國一半rapper的金鍊子都是她造的,碧昂斯巡演用的全部金飾都由她承包。各大明星都是她的回頭客:Jay Z、A$AP洛基、Macklemore、裘德·洛、烏瑪瑟曼……

年度探險人物閃米特漂流冰封29年的死亡河道

黃河,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中國的母親河。自30年前的黃河首次漂流,有7人不幸遇難之後,30年來,沒有一個人敢再去獨自漂流黃河全程。中國探險家閃米特獨自一人划著獨木舟,從海拔4,500米的青海省巴顏喀拉山的黃河源頭出發,途徑九省,用234天完成了黃河漂流,創造了歷史。因為這一壯舉,閃米成為第一位入選《美國國家地理》年度十大探險人物的中國籍探險家。

揭秘中國最牛的民間救援隊

劇情圖片 何軍曾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功成名就後他成立了民間救援隊——公羊隊。參與過泰國普吉島沉船搜救、台灣花蓮地震救援等幾十次救援的公羊隊是一支專門執行應急救援任務的志願者隊伍。專門開展戶外山林山難應急救援、突發性城市應急救援、國家次生災害抗險救援,以及城市走失失智老人搜尋救助等公益救援行動。“八方有難,雖遠必助”。九年來,不管在世界哪個角落,重大災難發生時,就是公羊隊義無反顧出發救援日。

台灣最美紋身師用技藝幫助客人重生

劇情圖片 美女刺青師陳鶴曾是“不良”少女,年輕時酗酒打架飆車,直到有一天決定開始學刺青,從打雜的學徒當起,不再跟壞朋友來往,現在開了中國全台灣唯一女性專屬刺青店,讓女生能沒有顧慮地解衣紋身。她的故事改變許多人對刺青的負面想法,給予藝術和身體意象更多自由的想像,也展現女性職場人的堅持與毅力。

北大美女醫生創立中國最學霸的燒烤店

劇情圖片 一群清華北大畢業、就職於協和等最頂尖醫院的學霸們,在清華大學南門對面開了一家“柳葉刀”燒烤店,給壓力巨大的醫生們一個下班後放鬆的地方,成為醫生們的“深夜食堂”。這裡的食客們,有想在這兒搞學術的,有想在這兒找博導的,有想在這兒尋醫問診的...店裡特意裝了投影儀,用於科學類的講座,年輕的醫學生們都可以免費來聽。90後創辦人希望給醫生一個自己的地盤,既能在這兒自由切磋業務,也為他們打開一扇解憂之門。

設計師通過古書“復活”千年中華戰甲

劇情圖片 兒時曾經看到過兵馬俑列陣的雄壯,讓成年的南京小伙常誠辭去了廣告公司的工作,投入到了甲冑等傳統軍戎服飾的復原事業當中來。秉承著“工匠精神”,常誠用精細的手法和態度,將手裡的每一個甲片做到極致的考究。鎧甲復原讓現代人飄渺的古戰士之夢在現實中有了寄託。而在常誠眼中,鎧甲的復原在當代不僅僅是復活一個簡單的軀殼,更是對華夏先人精神與氣節的認知和繼承。

酷愛爬寵,80後小夫妻與上萬隻爬行動物同住

劇情圖片 80後夫妻愛上蜘蛛、蜥蜴等爬行類寵物。前往巴西熱帶雨林調研、去美國學習,掌握了在家繁育爬寵的技能。目前他們與上萬隻爬行動物住在同一所公寓裡,還發展出成了一項獨特的事業。

拿遍武術冠軍,武術界的天仙姐姐

劇情圖片 10歲時獨身一人離家進行專業武術訓練,23歲獲世界武術冠軍。美麗脫俗的毛婭綺是名副其實的武痴。她不但多次擔任國際武術大賽裁判,還在古村中尋到一座老宅,親自設計重修,改造成了武俠客棧,教同樣有武俠夢的人們習武。

玩了20年藝術的書法界老炮兒靠寫段子火了

劇情圖片 朱敬一 ,藝術產業研究者,南門書法創始人。愛玩兒,愛混搭,愛跨界,朱敬一從來都不是個“正經”的藝術家。他別具一格的毒雞湯文案扎心又真相,讓人看後醍醐灌頂又懷疑人生。他抖機靈的金句精確撩撥到80,90後們的興奮點,成為最受時下年輕人追捧的書法家。同時,他也正經的推動了國內第一個原創藝術品交易平台的成立,提倡藝術平民化。

