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政治學系列教材·政治監督學

一、監督與監察的五要素 二、權力自身的監督與監察 二、政協監督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1月1日)
外文書名: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upervision
平裝: 30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1124062
條形碼: 9787301124062
尺寸: 22.8 x 16.8 x 1.6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吳丕,政治學博士。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政治發展政府管理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政治制度史、政治監督學

內容簡介

《21世紀政治學系列教材?政治監督學》內容包括:政治監督學導論、權力與監督、中國監察制度史、蘇聯的經驗教圳、西方政治監督理論及相關制度、現代監督與監察機關、我國當前監督與監察體制、腐敗與反腐敗。政治監督學是研究政治領域內監督現象的一門學問。所謂監督,意為監視與制約,監督現象是指對公共權力的控制和約束。公共權力即國家權力,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所有國家機關,還包括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管理機構。
長期以來,對公共權力的監督作為人類政治生活中的特有現象,一直是學者關心和研究的課題。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學術界對監督現象的研究出現了一個高潮,這是因為改革開放以後,腐敗與反腐敗的鬥爭擺在了黨和政府面前,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監督與監察工作。經過學術界的長期努力,政治監督學在我國已經成為一個較為成熟的學術研究專業領域。《21世紀政治學系列教材·政治監督學》作為教材,旨在向學生提供政治監督學的基本知識,使他們可以較為容易地進入這一專業研究領域,並能從較高的起點思考與研究有關政治監督的問題。

目錄

第一章 政治監督學導論
第一節 監督與監察界說
一、監督:從廣義到狹義
二、監督是對政府權力的運行加以控制和約束
三、監督與監察兩個概念的區別和聯繫
四、如何對監督與監察進行研究
第二節 監督與監察制度的形成
一、監督與監察是歷史形成的制度
二、原始社會的民主制度及其對公共權力的監督
三、國家產生後的早期民主政治及中世紀英國議會的產生
四、早期民主的中西比較
第三節 監督與監察的要素與分類
一、監督與監察的五要素
二、按主體分類
三、按客體分類
四、按內容分類
五、按標準分類
第四節 監督與監察的方式
一、對立法機關的監督方式
二、對行政機關的監督方式
三、對司法機關的監督方式
四、對政黨的監督方式
第二章 權力與監督
第一節 權力是什麼
一、權力的各種定義
二、什麼是政治權力
第二節 權力的要素與特性
一、權力的要素
二、權力的特性
三、關於權力的進一步思考
第三節 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
一、權力來源與監督主體的聯繫
二、權力自身的監督與監察
三、如何對權力進行監督與監察
第三章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
第一節 古代監察制度的起源和發展
一、監察制度的淵源
二、秦漢監察制度
三、唐宋監察制度
四、元明清監察制度
第二節 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和監察制度分析
一、官僚政治和貪污腐敗
二、古代監察體制的特點及局限
第四章 近代中國憲政改革和監察制度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憲政改革
一、清末憲政改革及其失敗
二、民國初年憲政實踐及其教訓
第二節 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和權力監督思想
一、批判君主專制官僚政治
二、五權憲法和權能分開
三、孫中山監督學說的缺陷和在實踐中變形
第三節 南京國民政府的監察制度
一、蔣介石專制獨裁和監察院形同虛設
二、監察院的制度條規
第五章 蘇聯黨政監督體制反思
第一節 蘇聯黨政監督模式
一、列寧的建黨學說和民主集中制
二、蘇聯黨政監督體系和列寧遺囑
第二節 史達林模式的教訓和蘇聯解體
一、史達林個人獨裁和肅反擴大化
二、反對個人迷信和蘇聯改革治標不治本
三、蘇聯解體的歷史反思
第六章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前的監督與監察
第一節 黨政監督監察體制的建立和探索
一、建國前黨政監察體制概略
二、對腐敗的警惕和以運動的方式遏制腐敗
三、監督監察的制度建設
第二節 幹部體制和反對官僚主義
一、學術界對官僚制的解釋
二、毛澤東論關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三、反右鬥爭以來在監督監察方面的偏差
第三節 “文革”十年動亂和權力監督問題反思
一、“文化大革命”和“大民主”
二、鄧小平的監督思想和對“文革”教訓的總結
第七章 西方國家的政治監督理論
第一節 近代西方政治監督思想
一、主僅論與人權論的基本分歧
二、權力本位思想:霍布斯和盧梭
三、權利本位思想:洛克與孟德斯鳩
第二節 當代西方政治監督理論
一、有限政府與有效政府
二、治理與善治
三、多元主義與多頭政制
四、政治腐敗與政治發展
五、積極自由消極自由
六、政府壟斷與公共選擇
七、政府尋租與政治逐利
八、科層制與官僚病
九、幾點結論
第八章 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監督與監察制度
第一節 權力制衡的制度設計
一、三權分立的巨觀監督
二、分權制衡的制度功效
第二節 政黨監督
一、政黨監督的作用和內容
二、西方國家政黨監督的功效評析
第三節 輿論監督
一、西方國家的新聞與言論自由
二、當代西方國家的輿論監督
第四節 公民與利益集團監督
一、公民監督
二、利益集團監督
第九章 現代監督與監察機關
第一節 現代各國監督與監察機關的發展
一、現代監督與監察機關及其發展
二、現代監督與監察機關的特點及各種模式
第二節 瑞典的議會監察專員
第三節 我國香港與新加坡的監察機關
一、香港的廉政公署
二、新加坡的貪污調查局
第四節 日本的行政監察機關
第五節 其他監察機關簡介
一、德國的憲法法院
二、法國的行政法院
三、美國的監察長制度
第十章 我國當前的監督與監察體制
第一節 國家監督
一、立法機關的監督
二、司法機關的監督
三、行政機關的監督
第二節 政黨監督
一、中國共產黨的監督
二、政協監督
第三節 社會監督
一、社會監督的憲法依據
二、社會監督的主體及監督方式
第四節 我國現行監督監察體制的問題與改進
一、我國現行監督監察體制的問題
二、我國現行監督監察體制的完善
第十一章 腐敗與反腐敗
第一節 腐敗概念分析
一、腐敗的範圍與界定
二、從不同學科研究腐敗問題
三、政府腐敗與社會腐敗
四、腐敗產生的原因
五、改革開放以來腐敗的發展與蔓延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反腐敗歷程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立的反腐敗的基本制度
二、我國現階段反腐敗成效的基本評價
三、反腐敗工作存在的問題
四、中共中央反腐戰略《實施綱要》的出台
第三節 反腐敗的阻力
一、腐敗有益論
二、非正式制度的形成與影響
三、反腐敗的阻力主要來自腐敗受益者
四、腐敗與其他犯罪活動的關係
第四節 關於反腐敗的建議
一、更好地發揮人大的監督作用
二、更好地發揮監察機關的監督作用
三、更好地發揮人民民眾的監督作用
四、加強反腐敗的國際合作
第十二章 推動政治民主完善監督制度
第一節 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
一、經濟體制改革與反腐敗
二、政治體制改革與反腐敗
第二節 民主政治與依法治國
一、民主與法制的關係
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名詞索引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