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國時評年選

柏文學 不自私的年輕人是中國的希望 毛建國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東省出版集團,花城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叢書名: 花城年選系列
平裝: 23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6055445, 7536055447
條形碼: 9787536055445
尺寸: 24 x 16.8 x 1.6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周黎明,浙江人。獲浙江杭州大學學士和廣州中山大學碩士,研究英語語言文學和西方文藝評論,曾就職於對外文化交流單位。後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就讀並獲商學碩士(MBA),同時進修影視製作和研究等課程。畢業後任加州多家媒體的編輯、記者和主管,期間曾在紐約考察研究美國文化產業。現任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長期為《看電影》、《網易娛樂頻道》、《新浪娛樂頻道》等媒體撰寫專欄,是《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環球銀幕》等媒體的特約撰稿人。1997年曾在北京參與製作和導演大型音樂劇《音樂之聲》;近年主要從事英文報導和寫作。已出版的個人專著包括《學會膚淺》、《好萊塢名片透視》、《好萊塢現場報導》、《電子商人》、《網路淘金》、《好萊塢啟示錄》等,主編的叢書有《網路新世界》(五卷)、《一網無前:矽谷華人創業先鋒》等。在網易娛樂頻道開設有討論電影的個人論壇。被影迷們稱為“周老大”。

內容簡介

《2008中國時評年選》基本上按照文章發表的時間加以排列,從2007年10月到2008年9月底,但某些評論刻意排列靠近。從時評者的角度,這真是天時地利的豐收年,可以大加贊彈的事件一起接著一起,好的、壞的、常規的、怪異的。

