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都昌縣政府工作報告

園區建設紮實推進。 加大園區建設投入。 紮實開展新農村建設。

(2009年2月19日在都昌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縣人民政府縣長 周毛春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8年工作回顧

2008年是國際國內形勢複雜多變、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困難較多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策應省委、省政府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戰略,圍繞全市“一個定位、四個打造、五大戰略”的總體思路,銳意進取,真抓實幹,全縣經濟社會呈現穩步發展的良好勢頭,順利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0.03億元,同比增長14.2%;三次產業結構比29.5:36.6:33.9;完成財政總收入2.5016億元,增長15.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增長1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1億元,增長23.7%;農民人均純收入3154元,增長3.6%;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2800元,增長8.5%;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3.6億元,增長28.6%,各項貸款餘額13.9億元,增長25.6%。

(一)堅持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升

工業和園區經濟取得新進展。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戶,增幅居全市第一。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1億元,同比增長36.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億元,增長49.3%;實現稅收8400萬元,增長34.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三年翻番,榮獲 “全省工業產值三年翻番先進縣”。園區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9億元,增長57.2%;實現利稅1.25億元,增長46.9%;實現稅收3377萬元,增長59.8%。園區企業出口創匯840萬美元,實現連續兩年翻番。返鄉創業蓬勃發展,返鄉創業企業占園區企業總數的75%。

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新跨越。糧食生產再創新高,總產達8.5億斤,自2004年以來第四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並被列為“新增百億斤優質商品糧工程”基地縣。油料作物播面36.2萬畝。“兩水”產業快速發展,新擴九江水梨8000畝,著力打造了中館、蘇山2個千畝九江水梨基地;特種水產品產量2.56萬噸,連續六年榮獲“全省水產十強縣”。培育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11家。新增農產品基地12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10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1個。新增綠色AA級產品13個、有機產品13個,榮獲“全省綠色有機食品十強縣”。鄱湖水產的鮰魚、龍蝦和惠民糧油的鄱湖大米在全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上分別榮獲金獎和銅獎。生豬養殖“萬千百”工程培育萬頭以上養殖戶3戶、千頭以上養殖戶17戶、百頭以上養殖戶187戶。引進千萬元以上農業項目11個,其中億元項目2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42家。63個重點村扶貧工作紮實推進。在全省非國定貧困縣中唯一爭取到國定貧困縣扶貧政策,新增扶貧開發重點村70個。

鄉鎮經濟開創新局面。通過對鄉鎮簡政、放權、讓利,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集鎮建設步伐、大力培育特色產業,鄉鎮經濟迸發活力。蔡嶺、汪墩、三汊港等中心集鎮框架不斷拉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汪墩和萬戶的果業、徐埠農副產品流通、蘇山石材、周溪珍珠貝類、土塘三黃雞、薌溪網箱養殖、多寶藥材等特色產業穩步發展。鄉鎮財政收入完成8037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32%;鄉鎮地稅收入完成4980萬元,增長61%,首次出現縣鄉兩級地稅收入各半的局面。其中,財政收入超300萬元的鄉鎮有8個,超500萬元的有3個,蔡嶺鎮財政收入首次超千萬元並進入全市30強。

財政和稅收邁上新台階。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土地市場疲軟及鄱陽湖河砂禁采等不利因素影響,財政收入實現了總量與質量雙提高。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2.5016億元,增長15.7%,增幅比年初目標超出近4個百分點;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8205億元,增長13.4%,增幅比年初目標超出近5個百分點。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三大主體稅的增幅分別達到31.9%、33.4%、29.1%。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69.4%,比2007年提高6.6個百分點。

(二)堅持改革開放並舉,發展後勁日益增強

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成效明顯。引進各類經濟技術合作項目126個,其中重大項目10個。引進外資項目實際進資2208萬美元,其中現匯300萬美元。完成外貿出口879萬美元,增長93%,增幅居全市第2位。全省首個風力發電項目--磯山湖風電場20台機組實現當年建成、當年併網發電,併入選“九江市十大影響項目”,中央《新聞聯播》對此進行了專題報導;老爺廟風電場勘探、可研等基礎工作基本就緒;金品信息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廬山製藥廠成功進行試生產;陽儲山鎢鉬礦完成環評、安評,老生產線恢復生產,日處理6000噸鎢礦能力的新生產線完成規劃設計並獲省發改委核准;中節能生物質發電項目完成立項核准。