73歲英國老人在中國投身慈善事業20年

劇情圖片 英國的醫生Rachel奶奶年輕時在亞洲多國偏遠地區義診,在行醫多年後因緣際會下來到成都,發現許多殘疾人士缺少穩定的收入來源,特別是貧困山區的少數民族。Rachel開始投入慈善事業,為殘疾和貧困家庭提供提供技能培訓,並在成都開設商店,收購他們製作的手工藝品並放到店裡義賣,使殘疾人也能夠有經濟收入,幫助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

查水錶小哥成健美肌肉男獲國際大獎

劇情圖片 呂濤現在是自來水公司的抄表小哥,他曾經瘦弱到不足100斤,自從迷上了健身,從身體到心理都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旅程,逆襲成為中國健美運動員,獲得國際獎項。如今在鄭州,人們橫跨半個城市也要來找他練健身,他用自己的故事激勵著無數想改變卻沒敢邁出步子的人們。

90後小伙用廢舊木門復原中華古琴

劇情圖片 河南小伙徐亞沖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第一聽到古琴的聲音他瞬間著魔。看不上流水線的粗製濫造,徐亞沖跑到揚州研究古法制琴。“想像自己是武俠小說里的俠客,背著古琴,高山流水遇知音。”為滿足這個想像,他還去了湖北武當山,跟著那裡的道士吃住過一陣。學成歸來後開了自己的古琴製作坊,潛心追求完美音質,一年只做30-50張琴。

美女劇照攝影師靠努力拚過男攝影師

劇情圖片 身高僅158公分的Sharon是一名電影劇照師,曾經拍攝多部著名港片如《桃姐》,《紅Van》等。身材嬌小的她扛著大台相機與滅音箱常常受到職場男性同事的冷言冷語,但仍然靠著細膩的觀察力以及自我訓練的耐力展現實力。她希望透過自身的努力讓更多女性職人的精神被看見,改變職場性別歧視的現象

80後攝影師用全新視角驚艷世界

劇情圖片 香港攝影師楊安迪用獨特的角度去觀察和捕捉香港的面貌,用照片留住逐漸消失的香港街景,不僅喚起人們的兒時記憶,還讓曾經在香港生活過的人們,看到照片後就特別想念一座城。楊安迪的照片不僅成為了一種情感的連線,更能勾起情緒和記憶

北京女孩建立中國唯一職業女子車隊

劇情圖片 李鶴,中國唯一職業女子車隊創始人。在她27歲遭遇人生最大低谷,事業挫敗,感情破裂,失去健康,朋友背叛,失去家人等經歷讓她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29歲時,她驚艷重生,成為一名職業賽車手,並創辦了中國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參賽的女子機車賽車隊。如今,39歲的她,依然保持曼妙身材,享受著一般女孩子不敢嘗試的速度人生。

90後設計師為減少污染,賦予廢棄衣服新生命

劇情圖片 洪威宇,90後的台灣設計師孩致力於把可循環時尚以及傳統工藝相結合。將日常我們認為是廢棄或是老舊的衣物做翻新以及再設計。他走訪布行與傳統市場蒐集別人不要的邊角料,製作成時裝。

胖女孩穿漢服表情包意外爆紅網路

劇情圖片 敖珞珈是一位資深的漢服愛好者及設計師,偶然的機會因為一組漢服表情包走紅網際網路,她希望不忘初心,不僅繼續推廣漢服文化,還告訴大家美的標準不止一個

重慶外賣小哥逆襲成中國拳王

劇情圖片 張方勇是中國第一位WBA雛量級青年拳王金腰帶得主,同時他也是一位外賣小哥。他把送外賣當成對自己體能的一種訓練,儘管已經獲得“拳王”稱號,卻仍然在訓練之餘送外賣。“拳王”的頭銜並沒有改變他的生活,卻足以令他每一天都在給自己製造希望。

40歲大叔賣房籌集百萬造出中國版飛行摩托

劇情圖片 廣東的趙德力一直有個飛行夢,當不成飛行員就決定自造人力飛行機。為了這個目標他甚至賣房投入到此事,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從小型的航拍機到能載人的飛天機車,雖然數千次試飛失敗,他也始終在堅持,最終研發出飛行機車,取名為筋斗雲。

台灣情侶憑藉有點詭異有點萌的另類陶藝走紅

劇情圖片 台灣一對年輕情侶孫培懋和王冠蓁用在學校所學的技藝以及獨特的世界觀,打造了屬於他們的陶藝世界。他們的作品都有點詭異有點萌,有實用型和觀賞型。作品深深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讓很多人認識到陶藝並不只是一本正經才叫做美,陶藝可以充滿童趣,具備實用與觀賞性。

