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I所屬現代詞,指的是自動光圈。

A-I即自動光圈

簡介

自動光圈鏡頭分為二大類:a.電源驅動(DC)自動光圈鏡頭;b.視頻驅動自動光圈鏡頭。電源驅動自動光圈鏡頭是通過四根線控制鏡頭的,其中兩根為DC12V或DC24V電源來驅動鏡頭中的馬達,另兩根控制線通過鏡頭內的光感應點感應外部光源的照度來控制光圈的大小;視頻驅動自動光圈鏡頭則是通過三根線來控制鏡頭的,其中一根為視頻觸發信號來起動光圈,並控制光圈大小,另二根為DC12V或DC24V電源線驅動電機馬達。
視頻(VIDEO)驅動型:鏡頭本身包含放大器電路,用以將攝像頭傳來的視頻幅度信號轉換成對光圈馬達的控制。也就是根據攝像頭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來自動調節的!

直流(DC)驅動型:利用攝像頭上的直流電壓來直接控制光圈。這種鏡頭只包含電流計式光圈馬達,要求攝像頭內有放大器電路。比較機械!

方法

1、公式計算法:視場和焦距的計算視場系指被攝取物體的大小,視場的大小是以鏡頭至被攝取物體距離,鏡頭焦頭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確定的。
1、鏡頭的焦距,視場大小及鏡頭到被攝取物體的距離的計算如下;

f=wL/W2、f=hL/h

f;鏡頭焦距w:圖象的寬度(被攝物體在ccd靶面上成象寬度)

W:被攝物體寬度

L:被攝物體至鏡頭的距離

h:圖象高度(被攝物體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視場(攝取場景)高度

H:被攝物體的高度

ccd靶面規格尺寸:單位mm

規格WH1/34.83.61/26.44.82/38.86.6112.79.6

由於攝像機畫面寬度和高度與電視接收機畫面寬度和高度一樣,其比例均為4:3,當L不變,H或W增大時,f變小,當H或W不變,L增大時,f增大。

2、視場角的計算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視場角便可按公式計算出現場寬度和高度。水平視場角β(水平觀看的角度)β=2tg-1=垂直視場角q(垂直觀看的角度)q=2tg-1=式中w、H、f同上水平視場角與垂直視場角的關係如下:q=或=q表2中列出了不同尺寸攝像層和不同焦距f時的水平視場角b的值,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場角便可按下式計算出視場角便可按下式計算出視場高度H和視場寬度W.H=2Ltg、W=2Ltg例如;攝像機的攝像管為17mm(2/3in),鏡頭焦距f為12mm,從表2中查得水平視場角為40℃而鏡頭與被攝取物體的距離為2m,試求視場的寬度w。W=2Ltg=2×2tg=1.46m則H=W=×1.46=1.059m焦距f越和長,視場角越小,監視的目標也就小。

圖解法如前所示,攝像機鏡頭的視場由寬(W)。高(H)和與攝像機的距離(L)決定,一旦決定了攝像機要監視的景物,正確地選擇鏡頭的焦距就由來3個因素決定;*.欲監視景物的尺寸*.攝像機與景物的距離*.攝像機成像器的尺士:1/3、1/2、2/3或1。圖解選擇鏡頭步驟:所需的視場與鏡頭的焦距有一個簡單的關係。利用這個關係可選擇適當的鏡頭。估計或實測視場的最大寬度;估計或實測量攝像機與被攝景物間的距離;使用1/3”鏡頭時使用圖2,使用1/2鏡頭時使用圖3,使用2/3”鏡頭時使用圖4,使用1鏡頭時使用圖5。具體方法:在以W和L為座標軸的圖示2-5中,查出應選用的鏡頭焦距。為確保景物完全包含在視場之中,應選用座標交點上,面那條線指示的數值。例如:視場寬50m,距離40m,使用1/3格式的鏡頭,在座標圖中的交點比代表4mm鏡頭的線偏上一點。這表明如果使用4mm鏡頭就不能覆蓋50m的視場。而用2.8mm的鏡頭則可以完全覆蓋視場。

f=vD/V或f=hD/H

其中,f代表焦距,v代表CCD靶面垂直高度,V代表被觀測物體高度,h代表CCD靶面水平寬度,H代表被觀測物體寬度。舉例:假設用1/2”CCD攝像頭觀測,被測物體寬440毫米,高330毫米,鏡頭焦點距物體2500毫米。由公式可以算出:焦距f=6.4X2500/440≈36毫米或焦距f=4.8X2500/330≈36毫米當焦距數值算出後,如果沒有對應焦距的鏡頭是很正常的,一般選擇比計算值小的,這樣視角還會大一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