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X

AIX

AIX (Advanced Interactive eXecutive)是IBM基於AT&T Unix System V開發的一套類UNIX作業系統,運行在IBM專有的Power系列晶片設計的小型機硬體系統之上。它符合Open group的UNIX 98行業標準(The Open Group UNIX 98 Base Brand),通過全面集成對32-位和64-位套用的並行運行支持,為這些套用提供了全面的可擴展性。它可以在所有的IBM ~ p系列和IBM RS/6000工作站、伺服器和大型並行超級計算機上運行。

基本機構

AIX AIX

l 模組化核心

l 動態調整核心

l 多線索核心

l 實時處理

l 高效率的I/O

l 安全性能

l 日誌檔案系統

l 存儲管理(包括鏡像技術、條帶化)

l 系統管理

l 線上幫助查詢

發源歷史

自 1986 年 1 月AIX v1推出以來, AIX 就成為 IBM 進入開放系統和標準( UNIX 、 TCP/IP和乙太網)世界的催化劑。從 1990 年到 1994 年, AIX 為支持領先的硬體技術提供了一個優秀的作業系統。AIX 從一個技術工作站平台發展為一個真正的伺服器作業系統。與此同時, IBM 推出了 POWER 微處理器架構並將其與 AIX 結合在一起,製造出第一台RISC 6000 系統,也就是後來人們所稱的RS/6000系統。

從 1995 年到 2000 年, AIX 開始將重點放在支持商業和技術套用負載,提供對稱多處理以及高端的可擴展性。IBM 在高性能計算領域所處的領先地位源自運行 AIX 的“深藍”這樣的高可用性系統以及高能集群。隨著 2001 年 AIX 5L 的發布, IBM 開始在系統分區領域實現重大的創新。AIX 利用虛擬技術實現了邏輯分區、動態邏輯分區和微分區,將系統靈活性和使用率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IBM 於 2005 年 12 月宣布 AIX 協作中心投入運行。通過2年2億美元的投入, IBM 將使用這一設在德州奧斯汀的中心與客戶、開發人員、 ISV 和學術界進行合作,推動以 AIX 技術為中心的創新,同時開發、測試和使用各種用於支持 AIX作業系統的新套用和中間件。

AIX 協作中心將重點推動關鍵技術領域的系統級創新,如虛擬、安全性、性能和可擴展性,該中心將幫助 ISV 們利用新的 IBM 硬體和軟體功能來改進自己在 AIX 上運行的套用。另外,這一中心還將提供包括培訓、設備、有經驗的技術諮詢顧問以及遠程或現場測試功能在內的豐富資源,幫助這些 ISV 在 AIX 和最新 64 位 POWER 系統上實現自己的套用。

下面這些"第一個"記錄了IBM UNIX系統的技術成長過程.

發明 RISC 技術 - 1975

第一個可用的商用 RISC 系統 (RT/ PC) -1986

第一個超標量體系結構RISC (POWER) - 1990

第一個支持TCP/ IP v6 的UNIX (AIX) -1997

第一個64- 位UNIX98 認證 (AIX) - 1998

唯一通過 VPN認證的 UNIX (AIX)

第一個可從Itanium啟動的 UNIX (AIX) - 1999

第一個使用銅技術的商業系統(S80) - 1999

第一個雙處理器/ L3 cache 架構的RISC 晶片 (POWER4) - 1999

第一個支持Java 2 V1. 3的 UNIX (AIX) - 2000

第一個緊密結合Linux的 UNIX (AIX5L) - 2001

類別優勢

UNIX:AIX HP-UXSolaris 比較

市場角度分析:如今IBM的pseries已經占領小型機的大半江山,AIX已經廣泛深入套用;

開發平台專一性分析:HP sun的開發力量分散在不同平台上套用,而IBM完全專注在power處理器平台上,所有的軟硬體都整合在一起開發,可靠性\可用性\可服務性非常強.

企業策略上分析:hp在策略上有嚴重的問題,近幾年在小型機上越做越差,小型機基本上都被IBM占據,sun公司被甲骨文(oracle)公司收購,unix市場份額也明顯不足

IBM虛擬化技術領先於hp-ux/solaris,可以在一個處理器裡面劃分多達十個分區,虛擬化技術就是客戶當有套用需要資源的時候,我們可以按客戶需求給到剛好需要的資源.