園區建設紮實推進。“一園三區”開發面積擴展到2.7平方公里。寧波產業轉移基地新增用地426畝,完成了1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芙蓉山工業集中區投入683萬元,硬化道路31100平方米、平整土方48.9萬方。蔡嶺工業集中區硬化道路4500平方米,平整土方10萬方。蘇山石材加工區加大了對石材加工企業的兼併重組力度,加工企業由34家整合到26家,並對尾砂廢料進行了回收再利用。實行園區項目退出機制,加大了對園區閒置土地的處置力度。各項改革成果豐碩。縣皮革製品廠和縣製革廠改制全面完成,置換職工身份190名。化解工業企業不良債務8100萬元。棉麻企業改制紮實推進,三汊港軋花廠改制全面完成。縣型砂廠和縣航運公司改制全面啟動。縣酒廠和縣礦泉水公司的改制進一步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順利啟動。鄉財縣代管改革、部門預算編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鄉鎮機構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林業產權制度配套改革和行政審批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三)堅持統籌協調發展,城鄉面貌明顯改觀

城鎮建管水平顯著提高。完成了24個鄉鎮的集鎮總體規劃,編制了128個自然村的新農村建設規劃。廬山大廈全面竣工。西湖金都步行街、陽光花園二期工程穩步實施。惠民東區二期、皮革廠商住小區等工程順利啟動。城北路、縣府南路及東湖大道人行道板鋪設工程順利完成。東湖南山一體化開發項目全面啟動,東湖廣場、南山廣場、環湖路建設相繼開工。城區新添綠化面積3萬平方米,新增給排水管網9千米,新裝路燈90盞,新設果皮箱500個,新建公廁3座。開展了縣城規劃區違法違規建房整治活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建房行為,依法強制拆除了一批違法違規建築。實施縣城市容市貌環境衛生百日重點整治活動,市容市貌較大改觀。加強了對農村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大了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力度,依法公開出讓了縣罐頭廠、三汊港軋花廠等16宗土地。啟動了城區通信管網基礎設施建設和電網改造工程。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203個新農村建設點“三清三改兩拆三規劃”全面到位,完成改路271.9公里、改水7451戶、改廁6108戶,建設沼氣池1848個。著力打造了蔡嶺發洲灣、徐埠袁康、薌溪井頭、春橋新舍等一批亮點村。以“兩水”產業為重點,建設“一村一品”示範點55個,其中11個被列入全省農業產業化“雙千”工程。推行了建設點環境衛生專人保潔機制。

農業和交通基礎設施顯著改善。13座小(一)型、16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全面完成。3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紮實推進。渠道清淤防滲42公里。啟動山洪災害預警系統二期工程建設,榮獲“全省防汛工作先進縣”。農機總動力達47萬瓩。農業綜合開發改造中低產田8800畝,建設高標準園田化農田2000畝,榮獲“全省農業綜合開發先進縣”。農業標準化糧田和現代漁業項目建設全面啟動。700畝“造地增糧富民”工程和20995畝第二期土地整理項目建設任務順利完成。氣象探測自動觀測站建設順利竣工。新建農村候車亭60個,大沙、西源2座渡改橋工程全面完工。磯山湖風電場公路水泥硬化、里鹽公路重建、北多公路改造順利完工。張嶺、蔡嶺、鳴山集鎮水泥路面升級拓寬和杭獅路路面罩油全面完成。汪化公路土方工程全面完工。春橋、多寶、左里、和合4個鄉鎮客運站開工建設,南峰客運站投入使用。

生態文明建設有效開展。完成營造林6.53萬畝,榮獲“全省造林先進縣”。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紮實推進,集中人力、多方籌資實施了都蔡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侯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正式掛牌成立。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工作紮實開展。大力發展農村新型能源,全縣沼氣池保有量2.08萬戶,普及太陽能4.8萬戶。全面禁止鄱陽湖河道采砂,完成了《鄱陽湖都昌水域采砂規劃》修編工作。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高位推進,圍繞省總體規劃和18個專項規劃,加大項目對接力度,省級生態縣創建工作高位推進,《都昌縣生態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鄱陽湖博物館在老爺廟建設已納入省文化廳專項規劃。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順利結束。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76平方公里。

