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式超輕型坦克

94式超輕型坦克

94式超輕型坦克,是日本製造的坦克,外號“小豆坦克”。現存一輛94式超輕坦克是中國坦克博物館最為珍貴的藏品之一,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一輛完全保持當年全套作戰配備的日軍輕型坦克。94式超輕型坦克長只有3米,戰鬥全重只有3.45噸,主要武器只是一挺7.7毫米重機槍,無論大小和火力都遠不能和現代裝甲車相比,更稱不上坦克,但在當時,舊日軍用原始的日本刀就能成百上萬的屠殺中國和亞洲其它國家的平民,自然這種當時尚屬先進的94式超輕型坦克更成為舊日軍屠殺的重要兇器。

設計特點

94式超輕型坦克94式超輕型坦克

94式超輕型坦克駕駛室和動力艙在車體前部,駕駛室居右,動力

艙在左,發動機位於變速箱的後面,即車體中部靠前的位置上。發動機和傳動部分各有一個檢查窗,便於檢修和拆裝。

戰鬥室位於車體後部,上部有一個槍塔,其主要武器是1挺機槍,早期為91式6.5毫米機槍,後被7.7毫米機槍取代,少數車裝過37毫米火炮。車長和駕駛員處都有艙門,車體後部還開一個後門,便於乘員上下車以及與被牽引車輛的聯絡。經特許打開炮塔後窗看到,其主要武器只是一挺7.7毫米重機槍,其握把和世界上的多數槍械不同,卻和日本的“歪把子”機槍相近,其火力遠不能和現代裝甲車的12.7毫米機槍相比。

性能參數

坦博陳列的94式超輕型坦克坦博陳列的94式超輕型坦克

坦克尺寸:長3.08米、寬1.62米、高2米;

發動機功率:23.5千瓦

最大速度:40千米/時

最大行程:208千米

車內乘員:2人。

坦博陳列的94式超輕型坦克坦博陳列的94式超輕型坦克

主要武器:1門7.7毫米機槍

裝甲厚度:4-12毫米

收藏過程

94式超輕型坦克94式超輕型坦克

中國坦克博物館陳列的94式超輕型坦克,是1989年7月由河北省涿州市西圍陀村農民王芬在大清河中發現,11月5日由北京軍區組織打撈出水的。這種坦克目前台灣裝甲兵學校也有一輛,但是中國坦克博物館中的這輛非常特別,它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一輛完全保持當年全套作戰配備的舊日軍坦克。

據當地民眾和隨車資料證實,打撈出水的這輛坦克隸居日軍獨立第2坦克營的永山坦克隊,是當年在由渡船搭設的浮橋上過河時墜人水中的。該坦克曾沉沒於河底達52年之久,長期自然封存,因此在這輛坦克中,當年舊日軍坦克兵的鋼盔、望遠鏡、日本刀甚至飯盒、扳手、報紙、鋼筆和鉛筆都一樣不少。它是研究舊日軍坦克兵罪惡史最難得、最完整的證物。堪稱館藏之珍品。

產生歷史

94式超輕型坦克94式超輕型坦克

1930年代,不懂琴棋書畫的野蠻的日本領導人,竟然不大吃大喝,不韜光養晦,不用巨額外匯請國際三大高音來皇宮高歌,不蓋大劇院,不瘋狂的申奧,而是集中全力研製裝備了一批當時十分先進的武器,其中包括94式超輕型坦克。後來,日本人殺死了無數擅長琴棋書畫的中國文明人,搶走了無數財富,雖然後來被美國大轟炸毀了一點,但9成還在,結果至今日本人還過著富裕華貴的生活,而中國人尚需要脫貧。

1929~1930年間,世界上正時興超輕型坦克,日本陸軍提出為一線部隊研製能運輸彈藥、作戰物資及通訊聯絡的小型履帶式戰車。1933~1934年,由日本東京煤氣和電器工業公司(後稱日野汽車公司),以20年代後期英國生產的“卡登·洛伊德”Ⅵ型機槍運載車為基礎研製出94式超輕型坦克的樣車,正式名稱為94式輕裝甲車。該車體積小,重量輕,是30年代以來世界上最輕的坦克之一。94是編造的所謂日本天皇紀年2594年 (即公元1934年)的後兩位數字。主要用於指揮、聯絡、搜尋、警戒等作戰任務,也可用作火炮牽引車或彈藥搬運車。

1935年4月,日軍有11個步兵師團成立了94式超輕型坦克訓練所,培訓乘員。1936年建立了步兵師屬94式輕裝甲車中隊 (相當於連),每箇中隊編有6~10輛坦克,主要用於執行偵察任務。1937年開始組建13個獨立的輕裝甲車中隊,中隊轄4個小隊(相當於排),裝備17輛超輕型坦克。

