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江蘇全運會

2005年江蘇全運會

第十屆全運會於2005年在南京舉行,會徽圖案由數字“10”變化而來,又是一個S的變形,S是英文“體育”(sports)的首字母,也是江蘇簡稱“蘇”的拼音首字母,整個畫面造型以傾斜的、流動的線與面結合,在簡潔的S型主線上,龍、虎、火相互穿插呼應。會徽圖案為紅黃兩色,既是中國最吉祥和歡樂的顏色,又是中國國旗的色彩組合。會徽設計意在以虎踞龍盤的藝術形象,體現江蘇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濃郁的地域特徵,以及競技體育生龍活虎的鮮明特點。會徽圖形的設計既注重傳統、又立足現代,特彆強調活力和動感,以凸現體育健兒奮力拚搏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的理念。

2005年江蘇全運會2005年江蘇全運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運動會於2005年10月12日至10月23日在江蘇舉行,這次全運會是中國第一次採用申辦形式確定承辦單位的綜合性大型運動會。第十屆全運會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國內舉行的最後一次全國性綜合體育盛會,被看作是北京奧運會的全面演練。作為首次通過申辦獲得全運會主辦權的東道主,江蘇省在場館建設、賽事組織、資源開發、交通安保、信息技術、媒體服務等各方面都作了新的嘗試,為三年後的北京奧運會積累了大量的有益經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開幕式並宣布十運會開幕。

會徽

2005年江蘇全運會2005年江蘇全運會
第十屆全運會於2005年在南京舉行,會徽圖案由數字“10”變化而來,又是一個S的變形,S是英文“體育”(sports)的首字母,也是江蘇簡稱“蘇”的拼音首字母,整個畫面造型以傾斜的、流動的線與面結合,在簡潔的S型主線上,龍、虎、火相互穿插呼應。會徽圖案為紅黃兩色,既是中國最吉祥和歡樂的顏色,又是中國國旗的色彩組合。會徽設計意在以虎踞龍盤的藝術形象,體現江蘇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濃郁的地域特徵,以及競技體育生龍活虎的鮮明特點。會徽圖形的設計既注重傳統、又立足現代,特彆強調活力和動感,以凸現體育健兒奮力拚搏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的理念。

吉祥物

2005年江蘇全運會2005年江蘇全運會
取材中國傳統吉祥物“麒麟”的全運會吉祥物取名“金麟”,與“金陵”諧音。神采奕奕的麒麟形象具有威武莊嚴的氣概,其強悍的特徵切合競技體育的特點,同時麒麟形象又兼具著廣泛的親和力,是中華文化和智慧的結晶,能夠引起全球華人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它富有人性化的動作和孩童般天真燦爛的笑容體現了東道主江蘇人民的熱情、開朗和友善。傳說中的麒麟具有乘風破浪、上天入海的神奇力量,因此,亦喻意中國體育健兒劈波斬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開幕式 

2005年江蘇全運會2005年江蘇全運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運會的開幕式於2005年10月12日,在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開幕式,並宣布十運會開幕。同時,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也應邀出席開幕式。

20時整,開幕式開始,裁判員隊伍和緊隨其後的46個代表團的運動員進場。

20時50分,胡錦濤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運動會開幕。隨後是江蘇省省長梁保華講話和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致開幕辭。

21時15分,《時代交響》大型文體表演開始,《時代交響》由“鑄造輝湟”、“錦秀江蘇”、“力量神州”三個篇章和尾聲“和諧交響”組成。

21時50分,江蘇籍運動員葛菲高舉火炬跑進體育場,到達點火台,點燃十運會主火炬。

22時,焰火表演。

閉幕式

2005年江蘇全運會2005年江蘇全運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運會的開幕式於2005年10月23日,在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並宣布十運會閉幕,閉幕式由十運會組委會副主任、江蘇省副省長何權主持。

19時55分,主持人宣布十運會閉幕式開始,運動員入場,然後進行十運會各個代表團成績發布和各個獎項的頒獎儀式。江蘇省省長梁保華首先致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致閉幕詞。
20時30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正式宣布十運會閉幕。十運會火炬徐徐熄滅,江蘇、山東兩省進行交接全運會會旗儀式,在十運會閉幕儀式結束後,緊接著是以《歡慶與祝福》為主題的大型文藝演出部分。

