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nder Graham Bell

Alexander Graham Bell

Alexander Graham Bell(亞歷山大·貝爾)是一位美國發明家和企業家。他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的專利權(發明者為義大利人安東尼奧·梅烏奇),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AT&T公司的前身)。其被世界譽為“電話之父”。

個人簡介

亞歷山大·貝爾(AlexanderGraham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是一位美國發明家和企業家。他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的專利權(發明者為義大利人安東尼奧·穆齊),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AT&T公司的前身)。

個人簡歷

1847年3月3日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
1870年貝爾移民到加拿大,一年後到美國。1882年他加入美國國籍。
貝爾本人是一個聲學生理學家和聾啞人語的教師。在他之前,德國人菲利普·雷斯曾發明過一台電話機,但其傳聲效果極壞,實際上無法被使用。1876年3月10日貝爾與他的同事試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
此外貝爾還發明了一台測量聽力的儀器,一台可用來發現人體內金屬的儀器以及其它一些發明創造。
貝爾擁有電話的發明專利,但是有人也指出,從義大利移民到美國的安東尼奧·梅烏奇(AntonioMeucci)才是電話的發明者。美國國會2002年6月15日269號決議確認安東尼奧·梅烏奇為電話的發明人。
除了發明電話,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還發明了載人的巨型風箏,為加拿大海軍發明了用於在二戰時與德國U-Boat抗衡的水翼船,改良了留聲機(gramophone)。
貝爾也是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海倫·凱勒交往歷史最為長久,感情也是最好的朋友。
1922年8月2日,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逝世於加拿大巴德克。

個人成長

貝爾1847年3月3日出生在英國蘇格蘭的愛丁堡,並在那裡接受初等教育。1870年貝爾移民到加拿大,一年後到美國。1882年加入美國國籍。

主要成就

貝爾的主要成就是發明了電話;此外,他還製造了助聽器;改進了愛迪生髮明的留聲機;他對聾啞語的發明貢獻甚大;他寫的文章和小冊子超過100篇。1881年,他為了發現美國總統詹姆士·加菲爾德體內的子彈設計了一個檢驗金屬的裝置,成為X光機的前身。他還創立了英國聾啞教育促進協會。

生平介紹

1847年3月3日出生於英國蘇格蘭的愛丁堡。他的父親是一位嗓音生理學家,並且是矯正說話、教授聾人的專家。
1862年貝爾進入著名的英國愛丁堡大學,選擇語音學作為自己的專業,貝爾通過總結父輩們的經驗進步很快。
1867年畢業後又進英國倫敦大學攻讀語言學。就在此時,英國發生大規模肺病,貝爾先後失去了兩個兄弟,其父帶著全家遷居加拿大以躲避瘟疫。
1869年22歲的貝爾受聘為美國波士頓大學語言學教授,擔任聲學講座的主講。1922年,貝爾逝世於加拿大巴德克,享年80歲。

發明電話

莫爾斯電報發明後的20多年中無數科學家試圖直接用電流傳遞語音,貝爾也把發明電話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由於電話是傳遞連續的信號而不是電報那樣不連續的通斷信號,在當時的難度好比登天。他曾試圖用連續振動的曲線來使聾啞人看出“話”來,沒有成功。但在實驗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每次電流通斷時線圈發出類似於莫爾斯電碼的“滴答”聲,這引起貝爾大膽的構想:如果能用電流強度模擬出聲音的變化不就可以用電流傳遞語音了嗎?隨後的兩年內貝爾刻苦用功掌握了電學,再加上他紮實的語言學知識,使他如同插上了翅膀。他辭去了教授職務,一心扎入發明電話的試驗中。在萬事俱備只缺合作者時他偶然遇到了18歲的電氣工程師沃特森。兩年後,經過無數次失敗後他們終於製成了兩台粗糙的樣機:圓筒底部的薄膜中央連線著插入硫酸的碳棒,人說話時薄膜振動改變電阻使電流變化,在接收處再利用電磁原理將電信號變回語音。但不幸的是試驗失敗了,兩人的聲音是通過公寓的天花板而不是通過機器互相傳遞的。
正在他們冥思苦想之時,窗外吉他的丁冬聲提醒了他們:送話器和受話器的靈敏度太低了!他們連續兩天兩夜自製了音箱、改進了機器。然後開始實驗,剛開始沃特森只從受話器里聽到嘶嘶的電流聲,終於他聽到了貝爾清晰的聲音“沃特森先生,快來呀!我需要你?1875年6月2日傍晚,當時貝爾28歲,沃特森21歲。他們趁熱打鐵,幾經半年的改進,終於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實用的電話機。1876年3月3日(貝爾的29歲生日),貝爾的專利申請被批准,專利號為美國174465。其實,在貝爾申請電話專利的同一天幾小時後,另一位傑出的發明家艾利沙·格雷也為他的電話申請專利。由於這幾個小時之差,美國最高法院裁定貝爾為電話的發明者。
回到波士頓後兩人繼續對它進行改進,同時抓住一切時機進行宣傳。兩年後的1878年,貝爾在波士頓和沃特森在相距300多公里的紐約之間首次進行了長途電話實驗。與34年前莫爾斯一樣取得了成功。所不同的是他們舉行的是科普宣傳會,雙方的現場聽眾可以互相交談。中途出了個小小的問題:表演最後節目的黑人民歌手聽到遠方貝爾的聲音後緊張得出不了聲,急中生智的貝爾讓沃特森代替,沃特森鼓足勇氣的歌聲使雙方的聽眾不時傳來陣陣掌聲和歡笑聲,試驗圓滿成功。
1877年,也就是貝爾發明電話後的第二年,在波士頓設的第一條電話線路開通了,這溝通了查爾期·威廉期先生的各工廠和他在薩默維爾私人住宅之間的聯繫。也就在這一年,有人第一次用電話給《波士頓環球報》傳送了新聞訊息,從此開始了公眾使用電話的時代。

