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加快中心組團新城區和體育、文化場館建設,提升城市形象。 加快文化設施建設,加強基層文化發展,強化文化市場管理。

2004年工作回顧
2004年是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狠抓落實的關鍵一年,是建設產業強市、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大城市取得新成效的重要一年,也是各項建設全面展開之年。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圍繞市委九屆三次全會和市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的“三大目標、十項措施”,搶抓機遇,改革創新,推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市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目標任務基本完成,在建設現代化大城市和寬裕小康社會的發展道路上邁出可喜步伐。
——經濟平穩快速健康發展。據初步統計,2004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653.70億元,增長16.3%(絕對值按當年價,增長按可比價計,下同);人均生產總值47500元(按戶籍人口計算),增長14.5%。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5.29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6.28%;稅收總額320.06億元,增長17.19%;金融部門年末人民幣存款餘額3258.85億元,增長11%。
——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成效明顯。農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農業總產值155.81億元,增長3.5%;農村經濟總收入4077.42億元,增長17.9%。糧食生產有效恢復,農業現代化園區建設進程加快,特色農業、效益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取得新進展。建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有效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重大動物疫病發生,確保畜牧業穩定發展。工業產業整合集群提升。完成工業總產值4058.96億元,增長20.4%。產業適度重型化、高級化趨勢初現,重工業產值增長30.3%,比輕工業增幅高7.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002億元,增長36%。裝備工業加快發展,汽車配件等新興產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引進一批汽車配件製造企業,形成布局鮮明的汽配產業帶。支柱產業競爭力增強,十大支柱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名牌帶動戰略成效顯著。新增中國名牌產品15個、廣東省名牌產品32個、國家免檢產品16個。工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順德科技工業園、南海科技工業園、滄江工業園、禪城高新區以及三水科技工業園產業集群效應顯現,順德區、三水區分別增設國家火炬計畫家電產業基地、電子電器產業基地和國家新型顯示器件產業園。民營經濟發展後勁增強。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668.18億元,增長30.4%,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0.1%,對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5.6%,成為我市經濟成長的中堅力量。現代物流業發展取得新突破。成功舉辦佛山(國際)物流合作洽談會,一批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進駐佛山,專業物流基地建設步伐加快,全市物流業增加值276.34億元,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45.1%。商貿流通市場運行良好。引進沃爾瑪等國際零售巨頭以及國內品牌連鎖企業,專業市場、物流配送、會展經濟快速發展,金融服務、電子商務、房地產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食品、汽車、石油及製品等消費增長迅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2.19億元,增長14.6%。以佛山“新八景”促進歷史文化資源開發與旅遊產業發展的有機統一,全市旅遊總收入89.56億元,增長33.51%。
——城鎮化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進程加快。編制《佛山市城市發展概念規劃》、《佛山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綱要》和《佛山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啟動了“2+5”城市組團建設。認真落實省城鎮化試點工作,出台《佛山市推進城鎮化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城市規劃管理新體制,出台了相應管理辦法,城鎮化試點和城市規劃管理各項措施逐步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一環”城市快速幹線等一批交通主幹道工程、中心組團新城區、省運會場館、新聞中心、順德演藝中心等工程項目建設全面推進。啟動三年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按計畫完成當年任務。能源建設進程加快。
全年電網建設與改造投資近30億元,建成投產110千伏及以上工程13項,燃氣管網工程及主輸氣幹線開工建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65.40億元,增長33.4%。認真貫徹落實巨觀調控政策。全面清理在建和擬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對不符要求的項目進行停建緩建,完善招商引資項目的行業準入制度。加強土地資源管理,清理整合工業園區,發揮了土地集約利用效能。
——招商引資與區域合作向縱深發展。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建立和完善“三大機制一支隊伍”,形成靈活高效的引資機制。成功舉辦2004中國佛山(日本)投資推介會,簽約投資總額6.15億美元。全市契約利用外資1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7億美元,分別增長42.2%和38.7%。投資佛山的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累計29家,其中新落戶9家。佛山海關實行五區海關合一新體制,最佳化了外向型經濟發展環境。外貿出口持續增長,出口主體、出口貿易方式、出口市場和出口商品結構實現“四個最佳化”。全市完成進出口總值216.9億美元,其中出口138.3億美元,分別增長31.7%和35.3%。積極融入廣佛經濟圈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加強與粵港澳及全國其它地區的經貿合作,拓寬了資源配置和產業發展空間。加強與吉林延邊的經貿合作,並與廣西賀州、寧夏吳忠、雲南紅河洲建立經貿合作關係。
