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0預警機

性能

A-100起步於2000年。當時,以色列想聯合俄羅斯將“費爾康”預警探測系統集成到伊爾-76運輸機上研發A-50EI,以求打開亞洲市場。原本就提出類似A-50EI技術方案的俄國防部,順勢推出了A-100預警機項目。2004年4月,俄羅斯簽署總統令,A-100正式開始了它的研發歷程,並最終將亮相時間鎖定在2016年。
A-100繼承了A-50部分成熟的設計理念,繼續採用背負旋轉天線罩,內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其機載平台原計畫首架採用的運輸機是伊爾-76,後續改換為伊爾-476。但有關報導表明,隨著伊爾-476的研發成功,俄羅斯畢其功於一役,直接採用了伊爾-476。

發展歷史

前蘇聯1951年就開始了機載預警雷達的早期研究。1965年4月,隨著圖-126預警機的裝備,美國對預警機的壟斷被打破,前蘇聯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獨立研發預警機的國家。之後,美國E-3預警機剛裝備一年,前蘇聯新一代預警機A-50便橫空出世,並於1984年裝備部隊。
A-50以伊爾-76MD軍用運輸機為平台,採用背負直徑10米旋轉雷達天線罩布局,內裝三坐標脈衝都卜勒預警雷達,對殲擊機的探測距離為230公里,對水面艦船為400公里,可同時跟蹤50~60批目標,同時指揮引導10~12批殲擊機截擊作戰,機內載油續航時間為4小時。
隨著前蘇聯解體,俄預警機的發展戛然而止。這一時期正是世界預警機大發展時期。美國E-3、E-2等預警機進行了多輪升級,作戰效能不斷提高。同時,預警機技術開始換代發展,以有源相控陣雷達為探測手段的新一代預警機開始崛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