(四)堅持最佳化發展環境,和諧社會建設有序推進

政府自身建設切實加強。果斷處置一系列突發事件,紮實開展了抗凍救災和災後恢復生產工作,有效控制了流腦和手足口病在我縣的發生和蔓延,認真開展了“問題奶粉”排查和食用“問題奶粉”嬰幼兒篩查救治工作,制定和完善了糧食應急、地質災害防治等12個應急預案。政風行風評議工作紮實開展。政務環境進一步最佳化,縣行政服務中心辦證大廳完成整體搬遷,進駐單位和服務事項基本到位。政務信息工作進一步加強,被列入“全省政務信息公開試點縣”、“全省政務網鄉鄉通工程試點縣”和“全省行政辦公系統套用試點縣”。加大了對強農惠農資金的監管力度,開展損害民眾利益突出問題的專項整治,從嚴查處了一批典型案件。加強了對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和扶貧、救災資金等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強化了對民生工程、災後重建、企業改制等專項資金的審計監督。

民生工程積極實施。縣財政安排配套資金1338萬元,省政府下達的8大類民生工程考核指標全面達標。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896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152萬元,失業保險參保21500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征繳基本養老保險金4100萬元,增長25.1%。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24792人,增長16%。為“太陽村”孤兒發放了每人每月15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和每人每年300元的醫療門診補助金。為703名村(居)委會幹部辦理了養老保險。國有困難企業職工醫療保險實現了應保盡保。通過積極爭取政策,將原新妙墾殖場289名老職工全部納入了農墾企業養老保險範圍,落實了縣屬城鎮大集體手工業聯社860多名未參保職工的養老生活補助。新建和改擴建鄉鎮敬老院12所,實現了鄉鄉都有敬老院。為354名新入學大學生髮放貧困助學金177萬元。

2008年十件實事基本完成。通過努力,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的十件實事紮實推進,有八件已完成或超額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57.35萬人,參合率87.29%,資金使用率90.3%,直補率94.8%;解決了5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新增農村低保1.13萬人;完成深山區移民扶貧搬遷97戶、465人;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全面啟動;城區硬化小街小巷6萬平方米,新建垃圾中轉站4個;縣公共實訓中心建設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建設通村水泥路284.5公里,行政村通暢率突破85%,超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在國家巨觀政策調整、公路建設項目全部向四川災區轉移的情況下,通鄉油改水泥路完成了28公里。受用地和資金等因素影響,罐頭廠和廣場路以西廉租住房建設主體工程完成4000平方米;蔡嶺光榮敬老院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

安全穩定工作成效明顯。深入推進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組織了“百日隱患大排查”和“百日安全大督查”活動,全縣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好轉。以開展“縣委書記大接訪”活動為主平台,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各類矛盾糾紛得到穩妥調處,一批重點難點問題得到積極化解,實現了全年未發生一起赴市以上集體訪、異常訪和奧運期間無赴京訪。投入300多萬元,建設了縣城治安防控視頻監控系統和縣城交通電子警察系統。堅持嚴打嚴防,組織開展了“嚴打整治”等專項行動,公共安全感在全省排位由92位上升到59位,榮獲“全省平安縣”。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全縣事業單位引進各類人才338人,其中教育部門新引進農村中國小教師218人。高考再創佳績,二本以上上線人數占全市的1/4,並保持連續七年都有考生榮錄北大、清華。改造中國小校危房1.48萬平方米。縣食品檢測檢疫站通過省計量認證,“規範藥房”、“合格藥房”創建工作深入推進。疾控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和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加強了重大傳染病的防治。血吸蟲病疫情控制工作順利通過國家和省級考核驗收。達標建設鄉鎮中心衛生院7所、村衛生室113所。計生服務工作有序推進,尤其是通過開展人口計生“百日行動”,社會撫養費徵收力度加大,查處“兩非”案件20例。紮實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縣電影公司被授予“全省農村電影發行放映先進集體”。成功舉辦了江萬里文化節。精心創辦了《今日都昌》報。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申報、保護工作紮實開展。民眾體育蓬勃發展,體育健兒陶宇佳成為我縣首位奧運選手。啟動了“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二期、“濕地恢復與資源合理開發”等項目。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順利完成,並榮獲全國先進集體。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有序開展。第七屆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圓滿完成。積極開展汶川大地震賑災募捐活動,募集善款591萬元。供銷合作社“新網工程”初具規模。“宗教工作主體在縣”爭先創優工作榮獲全省先進。“五五”普法中期驗收順利通過,建設鄉鎮司法所13所。價格成本調查工作連續兩年榮獲全國先進。科普工作成績突出,榮獲“全國科普示範縣”。金融機構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其中新成立的九江銀行都昌支行為園區和城市建設投放信貸資金6000多萬元。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權益得到有效保障。人武、人防、外事、僑務、對台、紅十字會、檔案、縣誌、防震減災等工作取得新進展,保險、菸草、石油、移動、電信、郵政等部門和行業圍繞經濟發展做了大量工作。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困難超出預料的情況下,排難而進,堅韌操作,確保了抓一件成一件,乾一事成一事,全縣經濟社會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成績的取得,凝聚了全縣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得益於縣人大、縣政協的支持和監督,離不開在外鄉友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職工,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都昌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全縣經濟總量偏小,財政持續增收後勁不足;農業弱質、農村落後、農民弱勢的現狀尚未得到根本轉變;引進的項目尤其是重大項目偏少,項目開工建設進度不快;企業用地難、融資難、招工難等問題依然突出;城鎮配套功能不強,城市建設步伐不快;幹事創業環境尚需進一步最佳化,政風行風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努力強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9年工作任務

