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米跳台

5米跳台

5米跳台:競技跳水項目之一。在堅硬無彈性的平台上進行。男、女跳台跳水分別於1904年和191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跳台距水面高度分為5米、7.5米和10米3種,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限用10米跳台。

競技跳水項目之一。在堅硬無彈性的平台上進行。

5米跳台5米跳台

男、女跳台跳水分別於1904年和191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簡介

跳台距水面高度分為5米、7.5米和10米3種,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

5米跳台5米跳台
限用10米跳台。跳台跳水根據起跳方向和動作結構分向前(面向池向前跳水)、向後(面對台向後跳水)、向內(面對台向內跳水)、反身(面對池反身跳水)、轉體(轉體跳水)和臂立(臂立跳水)6組。

比賽時,男子要完成4個有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和6個無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女子要完成4個有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和4個無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每個動作的最高得分為10分,以全部動作完成後的得分總和評定成績,總分高者名次列前。

在堅硬無彈性的平台上進行。跳台距水面高度分為5米、7.5米和10米3種,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限用10米跳台。跳台跳水根據起跳方向和動作結構分向前、向後、向內、反身、轉體和臂立6組。比賽時,男子要完成4個有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和6個無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女子要完成4個有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和4個無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每個動作的最高得分為10分,以全部動作完成後的得分總和評定成績,總分高者名次列前。男、女跳台跳水分別於1904年和191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起源和發展

歷史上的跳水曾經以誰跳得更遠為比賽標準。
跳水是一項優美的水上運動,是從高處用各種姿勢躍入水中,或是從

5米跳台5米跳台
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一定動作姿勢,並以特定動作入水的運動。跳水運動包括實用跳水、表演跳水和競技跳水。
跳水運動的歷史非常久遠。人類在掌握了游泳技能之後,就開始有了簡單的跳水活動。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花瓶上就有描繪一群可愛的小男孩正頭朝下作跳水狀的圖案。我國在宋代出現了名為“水鞦韆”的簡單跳水器械。
現代競技跳水始於20世紀初。1900年,瑞典運動員在第2屆奧運會上作了精彩的跳水錶演,一般公認這是最早的現代競技跳水。1904年第3屆奧運會上,男子跳水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08年正式制定了跳水比賽規則。到1912年第5屆奧運會時,增加了女子比賽項目。
近代競技跳水是隨著其他歐美體育一道在20世紀初傳入中國的。1979年以來,中國選手在一系列重大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現在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已經被公認為世界跳水強國。

主要規則

1、跳水競賽規則規定,比賽項目分為有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

5米跳台5米跳台
作和無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兩類。
2、在每一個項目的比賽中,運動員都應跳完全部比賽動作,隨後將所有比賽的得分數累加,以得分數多者為優勝。
3、跳水比賽的動作須在跳水競賽規則的“動作難度表”中選定。
4、跳板跳水比賽,男女分別有六個和五個無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以及各有五個有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其難度係數的總和不得超過9.5。
5、跳台跳水比賽,男女分別有六個和四個無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以及各有四個有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其難度係數總和不得超過7.6。
6、國際游泳技術委員會規定,凡是奧運會跳水比賽和世界性跳水比賽都須進行預、決賽,從預賽中選出十二名成績最好的運動員參加決賽。決賽時必須重複預賽時的全部動作,以決賽成績總分多者為優勝,我國也采有這一規定。
7、運動員的比賽動作必須在不同組別中選出,不能重複。
8、在跳水比賽時,運動員選跳的每一個動作必須一次完成,不能重跳。

常規知識

1、跳水的世界性管理組織:FINA(國際泳聯
2、重要的國際跳水比賽是世界跳水錦標賽和歐洲跳水錦標賽。
3、裁判人員一般由7名裁判人員的(專門)小組成,一名總裁判和兩名秘書(記錄員)。

5米跳台5米跳台
總裁判的職責是管理競賽過程和對裁判工作進行檢查監督。
4、跳水的6組正式動作是向前跳水,向後跳水,反身跳水,向內跳水,轉身跳水和臂立跳水。(跳板跳水不用臂立跳水。但高台跳水這6組動作都要進行)
5、參加決賽的運動員跳的動作:
跳板項目:男子跳11個動作(5個規定動作,6個自選動作),女子跳10個動作。
跳台項目:男子跳10個動作,女子跳8個動作。
6、規定動作是一次向前跳水,一次向後跳水,一次反身跳水,一次向內跳水和一次向前跳水轉身半周。這些跳水動作可以是直體,屈體抱膝
7、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運動員可採用幾種姿勢來完成:直體,任意姿勢,屈體或抱膝。
8、運動員入水可以用腳或頭先入水,頭先入水時身體必須保持垂直足趾伸直併攏。雙臂伸過頭並與身體成直線,雙手併攏。
跳水動作的組別、姿勢、號碼和難度係數
競技跳水動作類型繁多,從現今的國際跳水競賽規則來看,共有87個不同種類的跳水動作。

動作組別

跳水動作根據運動員起跳前站立的方向和起跳後身體運動的方向,分為以下6個級,
第1組——面對池向前跳水。
第2組——面對板(合)向後跳水。
第3組——面對池反身跳水。
第4組——面對板(台)向內跳水。
第5組——轉體跳水。
第6組——臂立跳水(僅在跳台跳水中採用)。

