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2A空空核飛彈

AIR-2A空空核飛彈

AIR-2A是美國研製的一種帶核撣頭的無控火箭彈,綽號“妖怪(Genie)”。服役前曾命名為叮噹。1954年開始研製,1956年由F-89D飛機首次發射試驗成功,後來又用YF-102飛機進行了發射試驗。此飛彈後改型為”妖怪”AIR-2B.裝有制導裝置。 該彈是美國空間研製的第一種帶核彈頭的大口徑空對空火箭彈,1954年研製,1957年服役,1962年停產,到二十世紀80年代末仍然服役美國空軍。 該飛彈用於保護美國本土免受敵轟炸機群的攻擊。1957年開始使用,曾有數千枚飛彈裝備部隊,裝備飛機有美國空軍防空部隊的F-101和F-106飛機以及加拿大的CF-101F。現已全部退役。

發展沿革

提到航空火箭彈,很多人的直觀印象是,它比空空飛彈尺寸小、沒有制導設備,採用常規彈藥戰鬥部,主要由直升機或強擊機攜帶,對地面目標進行多發齊射的集火射擊,似乎這就是航空火箭彈的唯一形態。

AIR-2A空空核飛彈 AIR-2A空空核飛彈

實際上,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一款十分不同於現在形態的航空火箭彈產品,它帶有核戰鬥部,無需一次大量發射,只需一枚,產生的爆炸就能形成巨大空域範圍內的輻射,可以一舉 摧毀迎面飛來的大量集群飛機目標,這就是美國空軍早期歷 史上裝備過的“妖怪”空空核 火箭彈。

納粹德國空軍率先將火箭 彈用於空戰

二戰中後期,納粹德國空軍為了抗擊盟軍轟炸機的大規模戰略轟炸,創造性地將大口徑空對空火箭彈作為截擊敵方戰略轟炸機的主要空戰武器,表觀出了對大型、低機動性飛機編隊的良好打擊能力,以至於納粹德國空軍戰敗前發展的幾種“末日截擊機”(納粹打算用來做本上決戰的截擊機),都只裝備了空對空火箭彈,用於攔截盟軍轟炸機群。

戰後美國空軍對空空火箭彈的使用

二戰結束後,熱戰的硝煙雖然逐漸消散,但冷戰的鐵幕隨即又迅即拉開大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很快 就把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視為新的敵手,與之展開對抗。

當時的蘇聯空軍以研製裝備圖-4重型轟炸機(仿自美國B-29“超級堡壘”戰略轟炸機)為開端,逐步 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戰略轟炸機部隊,對西方國家形成了巨大威懾。為了應對蘇聯的這種空中威脅,提高美國本土抗擊蘇聯戰略轟炸的能力,美國人利用俘獲的德國航空火箭彈技術資料以及技術人員,陸續研製了多種空空火箭彈,裝備於專用的截擊機使用(二戰期間,美國空軍雖然也開始發展機載火箭彈,但主要是將其作為對地支援的武器來使用的,並未特別關注其對空射擊的巨大威力)。

美國第一代空空火箭彈是1948年開始研製的,是在納粹德國R-4M 空空火箭彈基礎上發展出來的70毫米 “巨鼠”火箭彈,其標準戰鬥部的破片殺傷破壞半徑達4.5米,威力幾乎與90毫米高射炮的炮彈相當,遠大於美軍戰鬥機當時普遍裝備的12.7毫米機槍和20亳米機炮的彈藥。

“巨鼠”火箭彈高空大速度2.7馬赫,最大射程約6-7千米,是當時美軍截擊機、戰鬥機廣泛裝備的空戰利器。例如F-86戰鬥機的機身下方可安裝的收放式發射巢,可帶24枚火箭彈;F-100戰鬥機可在兩側翼下各掛一個45聯裝火箭彈發射巢;F-89戰鬥機的火箭彈載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04枚。

然而,70毫米“巨鼠”火箭彈在戰鬥機上裝載的數量終究是有限的。美國空軍構想,一旦蘇聯人的轟炸機以幾十甚至上百架的密集編隊來襲,並陪伴有大批戰鬥機護航的時候,美國戰機的常規戰鬥部火箭彈的作戰效能所能起到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

