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鐵嶺縣政府工作報告

三、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大力推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 六、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二〇〇八年工作回顧

2008年是本屆政府履職的第一年,也是我縣站在新起點,開創新輝煌的起步之年。一年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團結帶領全縣38萬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持續推進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跨越式發展,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圓滿地完成了縣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24.1億元,增長63.1%,創歷史最高增幅,首次跨入GDP百億縣行列。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8億元、85.1億元和21億元,分別增長2.9%、83.4%和72.1%,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4.5∶68.6∶16.9。工業總產值實現300億元,增長50%。農業總產值實現37億元,增長7.6%。按可比口徑,地區財政總收入完成10億元,增長53.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52億元,增長5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75億元,增長30.9%。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14億元,增長29.6%。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增長52.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800元,增長25.1%。
(一)項目引進和園區建設日新月異,工業化實現了在更高水平上的新發展
“項目年”活動再創佳績。全年引進3000萬元以上域外投資項目155個,其中超億元項目61個,占項目總數的39.4%,到位資金65.8億元,增長60.5%,實際利用外資1239萬美元,申鑫福汽車零部件、億科銅業、天豐糧油等重點項目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大項目已經成為我縣經濟崛起的核心力量。園區建設實現重大突破。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7.66億元,懿路、腰堡、陳平工業園9平方公里起步區實現“八通一平”;懿路工業園東擴、凡河工業園南區開發和陳平工業園北區建設“三大戰役”全面打響,園區的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入園企業總數已達到370戶,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92.7%。規模工業拉動能力突出顯現。新增規模企業56戶,總數達到302戶,實現產值270億元,增加值75億元,上繳稅金5億元,分別增長72.3%、112.5%和79.9%,拉動GDP增長48.4個百分點。骨幹企業隊伍不斷壯大。全縣已擁有產值超10億元企業2戶,超5億元企業5戶,超億元企業45戶,構成了全縣骨幹企業的第一集團。產業集群有了新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有色金屬加工、新型建材和環保四大產業集群基本形成,產業整體實力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全縣共實施技改項目90項,投入資金40億元,爭取貼息資金1160萬元,新增產值40億元,企業發展後勁持續增強。
(二)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業產業化取得長足進步
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總產量達到57.9萬噸。“一牧一菜一榛”三大主導產業強勢發展。畜牧業實現產值23.5億元,增長11%;保護地蔬菜產量達50萬噸,實現產值6.2億元;野生榛子產量達5000噸,實現產值2.5億元,增長108.3%。“平頂御榛”榮獲北京國際林業博覽會金獎,並被北京奧組委等機構評為“中華名果”,納入奧運會推薦果品之列,進一步擴大了市場影響力,我縣因此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科技產業示範縣”。標準化富縣戰略深入實施。新認證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21個,總數達到97個,建成了熊官屯蔬菜和雙井子綠色水稻兩個標準化生產示範區。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不斷加強。完成農建骨幹工程63項,土石方758.6萬立方米,連續十九年奪取省農建“大禹杯”。完成植樹造林3.01萬畝,封山育林3萬畝,林業工作連續七年排名全市第一。農村電網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2380萬元高質量完成了懿路變電所、新台子變電改造、鎮西堡送變電等重點工程,改造、新建線路24公里,供電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農機裝備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紮實推進。氣象預報預警機制不斷完善,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增強。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試點村範圍不斷擴大,新增試點村18個,總數達到87個,占全縣行政村總數的40.2%。投資5.7億元,實施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218項,“張大線”文明景觀帶、新台子“兩街一路”改造等重點工程成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的樣板工程,白旗寨夾河廠村榮獲“全國綠色小康村”稱號。
(三)新城區和小城鎮呈現嶄新形象,城鎮化基礎進一步夯實
