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6 龜茲石窟壁畫

2008-16 龜茲石窟壁畫

2008-16 龜茲石窟壁畫特種郵票,全套4枚,國家郵政局於2008年7月6日發行,面值4.80元,王虎鳴設計,北京郵票廠印刷。龜茲石窟是分布在古龜茲地區的大小二十餘處佛教石窟遺存的總稱。龜茲石窟中大量的壁畫題材主要有佛本生、因緣和供養故事等,在題材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具有鮮明的龜茲地方特色。龜茲石窟壁畫郵票,圖案分別為龜茲石窟壁畫中的菩薩、護法天王、飛天、彌勒說法。

基本資料

志號:2008-16

62008-16龜茲石窟壁畫郵票

圖序圖名 面值
(4-1) T菩薩1.20元
(4-2) T護法天王1.20元
(4-3) T飛天1.20元
(4-4) T彌勒說法1.20元

郵票規格:33×44毫米(第一、二圖)
 44×33毫米(第三、四圖)

齒孔度數:13.5×13度(第一、二圖)
 13×13.5度(第三、四圖)

整張枚數:16枚(一、二圖各8枚/張,三、四圖各8枚/張)

整張規格:165×220毫米(第一、二圖)
 220×165毫米(第三、四圖)

版 別: 影寫版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
 防偽油墨
 螢光噴碼

設計者:王虎鳴

攝影者:王建林

發行日期:2008年7月6日

印製廠:北京郵票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各地郵局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背景介紹

龜茲(qiūcí)古國地處“絲綢之路”的要衝,其範圍以今新疆阿克蘇地區的庫車縣為中心,包括拜城、新和、沙雅、烏什、巴楚和輪台等縣。

龜茲在歷史上曾是西域三十六國中之泱泱大國,也是佛教文化最早涉足地之一。由於“絲綢之路”的繁榮,以及龜茲在西域政治、經濟、文化方面所處的中心地位和強大,促進了龜茲佛教文化的興盛,不僅擁有一批學貫東西的文化偉人、高僧大德,而且在建築、繪畫音樂舞蹈等各方面,都在融匯東西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龜茲風,成為中華民族藝苑中的一枝奇葩、世界藝術殿堂中的瑰寶,對中原乃至東亞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龜茲石窟是分布在古龜茲地區的大小二十餘處佛教石窟遺存的總稱。其中最著名的有克孜爾石窟庫木吐喇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等。龜茲石窟大約始建於公元3世紀末,止於12世紀,經歷了近十個世紀的輝煌發展歷程。目前龜茲石窟遺存洞窟約600餘個,保存壁畫近10000平方米。

克孜爾石窟是中國地理位置最西、開鑿年代最早的大型佛教石窟群。它是龜茲石窟藝術的典型代表,其早期洞窟的開鑿年代至少要比敦煌莫高窟早二百多年。著名的38號洞窟在國際上被稱為“音樂窟”,17號洞窟是佛本生和因緣菱格故事畫的典型代表。庫木吐喇石窟保存有大量漢風洞窟,是佛教文化交匯積澱的成果,在世界佛教文化遺產中占有重要地位。

龜茲石窟中大量的壁畫題材主要有佛本生、因緣和供養故事等,在題材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具有鮮明的龜茲地方特色。龜茲石窟壁畫中的許多故事題材在數量上居國內石窟之冠,有些題材不少於國內外其它石窟。龜茲石窟壁畫的主要構圖形式是將一個個佛教故事繪在以山巒圍成的菱形格內,一個故事多以一個或兩個典型畫面來表現。這種菱格構圖既有佛教教義的象徵性,又有畫面布局的合理性。菱格畫的獨創性、多樣性及其構圖布局的繁密和一體性,成為佛教藝術的突出成就之一。鐵線描和凹凸暈染等技法的運用也是龜茲石窟藝術模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日本、俄國等外國探險隊先後進入龜茲地區進行考古探險,造成大量的龜茲石窟壁畫、雕塑和文書等珍貴文物流失海外。當時德國人勒庫克曾狂喜地稱:這是他們“在中亞任何地方所不能找到的最優美的壁畫”。

為使精美的龜茲石窟壁畫讓更多的人所知曉,使這一中華民族的藝術奇葩得到更好的保護,國家郵政局於2008年7月6日發行《龜茲石窟壁畫》郵票一套4枚,圖案分別為龜茲石窟壁畫中的菩薩、護法天王、飛天、彌勒說法。

菩薩”這枚郵票的圖案取自庫木吐喇新2窟的“菩薩立像”,該壁畫創作於公元7世紀。“菩薩”一詞,本來專為釋迦牟尼未出家成道以前的稱呼,或是專指釋迦牟尼的前生而言,後來將佛教徒也稱之為菩薩。龜茲石窟壁畫中的菩薩形象,造型優美,婀娜多姿,面相端莊,神情恬靜,無論是形體還是天衣、披帛等裝飾,獨具龜茲本地審美特色的藝術風格。

護法天王”郵票的圖案取自克孜爾第189窟中的“說法圖”局部,該壁畫創作於公元8世紀。“護法天王”若以通俗的語言來講,就是釋迦牟尼左右的衛士。郵票圖案中的護法天王手持兵器,雙目圓睜,威風凜凜。

飛天”郵票的圖案取自克孜爾第8窟,該壁畫創作於公元7世紀。在佛國的天空中,常常有音樂歌舞之聲,這是樂神乾闥婆和歌神緊那羅之所為。這些在佛國天空中唱歌奏樂的天神被稱作“飛天”。在龜茲石窟壁畫中飛天的圖像很多,隨處可見,但是色彩最鮮艷、形象最動人的還數克孜爾石窟的第8窟與新1窟(發現於1973年)。

彌勒說法”郵票的圖案取自克孜爾第17窟中的“彌勒說法圖”,該壁畫創作於公元6世紀。彌勒是佛國世界的未來佛,在釋迦牟尼生前轉生兜率天,又下降到現實世界,在龍華樹下成佛,普渡眾生。此圖表現的是彌勒說法與聞法天人的情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