為了提高北美空防的能力,特別是防止蘇聯人可能實施的戰略核轟炸,美國人便想到了在新型空空火箭彈的戰鬥部上打主意。1954年,一種以核彈頭作為戰鬥部的新型空空火箭彈開始研製,最初命名為MB-1型火箭彈,後來定名為AIR-2 “妖怪”空空核火箭彈。

核戰鬥部爆炸威力巨大,可在1000米範圍內摧毀機群目標

AIR-2 “妖怪”空空核火箭的尺 寸和重量都遠遠大於“巨鼠”火箭彈, 其彈體直徑370毫米,全長2.39米,全重370千克。其動力裝置採用了—台固體火箭發動機,可以使火箭彈達到560米/秒的最大速度,最大射程9.2千米。

“妖怪”空空核火箭的關鍵部件, 就是其核戰鬥部,為W-25型低當量小型核戰鬥部,戰鬥部直徑442毫米,重110千克,威力大約為2000噸TNT當 量,相當於40000發155毫米身管火炮彈藥同時爆炸的效果,這樣的戰鬥部可以摧毀距離爆心半徑1000米範圍內的任何飛機,只要一枚“妖怪”空空核火箭,就能摧毀數以十計的密集的蘇聯轟炸機。由於當時世界各國對核爆炸引發的長期污染尚無深刻認識,“妖怪”空空核火箭甚至一度被視為對抗蘇聯空中入侵的“殺手鐧”。

設計特點

該飛彈彈體呈圓柱形,採用“+”形尾翼,每一個翼上帶一可動的翼尖副翼。頭部呈卵形,其戰鬥部艙直徑比彈體直徑大。

裝用錫奧克爾化學公司生產的固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

AIR-2A空空核飛彈 AIR-2A空空核飛彈

飛彈由火控系統自動控制發射。發射前必須由載機飛行員解除該戰鬥部的保險。發射後,以超聲速接近目標飛機或機群。

由於威力巨大,射程也較以往 的常規火箭彈要遠,“妖怪”空空核火箭彈設定了兩對伸縮摺疊式的大 型穩定尾翼,當戰鬥機掛載時,尾 翼處於阻力較小的收攏狀態,以方 便飛機掛架攜帶。發射之後,兩重翼面從翼根處伸展開來,可以增大飛行中的航向穩定作用,其翼尖處還設定有可以偏轉的副翼,在控制系統的作用下,能夠進-步減小偏航的幅度,提髙射擊精度。

主要戰術技術指標

射程 9.6km

作戰高度 15km

速度 Ma=3

彈長 2930mm

彈徑 430m

翼展 1000mm

發射質量 370kg

動力裝置 SR49-TC-1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力160kN

制導方式 無制導系統、由尾翼和陀螺儀進行穩定

戰鬥部 核裝藥戰鬥部,1.5kt TNT當量

服役情況

1956年夏,美國使用F-89截擊機在內華達州的空軍靶場上空,進行了“妖怪”空空核火箭彈的實彈試射,為了保證試驗中的飛行員和其他人 員安全,火箭彈上的核彈頭是在火箭彈飛出5.5千米之後,由地面遙控起爆 的,這次試射表明“妖怪”空空核火箭 已經達到了美國空軍的裝備要求。

AIR-2A空空核飛彈 AIR-2A空空核飛彈

從1957年開始,“妖怪”空空核 火箭正式投入北美防空部隊使用,不僅裝備了美國空軍F-101、F-102和F-106截擊機,還出口到了加拿大, 裝備了加拿大空軍CF-101F截擊機,在兩國的總裝備數量達到了數千枚,為當時的北美撐起一道令蘇聯轟炸機極為忌憚的空中核保護傘。這也也是世界核裝備史上,唯一一次有據可査的戰術核武器出口。

進入上世紀60年代初之後,蘇聯開始大量裝備中遠程彈道導弾, 新上台的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更是大力宣揚“要飛彈,不要飛機”,蘇聯空軍的新型戰略轟炸機項目大部分遭到中止其至取消,裝備了核戰鬥部洲際彈道飛彈的蘇聯戰略火箭軍,成為對美核威懾的主要執行者。在此情形之下,美國空軍戰機裝備的“妖怪”空空核火箭也失去了可供打擊的目標,再加上核戰鬥部的儲存、維護風險都大大高於常規彈藥,因此從1965開始陸續退役,但由於其威力巨大,為以防萬一,美軍仍然維持其中一部分繼續使用,直到1984年所有的“妖怪” 空空核火箭才全部退役完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