2009年是都昌提速發展、加快趕超的關鍵之年。縱觀國際國內形勢,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一方面,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依然薄弱,兄弟縣市你追我趕的發展勢頭對我們是挑戰;世界金融危機蔓延、國內經濟增速下滑對我們是危機。另一方面,我們也迎來一系列難得的機遇:一是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採取的拉動內需、增加固定資產投入的政策,為我們享受西部開發政策延伸縣爭資爭項提供了機遇;二是省委、省政府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為我們湖區大縣打響鄱陽湖品牌、加快發展生態產業和旅遊產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三是十七屆三中全會出台的《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有利於我們農業大縣更好地挖掘自身發展潛力、爭取上級支持,也為我們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推進城鎮化帶來了機遇;四是受金融危機衝擊,不少農民工將帶著技術和資金返回家鄉,國家也將大力支持農民工回鄉創業,這為我們勞務大縣深入推進返鄉創業和全民創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面對新機遇、新挑戰,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必須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生態立縣、招商興工、產業強農、城鄉互動、共創和諧”總體發展思路和“一年打基礎、兩年求突破、三年上台階、五年爭先進”總體奮鬥目標,以項目建設為主線,主攻“熱區”、園區、城區,全力打好招商引資升溫、工業發展攻堅、城鎮建設突破三場大會戰,協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努力開創全縣經濟社會提速發展的新局面。

2009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生產總值34.5億元,增長15%;完成財政總收入2.88億元,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85億元,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7.5億元,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一)以項目建設為中心,努力培植支柱財源

項目就是財源,項目就是發展後勁。要始終堅持以招商引資為生命線,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圍繞招商引資做文章,著眼項目建設求突破,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步伐。力爭全年引進各類經濟技術合作項目150個,引進內資15億元、外資2400萬美元;引進重大項目12個,其中新開工建設8個;引進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個。實現外貿出口800萬美元。

強化任務引項目。繼續實行專業小分隊招商和部門招商並舉,明確招商目標任務,強化全民招商意識。一是結合實際對招商任務單位及其分類進行科學調整。對少數原未分配任務的單位,條件許可的適當分配任務;對部分原屬二、三類任務單位的,結合單位實際承受能力調整為一、二類任務單位。各鄉鎮和縣直一類任務單位全年各引進固定資產投資1500萬元以上, 縣直二類任務單位各引進固定資產投資 1000萬元以上,其中入園固定資產投資均不少於500萬元。二是調整招商小分隊布局,重新組建溫州、寧波、深圳、福建四個招商小分隊,實施駐點招商、專業招商。三是強化招商隊伍。按行業系統組成8個招商引資工作小組,分別由縣級領導帶隊常年開展招商活動。

激活民資創項目。發揮人口大縣、勞務輸出大縣的優勢,在用地、用工、融資、入住、入學及戶籍管理、社醫保等方面採取更加優惠的措施,把鼓勵全民創業同發展小城鎮結合起來,通過出台優惠措施吸引農民工聚集到集鎮創辦實業,積極引導工商業主和專業大戶開展二次創業,大力支持村組幹部和農村經紀人創辦實業。認真落實返鄉農民工創業各項優惠政策。在芙蓉山工業集中區規劃建設返鄉創業園,農民工返鄉創業,只要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安全生產等相關要求,達到規定的投資規模和投資強度,都可以在園區購地辦廠。

圍繞產業上項目。充分依託優勢資源,大力開展產業招商,以產業引項目,以項目強產業,打造重點產業集群。一是圍繞新興能源產業上項目。以已建成的磯山湖風電場、待建的老爺廟風電場、生物質發電、生物柴油等能源項目為基礎,充分利用豐富的風能、光能、生物質等綠色能源,引進一批新型能源項目。二是圍繞生態農業產業上項目。充分利用生態農業優勢,引進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三是圍繞生態旅遊產業上項目。充分利用都昌在鄱陽湖區的生態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獨特的人文景觀資源,引進一批生態旅遊項目。