美女設計師與精神障礙患者合作

劇情圖片 南京一群沒經過任何訓練的原生畫家,他們都是精神疾病康復者,他們的畫作與眾不同、天然純粹,然而沒人能理解。一位時裝設計師發現了他們作品中的美和價值,通過自己的創意把他們的畫作設計成了時尚的衣服,讓更多人來欣賞他們的創作,幫他們重新被社會接納。

昔日警長憑表情包陶藝火遍香港

劇情圖片 陶瓷大師曾章成曾當過13年香港警察,31歲接觸人生第一節陶瓷課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他用近乎荒誕的手法,不斷突破現實世界的邊界,在各國獲獎無數。用陶瓷呈現孩子精彩逗趣的表情,捕捉液體飛濺的瞬間,讓人們對瓷器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

小伙為搶救國粹,賠錢為老戲曲家辦演唱會

劇情圖片 身為80後的趙雅博,是國家電網的一名工程師也是資深戲迷。他看到一些曲目唱段沒有傳承人而老藝術家們又相繼去世,於是他和朋友排除萬難,為全國近20位80歲左右的評劇老藝術家們舉辦演唱會,展現老藝術家的風采,搶救戲曲文化。

清華女學霸成亞洲女性登山第一人

劇情圖片 清華計算機系的高材生,沃頓商學院MBA,畢業後在華爾街做金融軟體工程師的王雷,本可以按照中國父母夢想中優秀女孩的樣子一直生活下去,但有一天她突然辭職,說想去爬山。從吉力馬札羅到珠穆朗瑪峰,從南極又到北極,王雷成為了第一個完成7+2的華人女性

下身癱瘓又得尿毒症,他為養家北漂擺攤

劇情圖片 住在北京的內蒙小伙馬鋼十幾歲時因為脊髓瘤誤診造成下肢癱瘓。被病痛折磨多年後手術過程中又不幸患上尿毒症,需要靠透析才能維持生命。巨額醫藥費給馬鋼和母親帶來巨大壓力。母親在一個手工編織店尋到一份差事,一邊做手工一邊照顧馬鋼。馬鋼也慢慢學會了編織技藝,開始用雙手創業。透析之痛沒有折損他積極向上的態度,馬鋼在自立自強的同時幫助更多殘疾人,捐獻自己微薄的收入、教授殘疾人編織技藝、幫助殘疾人銷售手工藝品。

法國老外35年只拍中國,見證中國巨變

劇情圖片 法國知名的人文地理攝影師閻雷Yann Layma在1985年首次來到中國愛上了這個國度,之後的30年裡他一直用相機記錄著大街小巷中國人最真實的生活場景。他的作品像時光機一樣,讓那個年代的人撿回了過去的記憶,讓年輕一代真切地看到了父輩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已經出版了《昨天的中國》攝影集的閻雷正在準備出版第二本《今天的中國》,展示中國在新時代的變化。

中國首個鋼鐵俠:有一天我可能會拯救世界

劇情圖片 智造未來CEO韓雷從三歲開始打電玩,從小就是科幻迷。對他來說科幻或科技始終被人視為小眾,他決定創造自己的世界觀,傾注千萬打造全國第一個載人的裝甲機器。此裝甲機器人參水猿可以變換外觀,一次載兩人,坐進機器人里就能操作。韓雷不止打造一架機器人,還利用他的獨特世界觀出了漫畫,未來更打算用他的機器人技術拍攝一部星戰級的電影。

他北漂當演員,卻成中國頂級男聲優

劇情圖片 陳浩原本是表演系學生,當年一度無戲可演的他誤打誤撞成為了配音演員。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大概是聲音特別的海綿寶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甄子丹十餘年來的電影角色也幾乎都由他配音。做了十多年幕後英雄,陳浩感慨“把自己的聲音藏起來,忘掉,觀眾看完影視劇不討論這個角色的聲音,就成功了。”

當兵16年,創辦24小時免費共享空間

劇情圖片 海軍退役的80後小伙邵東強回鄉後意外的打造了共享空間"路燈計畫"。在他的房子裡,哪怕是一個過路的人進來了,都是家人。24小時不關門不關燈,茶水零食讓人自由取用,遊客居民都自願的帶著的食材到這來跟大家分享,還有志願者固定幫忙打掃,被稱為是“文明烏托邦"。

80後小伙通過跑酷治癒恐高,克服心理恐懼

劇情圖片 80後小伙趙雪強本是重度恐高症患者,因迷上跑酷運動克服了自己最大的心理恐懼,在杭州大街小巷飛檐走壁玩跑酷,成為杭州最有名的跑酷文化傳播者。趙雪強認為極限運動不是不負責任地挑戰自己的生命,而是通過千百遍地練習達到有驚無險的效果。趙雪強給自己取名叫“獅子”,他希望通過跑酷,讓大家能像他一樣喚醒內心沉睡的獅子。