新城區建設高速推進。路網、水系全面貫通,配套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行政中心、縣高中、九年一貫制學校等重點工程基本完成。廣大動遷農戶已構建起美麗的新家園,高樓林立、風光旖旎的北方魅力水城在遼北大地初展新姿。小城鎮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順利完成了石山子村整體拆遷工作,814戶拆遷戶得到了妥善安置。投資9900萬元完成重點工程176項,腰堡新區、熊官屯健康家園小區等重點工程展現新形象,小城鎮舊貌煥新顏。交通事業持續發展。全年完成沈平線、沈環線等重點公路工程20項87.5公里,全縣村通油路工程基本結束,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8%。環保工作不斷加強。高質量完成了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強了對污染源的監控和治理,“一控雙達標”成果進一步鞏固。國土部門進一步規範土地市場秩序,推進節約集約用地,促進了全縣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兩稅收入保持高位增長,財政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稅務部門全面推進稅收科學化管理,深入實施重點稅源動態監管,稅收征管質量不斷提高。全年稅收總收入完成8.36億元,增長35.5%,其中國稅收入4.32億元,增長38.1%,地稅收入4.04億元,增長33.3%。公共財政體系不斷完善。綜合預算、集中收付、收支兩條線管理和政府採購制度深入實施,有效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降低了行政運行成本。成立了財政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投融資體制進一步完善。“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初見成效,財政資金的使用進一步規範。財政支出結構不斷最佳化,加大了對社保、農業、科技及社會事業的投入,公共財政的覆蓋面逐步擴大。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平台建設。組建了全省首家村鎮銀行,加大了對農業生產、中小企業等信貸投放力度,有力地支持了全縣經濟發展。
(五)民生工程建設和社會管理不斷加強,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社會保障制度深入人心。“五險合一”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全縣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9202人,征繳養老保險費4500萬元,發放養老保險金8456萬元;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不斷增加,生育保險得到有效推廣。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果顯著。針對農民工和下崗職工,積極開展“陽光工程”培訓和普惠制培訓,共培訓13815人,實現實名制就業16500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納入城鄉低保線13928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64萬元。社會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累計發放救助款225萬元,為低保困難戶建房150所,保障了弱勢群體的生活。全縣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合計420萬元,彰顯了和衷共濟、萬眾一心的民族精神。全力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力度,杜絕了重特大事故的發生。認真做好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妥善處理了一批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應急管理得到強化,提高了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以奧運安保為重點,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六)各項社會事業協調健康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邁出新步伐
科技創新體系初具規模。新建縣級以上研發中心17個,實施市級以上重大科技項目6項,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2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2.5%。“教育年”活動取得豐碩成果。“普九”提高水平階段高分通過省級驗收;完善和新建了腰堡、平頂堡及新城區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全縣危房改造任務全面完成,在全市率先實現D級危房動態為零。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新建標準化衛生所135個,總數達到185個,覆蓋了全縣85.6%的行政村;進一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償標準,增加定點醫療機構,提高了參合農民的受益水平,累計補償參合農民患者126389人次,補償資金1248萬元。人口與計生工作切實加強了基層服務機構建設,深入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文體事業繁榮活躍。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4個,村文化中心和文化室各15個;廣泛開展了以奧運為主題的民眾性體育活動,我縣籍運動員郭丹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女子射箭團體銀牌的好成績。旅遊業快速發展。加大了大甸子羊湯文化藝術節、榛子嶺風景區等旅遊品牌開發力度,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44.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78億元。
(七)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政府行政效能得到提高
主動接受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向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7件,政協委員提案68件,辦復率和滿意率均達到100%。充分吸收民主黨派和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科協等人民團體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實現重大決策的科學化。政府法制建設不斷加強,依法行政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五五”普法深入實施,全民法制意識大大增強。成立了縣直機關事務管理局,提高了機關後勤保障能力。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務公開等為重點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進一步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增強了政府公信力。