搶抓機遇爭項目。抓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國家拉動內需等一系列政策機遇,結合我縣實際,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節能減排、生態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精心包裝一批重大項目。充分利用人脈資源優勢,加大“跑廳進省”、“跑部進京”爭資爭項的工作力度,千方百計爭取項目的最終落定。同時,嚴格兌現縣委、縣政府已經出台的向上爭資爭項獎勵政策,重獎爭資爭項有功單位和個人,充分激發全縣上下主動出擊找信息、找項目、找資金的積極性。力爭全年向上爭資總量進入全市第一方陣。

最佳化服務促項目。牢固樹立“環境是第一品牌”的理念,以優質服務促成項目的落地生根。切實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打造陽光服務平台。進一步健全項目建設跟蹤服務和協調保障制度,對已經落戶的項目,堅持“一個項目、一名責任領導、一套工作方案”的推進機制,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二)以打造精品特色園區為目標,努力加強園區建設

工業園區是招商引資的平台、經濟發展的特區、城市建設的新區,也是加快工業發展的主戰場。必須下定鐵決心,出台硬舉措,舉全縣之力加強園區建設,努力打造精品特色園區。

加大園區建設投入。創新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機制,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逐步建立“政府土地運作、爭取立項扶持、社會資金參與、銀行信貸支持、財政預算安排、部門資金幫扶”的多元化投資體系,保障園區大投入,推進園區大建設。合理規劃園區經營性用地,園區土地出讓收入全額用於園區建設。搶抓中央擴大內需機遇,爭取立項解決園區自來水及道路建設資金。縣財政預算安排專項資金,大力支持園區發展公司的投融資。

完善園區基礎設施。芙蓉山工業集中區著力加快水、電、路升級改造,完成主幹道人行道硬化、綠化,加快寧波產業項目道路及水、電配套設施建設,確保企業廠房建設順利推進。蔡嶺工業集中區抓住九景衢鐵路即將貫通的契機,加大土地儲備力度,並完善相應的“五通一平”基礎設施。蘇山石材加工區著力貨運站和馬鞍碼頭的建設,暢通石材運輸通道。在建立健全失地農民利益保障制度的基礎上,根據入園項目用地需求,依法加快土地報批和徵用步伐,適度擴大園區建設規模,不斷提高園區對項目的承載能力。

盤活園區存量土地。依法依規搞好園區閒置土地和停產、半停產企業的處置盤活。加大園區招引項目力度,積極引進後勁足、前景好、建設快、見效早的項目,扭轉部分入園項目遲遲不開工建設、項目用地長時間閒置的局面。著手對停產、半停產企業進行調查分析,區別情況妥善處置。對未兌現契約承諾的項目,限期整改,並採取合資合併、轉產轉租等方式進行盤活。對確實無力整改到位的項目,出台優惠辦法鼓勵其退出園區,最大限度地提高園區土地利用率。

強化園區服務功能。進一步理順園區管理體制,精減管理機構和管理層次,建立統一高效的決策、管理、服務運行機制。進一步健全園區重大事項定期調度和項目入園聯審會議制度。積極探索政、銀、企合作融資新途徑,發展信用擔保體系,為有訂單、有市場、有效益、有信譽的企業提供流動資金擔保;拓展融資渠道,做好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組建試點工作。搭建好園區用工平台,整合培訓資源,統籌安排資金為園區企業用工開展培訓。進一步加大經濟環境整治力度,嚴格入園檢查審批程式,暢通園區項目辦證通道,降低中介機構服務收費,不斷提升園區親商安商的服務水平。

(三)以強化建管為抓手,努力提升城鎮化水平

按照“城鄉統籌、以人為本”的要求,堅持“科學規劃、科學建設、科學管理、科學經營”,加快縣城和重點集鎮建設,促進城鄉區域可持續發展。

加強縣城規劃建設。繼續加大規劃編制力度,紮實做好城東2.5平方公里、城西2.9平方公里以及環南山路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進一步完善老城區基礎設施功能。著力推進東湖南山一體化開發,全面啟動環東湖開發工程,基本完成環東湖主幹路網、休閒遊樂中心、文體中心、東湖廣場、南山廣場等工程建設。打通城區連線鄱陽湖的大道。加快推進西湖金都、惠民花園二期等小區工程建設。啟動東街二期改造、建材市場、萬里大道西段拓寬延伸等工程。完成芙蓉南路、縣府南路、東山路、工業園環山路的人行道板鋪設工程。完成垃圾填埋場建設。新建壓縮式垃圾中轉站1座。