萌系美女把Cosplay做成事業,曾被趕出家門

劇情圖片 Cosplay或被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行當。2011年,靜鏡因為瞞著自己家人去參加cosplay大賽,在大雨夜裡被家人關在了門外。自此,她自己設計遊戲角色的cos服裝,將自己的二次元“小愛好”變成事業。而她也成為cos行業內首屈一指的人物。每個行業新興時都是小眾的,但最終總會被人理解,靜鏡就是推動這一改變的勇敢先行者。

80後小伙苦練1800小時,成中國滑板最強手

劇情圖片 耿星國中畢業就開設滑板店,推動滑板文化,被譽為是山西第一板爺。但在一次比賽過程中他受傷需要長期復健,好幾年都不能再玩板。於是他開始研究手指滑板,創立中國第一個手指滑板的賽事,讓更多人理解手指滑板文化。

台灣餐廳花式利用廚餘垃圾意外走紅

劇情圖片 80後女生利用被有機農場淘汰賣相不佳的食材,設計各種創意料理,把蔬菜水果用到淋漓盡致。儘可能降低廚餘量,打造惜食餐廳,讓消費者意識到地球資源有限,推廣珍惜食物不浪費概念。

國風造型師自學成才,完美復原中華歷朝美女

劇情圖片 國家高級化妝師鏡子老師醉心於古典妝造,多年來悉心研究中國各朝代的服飾、髮型和妝容,結合現代審美,復原創造了數不清的優美造型。她還開設古裝造型學校,復興中國古典美,讓世人感受中華悠悠五千年的審美情趣。

冒死調查非洲象牙貿易!他的故事入圍奧斯卡

劇情圖片 中國市場購買了世界上70%的象牙,極大的地刺激了盜獵行為。黃泓翔以中國面孔,臥底參與緝拿非洲的象牙走私販。為了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為保護大象、反對盜獵作出的努力,他在紀錄片《象牙遊戲》中,不打碼出境接受採訪,被稱為“中國007”。而後他又在肯亞創辦NGO“中南屋”,倡導更多中國青年人到非洲進行野生動物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調研和實踐。

中國武僧在美國開少林寺傳授功夫和禪道

劇情圖片 釋延明從小進入少林寺,92年來到美國並開設紐約少林寺,這間武術教室不僅滿足了許多對中國武術有興趣的歪果仁,更把中國的功夫、中國的禪宗佛法傳遞到國外,讓更多人了解中國佛教,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享受人生。

中國小伙東南亞狩獵水果,吃的你都沒聽過

劇情圖片 過去的十年間,楊曉洋一直在跟隨著植物腳步探索、記錄。哪裡植物多,哪裡就有他的身影。本來是做精密儀器製造的他,因為切割不斷和大千世界中各種植物的深刻聯繫,改行專注於觀察植物和植物建立美好關係,呼籲保留植物豐富的基因,而不只是保留人物喜歡的品種。他駐紮在新加坡,品嘗過數百種榴槤,發現更多沒有被人熟知的水果品種,被稱為“水果獵人”。

大叔疊出“永不降落”飛機,5年賣出千萬架

劇情圖片 46歲的劉冬從小有個航空夢。11歲時他已自己琢磨出不用膠水膠帶,“能飛出去還能自己飛回來”的紙飛機。這項被大人視為“不務正業”的愛好,劉冬在35歲時重新撿了起來。通過十個月在房間裡閉關造飛機,劉冬做出了多種奇特的作品,他折的紙飛機鑽籃筐、繞柱飛行,甚至飛行在手心上方10厘米永不墜落,像一架UFO。劉冬用他大智慧的小飛機實現了兒時的航天夢。

專業送禮30年!一年上一天班還要持證上崗?

劇情圖片 香港大叔陳漢強是一位魔術師和布偶師。一個偶然的機會扮了一次聖誕老人就一發不可收拾。他不但在每年聖誕期間穿上20斤重的自製服裝扮成聖誕老人,還在聖誕老人家鄉瑞典耶利瓦勒贏得過國際聖誕老人運動會的“聖誕老人之最”。雖然藏在厚厚的鬍子下,沒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但他說沒有所謂,只要人們能夠從他的扮演和作品中找到歡樂,這些笑聲就給他最好的回報。

擬音師用“破爛”製造震撼

劇情圖片 龍嵐,影視動效擬音師,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曾經中國影視劇的後期音效多是外國團隊來做或是使用現有音效。原本是影視劇聲音編輯的他,為節省成本和實現更真實的音效,開始自己學起了擬音。用五花肉模擬馬殺雞、穿著高跟鞋在石子上踩來踩去,龍嵐開啟腦洞,用意想不到的工具和精益求精的態度,為許多優秀影視劇做了聲音加持。