人物軼事一

電報的發明,把人們想要傳遞的信息以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傳向遠方。這是人類信息史上劃時代的創舉。但久而久之,人們又有點不滿足了。因為發一份電報,需要先擬好電報稿,然後再譯成電碼,交報務員傳送出去;對方報務員收到報文後,得先把電碼譯成文字,然後投送給收報人。這不僅手續繁多,而且不能及時地進行雙向信息交流;要得到對方的回電,還需要等較長的時間。
人們對電報的不滿,促使科學家們開始新的探索。
最早提出遠距離傳送話筒接力傳送信息的建議。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切合實際,但休斯為這種通話方式所取的名字——“電話”,卻一直沿用至今。
19世紀30年代之後,人們開始探索用電磁現象來傳送音樂和話音的方法,其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是貝爾和格雷了。
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1847年生於英國蘇格蘭,他的祖父親畢生都從事聾啞人的教育事業,由於家庭的影響,他從小就對聲學和語言學有濃厚的興趣。開始,他的興趣是在研究電報上。有一次,當他在做電報實驗時,偶然發現了一塊鐵片在磁鐵前振動會發出微弱聲音的現象,而且他還發現這種聲音能通過導線傳向遠方。這給貝爾以很大的啟發。他想,如果對著鐵片講話,不也可以引起鐵片的振動嗎?這就是貝爾關於電話的最初構想。
貝爾發明電話的努力得到了當時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亨利的鼓勵。亨利對他說:“你有一個偉大發明的構想,乾吧!”當貝爾說到自己缺乏電學知識時,亨利說:“學吧”。在亨利的鼓舞下,貝爾開始了實驗,一次不小心把瓶內的硫酸濺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來:“沃森先生,快來幫我啊!”想不到,這一句極普通的話,竟成了人類通過電話傳送的第一句話音。正在另一個房間工作的貝爾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個從電話里聽到電話聲音的人。貝爾在得知自己試驗的電話已經能夠傳送聲音時,熱淚盈眶。當天晚上,他寫給母親的信中預言:“朋友們各自留在家裡,不用出門也能互相交談的日子就要到來了!”
說到電話的發明,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由於貝爾1876年3月10日所使用的這部電話機的送話器,在原理上與另一位電話發明家格雷的發明雷同,因而格雷便向法院提出起訴。一場爭奪電話發明權的訴訟案便由此展開,並一直持續了十多年。最後,法院根據貝爾的磁石電話與格雷的液體電話有所不同,而且比格雷早幾個小時提交了專利申請等這些因素,作出了現在大家已經知道結果的判決,電話發明權案至此畫上句號。
儘管如此,電話仍然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它凝聚著包括貝爾在內的許多電話發明家的智慧和汗水。