投入上分析:IBM之所以成功在研究上有非常大的投入,研究出來的結果可以立刻被開發部門運用,這是IBM成功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性能特點

AIX 5L 是AIX的當前使用版本,它支持IBM POWER 和Intel64位(IA-64)平台。“L” 指Linux affinity

虛擬伺服器

通過在AIX 5L V5.2中引入動態邏輯分區(DLPAR),IBM為基於POWER4的p系列系統提供了高級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功能。

LPAR功能使得在一個單一p系列伺服器上運行AIX 5L和Linux的多個獨立作業系統映像成為可能。邏輯分區不需要與系統的組建模組(資源集合)的物理邊界相一致。LPAR允許客戶以更小的粒度從整個可用資源池中選擇組件,從而能夠增加運行的靈活性。一個p系列分區所要求的最少資源包括一個處理器、256MB記憶體以及一個I/O適配器。

利用DLPAR,客戶可以"在一個伺服器的內部創建多個虛擬伺服器",並能夠從活動分區中動態地添加和刪除處理器、物理記憶體和I/O插槽-每個分區都與其它分區相隔離,而且每個分區都運行自己的AIX 5L V5.2作業系統;添加和刪除操作都是在分區環境的內部進行,而且不要求重新執行系統引導。客戶可以將系統資源分配給應用程式最需要的地方,在根據不斷變化的系統優先權和資源需求進行調整的同時,能夠將多個分區上的負載整合到一個單一伺服器上。此外,客戶在完成這些工作的同時,能夠將運行、服務和支持水平保持在所要求的級別上。

運行效率和容量規劃

為提供更高的靈活性、可擴展性和可用性,AIX 5L V5.2在p650,p670和p690系統上推出了動態隨需應變容量升級(CUoD)功能。

CUoD允許客戶在進行系統安裝時安裝比初始需要數量更多的處理器,保持這些處理器(處於休眠狀態)直至業務的增長要求將其激活。CUoD選項將為系統管理員提供一個用於激活更多處理器的加密密鑰,可以在不中斷系統運行的情況下將新激活的處理器動態分配給各個分區。

CUoD提高了系統可用性。當一個處理器的出錯頻率到達一個錯誤閥值(儘管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很小),AIX 5L V5.2將以透明的方式激活一個可用的CUoD處理器並使用它來替換故障處理器-直至客戶準備好修復計畫為止。此外,即使是單處理器分區也可以支持這一被稱為動態處理器備用(Dynamic Processor Sparing)的功能,這一功能允許系統在保持處理能力不變的情況下繼續運行,能夠保證系統的性能和可用性不會受到影響。

集群管理

為實現快速同步和協調回響,集群環境要求節點之間能夠進行全面的協作。AIX 5L使用基於AIX 5L的Linux軟體和IBM集群系統管理器(CSM)支持和最佳化集群伺服器的管理。CSM為指定p系列和IBM eServer x系列伺服器的安裝、配置、維護和更新提供了一個單一的控制點。基於AIX 5L的CSM以安裝選項和單獨許可產品的形式,包括在AIX 5L V5.2基本安裝介質之中。

高可靠性

利用自身的軟體,HACMP可以實現 雙機切換,確保高穩定性的實現。

Linux親和性

AIX 5L與Linux之間的親和性可以幫助以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方式實現跨AIX和Linux平台的多平台集成解決方案。對於很多在Linux上開發或為Linux開發的套用,只需對原始碼進行一次簡單的重編譯,它們就可以在AIX 5L上運行。IBM免費為客戶提供一個用於Linux套用的AIX工具箱,該工具箱由一組多個Linux版本中常見的開放原始碼和GNU軟體組成。因為這些套用運行在AIX上,所以公司可以將Linux的靈活性與AIX的高級功能結合在一起-這些高級功能包括先進的負載管理、完善的系統管理工具以及可擴展性和安全性功能。

安全性

通過C2級認證的AIX 5L提供並全面使用了強大的行業標準安全技術和目錄技術。AIX 5L V5.2包括和擴展了這些技術,它提供了對可拔插身份驗證模組(PAM)、基於用戶的PKI證書、企業身份映射(EIM)、BIND V9、SNMP V3、移動IPv6、無限訪問協定(WAP)v1.1、OpenSSH v3.4的集成支持,並支持新的基於AES(Rijndael)、SEAL、Mars、Twofish和其它算法的加密解密庫。此外,AIX 5L V5.2繼續支持IBM網路身份驗證伺服器(NAS)、IBM目錄伺服器v4.1和ICSA認證IPsec/VPN安全組網功能。AIX 5L V5.2提供的Java安全技術包括JAAS、JCE/JCE、JSSE、JGSS和J-PKI。