——用“三化”解決“三農”問題實現新突破。制定和落實《關於加快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建設的決定》和配套政策檔案。統一全市戶籍管理;通過建立農村富餘勞動力職業培訓和就業引導機制,初步建立市、區、鎮(街道)三級一體化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就業服務網路;以基本醫療、基本養老保險補貼和最低生活保障為重點,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全年免徵農業稅6300多萬元,農民負擔繼續減輕。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穩步推進。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規劃綱要,珠江流域、水和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全力推進。工業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關停一批重污染企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建設步伐加快,治污保潔、電廠脫硫逐步推進。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工作全面推進。
——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出台《佛山市推進城市可經營項目投資多元化市場化的指導意見》,整合城市資源,開放公共事業投資領域,推進污水處理、省運會場館、公共運輸、市政建設維護、教育、醫療等城市可經營項目市場化社會化改革,共推出63個項目,投資總額49.2億元。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企業改革取得新進展。進一步理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革步伐加快,佛山市商業銀行順利被興業銀行併購,一批國有企業股權實現轉讓。全市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順利完成。積極利用資本市場,扶持一批企業完成改制進入上市輔導,協助南海南方包裝公司等企業成功上市。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培育和發展各類社會中介組織,整合和規範一批產業性行業協會、商會,發展金融擔保機構9家,社會職能作用得到發揮。各區按照“五統一”的原則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經過努力,簡政放權後的市、區、鎮(園區、街道)三級政府的管理職責和事權已逐步到位,初步實現政府管理重心下移。按省的部署基本完成市和區兩級政府機構改革,鎮(街道)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已啟動,並鎮、並村力度加大。理順公安管理體制,最佳化了警力配置,我市被確定為“全國科技強警示範城市”。
——文化名城建設取得新成效。制訂和實施《建設文化名城規劃綱要》及配套政策,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整合新聞傳媒資源,組建佛山日報傳媒集團。成功舉辦“魅力佛山”瓊花粵劇藝術節、武術文化節、中國(石灣)陶藝節等系列活動。引入廣東粵劇藝術大劇院,廣東粵劇博物館在佛山掛牌。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佛山市孔雀廊影音電器有限公司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南方報業傳媒產業基地落戶南海,“三水大旗頭村保護和利用”項目在首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正式簽約。基層文化建設加快發展,文化設施、重點文物修繕工作按計畫推進。對外文化交流進一步拓展,文化市場規範發展。教育事業發展迅速。“以區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落實,教育強區、強鎮建設不斷加強,全市建設教育強區2個,教育強鎮31個。中國小校布局調整力度加大,撤併中國小校112所;有137所中國小(幼稚園)通過省或市一級驗收,國小、國中和普通高中的優質學位分別達到56.8%、73.7%和88.2%;加快佛山職工醫學院、佛山教育學院併入佛山科技學院的工作步伐,以高等職業教育為重點的大學園區建設穩步推進,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得到增強。新增各級工程技術開發中心40家、技術創新示範專業鎮5個、高新技術企業78家、省民營科技企業64家,我市被確定為“全國專利工作試點城市”。信息化建設取得新成效,信息化綜合指數達78%。人才強市戰略全面實施。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配套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步伐加快,引進博士235名,建立企業博士後工作站11個,在站博士後科研人員43人。衛生、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公共衛生三級網路。衛生防疫預警機製得到完善,初步建立起食品、藥品、農產品衛生安全監管新模式,我市6個市場被確定為全省試行市場食品準入制度的試點單位。農村和社區衛生、婦幼保健、科技興醫等工作取得新進展。積極做好省運會各項籌備工作,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民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我市榮獲“武術之城”稱號。
——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再上新台階。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動力,以提高人的素質為根本,深入貫徹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開展文明視窗、社區、村鎮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市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民主法制意識、科學文化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得到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進一步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優撫安置工作進一步鞏固,榮獲雙擁模範城全國“五連冠”和廣東省“六連冠”。在香港成功舉辦佛山市榮譽市民授榮儀式,內外同心建設佛山的氛圍進一步形成。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在鞏固中得到強化。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穩定健康發展,較好完成省下達的各項人口計畫指標。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十項民心工程”深入落實,認真解決困難家庭子女讀書、漁民生產生活困難等關係民生熱點難點問題,紮實推進農民減負增收、教育扶貧助學、外來工權益保護、全民安居等工作。在全市實行了老年人和殘疾人優待辦法,著力改善人民生活。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048元,增長6.6%?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45元,增長8.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028.81億元,比年初增長13.7%。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全年安排就業再就業資金6179.04萬元,安置就業再就業人員5486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7%。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市參加養老保險126.6萬人、增長5.83%;失業保險96.3萬人、增長7.53%;醫療保險107.97萬人、增長17.22%;工傷保險129.2萬人、增長7.16%。