人物軼事二

他的父親全神貫注、滿懷激情地全神貫注於研究人的聲音的發生和作用過程,特別是教耳聾的人如何運用聲音。因為那個時候,耳聾的人生活在永恆的孤寂之中。他們不僅聽不見,而且也不會說話。畢竟,他們聽不見說的話,又怎么能發得出聲來呢?也許,老貝爾的這一執著愛好是促使他日後同成為自己妻子的人結婚的原因之一。因為後來生下電話的發明者的那位婦女……是個聾人!
年輕的貝爾。貝爾帶著自己父親的執著愛好長本。1870年,他由於健康不佳從英國移居加拿大。不久之後,他就以成功地教會耳聾者說話而引起波士頓一位富商的注意。這位商人有個耳聾的女兒梅布爾。可否請貝爾先生教梅布爾說話呢?可以。他願意教。他教了梅布爾。他們相愛了。是梅布爾鼓舞他進行了所有那些使人精疲力竭的實驗,也是梅布爾使他克服了不時產生的沮喪情緒——那種常常困擾著緊張工作去奪取成功的人們的沮喪情緒——使他得以研製出當時很了不起的一種工具。它能把人說的話轉變為電脈衝,之後又在金屬絲的末端使之還原成人說的話。這樣他就打破了又一種孤寂,那種在此之前一直使相距遙遠的人無法通話的孤寂。一年之後,1877年,他同梅布爾結為夫妻,他後來成為美國公民。
所以,當法國政府因為他發明了電話而授與他沃爾塔獎金時,他用這筆獎金再加上他通過出售另一項發明所得到的錢,在華盛頓建立起沃爾塔辦事處,其目的就是為醫治耳聾提供資金。今天這—機構稱作“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協會”,它的作用已改為,向全世界的聾人提供如何最有效地對付耳聾的最新資料。
貝爾死於1922年,梅布爾在他去世5個月後也死了,因為她太愛貝爾了。貝爾的名字很可能會像人類記憶歷史那樣永世長存。畢竟有了這樣一件物品,它經常提醒人們,是貝爾使人類大家庭彼此得以保持更密切的聯繫。
通過電線傳送的第一個聲音,甚至使它的發明人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都感到驚訝。一天深夜,貝爾正在實驗室里做實驗,他向在隔壁房間裡的助手偶然傳遞的一個口信獲得了成功。貝爾先生當時無法知道的是,1876年的那個夜晚將標誌著通信革命的開始。

電話的發展

最初,每一對電話是用兩根鐵絲連線起來的。然後,交換台使電話線集中到一個地點、其他的發明——如放大聲音的真空管和在陸上及海底連線長距離的同軸電纜一一極大地擴展了電話服務。電晶體取代了真空管。到了60年代,通信衛星又消除了對地面線路的需要。今天,一束束的玻璃纖維用雷射傳遞人們彼此間的通話。
這些發明當中有許多項發明——包括有聲電影和立體聲錄音,隨同23000項其他專利——來自1925年建立的貝爾實驗室。約翰·戴維斯是貝爾實驗室消費產品部執行主任。他說,當我們進入90年代的時候,可以預期電信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人物年表

1847年3月3日,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在英國蘇格蘭的愛丁堡出生。
1858年10月,貝爾進了愛丁堡皇家高等學校。
1863年8月,16歲的貝爾開始在蘇格蘭埃爾金的韋斯頓寄宿學校教書。
1866年9月,貝爾19歲時在巴斯擔任薩默塞特郡學院的教師。
1867年7月,貝爾搬至倫敦,與父母住在一起。老貝爾關於可見語言的著作出版面世。
1868年5月,貝爾在倫敦的一所私立學校任職。
1868年8月,貝爾去美國宣傳他的可見語言。
1868年10月,貝爾開始在倫敦大學學習。
1870年5月18日,貝爾的哥哥梅爾維爾去世,時年23歲。
1870年7月21日,貝爾與父母一起前往加拿大。
1871年4月5日,貝爾開始在波士頓聾啞人學校供職。
1872年4月8日,貝爾與加德納·格林·哈伯德第一次會面。
1873年,貝爾26歲時任命為波士頓大學演說術教授。梅布爾作為貝爾的私人學生開始接受他的授課。貝爾開始諧波電報的實驗。
1874年,伊萊沙·格雷開始研究諧波電報。
1875年1月,在加德納·格林·哈伯德和托馬斯·桑德斯的資助下,貝爾僱傭托馬斯·沃森作他的助手。
1875年2月,貝爾提出諧波電報專利申請,並與哈伯德和桑德斯簽訂了合作協定。
1875年6月2日,貝爾的儀器中那根“卡住的簧片”導致他對電話的研究。
1876年2月,貝爾呈交電話專利申請,該申請於3月3日批准。
1876年3月10日,貝爾發出世界上第一條電話信息。
1876年6月25日,貝爾在費城的世紀博覽會上演示他的電話。
1877年2月12日,貝爾在塞勒姆作的演講吸引了新聞界的注意。
1877年7月9日,貝爾電話公司成立。
1877年7月11日,貝爾與梅布爾·哈伯德喜結良緣。
1878年5月8日,貝爾與梅布爾的第一個女兒出世,取名埃爾西。
1879年,貝爾退出貝爾電話公司,在蘇格蘭的格里諾克建立了一所聾人學校。
1880年2月15日,貝爾與梅布爾的第二個女兒瑪麗安出世。
1880年9月,法國因貝爾在電學上的科學成就授予伏特獎和法國榮譽勛位勳章。他以此獎金在華盛頓建立了伏特實驗室。
1881年8月15日,貝爾和梅布爾的兒子愛德華降臨人世,但很快夭折。
1883年,貝爾在華盛頓開設他自己的聾人學校。
1883年11月17日,貝爾夫婦的兒子羅伯特出世,但也夭折了。
1885年11月,華盛頓聾人學校由於師資問題被迫關閉。

