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S

ANAS

ANAS所屬現代詞,指的是ATM網接入子系統。

ANASANAS
ANAS(ATMNetworkAccessSubsystem),即ATM網接入子系統。ATM是上世紀通信領域交換技術的主要代表技術,而IP則是本世紀乃至未來網路融合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有鑒於傳統網路IP網路的過渡需求,ATM與IP需要彼此結合最終實現融合網路的發展要求。

ATM技術是八十年代末由電信提出的,為實現包括話音數據圖像在內的各種業務傳輸的寬頻綜合數據業務網B-ISDN而發展起來的網路技術。ATM技術的實質是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綜合。因此ATM技術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任何時候都能按實際需要來占用資源;對特定業務,傳送速率隨信息到達的速率而變化;能夠適應任何類型的業務,無論其速率高低、突發性大小、實時性要求和質量要求如何,都能提供滿意的服務。ATM最初的思想就希望造就未來通信系統的統一平台,制定ATM規範的ATM論壇一直在通過各種手段向ATM中容納進新的內容以保證ATM最初的目標。但這樣造成ATM技術異常的複雜,標準化的過程緩慢。此外,昂貴的設備價格也是目前困擾ATM技術普及推廣的一大因素,因此ATM一般只限於電信級骨幹網的建設。

IP技術起源於六十年代,最初只用於計算機區域網路的組建。近十年來,隨著Internet的快速普及,IP技術廣為流傳,已經成為一種事實上的開放系統互聯標準。IP技術實質上是一種不需要預先建立連線,而直接依賴於IP分組頭信息決定分組轉發路徑的數據傳輸技術。IP技術的主要特點是:IP協定是一種網路級互聯協定,容易實現異種網路的互聯;採用無連線技術,特別適合於電子郵件、信息檢索等非實時的短報文通信;具有統一的定址體系,網路可擴展性強;採用獨立服務的模組化結構,可以支持多種不同套用,容易增加新業務。IP技術所具有的最大優勢在於,它可以運行在任何介質和網路上,可以保證異種網路的互通,即“IPovereverything”。隨著寬頻IP技術的發展,包括話音、數據和圖像在內的各種業務均能在IP網上進行傳輸,出現了所謂的“EverythingonIP”的局面,IP業務也即將成為通信業務的主流。但IP技術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路由器瓶頸、服務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的困擾。

ATM和IP都是發展前景良好的技術,但它們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都遇到一些問題。如果把這兩項技術結合起來,利用ATM網路為IP用戶提供高速直達數據鏈路,即可以充分利用ATM網路的資源優勢,發展ATM上的IP用戶業務,又可以解決IP網路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推動IP業務的發展。

現有ADSL系統的組網形式一般可以分為寬頻接入伺服器(BRAS)、ATM網和ADSL傳送系統三部分。其中ADSL傳送子系統由局端設備(DSLAM)和用戶端設備(ADSL-Modem)組成,負責銅線段的ADSL線路編解碼和傳送,ATM網負責將來自DSLAM設備的用戶數據以ATMPVC方式匯集到寬頻接入伺服器,寬頻接入伺服器對ATM信元和用戶的PPP呼叫進行處理,完成與IP網之間的轉換,將用戶接入到Internet。

ADSL的局端設備用戶端設備之間通過普通的電話銅線連線,無須對入戶線纜進行改造就可以為現有的大量電話用戶提供ADSL寬頻接入。根據實際測試數據和使用情況,在目前大量採用的0.4mm線徑雙續電話線上,速率為3.6Mbit/s下行和512kbit/s上行的ADSL傳輸距離可以達到2—3公里。

ADSL-MODOM設備通常有PCI插卡式、USB接口式、乙太網接口的橋式、乙太網接口的路由式等4種不同的類型,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套用環境來選擇。

除此之外,線路兩側還要安裝POTS信號分離器(ADSL濾波器)。在網路側,POTS分離器將電話信號和ADSL信號分離,分別送入程控交換機和ATM交換機(或者核心路由器)。在用戶側,POTS分離器負責將下行方向的混合信號分離出模擬信號和數位訊號,分別送給用戶電話機和ADSL-Modem,並且在上行方向上還負責將來自電話機的模擬信號和來自ADSL-Modem的數位訊號復用在同一對雙絞線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