加強特色小城鎮建設。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量力而行、穩步實施”的原則,充分考慮各鄉鎮的地域風格和資源特色,貫徹“以規劃為龍頭”和“先規劃後建設”的方針,以蔡嶺、汪墩、三汊港、周溪、徐埠、南峰、中館等鄉鎮為重點,全面推進小城鎮建設。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加強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鎮服務功能。制定農民落戶小城鎮的優惠政策,鼓勵工商企業到小城鎮從事經營活動,加速人口聚集,逐步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以鄉鎮為輔助的城鎮體系,加快城鄉經濟一體化進程。

加強城鎮經營管理。認真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全面清理整頓和規範土地市場,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台帳。加大土地收儲力度,變“賣地籌資”為“收地融資”,強化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

重點做好東湖南山開發用地、新建城市道路兩旁建設用地等土地的收儲。嚴格規範建設規費的收繳管理。進一步完善縣城投公司融資功能。鞏固、擴大縣城市容環境衛生百日整治成果,嚴格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加強縣城社區建設,配齊配強社區力量,強化社區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加大《市民行為準則》和《市民文明公約》的宣傳力度,努力提升廣大市民的文明素質。深入開展縣城規劃區違法違規建房整治和農村違法違規用地查處工作。

(四)以農業產業化為核心,努力夯實農業和農村發展基礎

圍繞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進一步加強“三農”工作,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突出果業、水產兩大主導產業,結合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大力發展以九江水梨、柑桔為主的果業經濟,力爭新擴九江水梨1萬畝;以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縣”為契機,加強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12個,著力抓好2萬畝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基地建設。實施開放型農業戰略,狠抓農業項目建設,積極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力爭新增規模以上龍頭企業5家;重點圍繞珍珠、龍蝦、鮰魚、四大家魚等水產資源,支持引導鄱湖水產、鄱湖實業、開源食品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速啟動珍珠大市場建設,整合水產資源,做好水產集團的籌建工作。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千家萬戶與一體化經營的有效對接。依託鄱陽湖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加大綠色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品牌的申報註冊力度。繼續加大農資市場打假維權力度,確保農資市場穩定。抓好農產品流通市場建設,推進廠商合作和產銷銜接,建立產品網路行銷平台。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穩定水稻和油菜播種面積。大力發展畜牧業,支持規模化飼養,加強品種改良和疫病防控,確保生豬飼養量55萬頭、家禽飼養量800萬羽。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鼓勵以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加速推進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3座中型水庫、10座重點小(一)型水庫和26座小(二)型水庫的除險加固任務。解決3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建立防汛預警系統,完成磯山湖泵站一、二級線路改造任務。完成農業標準化糧田和現代漁業項目建設任務。積極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改造中低產田8600畝、建設高標準農田2000畝。紮實推進133個重點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完成505人的深山區移民扶貧搬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做好農機監管和服務工作。新建5個鄉鎮氣象自動觀測站。繼續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項目。建設通行政村水泥路200公里,基本實現村村通。做好景湖公路都昌段拓寬升級前期工作,啟動都蔡公路油路改造工程。繼續完善農村電網改造。

紮實開展新農村建設。全面完成168個建設點的新農村建設任務。繼續開展以“三清三改”為主的村莊整治,實施以庭院、道路、村莊綠化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為主的綠化清潔工程。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建設的原則,以“一環四沿”為重點,加大建設點扶助資金監管、銜接項目資金整合及單位幫扶資金統籌使用力度,打造一批城鎮社區型、自然生態型、舊村改造型、古村保護型和產業帶動型精品亮點村。以“兩水”產業為重點,抓好“一村一品”示範點建設,每個新農村建設點培育3個以上產業大戶和能人。進一步健全新農村建設管理長效機制。

(五)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努力增強發展活力

著力破除發展的機制體制障礙,緊緊抓住關鍵環節,不斷推進改革創新,在改革中激發活力,在創新中加快發展。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繼續堅持“因企制宜,一廠一策,依法依規,公開透明”的原則,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制。完成縣電機廠、縣型砂廠和縣棉麻企業改制。紮實推進糧食企業“三位一體”改革。進一步完善航運公司職工社保。積極爭取省市政策支持,繼續做好企業不良債務的化解工作。認真做好已改制企業的後續工作,切實解決改制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

