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年

(1)春,正月,戊辰朔,魏主饗群臣於漠南。 (4)夏,五月,壬午,帝還建康。 (4)夏季,五月,壬午(十七日),文帝回到建康。

紀年

己丑年(牛年
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
北魏太平真君十年
高昌北涼承平七年

本年年表

中國大事件寶雲(公元375年一449年),東晉西行求法高僧之一。涼州人。俗家姓氏不祥。少年出家,精勤好學。他立志西行求法,親睹佛跡遺範,即使以身殉道,亦在所不惜。乃於東晉隆安初年,由長安結伴西行,幾與法顯、智嚴等前後相隨,涉流沙,登雪嶺,千辛萬苦,終於到達印度(當時稱天竺或身毒),游厲諸國,遍訪名師,尋求經教。他在印期問,遍學梵書,“天竺諸國音字詁訓,悉皆備解”。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卒,世壽七十有四。
敕連可汗在位期間,柔然與北魏關係之間的關係惡化。公元449年,北魏發動大規模進攻,處羅可汗害怕,率眾遠逃。9月,又遭到高車王的攻擊,處羅可汗調集全部精銳部隊,將高車王的人馬團團包圍了數十重。高車王掘長壕固守,雙方相持了幾天,處羅可汗遣將挑戰,均失利,他懷疑高車王以如此少數人馬而掘壕固守,必定有詐,一定是等待大軍來圍殲自己。於是,他下令乘晚間撤圍遠遁,高車王緊追不捨,一直追了9天9夜,虜獲了柔然軍的大量輜重。
公元439年
崔浩9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包圍北涼姑臧,北涼王沮渠牧犍投降,北涼滅亡(亡國十九)。北魏統一中國北方,五胡十六國時代結束,南北朝時代開始。
12月,北魏崔浩頒布《魏歷》,在北方實施。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宋尚書吏部郎袁淑向宋文帝上疏,奏稱“檢玉岱宗,今其時也”,敦請封禪泰山。宋文帝遣使履行泰山舊道,詔學士山謙之起草封禪儀注。後因北魏入侵,“六州荒毀”,未能成行。
太武帝又於太平真君十年(公元449年)兵分三路北伐柔然,柔然處可汗吐賀真大敗遠竄,北魏擄掠柔然人畜百餘萬。
至公元449年,北魏的疆域已北至大漠,西至新疆東部,東北至遼河,南至江淮,達到鼎盛時期。作為一個由遊牧的鮮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北魏的畜牧業生產相當繁榮,在中國畜牧史占有顯著的地位。
公元449年,氐酋楊文德被北魏所敗,南朝宋執楊文德且罷其官,楊文德同宗楊高乘機率平武(古平武即今青川)、陰平氐造反。
公元449年,劉凝之死於隱居的山中,終年五十九歲。
歐洲大事件
阿提拉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與丹麥統治時期:公元449年~1066年。
公元449年聖賽瑞利死後,以弗所宗教會議試圖取得進一步的勝利,因而遂陷入與奈斯脫流斯方向相反的另一異端;
亦即被人稱為一性論異端。他們主張基督只有一個本性。
公元449年左右,不列顛群島國王伏提庚(Vortigern)邀請“盎格魯親戚們”來幫助他對抗皮克特人。作為回報,他賜予盎格魯族東南部的領土。隨後他又進一步尋求支援,撒克遜族、盎格魯族與朱特族人紛紛前來。《編年史》記載,最終這些“移民”建立了七個王國:諾森伯利亞、麥西亞、東盎格利亞、肯特、埃塞克斯、蘇塞克斯、威塞克斯。
大約在公元499年,居住在西北歐的三個日耳曼部族——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侵犯不列顛。他們在征服不列顛諸島後逐漸形成統一的英吉利民族,他們各自使用的方言也逐漸融合,成為一種新的語言——盎格魯-撒克遜語,這就是古英語(OldEnglish,公元450年至1150年)。
公元449年,西羅馬帝國皇帝的妹妹奧諾莉亞和侍衛長私通被發現,皇帝瓦倫提尼安將她送進一個修道院軟禁起來。生性風流的奧諾莉亞暗中寫信向阿提拉求救,稱願以身相許。阿提拉立刻向西羅馬皇帝索要奧諾莉亞,並要求西羅馬帝國拿一半的國土作為嫁妝。如此過分和羞辱性的要求,遭到西羅馬皇帝的拒絕。於是阿提拉以此為藉口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