審計、統計、人事編制、檔案、殘聯、民族宗教和投訴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對於我縣來說是令人振奮的一年!全縣經濟總量高速增長,結構日益最佳化,活力不斷增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保障水平持續提高,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政治安定團結,社會大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我們共同在鐵嶺縣的土地上抒寫了一頁發展、和諧、繁榮的壯麗篇章。這是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矢志不移,奮力拚搏的結果;是我們從鐵嶺縣發展實際出發,大膽探索,勇於創新的結果;是我們充分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顧大局、特別講奉獻”的鐵嶺縣精神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向積極支持政府工作的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人民團體、駐鐵部隊和單位,向在鐵嶺縣投資的廣大客商,向所有關心支持鐵嶺縣建設與發展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我們的工作與人民民眾的期望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一是經濟發展總體質量不高,經濟成長方式還比較粗放;二是三次產業發展不平衡,三產比重低,產業最佳化升級仍然任重道遠;三是農業綜合效益不高,產業化整體帶動能力不強;四是財政剛性支出不斷增多,收支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五是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社會穩定的壓力仍然較大。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著力加以解決。
二〇〇九年主要工作
2009年是我縣在新形勢下持續快速發展的機遇之年,也是我縣在“十一五”末期躋身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第一集團的關鍵之年和決戰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推進各項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工業經濟提質增效,不斷做大經濟總量;促進第三產業快速發展,進一步最佳化經濟結構;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小城鎮建設,紮實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強社會事業和民主法制建設,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
2009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全縣生產總值180億元,增長45%;
——農業總產值40億元,增長8.1%;
——工業總產值430億元,增長43.3%;
——地區財政總收入13.5億元,增長58.8%,一般預算收入5.5億元,增長37.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0億元,增長46.7%;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8億元,增長28.5%;
——實際利用外資1500萬美元,增長21.1%;
——出口創匯2000萬美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8000元,增長17.6%。
為實現上述目標,將著力抓好以下八項重點工作:
一、強化項目帶動理念,進一步增強經濟成長活力
全力爭取大項目。積極把握國家和省拉動內需促進經濟成長的有利時機,以企業技術改造、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等領域為重點,集中力量包裝申報一批項目,最大限度地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圍繞先進裝備製造、新型建材、專用車生產等重點產業,加大對特大項目的招商力度,全年到位資金75億元,引進超10億元項目3個,超5億元項目16個,超億元項目53個,全力衝擊20億元以上大項目。
不斷拓展招商領域。在繼續鞏固瀋陽招商的同時,將招商重心逐步向珠三角、長三角及華北和東北其他重點工業城市轉移,圍繞優勢產業,大力開展招商活動,擴大我縣招商的影響力。以新城區、物流城和重點中心鎮為載體,積極拓展公共事業和三產項目的引進,進一步完善我縣的項目結構。
積極創新招商方式。完善和改進以企招商、專業招商、“飛地”招商等成功經驗,深入開展載體招商和產業招商,進一步整合現有招商隊伍和資源,強化業務能力的培養,努力提高項目對接成功率,節約招商成本。
提高外經外貿工作水平。按照“主攻港台、鞏固日韓、拓展歐美”的總體思路,進一步抓好外資項目的引進,爭取在利用外資的總量水平上實現突破。全力支持企業擴大出口,引導企業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繼續加強對外勞務合作,開拓境外合作新領域,努力增強外向型經濟活力和競爭力。
二、完善工業發展平台,構築縣域經濟發展新高地
全力打造園區新形象。堅持留足空間、合理布局、集約利用的原則,集中力量做好懿路工業園東擴、凡河工業園南區建設、陳平工業園北區開發和橫道靜脈環保產業園建設工作,加快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力爭達到“九通一平”,構建起“中部崛起、兩翼齊飛”的園區發展新格局。進一步加大園區投資密度和強度,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全年入駐億元以上項目70個。
著重提升規模企業層次。重點推動投資規模大、發展後勁足的企業進入規模行列,全力擴大規模企業梯隊,新進規模企業70戶,規模企業實現產值400億元,實現增加值120億元。把培育產值超億元企業作為規模企業“強筋壯骨”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全年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55戶,超10億元企業達到5戶。集中支持鐵新水泥、經緯數控、新鑫銅業、人天科技、瑞宏管件、中利電纜等企業打造產業旗艦,力爭進入全省百強民營企業行列。
加速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圍繞先進裝備製造、有色金屬加工、新型建材、環保和專用車生產五大產業,充分發揮園區、產業基礎及核心企業的集聚作用,大力引進產業關聯度高的項目,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加快形成產業優勢,不斷擴大產業集群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影響力。