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民主法制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並接受監督。重視和支持人民政協以及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25件、政協委員提案230件。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嚴格政府採購,完善招投標制度。全面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綜合行政執法工作順利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出台《公務員行為規範》,完善考核制度。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監督機關的職能作用,設立行政投訴中心,強化行政效能監察作用。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市政府向社會公開作出並認真履行四項廉政承諾。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大對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的整治,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保障人民民眾安居樂業。認真排查、調處和化解各種矛盾和糾紛,重視做好人民調解和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加強政府機關與傳播媒體互動機制建設,切實關注民生。推進村(居)務公開,強化了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堅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產,做好全國非公有制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試點和推廣工作,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交通、消防和森林防火安全態勢平穩。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步伐加快。
與此同時,殘疾人事業、婦女兒童事業、糧食儲備、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事務、廣播電視、人防、氣象、保密、檔案、物價、統計、老齡和對口扶貧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是全市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同心同德、奮力拚搏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中央、省駐佛山單位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民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中央、省駐佛山單位,向駐佛山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佛山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依然不合理,產業發展後勁不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仍面臨許多體制機制性障礙;發展中的資源約束比較突出;“三農”問題仍有不少深層次矛盾需要解決;城市建設滯後於經濟發展,現代化大城市意識有待提高,生態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政府治政理念和職能轉變還有不適應的地方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使命感,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05年的工作安排
2005年是全面實現“十五”計畫目標、銜接“十一五”計畫發展的重要一年,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建設產業強市、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大城市取得成效的重要一年。進入新一年,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國內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我市經濟發展處於新一輪上升周期,各區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各項規劃的實施和各項重點工程建設全面推進,全市形成建設發展新局面,發展動力繼續增強,發展空間不斷拓展。但是,世界經濟發展也還存在不確定因素,國內經濟發展的生產要素緊張狀況短期內不會改變,周邊兄弟城市加快發展態勢逼人,我市發展面臨更大競爭壓力。對此,我們必須認清形勢,增強信心,搶抓機遇,以科學發展觀謀劃發展新思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005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九屆六次、七次全會的工作部署,圍繞建設產業強市、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大城市的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提升經濟成長質量和水平;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經濟融合,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建設文化名城;加快現代化大城市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和生活環境;加強民主法治建設,促進依法行政,建設文明法治社會;切實解決人民民眾生產生活問題,努力構建穩定和諧、富裕安康的新佛山。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出口總值增長1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升3.8%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9‰以下。
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必須著重抓好以下十項工作:
一、著力最佳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
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落實產業發展規劃,最佳化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強化以汽車配件和精密製造為重點的裝備製造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引導,做大做強裝備製造業,使其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繼續貫徹落實國家巨觀調控政策,高標準建設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園和產業基地,加快形成科技成果孵化體系;提高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加快產業技術研發、技術信息服務、產品檢驗檢測、標準質量認證等中心建立,構建產業發展技術支撐平台。增強產業集群內在凝聚力,發揮核心企業輻射和紐帶作用,帶動上下游企業集聚,培育一批大企業,建設一批競爭力強的行業。發揮專業鎮在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基礎作用,提升專業鎮發展水平。