動作姿勢

跳水動作的姿勢。可分直體(用“甲”表示)、屈體(用“乙”表示)、抱膝(用“丙”表示)、翻騰兼轉體的任意姿勢(用“丁”表示)4種,在國際跳水規則中分別用英文字母A、B、C、D來表示。

動作號碼

每組的跳水動作都有自己的號碼數,以表示動作組別和翻騰轉體的周數。例

5米跳台5米跳台
如:
1~4組動作的號碼均採用3位數。第一個數代表動作組別;第二個數代表飛身動作(如果第二位數是“0”,則表示役有飛身動作)第三個數代表翻騰周數(以“1”為半周,“2”為一周,“3”為一周半,以此類推)。例如“201”,表示第二組向後跳水翻轉半周;“305”,表示第三組反身翻騰兩周半;“113”,表示向前飛身翻騰一周半。
第5組轉體動作採用4位數。第一位數表示第5組(特指轉體跳水);第二位數表示翻騰轉體的方向;第三位數表示翻騰周數;第四位數表示轉體用數,計算方法同前。例如:“5136”動作中,“5”表示第5組轉體跳水,“1”表示用第1組向前跳水的方向完成翻騰轉體,“3”表示翻騰一周半,“6”表示轉體三周。再如“5337”動作是指第5組轉體動作,採用第3組反身跳水方向完成翻騰轉體,翻騰一周半,轉體三周半。第6組臂立動作也採用3位數。第一位數表示第6組(特指臂立跳水);第二位數表示臂立跳水的方向;第三位數表
示翻騰周數(計算方法同上)。例如“614”動作中“6”表示第6組臂立跳水,“1”表示採用第一組向前跳水方向翻騰,“4”表示翻騰兩周。再如“632”,是指第6組的臂立跳水動作,用反身跳水方向翻騰一周。

動作難度係數

動作難度係數是表明運動員完成動作的難易程度。國際跳水競賽規則為每一個跳水動作確定了相應的難度係數,它根據動作組別、競賽項目(跳板、跳台)、器械高度、動作姿勢和翻騰轉體的周數等方面的差異來確定其數值。運動員跳水時,動作簡單,難度係數就低;動作複雜,難度係數就高。例如:3米板1O3乙,難度係數為1.6。10米台307丙,難度係數為3.4。對於同一動作,因器械高度不同,難度係數也有區別。例如同是405丙,1米板的難度係數為3.0,3米板的難度係數為2.7。目前,國際跳水競賽規則難度表上列出的最高難度動作是;3米板109丙和307丙及10米台109丙,難度係數均為3.5。

名將介紹

伏明霞
性別:女

5米跳台伏明霞

籍貫:湖北武漢
生日:1978.8.16
身高:1.60米
體重:48公斤
項目: 跳水
伏明霞在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上奪得10米跳台冠軍時只有14歲,是奧運史上最年輕的冠軍,隨後她的照片被登在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上,這也創下了中國運動員之先河。此前一年,她還贏得了第六屆世界錦標賽跳台桂冠,成為最年輕的世界冠軍並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1996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她奪得台板雙料冠軍,成為繼高敏奪得漢城和巴塞隆納奧運會3米板冠軍之後,蟬聯跳水冠軍的第二人,這也是一個世界紀錄。
伏明霞的性格與功績:
她性格內向,但對熟人十分外向。訓練刻苦,悟性高。動作穩定,心理素質好。大賽經驗豐富,有領軍人的氣質。伏明霞在八運會後退役,1999年復出,2000年3月初進入國家集訓隊。復出後的她成績穩步上升,在4月中旬進行的第四站選拔賽上,伏明霞已經鞏固了自己的地位。9月第三次出征奧運會,結果獲得3米跳板單人金牌並與郭晶晶配合奪得3米跳板雙人銀牌。
伏明霞成功歷程:
1988年 參加國家集訓隊訓練
1990年 正式進入中國跳水隊。參加美國西雅圖世界友好運動會,獲女子跳台跳水冠
5米跳台伏明霞
軍。
1991年 參加第六屆世界錦標賽,獲跳台冠軍。成為最年輕的世界冠軍並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1992年 參加巴塞隆納奧運會,獲10米跳台冠軍。成為世界跳水史上最年輕的奧運金牌得主
1994年 參加第七屆世界錦標賽,獲跳台冠軍。
1995年 參加第九屆世界盃,獲跳板冠軍、跳台亞軍
1996年 參加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獲跳台、跳板雙料冠軍,後退役。
1998年 復出
1999年 參加全國冠軍賽,獲3米跳板單人第三;參加全國錦標賽,獲3米跳板單人第三;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獲3米跳板、10米跳台冠軍。
2000年 參加世界盃,獲3米跳板單人亞軍;參加全國跳水冠軍賽,獲3米跳板雙人第一,單人亞軍;參加第27屆悉尼奧運會,獲3米跳板冠軍,雙人亞軍。
2002年與香港財長梁錦松結婚,2003年產下一女。2007年產下一子。最近伏明霞又上第三胎,據知她腹中懷得失男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