比賽項目

2005年江蘇全運會2005年江蘇全運會
比賽項目設定40個大項。 冬季項目有: 速度滑冰 短道速滑 花樣滑冰 夏季項目有: 手球 曲棍球 排球 足球 羽毛球 網球 桌球 棒球 壘球 沙灘排球 籃球 跳水 水球 賽艇 帆板 皮划艇激流迴旋 游泳 水上芭蕾 三項鐵人皮划艇 帆船 藝術體操 體操 射箭 射擊 跆拳道 拳擊 擊劍 國際式摔跤 散打 武術 柔道 田徑 舉重 蹦床 速度賽馬 腳踏車 馬術 現代五項

比賽成績

全運會賽場遍及江蘇13個市、9個縣、6所高校,使全運會成為“體育的盛會,人民的節日”。十運會共設32個大項,357個小項,來自全國46個代表團的9986名運動員參加了決賽階段的比賽,參賽人數為全運會之最。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全運會在項目設定上與奧運會全面接軌,包含了夏季奧運會全部28個大項和冬季奧運會3個大項。
在本屆全運會上,共有15人21次超6項世界紀錄,7人7次平6項世界紀錄,5人6次創5項亞洲紀錄,1隊19人25次創19項全國紀錄。據組委會公布的獎牌統計,江蘇代表團以56枚金牌雄居榜首。廣東(46枚)、解放軍(44)、山東(42)、北京(32)和遼寧(31)代表團名列金牌榜前列。江蘇、廣東、上海、山東代表團名列總積分榜前列。在參賽的46個代表團中,32個獲得金牌,37個獲得了獎牌,全運會的格局從傳統的“三強鼎立”演變為“多強對抗。

獎牌分布

2005年江蘇全運會2005年江蘇全運會

比賽意義

2005年江蘇全運會2005年江蘇全運會
與以前全運會不同,本屆全運會肩負著一項特殊使命,就是要承擔起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實戰演習的重任。正如胡錦濤主席在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時所表示:希望通過這次運動會評估中國體育界備戰奧運會的情況,切實把籌辦奧運會的工作做得更好。

十運會的規模超過歷屆:有46個代表團的9985名運動員參加決賽,創歷屆全運會參賽人數之最。此外,有4000多名裁判員參與執法工作,其中包括來自歐美、亞洲和澳大利亞的35名外籍裁判。十運會項目設定也與奧運會項目實現了對接,增加了1個大項12個小項,總共32個大項357個小項。參加過雅典奧運會的運動員,除個別退役外,均參加了賽事,因此十運會比賽的競爭激烈程度和競技水平相當引人注目.

為了最大限度地與奧運會接軌,北京奧組委派員進駐到十運會組委會的貴賓接待、新聞宣傳、賽事組織、技術支持、志願者組織等部門,直接參與一線工作,為北京奧運會積累第一手的經驗。

忙於向奧運標準看齊的不僅僅是組織者,媒體對十運會的關注程度也超過以往,據悉,有2700多名中外記者報名採訪十運會。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國家級新聞機構和各省、市、自治區也利用十運會作奧運報導演習,派出了史無前例的大型報導團進行報導。

十運會被視為對中國奧運軍團後備力量的一次大檢閱。十運賽場上除了奧運會冠軍們紛紛亮相外,過去沒有名氣或苦練多年而壯志未酬的選手們也不忍錯過“黃袍加身”的良機。作為奧運會的一次預演,不僅一些名將的表現值得關注,新秀們的發揮同樣引人注目。

參加十運會的運動員中,既有寶刀不老的老將,也有初露鋒芒的新星,更有如日中天的名將,他們參賽的最大目的當然是拿金牌,因為這面金牌不僅可能是3年後挺進北京奧運會的“敲門磚”,還因為全運會金牌背後特殊的省市利益的“含金量”。

紀念郵票

2005年江蘇全運會2005年江蘇全運會
中國郵政於2005年10月12日發行了2005-22M《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運動會》紀念郵票小型張1枚。小型張圖案為第十屆全運會的會徽。會徽圖案由數字“10”變化而來,又是一個S的變形,S是英文“體育”(sports)的首字母,也是江蘇簡稱“蘇”的拼音首字母,整個畫面造型以傾斜的、流動的線與面結合,在簡潔的 S型主線上,龍、、火相互穿插呼應。會徽圖形的設計既注重傳統,又立足現代,特彆強調活力和動感,以凸顯體育健兒奮力拚搏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的理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