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產業競爭力;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紡織服裝、家電、金屬製品及加工、建築材料等傳統產業。抓好現有企業技術改造和增資擴產,做強做大一批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推動企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培育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知名品牌和龍頭企業,使之成為產業強市的主力軍。
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業,提高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佛山製造業實力雄厚、區位和交通便利等優勢,加快服務業發展。抓好物流洽談會簽約項目的落實,推進物流中心和物流基地的加快發展。制定發展扶持政策,加快傳統物流業的有效整合和改造提升,支持國際物流基地建設,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業,實現物流社會化、集約化。加強與廣州新白雲機場、南沙航運港的物流對接,建立順暢的國內外物流通道。積極推動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的發展,培育和提升一批具有國際化水平的中高級批發市場。積極發展商貿、飲食、旅遊、會展、信息、金融、中介等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現代服務業,大力引進外資尤其是港資進入服務領域,通過結構調整努力擴大服務業增長空間,提高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水平,促進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推動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做優做強東南部,加快發展西北部。統籌東南部和西北部協調發展,推動東南部地區通過承接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和傳統產業的轉移提升,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密集型產業,提高產業發展層次,實現快速提升;推動西北部地區利用後發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做優做強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同時,積極融入“廣佛經濟圈”和“粵港澳”經濟區域,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和國內外其它地區的合作與發展,承接世界產業轉移,在合作中拓展、壯大和鞏固產業發展優勢。
二、抓好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工作,推動內外源經濟協調發展
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營商環境,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高度重視引資項目的規模與質量,重點引進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和國際大企業的投資,引進跨國公司、營運中心、研發中心和跨國採購機構,引進高新技術項目和有利於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配套能力的大項目,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和集約發展。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資的協調、協作機制,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最佳化跟蹤服務制度。在推行以商引商、中介招商、小分隊招商方式的前提下,積極推進產業招商、資本併購、BOT等招商引資方式。不斷最佳化招商引資結構,積極引進北美、歐盟及日韓等地區資本,引入汽配、家電、新材料和精密製造等行業。鼓勵和支持外資企業增資擴產,提升外資企業發展水平。繼續抓好已簽約項目跟進落實,確保履約率、開工率、投產率的提高。
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保持外貿出口增長態勢。鞏固港澳、歐美日等傳統市場,大力拓展非洲、南美、東協、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努力增加出口。充分利用我市電子信息、家電、家具、紡織等產業優勢,實施品牌帶動出口戰略,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務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貫徹落實新的外貿法和出口扶持政策,積極引導和扶持企業參與國際性的博覽會、專業展銷會,推進出口主體多元化。合理規劃口岸布局,推進電子口岸建設。抓緊做好入世後過渡期的各項工作,充分運用WTO規則,做好產業損害預警和應對國外貿易技術壁壘工作,建立和完善重點出口商品的反傾銷預警分析系統,提高出口企業應對反傾銷能力。
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升民營企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全面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抓好扶持政策的落實,加快信用擔保等服務體系建立,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抓好美的集團發展模式推廣,推動民營企業與外資結合,與國際公司合資合作。抓好西樵紡織產業技術升級經驗的推廣,鼓勵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產品換代。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轉換機制,提高發展素質。放寬市場準入和投資領域,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和支持外地民營企業在我市投資發展。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創立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
三、以城鄉一元發展為目標,加快城市化進程
加快推進“城鄉一元結構”發展,解決好城市化進程中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加大“農村工作五十條”和配套檔案的落實力度,引導和推動農村居民進廠務工、進城創業、融入城市。加快出台農村經濟產權改革、“村改居”等方面政策檔案,解決好城鄉統籌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進“三化”解決“三農”問題實現新突破。加快中心鎮的建設步伐,繼續推進“並村、並鎮”和“村改居”、“遷村並點”工作。大力推進農民公寓建設,加快“城中村”改造,把“城中村”改造為現代文明社區。
大力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提高現代化水平。進一步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加快發展高質農業、綠色農業、創匯農業、都市農業和觀光農業。保障糧食種植面積,抓好糧食儲備工作。落實《佛山市建設農業現代化園區的實施意見》,抓好農業園區的規劃建設,以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和規模化、專業化生產基地為依託,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化、組織化和產業化程度。大力發展農產品流通和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經濟效益。同時,加快農產品市場準入步伐,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確保人民民眾吃上放心農產品。