版本歷史

1965年由AT&T,MIT和GE聯合開發Multics(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1969年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在PDP7上用彙編語言開發UNIX

1970年在PDP-11系列機上(11/20,11/40,11/45)用匯 編語言開發出UNIX v.1。在此過程中,機器的硬體逐漸複雜,UNIX所支持的特徵也不斷豐富,增加了文字處理程式。

1975年發表UNIX v.6,並廣泛擴散到大學和科研單位,為後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78年最佳化後發布UNIX v.7-UNIX的第一個商業版本-這是中國開始研究套用的最早版

1981年AT&T發布UNIX System III,完全轉向為社會提供的商品軟體

1983年AT&T發布UNIX System V,系統功能已趨於穩定和完善,此後System v又有一系列的公布號1.0/2.0/2.3/3.5/4.0/4.2等,現在最後版本為System V Release 4(SVRV)

1986年 AIX v1 版本發布

1988年 AIX V2 發布,它是可支持第二版RISC系統(RT/PC)的UNIX作業系統。

1990年 AIX Version 3 發布

IBM宣布推出AIX v3,具有以下特點:

- 第一個可支持超標量RISC(POWER)處理器的UNIX作業系統;

- 第一個可支持動態核心(在核心參數修改後不需要系統重新啟動)的UNIX作業系統;

- 第一個提供對象資料庫管理器(ODM,可簡化設備配置速度)的UNIX作業系統;

- 第一個捆綁邏輯卷管理器(LVM)功能的UNIX作業系統;

- 第一個捆綁日誌檔案系統(JFS)功能的UNIX作業系統;

- 包括了系統管理界面工具(SMIT)功能,可實現選單驅動、對用戶友好的系統管理。

1994年 AIX Version 4.1 發布,它具有如下特點

1994年7月26日,IBM宣布推出了AIX Version 4.1作業系統,其優點包括:

- 第一個可支持PowerPC 601和POWER2+處理器的UNIX作業系統;

- 第一個可支持對稱多處理(SMP)架構的AIX作業系統;

- 可擴展性更強,AIX核心最多可支持8個物理處理器和2GB記憶體;

- 符合行業標準、更加簡化(更快的圖形化安裝,通用桌面環境);  

- HACMP集群(高可用性集群多處理,HighAvailability Cluster Multi-Processing)。

1997年 AIX Version 4.3發布

1997年10月31日,IBM宣布推出AIX Version 4.3作業系統,具有諸多新的特點,包括:

- 第一個可支持POWER3和PowerPC RS64處理器的UNIX作業系統;

- 1998年4月6日成為第一個獲得Open Group UNIX 98(Single UNIX Specification Version 2)標準認證的UNIX作業系統;

- AIX 4.3被D.H. Brown諮詢公司評為64位UNIX作業系統的第一名;

- 第一個可支持TCP/IP v6的UNIX作業系統;

- 第一個64位AIX作業系統,可支持同時運行64位和32位套用,支持32/64位API;

- 包括了基於Web的系統管理器,提供了SMIT之外又一種管理界面選擇;

- 包括了負載管理器(WLM),允許在單一作業系統的內部進行資源控制;

- AIX核心最多已可支持擴展到24個物理處理器和96GB記憶體。

2000年 AIX 5L Version 5.0

IBM宣布推出AIX 5L 5.0版本。該版本是提供給OEM廠商和套用開發者的先期選用者版本(Early Adopter Release),讓他們可以開始基於64位AIX核心開發真正的64位套用。

2001年 AIX 5L Version 5.1發布

2001年4月17日,IBM宣布推出AIX 5L V5.1版本作業系統,其特點包括:

- 第一個支持POWER4處理器的UNIX作業系統;

- 第一個真正64位核心的作業系統,第一個支持邏輯分區(LPAR)功能UNIX作業系統;

- 更先進的RAS功能,網路能力進一步增強;

- 支持Java 2 Version1.3,Linux套用支持性大大提高,是第一個包括Linux Affinity特性的UNIX作業系統;

- 第一個支持64位JavaVersion1.3技術的UNIX作業系統;

- 包括了增強日誌檔案系統(JFS2)功能,最多可支持1TB的檔案系統和1TB的檔案;

- AIX核心最多已可支持擴展到32個物理處理器和256GB記憶體;