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繼續深入實施“1123”工程。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促進降耗增效,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和發展後勁,全年完成重大技改項目90項,新增產值50億元。積極推動科技創新步伐。以創建全國科技示範縣為目標,加快工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值30億元。
三、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
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在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強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最佳化“一牧一菜一榛”三大主導產業。全年新建標準化專業養殖場18個,重點抓好懿路且士托牛所和雙井子雙星繁育場等生態示範工程建設。依託現有蔬菜基地規模,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進蔬菜產業提質增效。推進榛子產業深度開發,墾復新植榛林5萬畝,形成規模,突出特色,打造我縣農產品第一品牌。深入實施標準化富縣戰略,加強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積極開展“三品”申報認證,全年新增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8個。著力扶持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
提高農業綜合保障水平。繼續開展以四大工程體系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完成骨幹工程50項、土石方800萬立方米,繼續爭奪省農建“大禹杯”。積極抓好林業生態建設,完成植樹造林4萬畝,綠化村屯60個。不斷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加快科技與生產對接。積極推廣新機具和新技術,加強農業氣象災害預警預報,加大對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力度,切實提高為農服務水平。
大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堅持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加強農村勞動力的培訓、指導、組織和信息服務,促進勞務輸出由體能型、數量型、分散型向技術型、質量型、集中型轉變,打響鐵嶺縣勞務輸出品牌,增加農民務工收入。全年完成勞動力培訓5500人,勞務輸出8萬人,實現勞務收入8億元以上。
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將新農村建設與新城區、沈鐵工業走廊和中心鎮建設有機結合,藉助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拉動,全面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出發點,重點完善飲水、沼氣、綠化、道路、衛生等基礎設施,逐步形成一批飲水安全、能源清潔、村莊綠化、街道整潔、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示範村屯。
四、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培植經濟成長新亮點
積極參與新城區建設管理。全面啟用新城區行政中心,完成縣級機關遷址工作。進一步擴大經營城市成果,加快老城區資產整合,激發城市建設活力。大力推進人口集中、三產集聚和土地集約利用,扶持發展城市產業,促進城市功能的完善。不斷創新城市管理機制,加大管理力度,切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提升小城鎮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小城鎮規劃建設水平,以提升小城鎮整體形象為目標,重點加快新台子、腰堡、平頂堡、阿吉、大甸子等中心鎮建設,完備城鎮配套功能,強化管理,引導房地產業在小城鎮有序發展,努力營造整體環境優美、風貌特色明顯的新興城鎮景觀。
大力推進商貿物流業。以擴大總量、提升水平為目標,以新城區和東北物流城為依託,大力拓展商貿物流業發展空間,著重引進和培育一批專業商貿物流企業,提高商貿物流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在支持房地產、交通運輸、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金融服務、電子商務、信息諮詢、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促進第三產業的高速增長。
積極拓展旅遊業。加快實施城鄉旅遊發展戰略,以北方魅力水城、“和諧之都”主題公園、蓮花湖濕地公園和榛子嶺風景區為重點,大力包裝和宣傳綠色生態觀光旅遊品牌。進一步整合現有旅遊資源,加快景區開發建設,積極參與區域旅遊合作,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展示我縣旅遊新形象。
五、繼續深化各項改革,爭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突出抓好農村各項改革。認真落實中央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各項政策,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制度,搞好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經營效益。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大力推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深入做好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把政府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進一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快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轉企步伐。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大力培育地方財源,依法開展稅費征管,確保財政收入實現持續穩定增長。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保證公共支出和重點項目資金需求,加大教育、衛生、農業和社保方面支出。繼續強化收支兩條線,加強對土地出讓收入、閒置資產和經營資產收益的管理,完善集中收付和“鄉財縣管鄉用”制度,切實提高財政調控能力。進一步擴大政府採購範圍,規範採購行為,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積極推進其他各項改革。積極穩妥地解決國企改制遺留問題,做好國企改革的後續工作。完善國有資產監督運營體系,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進一步擴大村鎮銀行經營規模,加快組建小額貸款公司,不斷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深化投融資改革,加快政府固定資產、市政公用設施及城市無形資產的市場化運作,努力擴大投融資規模,提高投融資水平。