書皮致癌物超標,老爸為女兒走上掃毒之路

劇情圖片 杭州質檢員魏文鋒,也是一個普通的杭州小學生家長。他做了17年的實驗室檢測工作和化學品毒理評估。出於職業的敏感,強烈懷疑女兒用了兩年多的塑膠包書膜有問題。為驗證,他採購了各種不同牌號的塑膠包書膜,自費萬元送至國家精細化學品檢驗中心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全部有毒!於是,他建立了老爸評測實驗室,以自己的行動來保護女兒的安全,也讓更多的孩子遠離毒害。

台灣小哥自學刺繡雕刻,演活“老掉牙”國粹

劇情圖片 不貳劇團的創始人郭建甫年僅27歲,小時候與曾祖母一起看京劇而對傳統戲曲產生興趣。過去他因喜歡布袋戲被同學嘲笑孤立,成年後追隨台灣布袋戲大師的腳步並曾到泉州交流。如今他創立自己的劇團並成為製作戲偶的專家,為的就是不讓這項傳統文化消逝

從洗碗刷鍋做起,他把北京菜館開在北極圈

劇情圖片 來自北京的劉蒸與妻子來到了挪威最北的城市特洛姆索。為了生計,從未下過廚房的劉蒸開了一家中餐館,叫北京人家,顛起了炒鍋,洗起了碗。然而在孜孜不倦學習廚藝的時候,卻被生意上的合伙人騙去了股份。再加上餐廳門口修路,更是雪上加霜。但是作為“北京大爺”的他,偏要證明自己能夠成功,便舉債盤下一個餐廳開始經營。經過7年的奮鬥,他終於在挪威扎穩了腳跟。

不推銷不辦卡,他把理髮師做成心理醫生

劇情圖片 “地下理髮師”大蔥,把店藏在居民樓里,默默地理著發。畢業後他用十多年去用心鑽研理髮,也在大店裡做過,但是受不了他們勸人辦卡、染髮的套路,“商業把純粹的東西毀掉了,然後大家都不願做純粹的事兒了。”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地下理髮事業。大蔥認為好的理髮師應該像心理醫生,於是他理髮總會花很長時間跟客人聊天,了解對方是什麼樣的人,一點點琢磨著剪,最後剪一個最符合客人性格的髮型。

3年時間,她從軟萌幼師到台灣的格鬥之光

劇情圖片 黃偵玲從國小習柔道,一直想成為職業選手的他因為家裡反對,出社會後當了白領,到新加坡工作。離家打拚的他享受到了過去不曾感受到的自由,開始接觸綜合格鬥。父母知道後不但不鼓勵反而氣到把他當空氣。他爸媽認為,女生從事格鬥運動是暴力。身材嬌小的她為了得到家人認可,也為了一圓自己的體育夢不斷努力,2015年正式成為職業綜合格鬥選手挑戰世界冠軍。

開在醫院門口30年的特殊美髮店

劇情圖片 王峰30年前從河南來到北京,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旁經營著一家美髮店。他的店原本是普通的理髮店,後來王峰的店裡來了很多附近腫瘤醫院的患者。慢慢地,王峰的服務從給病人剃髮變成修剪假髮,又變成了現在的專門為他們量身定製優質假髮。他還設立了一個假髮慈善項目,每個月提供十個名額,給困難的患者免費送一頂經濟款假髮。

她用繪畫衍生品讓小眾文化變大眾時尚

劇情圖片 美女藝術家錢明輝以張愛玲筆下的女性以為範本,畫出所謂上海女人的樣貌。對她來說,上海女人不是一個地域標籤,無論所謂社會階層,而是一類人的生活態度。一直學習藝術的錢明輝,對她來說以女性為創作主角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她筆下的上海小姐飽含對世事冷靜的批判與遺世獨立的姿態。她將這些女性與皮件飾品結合創作品牌“上海小姐”,希望自己的藝術能被更多人欣賞擁有,而不是只被少數人擁有。

香港胖女孩自創大碼品牌變超美模特

劇情圖片 Makayla如許多女子一樣在青春期開始長肉。所有人都告訴她,不減肥找不到工作且一輩子只能穿老土的衣服。為了抵抗別人加諸於她的恐懼,她開始減肥,瘦了足足20磅。可是Makayla卻說自己沒有因此而得到一絲愉悅,在減肥那段時間她一直為了別人的期待而活著。因此她開始逐步為自己找尋一個舒服的生活步伐,例如在衣著打扮上,並開設大碼女裝店給其他肉肉女生多一個選擇,並與許多大碼模特合作,打造另一種美。