- AIX 5.1同時支持32位POWER架構和Intel Itanium架構(在有限基礎上)。

2002年 AIX 5L V5.2版本發布

2002年10月8日,IBM發布AIX 5L v5.2,它是第一個支持POWER5處理器的UNIX作業系統,第一個獲得Open Group UNIX 03(Single UNIX Specification Version 3)標準認證的UNIX作業系統,第一個獲得CAPP/EAL4+安全標準認證的UNIX作業系統,第一個運行在刀片伺服器JS20上的UNIX作業系統,它包括了多路徑I/O(MPIO)功能,可通過使用AIX本地路徑控制模組(PCM)實現磁碟連線故障切換,還包括了乙太網雙連線埠故障切換功能,可提供更高的RAS級別。AIX核心最多已可支持擴展到64個物理處理器和2048GB記憶體。

2004年 AIX 5L Version 5.3發布

2004年7月13日,AIX 5L v5.3版本正式推出

2007 年年中,IBM發布了最新的 AIX 6 的 Beta 版本,供全球的使用者免費下載使用。並於同年發布了正式版AIX 6.1。  

2010年,AIX 7.1版本發布。

性質

新的虛擬化方法

AIX 6 引入了一種稱為“工作負載分區 (WPAR) ”的、基於純軟體的虛擬化技術。它通過減少在整合工作負載時需要管理的作業系統鏡像數量來補充現有的 IBM 系統邏輯分區。同時,“應用程式實時移動性”這個新的特性還可以將工作負載分區從一個系統移動到另一個系統,而無需重新啟動應用程式,讓應用程式的最終用戶感覺不到明顯中斷。

安全性

AIX 6作業系統中將提供的幾項顯著的安全性增強功能包括: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受信任的 AIX,加密檔案系統,AIX Security Expert LDAP 集成,Secure by Default 安裝選項,通過這些新的特性進一步提高了 AIX 作業系統自身的安全能力,從而使用戶可以使用更多的解決方案來加強他們的系統。

可管理性

AIX 6作業系統新的管理特性體現在“圖形化安裝”和“網路安裝管理器支持 NFSv4”這兩個方面,“圖形化安裝”是那些沒有 AIX 安裝經驗的使用者也可以很輕鬆的完成整個系統的安裝,後者則更注重於分散式管理的安全性,便捷性和靈活性上。

持續可用性

AIX 6 利用了許多源於 IBM 大型機技術的可靠功能,為 UNIX 市場引入了前所未有的持續可用性功能,例如:核心支持 POWER6 存儲密鑰,並發 AIX 核心更新,動態跟蹤,增強了軟體第一次失敗數據捕獲。

利用 POWER6處理器

與以前發布的 AIX作業系統類似,版本 6.1 完全利用了最新的 POWER?處理器,即 IBM POWER6? 處理器。AIX 6 將要利用的一些 POWER6處理器功能包括利用存儲密鑰的核心和自動最佳化頁面大小。

二進制兼容性

AIX 6 與以前發行版 AIX 版本 5 具有二進制兼容性,這在 AIX 二進制兼容性聲明中進行了記錄。32 位和 64 位 AIX V5.1、V5.2 和 V5.3應用程式只要運行良好並且沒有使用明顯確定為不可移植的編程技術,無需對它們重新編譯就可以在 AIX 6 上執行。為 AIX V4.1、4.2 或 4.3 編寫的 32 位應用程式只要滿足同一運行良好的程式標準,無需對它們重新編譯就可以在 AIX 6 上執行。

AIX 全名為(Advanced Interactive Executive),它是IBM 公司的UNIX作業系統,整個系統的設計從網路、主機硬體系統,到作業系統完全遵守開放系統的原則。

下面對AIX 作以介紹。

RS/6000 採用IBM 的UNIX作業系統-AIX作為其作業系統。這是一個目前作業系統界最成功,套用領域最廣,最開放的第二代的UNIX系統。它特別適合於做關鍵數據處理(CRITICAL)。

AIX 包含了許多IBM 大型機傳統受歡迎的特徵,如系統完整性,系統可管理性和系統可用性。

在 AIX作業系統上,有許多的資料庫和開發工具,用戶除了選用已有的套用軟體外,還可以根據各自的需要進行開發。

此外,在AIX 之上,有一組功能強,使用方便的系統管理工具。對於異種平台互存,互操作有很成熟的解決方案。

由於該 UNIX 的先進的核心技術和最好的開放性,因此,雖然RS/6000從宣布到今天只有短短的5 年多的時間,它已在各行各業有了廣泛的運用,並在1993和1994年連續二年在MIDRANGE商用 UNIX 領域處於第一位。