大事

(1)春,正月,戊辰朔,魏主饗群臣於漠南。甲戌,復伐柔然。高涼王那出東道,略陽王羯兒出西道,魏主與太子出涿邪山,行數千里。柔然處羅可汗恐懼遠遁。
(1)春季,正月,戊辰朔(初一),北魏國主在漠南犒勞各位大臣。甲戌(初七),再次討伐柔然。高涼王拓跋那從東路進軍,略陽王拓跋羯兒由西路挺進,北魏國主和太子拓跋晃則率軍穿過涿邪山,行軍幾千里。柔然國處羅可汗郁久閭吐賀真非常恐懼,遠遠逃走。
(2)二月,己亥,上如丹徒,謁京陵。三月,丁巳,大赦。募諸州樂移者數千家以實京口。
(2)二月,己亥(初三),文帝前去丹徒,拜謁京陵。三月,丁巳(疑誤),實行大赦。募集各個州郡願意移居的幾千戶遷來充實京口。
(3)庚寅,魏主還平城。
(3)庚寅(二十四日),北魏國主返回平城。
(4)夏,五月,壬午,帝還建康。
(4)夏季,五月,壬午(十七日),文帝回到建康。
(5)庚寅,魏主如陰山。
(5)庚寅(二十五日),北魏國主前往陰山。
(6)帝欲經略中原,群臣爭獻策以迎合取寵。彭城太守王玄謨尤好進言,帝謂侍臣曰:“觀玄謨所陳,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御史中丞袁淑言於上曰:“陛下今當席捲趙、魏,檢玉岱宗;臣逢千載之會,願上封禪書。”上悅。淑,耽之曾孫也。
(6)劉宋文帝想要收復中原,文武百官們爭相獻計獻策去迎合,希望以此受到文帝的寵愛。彭城太守王玄謨尤其喜好進言,文帝對侍臣說:“仔細琢磨王玄謨的陳述,使人頓有霍去病封狼居胥時的感覺。”御史中丞袁淑對文帝說:“陛下您現在應該席捲趙魏舊土,去泰山祭祀天地神祇。我正趕上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願意向您奉上封禪書。”文帝很高興。袁淑是袁耽的曾孫。
秋,七月,辛未,以廣陵王誕為雍州刺史。上以襄陽外接關、河,欲廣其資力,乃罷江州軍府,文武悉配雍州;湘州入台租稅,悉給襄陽。
秋季,七月,辛未(初七),任命廣陵王劉誕為雍州刺史。文帝認為襄陽向外與函谷關、黃河相接壤,因此打算擴大充實襄陽的財力,於是,撤銷了江州軍府,將江州的文武百官全都配備給雍州;湘州人向朝廷交納的田租稅款也全都轉給了襄陽。
(7)九月,魏主伐柔然,高涼王那出東道,略陽王羯兒出中道。柔然處羅可汗悉國內精兵圍那數十重;那掘塹堅守,處羅數挑戰,輒為那所敗。以那眾少而堅,疑大軍將至,解圍夜去;那引兵追之,九日九夜。處羅益懼,棄輜重,逾穹隆嶺遠遁;那收其輜重,引軍還,與魏主會於廣澤。略陽王羯兒收柔然民畜凡百餘萬。自是柔然衰弱,屏跡不敢犯魏塞。冬,十二月,戊申,魏主還平城。
(7)九月,北魏國主討伐柔然國,高涼王拓跋那從東路率軍挺進,略陽王拓跋羯兒從中路進軍。柔然國處羅可汗郁久閭吐賀真將國內所有精銳部隊調來,把拓跋那的部隊包圍了幾十層,拓跋那挖深溝堅守陣地。郁久閭吐賀真幾次向拓跋那挑戰,都被拓跋那打敗。郁久閭吐賀真認為拓跋那士卒人數少卻很頑強,懷疑援助拓跋那的主力大軍將要來到,因此,撤去包圍,連夜率軍離開。拓跋那帶鄰士卒奮勇追擊九天九夜。郁久閭吐賀真越發害怕,丟下輜重物資,穿過穹隆嶺遠遠逃走。拓跋那繳獲了郁久閭吐賀真丟下的輜重物資,率領大軍返回,同北魏國主在廣澤會合。略陽王拓跋羯兒俘虜了柔然百姓和牲畜差不多有一百多萬。從此,柔然國國力衰敗,躲起來不再敢侵犯北魏邊塞地區。冬季,十二月,戊申(十七日),北魏國主回到平城。
(8)沔北諸山蠻寇雍州,建威將軍沈慶之帥後軍中兵參軍柳元景、隨郡太守宗愨等二萬人討之,八道俱進。先是,諸將討蠻者皆營于山下以迫之,蠻得據山發矢石以擊,官軍多不利。慶之曰:“去歲蠻田大稔,積穀重岩,不可與之崐曠日相守也。不若出其不意,沖其腹心,破之必矣。”乃命諸軍斬木登山,鼓譟而前,群蠻震恐;因其恐而擊之,所向奔潰。
(8)沔水北部居住的各山地蠻族侵犯雍州,劉宋建威將軍沈慶之率領後軍中兵參軍柳元景、隨郡太守宗等二萬人討伐,分八路一同進軍。在此之前,各個將領們討伐蠻人,都在山下駐紮營地以此迫使他們投降。蠻人就占據陡峻山勢,發射亂石利箭來回擊,劉宋將領們多次失利。楊慶之說:“去年,蠻人的莊稼大獲豐收,他們把糧食都囤積在懸崖峭壁上,我們不能和他們長期對抗。不如出其不意,直殺入他們的內部,一定會打敗他們。”於是,命令各路大軍砍伐樹木,向山上攀登,擂著鼓吶喊著,向前進攻,各蠻族震驚恐慌。沈慶之等趁他們驚恐發動進攻,所過之處,各蠻族立刻全線崩潰,四處逃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