“中國梵谷”20年臨摹10萬幅畫作

劇情圖片 來自胡南邵陽農村的趙小勇,是深圳大芬村的一名畫師。他20年臨摹梵谷十萬幅,被稱為“中國梵谷”。趙小勇也知道大芬村要在市場中活下來,畫師們必須走原創之路。北京國際電影節獲獎紀錄片《中國梵谷》就記錄了以趙小勇為代表的大芬村農民畫工從多年複製西方油畫經典到轉型原創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掙扎,個人理想和現實生活的碰撞與妥協。 而趙小勇的梵谷之路也反應了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從複製到原創之路的艱辛和堅持。

他是中國2700萬聾啞人唯一的律師

劇情圖片 唐帥的父母都是聾啞人,從小就接觸手語的他也更能理解聾啞人的所思所想。儘管父母當初希望他回歸健全人的生活,但機緣巧合之下,他還是成了一名手語律師。從業以來,他一直致力於為聾啞人群體進行法律訴訟和維權。唐帥感覺到,聾啞人學校使用的國語手語和日常使用的自然手語,兩者區別很大,導致在一些訴訟案件中,因為翻譯“不暢”,聾啞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唐帥希望組織成立手語翻譯協會,培養自然手語翻譯人才,改善這一現狀。

有另類教學方式的大學建築學教師

劇情圖片 海歸建築學博士何志森做了很多看起來很不正經的研究,在城市裡“偷窺”和“跟蹤”了許多在我們看來很小眾且不太值得被關注的人群,比如,賣冰糖葫蘆的阿姨,站街女等等。 他以背包客的形式流浪於中國各大建築院校,用Mapping工作坊的流浪式教學,讓學生們更多地體察和理解像爸爸媽媽那樣平凡人群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對日常空間的使用和需求。持續跟蹤,培養學生們的同理心,在“髒亂差”中挖掘平民的智慧。

建造世外私塾帶孩子回歸自然

劇情圖片 八年前,張新宇辭掉廣告公司藝術總監的職務,來到一塊30畝田地里,建起了一座學校,帶著孩子們一起,養花種菜,荷鋤放歌,探索自然。學校為孩子帶來許多歡樂,卻因為拆遷被毀。堅持理想的他聯合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走上重建之路。他相信,這是一條通往自然的路,也是一條通往我們內心的路。

用破銅爛鐵做雕塑的裝置藝術家

劇情圖片 周峰是一位裝置藝術家,但是他穿上工作服後,卻怎么看都不像一名搞藝術的。他善長讓報廢汽車零件變成機器人、動物或者是關老爺……工作環境是黑乎乎油膩膩,各種工具、材料攤了一地。在這裡,他把各種廢棄汽車零件清洗分類,琢磨可以做出什麼樣的作品,在飛濺的火星中,廢品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動物。這位老頑童,在這裡詮釋了什麼是“變形金剛”。

在南非打拚16年沒有回家過年的廈門大叔

劇情圖片 從廈門到南非工作的謝永強2005年開始自己創業,是南非第一個華人貨架批發商。多年在南非經商,謝永強共經歷過三次搶劫,最後一次,自己的保全和假警察勾結串通,他遭到毒打。謝永強是全家人的支柱,年邁的父母、妻子和幾個小孩都在國內。因為生意的關係,他已經15年沒有回國過年,但卻盡力讓員工能回家過年。

美女學霸在歐洲以外變模特

劇情圖片 Yoyo來自湖北,08年來到荷蘭學國際商務管理。有一次她在火車站被星探搭訕,開始了模特生涯。Yoyo還有一個隱藏身份就是美女學霸,在荷蘭讀完本科的她繼續修了MBA,現在她在一家稅務事務所工作,平時工作日是白領,到了周末就變身時尚模特。今年過年也因為模特工作無法回家的她,對家人還是充滿了想念,她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家人接來歐洲旅遊,親眼見證一次她在秀場上發光發熱的時刻。

洛杉磯華人蛋糕店征服老外的胃

劇情圖片 在洛杉磯唐人街經營80年的老店成為當地人最喜愛的蛋糕店,由中國人一家經營製作,他們在滿足西方顧客口味的同時也留下中國傳統的美味根基,店裡長年販售芝麻球,深受當地華人社群喜愛,且每年中秋節必定手工製作各種月餅,吸引大批顧客排隊等候,為的是要傳承祖父當年從中國帶來的老味道。

拯救輕生者,守護南京長江大橋15年

劇情圖片 南京長江大橋成為世界自殺率較高的地方之一。南京普通市民陳思每逢周六周日不上班時便來到江岸巡查,陳思騎車從早到晚上橋巡查。他試圖提前發現並阻止那些想要自殺的人。十五年來,七百多個周末,他成功救下了三百四十多人。