1937~1945年侵華戰爭期間,日軍約有100多輛94式超輕型坦克以戰車中隊為單位,配合89式中型坦克在中國戰場上搜尋偵察、迂迴奔襲,攻擊中國軍隊。日軍發現這種不大起眼的小坦克竟然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威力。1937年8~10月,3個戰車中隊共50餘輛94式超輕型坦克與100餘輛89式中型坦克在華北地區大舉進攻,連續攻占河北房山和保定、山西忻口和太原、河南安陽、山東濟南等廣大地區。

1937年12月歷史照片中蜂擁衝進南京城開始震驚世界的大屠殺的就是這種坦克。日軍藤田、井上和宮川坦克隊裝備的50餘輛94式超輕型坦克支援步兵第114師等部隊開始圍攻南京城。其中由藤田實彥大尉指揮的戰車隊,率先引導步兵沖入城內,開始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後來藤田升任第1戰車團團長、步兵師參謀長,日本投降後,於1946年在吉林通化監獄中畏罪自殺。

在抗日戰爭中

94式超輕型坦克94式超輕型坦克

1938年1~6月,在徐州會戰中,日軍94式超輕型坦克和89式中型坦克共230輛配合步兵作戰,攻陷安微蚌埠、山東揍縣,猛攻台兒莊遭受重創,隨後日軍組織兩支坦克快速縱隊,從南北兩個方向句徐州西側實施戰役迂迴,在碭山、黃口的隴海路上會合,將徐州以西的鐵路線切斷,繼而攻占徐州。

1939年3~5月,在南昌會戰中,日軍必式超輕型坦克和89式中型坦克共135輛,編成“戰車集團”集中使用,連陷安義、奉新,配合步兵攻占南昌。……日軍裝甲部隊在中華大地耀武揚威,欠下了累累血債。

94式超輕型坦克長只有3米,戰鬥全重只有3.45噸,主要武器只是一挺7.7毫米重機槍,無論大小和火力都遠不能和現代裝甲車相比,更稱不上坦克,但在當時,舊日軍用原始的日本刀就能成百上萬的屠殺中國和亞洲其它國家的平民,自然這種當時尚屬先進的94式超輕型坦克更成為舊日軍屠殺的重要兇器。

94式超輕型坦克小得出奇,它長只有3米,戰鬥全重只有3.45噸,裝甲較薄處只有6毫米,這甚至不到許多現代裝甲車的一半,難怪當時被戲稱為小豆坦克,該坦克是鉚接而成的,只要一個炸藥包或當時的山炮命中一發就可以炸碎。

它沒有一個潛望鏡,對外觀察主要靠幾個小觀察窗,當對方火力猛烈,它閉窗行駛時則靠幾道大約3毫米寬的觀察縫了解外界情況,顯然觀察死角很大,便於對方用炸藥包攻擊。當時其它日本坦克一般也都沒有潛望鏡,看來那時的日本坦克很不完善,當時的中國軍隊其實不用那么怕它。就像今天不用過於怕美軍一樣。

中國坦克博物館陳列的94式超輕型坦克,是1989年7月由河北省深州市西圍陀村農民王芬在大清河中發現,11月5日由北京軍區組織打撈出水的。這種坦克目前台灣裝甲兵學校也有一輛,但是中國坦克博物館中的這輛非常特別,它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一輛完全保持當年全套作戰配備的舊日軍坦克。

據有關資料記載:1937年9月14日,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的主力――第1軍,以坦克為先導,在260門火炮和60架飛機的支援下強渡永定河,向琢縣-保定地區發起進攻。國民黨軍第2集團軍總司令劉峙指揮的18個師 (旅)依託野戰陣地抵抗,在啄縣附近戰鬥一度激烈。至18日,國民黨軍全線撤退,日軍機械化部隊迅速追擊。24日保定淪陷。此戰,日軍死亡1047人,傷4130人;中國軍隊傷亡2萬餘人。

在解放戰爭中

1946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坦克大隊在綏芬河地區蒐集到了第一輛94式超輕型坦克,戰士們常稱它為“小豆坦克”。後來這種坦克的數量增加到7輛,通常用於乘員初級駕駛訓練和戰鬥偵察。

194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又在濟南戰役中繳獲了2輛94式超輕型坦克,同年10月配給了華東坦克大隊的偵察班,11月17日淮海戰役的前、後黃灘戰鬥。在步兵受阻之際,1輛義大利菲亞特超輕型坦克載送1名攜帶炸藥的步兵,逼近敵第44軍指揮所的碉堡,以車體和機槍火力掩護爆破手將其炸毀。隨後步兵活捉了敵軍軍長王澤浚等20多名校級以上軍官。“小豆坦克”送炸藥包立下赫赫戰功,傳遍了淮海戰場。在後來追擊潰逃的國民黨軍時,解放軍也使用了94坦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