名人名言

我知道命運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我知道巨大的成功馬上就要到來。

貝爾實驗室簡介

貝爾實驗室是電晶體、雷射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數字交換機、通信衛星、電子數字計算機、蜂窩移動通信設備、長途電視傳送、仿真語言、有聲電影、立體聲錄音,以及通信網的許多重大發明的誕生地。自1925年以來,貝爾實驗室共獲得兩萬五千多項專利,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獲得三項多專利。貝爾實驗室的使命是為客戶創造、生產和提供富有創新性的技術,這些技術使朗訊科技(LucentTechnologies)公司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路軟體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工作類別

貝爾實驗室的工作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類別:基礎研究,系統工程和套用開發。在基礎研究方面主要從事電信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包括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行為科學和計算機編程理論。系統工程主要研究構成電信網路的高度複雜系統。開發部門是貝爾實驗室最大的部門,負責設計構成貝爾系統電信網路的設備和軟體。

重要研究成果

1933年,卡爾·央斯基(KarlJansky)通過研究長途通訊中的靜電噪聲發現銀河中心在持續發射無線電波,此電波稱為3K背景輻射。透過此研究而建立了射電天文學。
194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電晶體。參與這項研究的約翰·巴丁(JohnBardeen)、威廉·蕭克利(WilliamShockley)、華特·豪舍·布拉頓(WalterHouserBrattain)於195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香農(ClaudeShannon)於1948年發表論文《通訊的數學原理》,奠定了現代通信理論的基礎。他的成果是部分基於奈奎斯特和哈特利先前在貝爾實驗室的成果。
與光電池
貝爾實驗室也是UNIX作業系統和C語言的發源地。C語言是由BrianKernighan、DennisRitchie和KenThompson在1970年代早期開發的。在1980年代,又由比加尼·斯楚士舒普發展為C++語言。
英國天文學家,出生於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Belfast)。由於她自小在ArmaghObservatory附近長大,深受薰陶,故此對天文學產生濃厚興趣。一九六五年,她在蘇格蘭的GlasgowUniversity完成物理理學士學位後,再於一九六八年在劍橋大學取得射電天文學博士學位,後來她到UniversityofSouthampton進行伽瑪射線天文實驗,並在一九七四至一九八二年間,轉到倫敦UniversityCollege的MullardSpaceScienceLaboratory進行X-射線實驗。隨後她又到蘇格蘭愛丁堡的皇家天文台擔任高級研究員,負責利用夏威夷的JamesClerkMaxwellTelescope進行觀測及從事電磁光譜內可見光及紅外線部分的天文物理學研究。貝爾現在是英國MiltonKeynes公開大學的教授。
脈衝星的研究
在劍橋大學時,貝爾原本打算利用射電望遠鏡追蹤類星體-一些出現大程度紅移,同時發出強力藍光和經常放射出無線電輻射的星體。一九六七年,她跟休伊什(Hewish)等人在宇宙中發現了一個具規律性,周期1.337秒的強力射電脈衝源。起初,他們懷疑脈衝是由天外智慧生物所發放,甚至稱脈衝源為LGM(LittleGreenMen-綠色小矮人)。然而隨後的幾個月內,天文學家在宇宙中不同角落發現其它的脈衝源,使他們相信這些脈衝源實際上是天然產生的現象,貝爾跟她的同事很快便確認出脈衝其實是源自一些細小、密度高而又旋轉迅速的中子星,並把它們統稱為「脈衝星」,他們的發現不單引起科學家們對脈衝星的研究,同時也加深了人類對銀河系的認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