RISC SYSTEM/6000的作業系統是AIX ,它是性能卓越的、開放的UNIX,匯集了多年來計算機界在UNIX上的研究成果,以IBM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作業系統方面40多年極其豐富的經驗。最大限度的使用RISC技術,安裝了象AIX 這樣的具備工業界實力的UNIX作業系統。

它既可連線SAA體系結構,又能與非IBM 系統的網路相連,因此,可以和多數專業銀行現有的系統實現互連,這對今後業務系統拓展將帶來極大的靈活性,並降低投資。

AIX 遵循一系列的國際標準:

* IEEE POSIX1004.1-1990

* X/OPEN 移植指南ISSUE3的基本級(XPG3)

* AES/OS REVISION A (OSF/1 LEVEL 2 資格)

* FIPS 151-1

* AIX的編譯器:XLC、C++(可選)、FORTRAN(可選)、PASCAL(可選)、COBOL(可選)

* ADA 的編譯器已達到XPG3“成員”級的認可。

* AIX 支持多用戶、多任務。

其它特性

AIX 提供了3 種SHELL :SYSTEM V的KORN、BOURNE SHELL和4.3BSDC SHELL作為可選擇的UNIX系統界面;

安全設施滿足TCB (Trusted Computing Base)的C2級;實時處理能力,這對於“面向交易”的套用至關重要(如零售業和銀行等),它使RS/6000 獲得極高的回響和吞吐量;

虛擬存儲管理,當需要時,可將一些不常用的模組轉送至外存,提高記憶體的可利用性。

先進的檔案系統,使得系統管理更加有效,並提高了數據可靠性以及完整性。

能兼容DOS應用程式和數據

InfoExplorer,快速信息超文本索引系統- 不僅包括文字,而且對包含聲音、圖像的索引系統,這是個在線上的檔案接口。包括全部的超文本的索引和查找,以及面向任務和坐標的多重導引和索引系統。這個文字及圖形索引系統以一個靈活的、基於任務的方式去使用詳細資訊及培訓資料。

高級系統管理工具(SMIT,System Management Interface Tool)。提供一級選單驅動程式,諸如完成軟體的安裝與設定、設備的設定及管理、問題的測定、存貯管理等。可以自動地進行I/O 設備設定,ASCII 終端也可充當系統控制台。在LAN 上可以進行遠程系統的安裝。

AIX不會用於桌面系統

一般用來運行Oracle、Sybase、DB2等大型資料庫系統。其系統構建、實施、運維、高可用設定,有其平台特點。《Oracle大型資料庫系統在AIX/UNIX上的實戰詳解》則是一本具有非常強針對性的技術叢書。該書以AIX UNIX平台為主線,以其他UNIX系統為參照,描述了資料庫系統Oracle 10g、Oracle 11g的構架方法,說明了該資料庫在AIX平台常用的管理內容,提供了AIX上實施Oracle集群的環境要素和實施方法,分析了伺服器綜合容災的工程手段和技術方法,綜合了在AIX系統上最佳化Oracle的諸多做法和要點。最後,該書還以Sybase ASE資料庫系統作為對比,論述了Oracle在AIX上的特徵。

套用

系統套用

怎樣實現利用AIX查看磁碟陣列,首先要先了解AIX的基本信息。

在AIX中FAStT的相關設備是用如下AIX設備名來表現的:

dar:磁碟陣列路由器,表示與AIX相連的FAStT磁碟陣列,

dac:磁碟陣列控制器,是磁碟子系統的控制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FAStT中有 2 個 dac 設備。