目錄

周黎明 前言
楊鳳霞 黃金周的10個希望
南方都市報社論 華南虎有無可存疑輿論追問須認真
孫昌建 假若電影節只剩下明星
張結海 中國的男人們請感謝《色·戒》
游有方 《色·戒》義士愛上漢奸也是真實人生
樂毅 將對網路文化的招安進行到底
王達三 下一個國學話題:秦始皇有幾根頭髮
東方爾 娛樂傻瓜化造就職業冬粉怪胎
徐曉 中日韓統一漢字不是繁體字復辟
郭松民 窮光棍的光棍節
黎明 華南虎事件見證網民力量
王沖 中國通不等於愛中國
兼愛 醜男之爭,當譁眾取寵遭遇斷章取義
池墨 孔子是私生子又如何
笑蜀 祝願廈門px事件成為里程碑
方舟子 風水難道要靠謠言申遺
彭永斌 中國人的聖誕節到底是什麼
王永章 胡紫薇為何自揭家醜?
五嶽散人 外國人可以多久不看色情雜誌
潘采夫 國家大劇院,你為何拒絕開放?
何三畏 不看新聞聯播,孩子能否長大?
盛大林 緊急動員為國為己 今年過年不回家
邵建 三張照片背後的權利與權力
楊恆均 人人皆是陳冠希
呂頻 艷照門:點擊與譴責的雙重道德標準
陶傑 黃金冒險號粗劣是罪
徐浩然 誰是網路艷照的受害者
周黎明 艷照風波的五張虛偽外衣
長平 張柏芝,你怎么還不倒霉?
任為民 來吧,春節情人節一起過
間丘露薇 史匹柏與左翼的好萊塢
鄢烈山 許三多是我們的白日夢
司振龍 欣聞“趙本山收徒受跪禮被批判”
熊培雲 從恆源祥廣告看消費者如何到公民
鄢烈山 公布官員電話是村幹部思維
葛劍雄 樣板戲貼近的是什麼生活
曉舟 弄他!弄他!重慶就是一座很搞的城
老槍 張曉舟,你必須向重慶人民道歉!
趙勇 浩然與我們的文學記憶
司振龍 周杰倫執教鞭與月嫂“校園入侵”
謝浮名 師生畸戀的道德之殤呼喚立法
王宛平 中國編劇需要剽悍的人生
郭之純 為什麼人們認定雙截棍當不了小教鞭
劉彥 娛樂明星應怎樣演出“政治秀”?
一棵樹 讓文化朝拜不再是苦旅
於德清 葛劍雄教授何以如此犬儒
王石川 趙本山落選人大代表釋放積極信號
張貴峰 分級制,限制色情還是開放色情
拇姬 重賞之下必有好作家嗎?
蔡永飛 應當澄清對簡體字的誤解
連岳 政府不能要虎得虎
郭巍青 學習富人張茵不戴面具說話
梁文道 聽電話的政治學
李亞廣 該不該封殺湯唯、張柏芝明星廣告
五嶽散人 國內游要控制,境外游要禁止
肖復興 博物館免票比低價票好
令狐補充 張柏芝也沒有阮玲玉那樣軟弱
周文翰 京劇不能綁架全國音樂課
劉洪波 “文化標誌城”標誌的不是文化
楊濤 全國有多少人在吃財政飯
童大煥 目中無人的文化多是敗家子文化
周雲 倒是希望少林寺真能上市
熊培雲 又一隻周老虎被打回原形
張宏森 康洪雷的知識分子情懷
徐懷謙 緋聞是大眾的鴉片
鄧明華 從青歌賽選手答題看娛樂界“浮躁症”
十年砍柴 這20元交著不放心
葛劍雄 我不在乎當炮手還是炮灰,該講的話會永遠講下去
和菜頭 相聲講的是說學“斗”唱
雷頤 封殺湯唯的可怕後果
王成應 袁隆平院士與王寶強委員
莫言鋒 “Peking”與“Beijing”,不一定非要PK
譚浩俊 “炸掉故宮”就能把房價降下來了?
王建勛 湯唯“封殺令”有悖法治精神
沈若愚 性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洪巧俊 大禹的婚外情只不過是一個噱頭
鄧清波 崇拜黃帝的實質是崇拜權力
於德清 我們的商業文化何曾強勢過?
上官本寂 並非所有文藝家都反對文藝政治化
蕭銳 人大收權,過於理想化的制度召喚
周文翰 藝術家房產案關乎“中國宋莊”的未來
潘采夫 圍毆余秋雨的“暴力美學”
郝建 笑聲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力量
耿海軍 圈養作家廢了誰的武功
董宏達 爭奪明星祖籍,庸俗!
張培元 別讓文化長城弱不禁風
李公明 吳冠中先生到底炮轟了什麼
乾羽 性感歌手戴雷鋒帽又何妨
肖復興 青歌賽“大歌”泛濫是音樂之悲
高福生 忽悠民眾的公祭熱為何如此火爆
和萊頭 歡迎參加網路寫手協會
張劍虹 有了紅包批評沒了文學繁榮
陸志堅 為四大名著的“命運”擔憂
許石林 禮儀缺失必然迷信猖獗
林衛萍 “最牛洗腳城”,我們究竟怕啥?
長平 抵制家樂福,應該放行
連岳 批評者的讚美才有意義
柏文學 冬粉們可以明白偶像的局限性了
巫昂 這么著,就都好萊塢了?
李龍 杭州灣跨海大橋為何開通就塞車
陳一舟 “紐約時報吹捧郭敬明”是一種反諷
閭丘露薇 如果《醜陋的中國人》寫在今天
朱啟禧 國旗當為汶川震災的死難者而降
王石 畢竟,生命是第一位的
新快報評論員 舉國哀悼,世界主義的溫暖
鄭永年 四川地震與中國民族精神的再現
海石 沒震垮的劉漢希望國小能否多多複製
郭松民 不自私的年輕人是中國的希望
范美忠 那一刻地動山搖
燕趙都市報評論員 國家必須償還對教育的虧欠
王曉漁 范美忠臨震逃脫究竟錯在哪
張若漁 一個老師眼裡的范關忠
余秋雨 合淚勸告請願災民
瞿方業 作家們請為蒼生說人話
韓寒 大師們,我等無條件臣服於您
楊藝蓓 把佛跳牆譯成蒸鮑魚鰭無趣無文化
修仰峰 抵制《功夫熊貓》背後有算計
劉敏 陳丹青、韓寒批評大師的少年衝動
舒聖祥 周正龍只是一個替身演員
楊紅兵 中國列第四最好色國,難以服眾?
薛涌 對文學大師神化後,就喪失了文學批評
林黑 方舟子大戰華佗“鬥士”只知科學卻不明事理
張培元 道德病毒污染讓天才少女作家變成了“姚抄抄
魏英傑 “雷詞”是一種大眾批判方式
秦川 紅樓人物造型別動不動就干預
魏英傑 現代版北大焚書記燒出了什麼
潮白 廣電總局的板子要落下來
三季稻 誰說廣州·(人)沒文化
雷振岳 地名里不許有“村”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趙 勇 “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啟示
胡印斌 誰為王益披上音樂家的新衣
楊於澤 帝王在21世紀的職業就是接受戲說
韓浩月 炮轟成了中國作家最愛的發言方式?
於德清 俄羅斯為什麼會誕生出索忍尼辛
殷國安 聶衛平,你的觀點落伍了30年
盛大林 外國歌手唱奧運主題歌符合奧運精神
劉洪波 不要怕藝術闡釋歷史 只有非人性的作品才該反對
史鈞 《北京歡迎你》帶來文化共振
周東飛 把獨特的中國風度呈現給世界
范正偉 奧運開幕式與《功夫熊貓》
默客 “痛失金牌”只是悲情式的扯淡
毛建國 如果法籍擊劍教練鮑埃爾換成郎平
楊恆均 我們要那么多金牌乾什麼?
李承鵬 劉翔不退賽聯想
張鳴 當國家領導人成為普通觀眾
邵建 歐關選手獲獎為何不感謝國家
曹林 劉翔意外退賽的陰謀論不堪一辯
陳季冰 金牌的含金量須用大眾體育來衡量
李鐵 香港人李寧與忽悠人的經濟民族主義
陶傑 阿Rain是民族英雄
錢夙偉 河南體育局道歉背後的金牌政績觀
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 翻天覆地的七年
曹景行 奧運下的中國人
范輝軍 人肉搜尋入罪只能是個笑話
許石林 建余秋雨故居又何妨
陳丹青 我可不可以對權威輕聲說“不”
呂頻 “寧做三奶,不嫁窮人”背後站著殘缺的權利
黎鳴 “萬世師表”專教“萬世傻瓜”
周黎明 可憐的大師
從玉華 王石是萬科最大的無形資產該不該下課
張鳴 由日本米老闆自殺看中國造假者臉皮之厚
第一哲學 祭孔不如祭三鹿
成彪 三鹿接受三元併購,且慢
陶短房 中國人踏進太空的歷史第一步
曉宇 周老虎用真實的謊言完成角色轉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