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金融發展報告

1.1 2.1 5.1

圖書信息

作 者: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編
出 版 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1-9-1
版 次:1
頁 數:494
字 數:569000
印刷時間:2011-9-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64211707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2011年國內外各經濟體都處於應對“滯漲”的敏感階段。美國經濟雖然在逐步復甦,但是實質性復甦並未出現,而歐洲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在危機後越發明顯,希臘等國的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歐美經濟的不確定性使其在一段時期內仍將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國際上流動性泛濫狀態短期內難以改善,大宗商品價格基本超過危機前的高位,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依舊存在。此外,由於國內持續的緊縮政策,中國經濟增速在放緩,尤其中小企業的境況不容樂觀。因此,中國經濟“滯漲”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作者簡介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在對上海財經大學原有金融科研機構進行重組的基礎上於2001年10月正式建立的。其發展目標是: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金融理論和政策研究、學術交流、信息和諮詢基地。中心憑藉上海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依託上海財經大學的綜合優勢,聯合其他學術研究機構,集聚有志於從事金融學前沿研究的專家、學者,對重大金融前沿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力爭使中心成為國內公認的金融領域的權威研究機構。中心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財政部、上海市教委等多項課題。許多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省市級獎勵,部分成果受到國外同行矚目,被邀請參加國際研討會,在海外學術雜誌上發表。
中心將與時俱進,在新的金融環境下創造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於1998年8月在原財務金融學院、萬泰國際投資學院、證券期貨學院和國際商學院的基礎上合併組建。現設有銀行系、國際金融系、證券期貨系(學院)和保險系。學院擁有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授予權,現任院長為王能教授。
金融學院現有金融學、保險學、信用管理、金融數學和金融工程四個博士專業,金融學、保險學、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信用管理四個碩士專業,金融學、保險學、信用管理、金融工程學四個本科專業。金融學專業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學院還下設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證券研究中心、保險精算研究中心、金融保險研究所、中韓保險交流中心和金融科學實驗室等科研機構。
金融學院與多所海外大學以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金融機構建立了教學、研究和培訓等合作關係,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等機構的研究和教育培訓項目,是中國最重要的金融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編 概況篇
1 2010年中國信貸貨幣政策運行分析及2011年展望
1.1 2010年銀行信貸規模與信貸結構的變動分析
1.2 2010年存款準備金政策的變動及影響
1.3 2010年利率政策變動及發展趨勢
1.4 穩健貨幣政策的出台及影響
2 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推進
2.1 2010年資本市場運行回顧
2.2 創業板市場快速推進
2.3 股指期貨市場正式啟動,平穩運行
2.4 積極籌備國際板市場
2.5 2011年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展望
3 中國保險市場發展回顧與展望
3.1 2010年中國保險市場發展回顧
3.2 2011年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展望
4 金融與經濟結構轉型
4.1 經濟結構轉型的國際經驗
4.2 巨觀金融政策、金融市場發展和中國經濟結構轉型
4.3 結論
5 聚焦國際熱錢:對“池子”論的探討
5.1 熱錢流入的概況及估算
5.2 國際熱錢流入我國的渠道
5.3 熱錢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5.4 當前我國政府對熱錢的管理
5.5 2011年展望
5.6 應對熱錢的政策建議
第二編 管理篇
6 次貸危機後國際金融監管制度的演進
6.1 次貸危機前美國金融監管制度的演變
6.2 次貸危機對美國金融監管制度提出新要求
6.3 次貸危機後美國金融監管制度採取新變革
6.4 中國金融監管制度演進的未來方向
7 次貸危機後的巴塞爾協定變化與國際商業銀行監管
7.1 巴塞爾協定主要內容的變化
7.2 巴塞爾協定變化的有效性
7.3 巴塞爾協定變化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
……
第三編 市場篇
第四編 其他專題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