hdisk: 每一個 hdisk 設備名對應陣列中的一個LUN。

可以通過AIX查看磁碟陣列的屬性和特點以及之間的關係。

lsdev:顯示設備名及其特點

#lsdev -C |grep dar0

dar0 Available 3542 (200) Disk Array Router

#lsdev -C |grep dac

dac0 Available 11-08-01 3542 (200) Disk Array Controller

dac1 Available 14-08-01 3542 (200) Disk Array Controller

#lsdev -Cc |grep hdisk

hdisk0 Available 40-60-00-4,0 16 Bit LVD SCSI Disk Drive

hdisk1 Available 11-08-01 3542 (200) Disk Array Device

hdisk2 Available 14-08-01 3542 (200) Disk Array Device

hdisk3 Available 11-08-01 3542 (200) Disk Array Device

hdisk4 Available 14-08-01 3542 (200) Disk Array Device

在利用AIX查看磁碟陣列中lsattr:顯示設備的屬性及可能設定的值

#lsattr -El dac1

passive_control -no --Passive controller ---False

alt_held_reset --no --Alternate held in reset -False

controller_SN --1T14610048 --Controller serial number False

ctrl_type --3552 --Controller Type --False

cache_size ---512 --Cache Size in MBytes ----False

scsi_id --0x210213 --SCSI ID ---False

lun_id ---0x0 --Logical Unit Number --False

utm_lun_id --none ---Logical Unit Number -----False

location --Location --Label --True

ww_name -- 0x200600a0b80c213d -World Wide Name False

GLM_type --low --GLM type --False

fget_config:顯示指定的dar 設備上的控制器和hdisk 之間的關係,及控制器的狀態

#fget_config -l dar0

dac0 ACTIVE dac1 ACTIVE

dac0-hdisk1

dac1-hdisk2

dac0-hdisk3

dac1-hdisk4

AIX常用命令

1、查看交換區信息:

lsps -a 顯示交換區的分布信息

lsps -s 顯示交換區的使用信息

slibclean 清除處理程式遺留的舊分頁信息

smit mkps 建立交換區空間信息

swapon -a 啟動所有的分頁空間

/etc/swapspaces 存放分頁空間表格信息

2、顯示卷信息:

lsvg 顯示卷的名稱

lsvg -l rootvg 顯示rootvg卷的詳細信息

3、mount卷的方法:

varyonvg datavg 載入datavg卷

mount /dev/data1 載入datavg下的一個data1卷

裸設備類型:raw,jfs jfs可以轉變成檔案系統,而raw則不行

4、在裸設備上安裝oracle系統:

修改裸設備的許可權,如裸設備名為system01,安裝資料庫用戶為oracle

chown oracle:dba /dev/system01

chown oracle:dba /dev/rsystem01

在使用檔案時必須用rsystem01

5、smit快速路徑名稱:(smit:圖形方式,smitty:字元方式)

dev 設備管理

diag 診斷

jfs 定期檔案管理系統

lvm 邏輯卷冊系統管理員管理

nfs NFS管理

sinstallp軟體安裝及維護

spooler 列印佇列管理

system 系統管理

tcpip TCP/IP管理

USER 使用者管理

clstart,clstop:啟動和停止cluster

lssrc -g cluser:查看cluser的狀態

6、查看已安裝的軟體信息:

ls -aF /usr/lpp (lpp:Licensed Program Products)

查看安裝媒體內容:

installp -q -d /dev/cdrom -l

7、啟動時自動載入檔案系統信息:

需要載入的信息存放在/etc/filesystems

mount -t nf 載入所有在/ect/filesystems中定義type=nfs的檔案系統

顯示已載入的檔案系統及狀態:df -v,mount

8、查看錯誤日誌信息:

errpt -a

9、有關TCP/IP的命令

網路卡:

smit chgenet,chgtok,chgfddi,opschange,mktty:adptr架構快速路徑

smit mkinet,ppp:slip與ppp快速路徑

ifconfig:config界面

位址:

/etc/hosts 靜態主機表

/etc/resolv.conf 位址解析的名稱伺服器

/etc/named.boot 名稱伺服器架構

/etc/named . c a 根名稱伺服器快取(去掉命令里的空格)

/etc/named.data 位址列表

/etc/named.rev 反轉指標列表

nslookup 查詢名稱伺服器資訊

網路路由:

route管理路由

netstat -rn 列出定義的路由

routed路由(daekmin rip)

gated路由(daekmin rip、egp、hello)

/etc/gateways 已知網關

/etc/networks 已知網路

服務:

/etc/services

/etc/inetd.conf

TCP/IP群組子系統:

/etc/rc . n e t (去掉命令里空格)

startsrc -g tcpip 啟動全部的tcpip子系統

startsrc -s inetd 啟動主要internet

除錯:

iptrace 啟動封包追蹤

ipreport 追蹤結果格式化輸出

netstat 網路統計

ping 檢查是否可以到達

查看HACMP,外部硬碟信息:

lscfg -v

lsdev -Cc adapter

對等機器信息:

/etc/.rhosts

/etc/hosts.equiv

/etc/hosts

10、觀察進程記憶體使用情況:

ps aux 觀察參數%mem:記憶體使用百分比 RSS:實際使用記憶體

vmstat free的單位為塊,預設值為4096bytst

11、查看記憶體

/etc/lsattr -El mem0

12、查看SWAP空間

lsps -l

13、創建raw設備時選擇的類型:

raw_lv

14、裸設備的備份

dd if=/dev/raw1 of=/dev/rmt0 bs=16k

15、AIX系統所需要補丁

IX72696,IX85104,IX81863,IX87313,IX89087,IX89522,IY02407,IY03412,IY05995,IY07276,IY01050

16、查看作業系統補丁

instfix -a

17、查看作業系統檔案系統

lslpp -l [fileset_name]

18、AIX l 10.169.180.80

root/tsc

# lspv *列出設備名稱

hdisk0 0006fa7f212ee586 rootvg

hdisk1 0006fa7f7dc2b8a8 oradata

如想刪除設備,則用rmdev -dl hdisk1...

smit ssaraid(首先創建RAID陣列)

再創建VG smit vg

然後在VG中創建lv(也即裸設備)

此時便可以創建資料庫了,或者可以在此時創建FS: smit fs

19、幾個命令

lsvg -o列出所有激活的VG

lsvg列出所有VG

lsvg -l vgname 列出此VG中所有的LV

# lsvg rootvg

VOLUME GROUP: rootvg VG IDENTIFIER:0006fa7f7a9d0093

VG STATE: active PP SIZE: 32 megabyte(s)

VG PERMISSION:read/write TOTAL PPs: 542 (17344 megabytes)

MAX LVs: 256 FREE PPs: 462 (14784 megabytes)

LVs: 8 USED PPs: 80 (2560 megabytes)

OPEN LVs: 7 QUORUM: 2

TOTAL PVs: 1 VG DESCRIPTORS: 2

STALE PVs: 0 STALE PPs: 0

ACTIVE PVs: 1 AUTO ON: yes

MAX PPs per PV: 1016 MAX PVs: 32

#

lsvg -p vg_name

oradata:

PV_NAME PV STATE TOTAL PPs FREE PPs FREE DISTRIBUTION

hdisk1 active 543 343 109..00..17..108..109

此出時可以看出此VG的大小,即pp*pp_size=543*32=...

掛VG varyonvg vg_name

刪VG varyoffvg vg_name

20、檢查IBM CLUSTER(HACMP/ES)配置的校驗

lslpp -l|grep rsct

lslpp -l|grep -i hacmp

21、檢查AIO是否在系統啟動時配置啟用

lsdev -Cc aio

或用smit chaio

22、AIX下mount光碟

mount -rv cdrfs /dev/cd0 /cdrom

23、查看系統核心,進程,硬碟等性能前幾位

#topas

#lscfg –v(顯示所有已安裝的系統資源)

#lsattr –E -l sys0 (顯示系統初始參數設定)

#lsdev –CH(顯示系統資源狀態)

#df –k (檔案系統使用情況)

#

#bootinfo -y作業系統環境(位數)

#bootinfo -m硬體環境

24、更改每個VG中LV的個數 默認值=vg size/pp

#chvg -t

#chlv -x number

'lsps -a' Lists the status of defined paging spaces.

'lslpp -h' Used to determine the version of AIX you are running as well as the version of ALL Licensed Program Products.

'lsattr -E -lsys0'Useful in determining how much real memory resides on the system.

'lsdev -C' Used to determine what devices are defined to the system.

'ps av' Gives a ballpark estimate of the percentage of cpu and memory utilized by each process currently running.

'vmstat 3 20' Useful for determining how much paging activity is taking place on the system.Also gives useful cpu usage info.

'iostat 3 20' Useful in determining disk utilization for each hard drive

25、備份裸設備

#dd if=/dev/raw_divice of=/dev/rmt0.1 bs=256k

26、從磁帶還原裸設備

#dd if=/dev/rmt0.1 of=/dev/raw_device count=63 seek=1 skip=1 bs=4k

#mt -f /dev/rmt0.1 bsf 1

#dd if=/dev/rmt0.1 of=/dev/raw_device seek=1 skip=1 bs=256k

#dd if=/dev/rsystem of=/dev/rsystem_bak bs=8192

27、怎樣鏡像rootvg?