四、以規劃為龍頭,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強化規劃龍頭作用,提升現代化大城市建設水平。突出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龍頭作用,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為著眼點,加大規劃投入,完成城市總體規劃及一系列專項規劃,強化規劃實施手段。
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安排、屬地實施”原則,加快推進組團城市建設。發揮組團城市建設領導協調機製作用,抓好中心組團建設的引領和示範帶動,加快推進其它城市組團建設。加快各組團資源最佳化配置,推動體制、基礎設施、市政道路和人文環境整合,促進人口、資源、公共服務設施和土地利用向各組團集中,加快各組團之間聯接,提升各組團在支撐整個組團式大城市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和推動作用。要把加快舊城區改造作為組團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做好規劃,逐步實施,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
加快以“一環”為重點的交通路網建設,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全力推進“一環”城市快速幹線等主幹道路第一批項目的建設,加快廣明高速公路建設,積極配合省做好珠二環等一批途經佛山高速公路和廣佛捷運、廣珠城際軌道交通的建設。充分利用江河資源,搞好水運交通規劃建設。抓好以中心組團為重點的“2+5”組團道路建設,完善城市組團公共運輸網路系統。通過地面、地下和水上的交通建設,實現與廣州及其他周邊城市在交通基礎設施上的銜接。合理調整完善機動車路橋年次票征費方案,鞏固交通建設投資體制改革成果。
加快中心組團新城區和體育、文化場館建設,提升城市形象。切實抓好中心組團新城區和“嶺南明珠”體育場館、“世紀蓮”體育中心、新聞中心、東平大橋等各項工程項目建設,為明年省運會舉辦打下堅實基礎。抓好市容市貌和主要道路兩旁整治,加快順德演藝中心、亞洲藝術公園等項目建設,以嶄新面貌迎接第七屆亞洲藝術節和亞洲文化部長論壇在我市舉行。
加強電源和電網建設,努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問題。認真落實電力建設規劃,並將電力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認真落實電網建設綠色通道和電力設施用地補償方案等有關規定,完善電網結構。加大電源建設力度,爭取順德德勝電廠二期和南海A廠二期、沙口電廠擴建工程早日開工建設和完工,提高供電能力。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落實《佛山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規劃綱要》,全面推進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和國家衛生城各項工作,以“創模”和“創衛”為目標和動力,推進珠江綜合整治和治污保潔工程,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綠化系統建設。推廣順德經驗,加大內河涌整治力度。加強城市飲用水源保護,加強生態示範區、生態示範鎮和綠色社區創建工作。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認真抓好城市大氣污染和機動車尾氣、重點行業二氧化硫及粉塵污染的整治,關停一批治理無望的污染企業。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城鄉衛生水平。
五、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積極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最佳化公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加大產權改革與重組力度,多種形式推進產權多元化改造,構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健全的現代企業制度。通過對國有企業最佳化重組,著力發展壯大關係民生的產業和企業。推進企業資本運營,鼓勵民資和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進一步完善公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管人管事和管資產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完善公有資產監管制度,實現公有資產保值增值。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按照開放、讓利、公平的原則,抓好交通、第二批生活污水處理、固體工業廢物處理、水利工程、市政工程、文化、旅遊等一批城市可經營項目市場化運作。鼓勵社會力量、民營資本進入市政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探索將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旅遊資源的開發向社會資本開放。發揮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作用,防範金融風險,加強信用佛山建設。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利用資本市場力度,支持和鼓勵各類企業改制上市,壯大企業發展規模。
加大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培育和發展技術、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市場,規範發展有形建築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交易行為。抓好市場經濟秩序整治,強化對各類市場監管,最佳化市場環境,把物價上漲幅度控制在預期目標之內。培育發展各類社會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建立信息網路系統和市場供求信息合作機制,完善市場服務體系。
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切實保護基本農田,挖掘土地潛力,保障重點工程和產業發展用地。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保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按省部署,抓好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六、以辦好亞洲藝術節為契機,加快文化名城建設
全力辦好亞洲藝術節,提升佛山城市形象。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圓滿承辦好第七屆亞洲藝術節和亞洲文化部長論壇。同時,精心辦好首屆“廣東省粵劇藝術瓊花獎”和“中國廣東國際音樂夏令營”等大型文化活動,繼續舉辦“魅力佛山”系列文化藝術活動,進一步提升佛山文化形象和輻射力。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積極穩妥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抓好文化、廣播電視和新聞出版資源整合。落實好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打造文化產業品牌。加快發展數字廣播電視電影和創意產業等新興文化產業。鼓勵發展民營文化企業,加快形成多元化投資、全方位發展的文化產業體系。加快文化設施建設,加強基層文化發展,強化文化市場管理。