推進財政體制改革。進一步鞏固和完善“鄉財縣代管”改革成果。全面推行鄉村財務管理中心會計電算化管理。繼續推進惠農資金“一卡通”發放改革。全面鋪開部門預算改革。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實行“兩上兩下”編製程序,增強部門預算編制的完整性、準確性、嚴肅性。積極開展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搭建國庫支付信息平台。認真做好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工作。

推進其他各項改革。加快投融資體制創新,進一步改變依賴計畫投資、財政撥款的單一投融資體制,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深入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認真落實國家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我縣已出台的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獎勵政策,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信貸投入,力爭信貸投入總量較2008年增長20%以上。不斷提升社會信用,加強和改善金融服務,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服務體系。創新金融工具和產品,拓寬貸款擔保抵押範圍,力爭完成一家貸款公司的組建工作。繼續深化林業產權配套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六)以鄱陽湖保護開發為重點,努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以生態保護為切入點,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積極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提升“鄱陽湖上都昌縣”的知名度。對照省總體規劃和18個專項規劃,進一步完善各專項規劃。圍繞生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旅遊產業等重點,加大項目包裝和申報工作力度。建立健全項目“開發、組織、爭取、推進”的長效機制,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專人專責推進的工作格局。加大對九景衢鐵路走向、鄱陽湖博物館等項目的跟蹤推進力度。

加強造林綠化工作。深入推進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9萬畝的營造林任務。在平原灘涂、沿湖村莊、公路兩旁建設以楊樹和泡桐為主的速生用材林基地;在宜林荒山建設以油茶和光皮樹為主的生物能源林基地;在低山丘陵發展以九江水梨、柑桔和大白桃為主的果業基地。加強對縣城和鄉鎮集鎮街道、單位庭院、公共區域、休閒地的綠化,重點做好環東湖沿岸綠化工作。高標準抓好工業園區綠化。實施“礦山復綠”工程,在各類礦渣山、尾礦庫植樹種草,恢復植被,改善礦區生態環境。加大農田林網建設力度。狠抓縣、鄉、村公路通道綠化,高標準完成都蔡線環境綜合整治任務,打造集景觀、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綠色走廊。加強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強化森林火災和林木病蟲害的防控,加大林政資源的管理力度。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格項目環保審批制度,認真開展生態環境保護“七個不準”專項治理。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加快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推行鄉村垃圾無害化處理。推進省級生態縣和多寶、大港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依法規範鄱陽湖水域采砂秩序。嚴格禁止違規捕撈行為,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切實保護湖區漁業資源。推廣農村新型能源,建設農村沼氣池2451個。深入開展水土保持監督專項執法行動,實施多寶沙山和新妙湖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項目。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工作力度。加強濕地和候鳥保護。

(七)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努力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加速推進民生福祉的改善,促進社會和諧,傾力傾情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認真實施民生工程。堅決完成省市下達的民生工程目標任務。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高度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和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和再就業。繼續落實困難民眾特別是“零就業”家庭、“4050”人員和殘疾人的就業幫扶政策。整合培訓資源,統籌安排培訓資金300萬元,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和創業免費培訓。進一步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構建信息互動平台,促進勞動力充分就業。突出創業帶動就業,對自主創業的返鄉農民工提供貸款擔保。對企業新增崗位吸納返鄉農民工達到職工總數30%以上,並與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契約的,給予適當擔保貸款支持。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務關係。加強基本養老保險金的擴面征繳和清欠工作,做到應保盡保、應收盡收。強化基金監管,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高度重視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建立健全失地農民利益保障機制。繼續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努力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覆蓋。進一步完善城鄉低保制度。進一步提高農村五保戶的集中供養率。繼續加強城鎮困難居民和農村特困民眾的大病救助。加大廉租房建設力度,努力擴大對縣城困難居民住房保障範圍。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機制,增強對突發事件的預防處置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繼續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生產行為。切實解決民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妥善處理信訪積案,減少信訪存量。抓好信訪秩序的治理,規範信訪人行為,嚴厲打擊停屍鬧喪、聚眾鬧訪、非法堵門堵路等歪風。強化信訪工作責任,加強源頭預防和責任追究。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和網咖整治活動。大力實施食品放心工程,整頓規範藥品市場秩序。認真抓好農村生豬定點屠宰管理和酒類流通市場管理工作。加大打擊邪教組織力度,堅決抵禦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實施平安創建工程,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基層治保組織建設,大力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和治安混亂地區;積極開展“打黑除惡”、“命案必破”等專項鬥爭,從重打擊各類嚴重刑事犯罪活動。