六、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依法擴大“五險合一”社保體系覆蓋面。認真抓好社保基金的征繳,不斷增強基金支付能力。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動態管理,切實把符合條件的困難民眾全部納入保障範圍。深入探索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機制,解決農民後顧之憂。逐步完善扶貧幫困長效機制,大力發展社會慈善事業,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提供捐贈和資助,提高社會弱勢群體保障水平。
不斷擴大就業再就業。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認真落實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各項政策,有目的、有針對的開展就業技能培訓,積極幫助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大力引導失地農民向非農產業有序轉移。加強對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鼓勵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依法加強對企業勞動用工的指導和管理,督促企業依法用工,規範勞動契約,及時足額支付工資,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繼續加強社會管理。認真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加大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力度,有效預防群體性事件。進一步嚴格安全生產監管,突出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監查整改,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切實加強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高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深入推進平安縣建設,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七、繁榮社會各項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加強教育和人才工作。深入開展“教育年”活動,加大教育投入,最佳化資源配置,加快國中教育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速推進“人才強縣”戰略,根據全縣經濟社會和重點產業發展需要,加強對關鍵技術人才的引進,努力營造良好的引才、用才、育才和留才環境。
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範圍,抓好鄉鎮衛生院和規範化衛生所建設,完善民眾就醫制度和程式,進一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切實加強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保障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提高計畫生育服務的主動性,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
強化環境和資源管理。進一步強化環境監督管理,提高環境監測水平,抓好重點企業污染的防控,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的節約和綜合利用。規範土地徵用和補償機制,最佳化土地資源配置,促進土地合理、高效和可持續利用。不斷加強公路網建設,提高養護管理水平,爭創交通事業新佳績。
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強化公民思想道德體系建設,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切實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民眾文化體育活動,加強基層文體設施和隊伍建設,全面提升人民民眾精神面貌和身體素質。進一步加強有線電視網路建設,擴大有線電視覆蓋面。高質量完成《鐵嶺縣誌》的修編出版工作,切實總結好我縣20年來的發展成就。
八、加快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推進民主建設。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制度,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及時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繫,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嚴格依法行政。全面貫徹《行政許可法》,加強執法監督和行政複議工作,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機制,努力規範施政行為。深入開展“五五”普法工作,著力提高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全體公民的法律素質。
堅持為民服務。把維護好民眾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不懈地為民眾辦實事、解難題。按照量力而行、有所作為的原則,根據民眾需要和財力可能,盡力為民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提高工作效能。切實加強政府行政效能建設,強化行政效能監察,認真受理行政效能投訴,對行政效能低下、民眾意見比較集中的部門,主要領導要向民眾公開道歉並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進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保持清正廉潔。認真貫徹《公務員法》,加強對公務員的思想道德、工作紀律和廉潔從政教育,全面提高公務員素質。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強化對公共權力的剛性約束,打造廉潔政府。
各位代表,充滿希望的2009年,我們機遇在握、挑戰在前、重任在肩,讓我們在中共鐵嶺縣委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紮實苦幹,努力譜寫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