台灣女生在尼泊爾掀起經期革命

劇情圖片 尼泊爾的山村,貧窮落後,女性用品急缺。例假被視為污穢之物,生理期的女性被當作不詳和污穢之人,極不公平地被限制人身自由。來自台北的女孩林念慈發明了可以循環利用的生理護墊,幫助那裡的女性獲得健康、文明和尊嚴。

中國糖王翻出國際頂級新花樣

劇情圖片 蘇州的周毅是一位糕點藝術家,人稱 “糖王”的他用自己改良的美味翻糖捏出有極致美感的“糖美人”和景致。他融合了中國古典文化和現代糕點技巧的作品,震撼了國際糕點大賽。

用古董傳承文化的杭州“磨箍”人

劇情圖片 翁鶴亮祖上一直是杭州七堡的名門望族,後來突逢巨變家族衰敗。為了生存以及恢復祖上的榮耀。成年後的翁鶴亮一直勤懇工作,終於將家境變得殷實起來。但是年過40的他突然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軌跡,選擇了鬧市築小院,古董做盆景的生活。他將大多數時間用於收集老物件,所有舊東西在翁鶴亮眼裡都有著不一樣的意義,他希望自己收集的東西能成為中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

外國大叔用中國元素探索精釀啤酒新玩法

劇情圖片 Alex和Kris這兩位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的國際友人,一位有一半中國血統,一位是華裔,為了“尋根”他們踏上中國這片土地,一來就是近20年。他們兩人在2011年跨年半玩笑半認真的釀了一桶IPA手工啤酒,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們釀的啤酒含有中國元素, 名字也特別接地氣,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他們的目標是釀造出屬於中國人的精釀啤酒,使用中國原物料,與當地的音樂與文化場景跨界交流。

減肥110斤,成為“官方認證”的MJ模仿者

劇情圖片 王靖元在國中時迷上了MJ的舞蹈,為了模仿好MJ他在一年半的時間裡瘋狂減掉110斤。成年後的他堅定走上了MJ模仿秀之路,他投入了大量精力和心思練習MJ的舞蹈、揣度他的神韻。因為極其出色的模仿,王靖元還被MJ家族邀請到美國做客,獲得了MJ生前最親密的人的認可,成為“官方認證”的MJ模仿者。

靠擦地走紅CBA賽場的志願者“擦地哥”

劇情圖片 部隊退伍的孟飛,作為志願者義務為籃球比賽擦地。他熟練麻利的擦地動作,以及擦地前後飛快奔跑的身影,是籃球賽場上一道亮麗風景,而且他不滿足於此,他夢想有一天能到NBA賽場上擦地。他表示:從小事做起,有夢想,不狗血!工作不分貴賤,他說“任何事情在我手中,要么不做,要么就把它做到極致。”

用笙探索未來音樂的台灣萌妹

劇情圖片 李俐錦從小接受專業國樂訓練,她最擅長的樂器是中國古代樂器笙。李俐錦不安於傳統的國樂樂譜,一直以來用笙挑戰各種有趣的樂章,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超級瑪麗,儘管受到傳統樂派的批評她仍不放棄挑戰自己。這幾年開始嘗試與電子音樂和實驗音樂結合。

30分鐘做一個雕像,老外驚呼東方神手

劇情圖片 泥人李本名李柏林,68歲。他從小就喜歡玩泥巴,記事起就在玩泥巴捏小人。1985年,他成立工作室,專職雕塑。20年來,他每天要捏16個小時,生活起居都與泥巴為伴。2003年,李柏林作為民間藝人代表,被法國商會選中到法國參加中國文化年活動。精湛的泥塑手藝讓歐洲人驚嘆,因此得到了“東方神手”的尊號。老人希望用他精湛的技藝,把泥人雕塑這項傳統文化讓更多人知道。

清華女博士後畢業後投身農業當農民

劇情圖片 石嫣曾經是外派到美國的訪問學者,在美國偏僻的鄉村當了半年的農民。在那裡,她學習了新興的環保型食品生產消費方式。而這種方式不僅僅環保,而且能讓農民比在傳統食品工業化生產鏈中得到的實惠更多。回國後,她把這些概念也帶來回來。在國內,她依然在土地上勞作,用沾滿泥土的手,讓中國的消費者們再次了解到自己每天習以為常的食品是如何通過農民的辛勤勞作換來的。