統籌發展社會事業。統籌安排學生生均公共經費,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學校建設步伐,建成一所縣城國小,基本完成縣一中新校區征地和縣職教中心選址論證工作。大力充實文教衛人才隊伍。繼續做好重大疫病防治工作。繼續做好村衛生所達標建設、人員整合和規範執業工作。完善村級醫生補助制度。健全農村三級網路建設,做好農村婦幼保健工作。高質量完成全縣26個農民書屋試點工作。進一步完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分中心的建設,做好對大沙、西源、中館、土塘等基層網點的指導服務。紮實推進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啟動鄉鎮文化站建設。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民眾性體育活動,積極選拔、培養和輸送體育後備人才。紮實推進“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工程。認真實施“新農村建設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鞏固完善供銷合作社“新網工程”。強化計畫生育管理服務,加大社會撫養費徵收和“兩非”案件查處力度,加強計畫生育基層基礎建設。認真做好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準備工作。紮實開展“紅盾護農”行動,加大涉農收費監管和市場物價監測力度。積極開展法律服務和援助,加強鄉鎮司法所建設,紮實推進“五五”普法。認真做好《都昌縣誌(1990-2005)》的出版發行工作。進一步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和慈善事業。啟動人防地下指揮所和人防地面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做好民兵預備役、“雙擁”等工作,提高國防動員水平。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放開手腳,在放開手腳中真抓實幹,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埋頭狠抓工作落實,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操作力,樹立政府新形象。

科學靈活地巧幹,在開拓創新中樹立新形象。思路決定出路,觀念就是財富。要進一步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深刻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的認識,提高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力、執行力和創造力。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堅決破除因循守舊思想,開闊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提高操作技巧。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充分利用政策空間,敢闖敢試,敢擔風險,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做到既依法行政,又靈活操作。進一步完善行政管理決策機制,堅持向人民民眾問計、向基層幹部問計、向專家學者問計,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人民民眾的監督,加強同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溝通,匯聚各方智慧,做到科學決策、民主執政、依法行政。

只爭朝夕地勤乾,在搶抓時機中樹立新形象。發展時不我待,機遇稍縱即逝。面對當前國際國內激烈的競爭形勢,要正確分析我縣發展的比較優勢和現實困難,切實增強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搶抓機遇,奮起直追,不斷爭取工作的主動權。要堅決摒棄悲觀失望、消極懈怠和怨天尤人的思想,堅決杜絕敷衍塞責、出工不出力的現象,只爭朝夕,惜時如金,一天當作兩天用,一人當作兩人用,及時紮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要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繼續推行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和行政問責制。紮實開展“機關效能年”活動,大力加強機關效能建設,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

腳踏實地地實幹,在善於成事中樹立新形象。操作決定成敗,落實就是能力。要提高執行力和操作力,對縣委決策了的事,雷厲風行,狠抓落實,不達目的不罷休。要以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把乾好事、乾成事作為一種神聖使命,踏踏實實用好每一天,認認真真對待每件事。尤其是領導幹部要堅持親歷親為,靠前指揮,小事當作大事辦,殺雞多用宰牛刀,力爭把各類矛盾問題解決在一線,把各項辦法措施落實在一線。堅持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實行領導幹部重大事項報告、述職述廉和民主評議等制度,不斷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做到廉潔從政、乾淨成事。同時,更加注重勤儉節約,大力壓縮消費性開支,集中財力辦大事,突出重點解難題,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投入的效益。

鍥而不捨地苦幹,在攻堅克難中樹立新形象。要更加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不為落後找理由,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管東南西北風,咬定發展不放鬆。凡是決策了的事,瞄準一項就推動一項,主攻一項就成功一項。要正確對待榮譽和政績,著眼長遠,埋頭苦幹,夯實基礎,真正為都昌的未來謀出路,為都昌的子孫後代謀福祉。齊心才能齊力,共為才有作為。要同心同德,加強團結,增進感情,努力形成克難攻堅的強大合力。要緊緊圍繞縣委的決策部署,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把該抓的抓細抓實,該放的放手放權,集中精力辦大事、解難事、成實事。

各位代表,都昌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了新一輪發展。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催促著我們,來之不易的好勢頭鼓舞著我們,前所未有的好事業激勵著我們。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心,開拓創新,咬定目標不放鬆,只爭朝夕乾成功,為開創都昌經濟社會提速發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