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省中等職業與成人教育工作要點

2.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 3.加強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提高職業學校信息技術套用能力。 九、加強制度建設,推進精細化管理1.開展職業教育考核,保障職業教育發展。

2010年安徽省中等職業與成人教育工作要點
2010年是建設職教大省的關鍵之年。全省中等職業與成人教育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全力抓好《安徽省職業教育大省建設規劃》的落實,大力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積極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教育教學、招生制度、職業培訓改革,擴大規模、調整結構、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為推動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和皖北三市六縣建設,為加速安徽崛起進程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一、召開職教大省建設工作會議
協助召開職教大省建設工作會議,狠抓職教大省建設規劃落實工作。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建設職業教育大省領導小組的綜合協調職能,細化、分解、落實各部門工作職責,明確職業教育大省建設工作年度目標,並研究制定配套檔案;組織開展對各市職教大省建設的08、09年工作考核,肯定成績,找出差距,大力推動職教事業發展。切實發揮職教大省建設領導組辦公室的作用,加強協調溝通和服務,努力把成員單位的作用發揮好。
二、改善辦學條件,推進基礎能力建設
加快落實《安徽省職業教育大省建設規劃》提出的“職業教育辦學實力顯著增強”的目標,繼續加強中等職業教育示範學校和重點專業及重點實訓基地建設,著力改善辦學條件,形成一批優質職教資源,讓更多的學生接受優質職業教育。
1.加強中職學校基礎能力建設項目各項工作。指導各市加強中職學校建設項目的編制、申報,抓好已批在建和擬建項目的建設與督查,做好項目謀劃和儲備工作;會同省發改委做好2010年中職基礎能力建設項目申報工作,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我省職業院校建設。
2.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對應若干重大產業和關鍵行業,特別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汽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公共安全、文化創意等增長潛力較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機械、化工、建材、農產品加工、輕紡、原材料等傳統優勢行業,確定實訓基地建設的重點專業領域。以企業生產和服務流程為導向,設計、建設實訓場地和設施,配置對接產業、企業、生產和服務的先進設備,配置實踐能力強、理論水平高、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加強實訓基地運行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使基地成為學生實習實訓的重要場所。積極申報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爭取較多學校獲得項目支持。
3.推進職業教育資源整合,最佳化布局結構。根據職教大省建設目標,制定相關指導性意見,開展全省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和布局調整工作;以骨幹職業院校為核心,鼓勵各地、各部門推進職教園區和職教集團建設,力爭到2010年底,我省職教集團數量達到15個以上,職教園區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4.按照分類創建計畫,創建國家級重點學校10所以上,省級示範學校30所以上,使國家級重點和省級示範學校數達到180所以上。開展部分優質中職學校國家級示範學校培育工作,爭取若干所學校進入首批國家示範學校行列。
三、推進職業教育招生體制改革,切實抓好中職招生工作
以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高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目標,改革招生體制,強化高中階段教育統籌管理。
1.出台相關檔案,改革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辦法、創新招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發揮各級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工作領導小組作用,落實市級權責,統籌高中階段學校招生政策、措施、宣傳、組織等,確保完成全年招生任務,實現職普比大體相當;加強對中職招生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力度,做到招生信息暢通無阻、學生自主選擇、學校優勝劣汰,嚴禁虛假不實宣傳,嚴防和懲治招生過程中的違法違紀行為。
2.爭取擴大國中起點五年制高職招生計畫;適當增加衛生類面向高中後畢業生普通中專招生計畫;做好省屬學校招生任務分解工作;全面使用高中階段教育招生信息系統,實現計算機網上錄取和學生電子註冊。
3.認真研究職普互通、中高職銜接的理論和政策,改革對口招生辦法,研究新的專業課考試辦法;盡力爭取擴大高職院校招收中職畢業生規模,加大本科錄取比例;研究制定非全日制學歷教育管理方案,豐富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內容和形式。
四、實施教學質量提升工程,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和彈性學制,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移需要,著力推進教育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
1.組織召開全省中職教育教學改革會議。出台相關檔案,大力推進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模式改革,積極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推動職業學校加強與企業聯繫,積極開展定單培養,建立和完善適應校企合作需要的學校管理模式、工作機制和日常制度;強化對工學結合和學生實習工作的引導與監管,進一步規範實習行為,確保中職學生實習工作持續健康開展。
2.根據教育部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以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規劃、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實驗區等區域產業發展規劃,指導各地各校做好中職學校專業與課程結構調整。同時,加強專業管理和教材管理,重點建設一批符合我省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的重點專業點和重點實訓基地,開發評選出80個左右的精品課程。
3.加強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提高職業學校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提高全省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網路、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裝備水平,加快推進教學資源信息化工作,初步建立我省中等職業教育數位化教學資源庫和模擬實習軟體庫,促進優質職業教育信息資源共享。建設全省高中階段教育招生、中職資助、中職學籍管理信息系統,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及資助監管、學籍管理、學生實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電子政務水平。
4.組織第四屆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並組隊參加全國技能大賽。研究制定技能大賽獎勵辦法,對在技能競賽中表現突出的參賽選手、指導教師和職業院校進行表彰和獎勵。