復活古代點心,5年收藏模具超7000

劇情圖片 新中式精品點心於小菓創始人於進江先生,歷時5年,行程10萬公里,收藏古代點心模具7000餘塊,致力於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與解讀,復活傳統點心的民俗節慶禮儀以及節氣飲食養生文化,創新打造國人最佳的隨手禮,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式點心的魅力,讓世界品嘗到中國味道。

非洲小伙拍短視頻成全網最火黑人

劇情圖片 非洲加納小伙Forster 2008年來到成都讀大學,朋友建議他上網發短視頻,他學著網上的樣子拍了幾條小品,幾天之後竟獲得60多萬個贊,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給自己起名“嘿人李逵”。以短視頻坐擁幾百萬冬粉的他卻直言自己更愛音樂,自我介紹也是“音樂人”。善良的Forster還力所能及地去幫助大涼山的窮苦孩子。

外科醫生普及醫學知識給水果做“手術”

劇情圖片 醫生王野虓竟給水果做“手術”,他將深奧枯燥的醫學知識融入到寓教於樂的“水果手術”視頻里。在醫院,他是一名盡責盡力的外科醫生,在家裡,他也是一名盡責盡力的“水果醫生”。王野虓這么做有兩個目的,一是向大眾普及醫學知識,緩解醫患緊張關係;二是給孩子們醫學啟蒙。

剛柔並濟的最美太極傳人

劇情圖片 葉泳湘是楊氏太極第六代女傳人,80後的她顛覆了外界對於太極大師的想像,被譽為是最美太極傳人。她3歲開始學太極,從小就獲得無數獎項,但她的訓練過程也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辛苦,每天除了課業就是在武道場內練功。在快速變遷的時代葉泳湘仍然堅守太極的中心思想,以靜制動,並且希望透過太極讓年輕一代理解到中國武術文化的重要性,以網路傳播的方式傳承太極。

招聘聽障店員的無聲蛋糕店

劇情圖片 邱俊坤是一位西點老師,他的一位聽障學生空懷優秀技能但因聽力障礙處處被拒,邱俊坤決定為聾啞人開一家蛋糕店,專門招聘有聽力障礙的聾啞人,教授西點製作,提供工作崗位。無聲的蛋糕店裡99%都是聾啞員工,用寫字跟客人交流。邱俊坤希望希望來這家店工作的聽障朋友,有朝一日能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尊重和穩定的生活,或是回家鄉開店,不用再背井離鄉。

用表演給患病兒童帶來快樂的小丑醫生

劇情圖片 馬照琪因喜愛舞台與電影畢業後到了紐約和法國讀戲劇相關課程,並且成為台灣知名的小丑劇團編劇與導演。後來她再度前往法國進修小丑醫生的課程,學習操偶課面具課,小丑課與兒童心理學。如今她成立了紅鼻子醫生協會,以小丑醫生的身份到兒童醫院給生病的小朋友帶來歡樂。至今她仍在台灣各地醫院演出,接觸超過三萬名病童家屬與醫療人員。

布依族蠟染的第一位男性傳承人

劇情圖片 伍德華是土生土長的布依族後小伙兒,他從小就對傳統蠟染非常著迷。但是蠟染技藝一般都是女孩在學,身為男孩的伍德華並沒有機會學習。長大以後,老家石頭寨成了旅遊勝地,家家戶戶擺起了燒烤攤、辦起了掙錢的農家樂,傳統的蠟染手工藝卻漸漸無人理會了。痛惜手藝的伍德華決定拯救這門技藝,他開起了蠟染坊,一點一點學習蠟染技藝,在外界甚至家人的打擊下堅持著。這份祖先的饋贈,他要一直堅守下去。

將文化與建築進行融合的古建築修繕者

劇情圖片 廖冠輝在接手家族企業之前,幾乎對古建築沒有任何專業背景和知識儲備。家裡的企業是從事房建和市政工程的,廖冠輝對此卻並不感興趣,而是對傳統文化和藝術充滿熱情。為了平衡家族傳承和自我發展,廖冠輝選擇以古建築修繕為事業。祠堂作為順德古建築里最重要和廣泛的一種形態,是廖冠輝重點修繕的對象,而他除了修繕之外,還對宗族文化進行研究,並將其融入到古建築修繕中去。

記錄過往經歷的微縮景觀設計師

劇情圖片 如果沒有參照物,也許你只會認為這是普通的街拍,直到一隻橘貓突然入鏡,如龐然大物俯般視著這一切。這時你才發現,這一切都是栩栩如生的微縮景觀。作者是著名的微縮景觀設計師西樹,他將兒時的記憶濃縮在沙盤上。西樹不認為自己是個匠人,“匠”是一種有技藝傳承的職業,而袖珍創作只是在生活中辟出了一點創作空間而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