進一步整合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加強對佛山深厚歷史人文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弘揚陶藝、民間藝術、粵劇和武術等傳統文化,加強對佛山祖廟、大旗頭村等重要文化遺產以及優秀民俗民間文化的保護和利用。加大佛山各歷史文化資源向市外、省外的宣傳、推介力度,擴大我市文化旅遊資源的影響。充分利用順德“中國廚師之鄉”品牌,發揚光大優秀傳統飲食文化。
努力構建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創新科技體制,加強研究開發院、科技創新中心和企業研發中心建設,吸引世界500強企業和境外有實力的公司到佛山設立研發機構,不斷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扶持電子信息、綠色智慧型家電、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領域的科技攻關,力爭取得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成果。加強產學研合作,構建以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為重點的知識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為科技創新和專利技術實施提供保障。拓展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領域套用範圍,全面提升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推進教育強區、強鎮建設步伐,力爭建成廣東省教育強市。完善九年義務教育“以區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推進中國小布局調整,加大等級學校建設力度,努力完成全市12所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和10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建設任務,不斷提高中國小優質學位,逐步擴大全市高中階段學校統招規模。加強以高等職業教育為重點的大學園區建設,構建職業教育、高級技工教育、技師教育的職業教育體系。創造條件,努力實現市、區屬的大專院校面向全市招生,並拿出部分名額向省內外招生。高度重視外來人口教育以及外來工子女入學問題。積極扶持民辦教育發展,規範民辦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促進依法治教,切實保障教師合法權益,建設一支適應教育現代化需要的教師隊伍。
積極推進人才資源開發。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構建有利於人才發展的公共服務平台,營造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和幹事創業的社會環境。以能力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黨政、企業經營管理、專業技術、高級技能等4支人才隊伍的建設,加快人才市場、企業博士後工作站、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加強珠三角、泛珠三角及國(境)外等人才合作交流和海外智力引進。建立完善科學的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機制。
健全完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健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建立和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和衛生執法監督等體系。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公共衛生三級網路。全面推進鎮村醫療衛生管理一體化,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路。繼續抓好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結核病、愛滋病等重點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
加快發展體育事業。全面推進第十二屆省運會各項籌備工作,營造舉辦省運會的良好環境。充實體育人才資源,提升競技體育水平。構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推動民眾性體育活動深入開展。
推動人口與計畫生育和其它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加大依法行政、優質服務、綜合改革力度,提高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和服務水平,完善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加快婦女兒童事業發展,重視做好統計、外事僑務、台務、人防、宗教、檔案、方誌和老齡等各項工作。
七、依法徵稅理財,努力增收節支
加強稅收征管,積極組織收入。落實穩健財政政策,促進發展,最佳化結構,積極培植財源,確保財政穩步增長。加強依法徵稅,嚴厲打擊偷稅漏稅等違法犯罪活動。
規範財政管理,完善支出機制。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嚴格支出管理,集中財力確保社會保障、就業再就業、教育、科技、人才等重點支出需要。加大對解決“三農”問題以及交通、城建、體育場館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建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還本付息專項資金機制。
強化財政監督,促進依法理財。進一步加強依法理財觀念,強化財政監督機制。嚴格部門預算,提高預算編制的質量和水平。圍繞公共財政體系建設,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進一步強化社保費征繳和規範非稅收入管理,切實做到應收盡收。進一步拓展範圍,加強和落實“收支兩條線”管理工作,積極推動政府採購制度向縱深發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市、區、鎮三級資源共享,提高政府採購效率。積極穩妥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逐步推行績效預算的試點工作。
八、認真解決民眾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實現富裕安康
健全和完善一體化的就業機制。落實各項就業政策,全面實施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積極改善就業環境,完善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體系。加快城鄉就業一體化進程,按照“勞動就業與技能培訓城鄉統籌,勞動力市場城鄉統一;就業和再就業服務城鄉平等,就業資格城鄉平等,就業技能培訓城鄉平等;勞動保障待遇城鄉逐步接軌”的“兩統三平等一接軌”的思路,建立和完善農村居民就業培訓機構、機制、陣地和培訓就業政策,從組織、制度和政策上建立起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和就業的長效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民就業培訓,通過靈活多樣的培訓途徑,提高農民創業能力和就業實現率;對吸納當地農民就業的企業加大支持力度,發揮鎮、村(居)在勞動就業服務中的主力軍作用,幫助全征地農民實現充分就業。同時,加快企業退休人員社區化管理步伐。