5.加強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突出職業學校校園文化的專業特色、技術特色,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以敬業和誠信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公民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識和嫻熟的職業技能;開展優秀中職學生評選表彰活動。
6.進一步加強職業學校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工作,提高中職畢業生就業率,積極為地方經濟發展,尤其是為合蕪蚌自主創新實驗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和縣域經濟建設提供人才支持。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中職教師整體素質
大力推進師資隊伍建設工程,以“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突出中職學校教師培養培訓,充實教師隊伍力量,改善教師隊伍結構,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1.在全省中職學校廣泛開展師德教育活動,完善師德建設工作,督促各地各校紮實開展“學規範,強師德,樹形象”師德主題教育活動,建立師德工作的長效機制。
2.評選建設一批新的中職學校教師省級培訓基地,力爭到2010年底,培訓基地數量達到或超過16個;依託省級中職師資培訓基地,遴選1500名骨幹教師參加省級培訓;做好中職骨幹教師參加國家級培訓的調學工作;繼續實施中等職業學校特聘兼職教師資助計畫項目,鼓勵和吸引高技能人才到學校任教,完善中職教師繼續教育制度,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鼓勵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相關專業碩士學位。
3.研究制定“雙師型”教師認定和管理辦法;做好中職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確保新老評審標準的平穩過渡;啟動省級骨幹教師“281”培養選拔計畫,研究相關辦法,培養評選出省級專業帶頭人50名,教壇之星200名,優秀校長30名。
六、加強農村農業職業教育工作
圍繞全省農村農業發展的總體戰略和工作布局,堅持學歷教育與各類培訓並舉,大力發展農村和農業職業教育,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養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城鎮化進程,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城鄉統籌、改善民生,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服務。
1.鼓勵支持縣區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建設10所以上縣區合格職教中心,力爭到2010年底合格縣區職教中心數量達到60所以上。辦好一批涉農專業點,努力擴大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林類專業招生規模。
2.進一步加強農村成人教育工作。召開農村成人教育工作會議,推廣長豐縣經驗,明確開展農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具體措施。以縣級職教中心為龍頭,以鄉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農村中國小、其他培訓機構和村委會為基礎,建立覆蓋縣、鄉、村的職業教育與培訓網路。開展省級示範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創建工作,大力推動各地建設好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充分發揮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新型農民教育培訓主陣地的作用。加強對長豐縣國家級新型農民培訓聯繫點工作的支持、指導,探索建立“學分銀行”,進一步促進新型農民培訓工作更加紮實有效地進行。
七、實施中職資助民生工程,幫助困難學生接受職業教育
1.做好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除學費工作的方案制定、資金測算和組織實施工作,扎紮實實地把這項惠民德政工程落到實處。
2.繼續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完善;督促各市、縣落實中職國家助學配套資金,確保國家助學金按時、足額發放到學生手中;進一步加強國家助學金的規範管理,建立完善助學金安全發放管理機制,最佳化發放流程,加大督查力度,確保資金安全。
八、加強社區教育和多層次培訓工作
1.大力推進全省社區教育工作。以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組織為目標,大力開展社區教育工作。召開社區教育工作會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以創建各級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範街道為抓手,指導各地認真規劃社區教育工作,建設10個以上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和一批省級社區教育示範街道,並爭創一批國家級實驗區、示範區。積極試驗、創新社區教育的方式、模式。發揮好省社區教育研究中心的效用,開展調研活動,做好社區教育研究工作,並搞好“安徽省社區教育網”建設,探索建立社區教育遠程教育平台。
2.積極推進職業學校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省人社廳、農委、扶貧辦、財政廳等部門密切合作,整合教育培訓資源,實現教育與培訓並舉。鼓勵職業學校積極開拓培訓市場,全力投入到農村實用技術、農村勞動力轉移、企業職工繼續教育和就業再就業等培訓工作之中,實現全省中職學校年開展各類培訓80萬人次以上。
九、加強制度建設,推進精細化管理
1.開展職業教育考核,保障職業教育發展。完善縣(市、區)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辦法,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考核體系,進一步突出職業教育工作;制定建設職教大省目標考核體系,由省建設職教大省領導小組對各市推進職教大省建設情況進行督查評估,推進目標責任、職教政策和職教各項工作的落實。
2.建立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台帳,摸清底數,尤其對各市工作進度情況及時掌握,及時進行分類指導,確保職教大省建設紮實推進;制定職業教育項目管理辦法,規範項目申報、評審、立項、督查行為,建立項目資源庫和中等職業教育專家庫;加強各地各校“四項規劃”審查與指導,規範學校事業發展、校園建設、專業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加強對職教公益性研究和財政保障政策的研究,出台職業教育生均財政撥款標準。
3.大力推進人事和分配製度改革。配合有關部門指導各地加強中職學校編制崗位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聘用制度和績效考核辦法。
十、加強輿論宣傳,營造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繼續開展“建設職教大省系列報導”等專題宣傳活動,多渠道大力度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舉辦“我為職教大省建設獻良策”徵文評選活動。開展優秀中職畢業生事跡展活動。積極與有關部門單位聯繫,努力在國家和省級主流媒體宣傳上取得突破。
十一、其他工作
1.繼續開展對皖北三市六縣、石台縣以及重慶渝北區的職業教育對口支援工作。組織一批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在人力、物力、師資培訓、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結對幫扶;繼續做好四川松潘籍學生在我省中職學校就讀工作。
2.研究制定中職學生實習責任保險管理辦法,切實做好中職學生實習期間的保險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