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式

ABB式是一種詞語組合形式,如紅艷艷、紅通通等這種形式。其讀音一般變調為一聲,特別是形容顏色的詞語。

ABB式詞語舉例

(一)顏色:
紅——紅艷艷 紅通通 紅彤彤 紅撲撲 ……
金——金燦燦 金閃閃 金亮亮 ……
黃——黃澄澄 黃燦燦 ……
綠——綠茵茵 綠油油 ……
白——白茫茫 白蒙蒙 白花花 白慘慘……
黑——黑乎乎 黑糊糊 黑漆漆 黑洞洞 黑黝黝 黑油油 黑壓壓……
藍——藍盈盈 藍汪汪 ……
紫——紫盈盈……
灰——灰濛濛……
(二)氣氛、感覺、心情、形象、外貌:
沉甸甸 陰森森 涼颼颼 亂鬨鬨 孤零零 皺巴巴 濕漉漉 水淋淋 髒兮兮 血(xiě)淋淋
輕飄飄 亮錚錚 亮晶晶 熱乎乎 熱騰騰 胖乎乎 胖嘟嘟 骨碌碌 霧朦朦 毛絨絨 軟綿綿 淅瀝瀝 圓滾滾 圓溜溜 嬌滴滴 水汪汪……
(三)動作:
慢吞吞 慢騰騰 骨碌碌……
(四)表情:
笑嘻嘻 笑眯眯 笑哈哈 喜盈盈 骨碌碌 水靈靈 水汪汪……
(五)氣味:
香噴噴 臭烘烘 臭乎乎 甜滋滋 ……
(六)聲音:
響噹噹 嬌滴滴
(七)一##:一顆顆 一簇簇 ……
等等等等....

讀音

讀音一般變調為一聲,特別是形容顏色的詞語。
——以下摘抄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
【現代漢語形容詞中,有一類構詞形式為ABB,如“綠油油、黃澄澄、圓滾滾、香噴噴”等等,通常稱之為狀態形容詞。這類形容詞中的BB是讀原調還是變調讀為陰平,是多年來語言學界一直爭論的問題。媒體質疑國小語文教科書,認為教科書建議BB變調為陰平的讀法有誤,會影響到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在這裡,對相關論述作一梳理,希望可以為大家解惑。
為什麼ABB式形容詞中的重疊部分BB會出現變讀為陰平的現象呢?據呂叔湘先生講,這與北京人的口語習慣是相一致的。既是習慣,就不是規則。BB在什麼情況下變調,什麼情況下不變調,並沒有統一的依據。在不少辭書、教科書中都有這樣的說法:ABB式重疊形容詞,一般BB讀陰平。
例如,徐世榮編著的《國語語音知識》中說:“ABB或AABB式疊字形容詞,除疊字本身為陰平調即不再變外,其餘各調的都可把後面兩個字變為陰平調……如果念得緩慢些,念清楚它的原調,顯得讀字清楚,不變也可以。至於一部分書面語言中的疊字形容詞,就決不能變。”[1]而作者所舉出的“決不能變”的例詞卻只有AABB式的。
又如,宋欣橋主編的《國語語音訓練教程》這樣敘述:“疊字形容詞ABB式和AABB式,當後面兩個疊字音節的聲調是陽平、上聲、去聲,即非陰平聲時,調值為高平調,跟陰平的調值一樣……注意(1)讀得緩慢,也可以不變調。(2)一部分書面語的疊字形容詞不變調。”
再如,王均裕、易理棟主編的《教師口語訓練》則說:“ABB式形容詞除重疊的音節本身為陰平則不必變調外,其餘聲調的BB常變為陰平……近年來,有人提出簡化變調,將ABB式形容詞念成原調。電台和電視台的播音員也有念原調的。”
聶敏熙、梁德曼、翟時雨主編的《國語水平測試訓練教程》中說:“由詞根附加疊音後綴構成的形容詞,疊音後綴的實際讀音,大多念陰平。”
雖然這些論述中存在著一些不確定的詞語,如“常”“大多”,但仍然可以看出,現行漢語國語語音教科書中,對於BB的讀音,多數還是認為要變為陰平。從語言實際來看,這一規律在很多情況下也適用。如“黃澄澄”,“澄”有兩個讀音,一為chénɡ,一為dènɡ,但在“黃澄澄”這個詞中,它的讀音要變為dēnɡ。
由於目前尚無權威的讀音規範可以依據,不同工具書的注音也不盡相同,因此,不論是變調還是不變調,兩種說法都有其合理性,不能說哪一種讀法就是絕對的對與錯。在國家沒有統一標準,且學界尚無定論的情況下,國小語文教科書在對ABB式形容詞的讀音標註,仍採取了BB變調的原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不對學生作硬性要求,可以按照學生的口語習慣來讀,建議不納入考查範圍。
參考文獻
[1]徐世榮.國語語音知識[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
[2]宋欣橋.國語語音訓練教程[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3]王均裕、易理棟.教師口語訓練[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5
[4]聶敏熙、梁德曼、翟時雨.國語水平測試訓練教程[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