現舉例如下:

1. 添加新硬碟到rootvg

#extendvg rootvg hdisk1

2.鏡像rootvg

#mirrorvg -c 2 rootvg hdisk1

3. 重新生成 boot image

#bosboot -ad /dev/hdisk0

4. 更新bootlist

#bootlist -m normal hdisk0 hdisk1 cd0

5. 重起系統

#shutdown –Fr

28、系統備份

用以下選單命令形成可啟動磁帶,用於系統恢復。

# smit mksysb

#lsattr -E -l sys0 (顯示系統初始參數設定)

#lsdev -CH(顯示系統資源狀態)

29、cplv的用法:fs的拷貝

如在lv00中有檔案系統/dev/lv00,mount點/testfs

cplv -v vgname -y newly oldlv(此命令自動創建newlv)

刪去oldlv

修改/etc/filesystems下/testfs,將dev定為/dev/newlv

fsck /testfs

mount /testfs 則原檔案系統的內容都能訪問

30、rotating方式與cascading方式所不同的是,採用rotating方式的資源組不是固定地分配給某個node,而是第一個加入cluster的node擁有第一個可用的資源組,第二個加入cluster的node獲得第二個可用的資源組,直至最後一個資源組被動態分配完為止,沒有獲得資源組的節點將作為standby節點。當一個節點失敗後,擁有最高優先權的standby節點將接管資源。當故障節點恢復並重新加入cluster後,該恢復節點不能重新獲得原有的資源組,而只能成為standby節點。

歷史回顧

簡介

1986年,全名為尖端互動執行作業系統的AIX誕生,作為UNIX伺服器第一個商業化的作業系統,自1986年1月推出以來,AIX就成為IBM   進入開放系統和標準(UNIX、TCP/IP和乙太網)世界的催化劑,此後更成為備受企業擁護的開放計算平台。

AIX帶來的變革

1986年以前,UNIX作業系統還僅停留在實驗室和大學的機房裡,只是一些工程師和在校師生的愛好。1986年1月,伴隨第一個版本AIX v1破繭而出,AIX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能夠支持商用RISC系統的UNIX作業系統。UNIX由此脫胎換骨走進商用領域,並成為今天仍廣受影響的作業系統之一。

回顧20年的發展歷程,AIX對UNIX計算、人類計算發展史以及商業繁榮所作傑出貢獻,隨著以AIX為先鋒的UNIX的不斷發展壯大,人類計算技術的發展和套用迎來了一場新的革命。在這期間,真正優異且不斷創新突破的技術才得以保留下來,AIX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到今天,計算機在人類計算技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AIX亦是功不可沒。

很多人也許都還記得,1997年,IBM深藍計算機在與世界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的對弈中取得勝利,電腦首次戰勝人腦,這次勝利標誌人類計算技術,在人工智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當時的IBM深藍正是採用了AIX作業系統和Power架構處理器。

IBM深藍計算機背後是多台運行AIX的IBM SP2計算機,通過大規模並行處理(MPP)技術組合而成。MPP技術使多台計算機組成的集群的計算能力,遠遠超過單台計算機的能力,憑藉這個技術,人類可以製造出更強大的計算機,此舉為人類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過去20年只是開始

儘管UNIX市場被Windows和Linux蠶食已成為不爭的話題,IBM System p系列大中華區總經理姜錫岫仍堅定地說:“在AIX作業系統上肯定有非常好的前景。我們非常感謝現有的用戶的支持。我們有不同的版本,從大型主機的技術挪到現在AIX的技術。全世界AIX已經回到中國,中國地區現在是IBMUNIX伺服器是全球第二大的市場,除了美國之外中國銷售量非常大,裝機總量超過8 萬台,中國對IBMUNIX作業系統非常重要。”

據悉,AIX已成為UNIX系統和整個作業系統領域中最閃亮的一個。在中國,採用AIX作為主要作業系統的IBMUNIX伺服器,連續8年占據中國UNIX伺服器銷售額市場份額第一名。姜錫岫同時表示,感覺沒有一個廠商會像IBM,在一個產品線花很多精力,不斷推出創新的技術,在已經是領先者的同時還不滿足,今後,IBM將延承AIX和POWER架構穩定的技術創新路線,承諾與客戶、合作夥伴、學術界和UNIX/Linux社區展開更廣泛和更深入的協作創新,為客戶帶來更大的商業價值。從對AIX的重視程度不難看出,過去的20年只是一個開始,該系統未來仍將厚積薄發。也許正如IBM全球高級副總裁Steve Mills所說,“只要有用戶在使用AIX,我們將繼續投資開發AIX。” 同時,IBM仍需要面對與SCO的官司,後者認為IBM把Unix的專用代碼引進到了自己的AIX作業系統中。據悉,SCO控告IBM破壞了雙方基於Unix平台派生產品契約的官司,於2007年2月開庭審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