加快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兩個確保”,完善城鎮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基本保障制度及住房分配貨幣化、住房公積金制度,進一步擴大覆蓋面。推進社會保險市級統籌。建立和完善以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補貼、最低生活保障為重點的農村居民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基本保障水平。對進廠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實行城鎮職工的社會保障管理,逐步實行與城鎮職工統一的社會保障服務。
不斷改善人民民眾生活。紮實推進“十項民心工程”,幫助困難民眾解決子女入學難、看病難、打官司難、住房難等“四難”問題。推進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確保完成工程總量45%的年度建設任務。關心殘疾人就業、基本生活和福利事業。繼續抓好漁民生產生活困難問題的解決,妥善解決好優撫對象、企業軍轉幹部、傷殘軍人及困難民眾生活保障問題。
九、營造文明法治安全社會環境,努力構建和諧佛山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相結合,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廣大市民道德法律素質。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區和傳媒“四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以行業、社區、街道、鄉村為重點,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實現文明城市目標。加強國防動員和全民國防教育,抓好民兵、預備役建設,積極開展雙擁工作,爭創雙擁模範城全國“六連冠”和全省“七連冠”。
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建議和提案。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民間組織的意見和建議。加強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決策機構決定的制度和機制建設,完善重大事項、重大決策、重大規劃和重大政策等徵詢意見和社會討論、聽證、公示制度,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程式化。同時,進一步加強社區基層組織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
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整合社會資源,推進社會保障和救濟、社會治安防控、社會公共安全、抗擊自然災害、防範和處置群體性事件等網路以及以110為平台的公共安全應急處置中心的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和各類黑惡勢力。做好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和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總結推廣我市非公有制中小企業安全生產試點經驗做法,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加大交通、生產、消防、治安、公共衛生等安全事故防範和處置力度,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建立健全防範化解重特大安全事故長效機制。高度重視人民來信來訪,及時處理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健全矛盾排查調處機制,充分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的綜合作用,努力把人民內部矛盾和不穩定因素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生活水平,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積極協調好勞動關係,建立健全工資支付監控機制,保障外來務工人員等所有勞動者合法權益。
十、求真務實,努力建設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
切實履行政府職責,狠抓各項工作落實。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在搞好經濟調節、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切實加強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建設,完善“佛山市現行檔案網上查詢中心”,儘快實現市和區可公開政務檔案的共享和實時查詢,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強化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更好地為發展服務、為基層服務、為民眾服務。
加強政風建設,確保政令暢通。按照執政為民要求,弘揚求真務實精神,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加強調查研究,著力解決改革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積極推進行政效能監察,繼續加強督查督辦工作,確保政令暢通、確保各項重點工作落實到位。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配合《公務員法》的實施,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優良的公務員隊伍。
加強法制建設,確保依法行政。認真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規範行為。積極推進新一輪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提高審批效率,實現五區審批業務信息共享互動,推進市、區兩級行政管理體制創新。健全和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加強行政執法監督,促進嚴格、公正和文明執法。鞏固我市所有公路基本無“三亂”的成果。搞好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努力提高城市綜合執法水平。
加強廉政建設,確保為政清廉。深入開展“為民、務實、清廉”教育,嚴格執行“四項廉政承諾”和“六不許”。加強行政監督,切實抓好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依法加強和完善招投標制度和政府採購工作,加大對幹部選拔任用監督及政府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力度。強化財政資金的績效審計,擴大績效審計範圍。深入持久地開展反腐敗鬥爭,堅持教育自律與制度機制建設相結合,從源頭上防止腐敗,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依法查處大案要案,嚴懲腐敗分子,樹立清正廉明、乾淨幹事的政府形象。
與此同時,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認真做好“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
各位代表!我們正處在全面建設產業強市、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大城市的重要時期,任務艱巨而光榮。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與時俱進,振奮精神,勵精圖治,眾志成城,在新起點上努力開創佛山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