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大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0年,全市人民在大連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擴大內需、促進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為目標,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一、經濟總量

綜合經濟實力繼續增強。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1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5.4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增加值517.1億元,增長13%;第三產業增值488.3億元,增長12.5%。三次產業增加值構成比例為9.5:46.5:4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20255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按年末匯率計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447美元。

二、財政、金融業

財政收支持續增長。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7.6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4.2%,完成預算的109.9%。其中, 市本級34.25億元,增長7.9%;縣(市)區級43.35億元,增長19.8%(其中開發區、保稅區和金石灘度假區完成12.17億元,增長19.4%)。在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中,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等各項稅收為72.3億元,增長14.6%,占財政收入總量的93.2%。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95.1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基本建設、城市維護費、科技三項費、支援農村生產等各項專項支出44.7億元,增長12.4%。

金融業保持平穩運行。全市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374.7億元,比年初增長12.2%,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77.6億元,比年初增長2.6%。年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162.5億元,比年初增長16.8%。全市金融機構現金淨投放32.5億元,比上年少投8.3億元。年末各項外幣存款餘額為28.1億美元,各項外幣貸款餘額為18.7億美元。

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壯大。年內,大連市農村信用聯合社、深圳發展銀行大連分行相繼成立;華融、長城、信達、東方等4家資產管理公司均已在連設立分支機構,剝離不良貸款97.3億元,債轉股36.8億元。貨幣市場發展迅速。成立了立足本市、面向東北、輻射全國的大連市票據貼現市場和融資代理市場;全年累計辦理貼現165億元、再貼現122.4億元,分別占東北地區的28%和37.7%;代理融資132.1億元,占東北地區的56.3%;外匯交易額11.9億美元,位居計畫單列市之首。大連商品交易所成交期貨契約3496萬手,成交額7817億元,分別占全國期貨市場總成交量和總成交額的64%和49%,位居世界商品期貨交易所的第9位。

三、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呈現較快增長的運行態勢。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68.5億元,比上年增長20.5%。按隸屬關係劃分,地方項目投資233.5億元,增長31.4%;中央項目投資35.1億元,下降22.2%。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單位投資100.4億元,下降9.7%;非國有單位投資168.1億元,增長50.6%。按投資渠道劃分,其中基本建設投資86.6億元,增長7.5%;更新改造投資37.7億元,增長9.1%;房地產開發投資106.9億元,增長58.1%。

投資結構有所調整。在投資總量中(不含農村投資、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和50萬元以下投資項目),第一產業完成投資0.9億元,增長3.4倍;第二產業完成投資49.8億元,增長26.6%,其中工業投資48.7億元,增長28.9%;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80.5億元,增長26.1%。一、二、三、產業投資比重,由上年的0.1:21.5:78.4調整為0.4:21.5:78.1。

投資效益持續提高。全市投資(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施工項目796個,比上年增長9.3%,其中新開工項目559個,增長13.2%;全部投產(使用)項目536個,增長19.6%,項目投產率為67.3 %。新增年生產能力主要有:化學農藥7000噸,中成藥2730噸,服裝60萬件,程控交換機17萬線,新(擴)建港口碼頭泊位2個、吞吐量450萬噸,中國小校學生席位5260個、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等。

住宅建設及銷售市場繁榮活躍。全市施工房屋建築面積1415.3萬平方米,其中住宅848.2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22.7%和33.3%;竣工房屋建築面積615.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447.1萬平方米,分別增長33.2%和40.4%;商品房屋銷售面積281萬平方米,其中住宅239.4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6.6%和8.9%;商品房屋銷售額73.2億元,其中住宅56.7億元,分別增長31.2%和17.7%。

四、對外經貿

對外貿易持續高速增長。據大連海關統計,全市外貿自營進出口商品總值102.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6.4%。其中,進口49.95億美元,增長71.4%;出口52.14億美元,增長28.4%。在全市自營出口總值中,國有外貿企業出口5.8億美元,增長12%;國有生產企業出口4.3億美元,下降4.2%;集體企業出口7045萬美元,增長17.9%;外商投資企業出口41.2億美元,增長36.3%。全市出口商品供貨460.9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機電產品供貨198.1億元,增長3.6%。利用外資工作穩步推進。全年新簽利用外資契約706項,實際使用外資13.3 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新簽利用外資契約697項,比上年增長12.2%;實際使用外資13.06億美元,增長11.2%。在新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資項目中,單項契約外資超千萬美元的大項目有54個。年內,225家外商投資企業追加投資(契約外資金額)8億美元,增資額比上年增長1.1倍。

外商投資企業效益水平顯著提高。已投產(營業)的3930家外商投資企業,年內完成產值577.8億元,比上年增長27%;實現利稅63.9億元,增長1.6倍,其中利潤28.4億元,增長10.5倍。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繼續發展。全年共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877項,比上年增加39項;契約金額2.25億美元,增長2.7%;完成營業額1.7億美元,增長9.1%。外派各類勞務人員1.82萬人次,增長20.5%。

國際旅遊事業再創佳績。全年共接待176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過夜旅遊者33.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9.7%,其中外國人27.8萬人次,增長38.9%;創旅遊外匯收入2.34億美元,增長30%。

五、農業

在遭受嚴重旱災的不利條件下,農業經濟仍保持了相對穩定發展。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192.9億元,比上年增加4.9億元。其中,農業產值64億元,林業產值1.4億元,牧業產值38.4億元,漁業產值89億元。

嚴重自然災害影響,糧食、水果減產。完成糧食總產量106.3萬噸,下降4.4%;水果總產量72.8萬噸,下降7.7%;蔬菜總產量223.4萬噸,增長10.3%。林業生產取得新進展。低產林改造面積14071公頃,“四旁”植樹906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8.2%。牧業生產較為穩定。完成肉類總產量26.2萬噸,下降4.2%;禽蛋總產量15萬噸,增長1.3%;奶類總產量6.6萬噸,增長13.5%。漁業生產穩步發展。完成市地方水產品總產量205.7萬噸,增長2.9%。其中,海水養殖產量118.6萬噸,增長6.8%;海洋捕撈產量86.4萬噸,下降2.2%。

農業生產條件有所改善。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30.0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8%;機耕面積19.9萬公頃,增長0.7%;機播面積11.4萬公頃,下降4.1%;化肥施用量(折純)12.4萬噸,下降10.1%。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進一步加強。改造中低產田2.7萬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7萬公頃,治理河道435.7公里,除險加固水庫12座。農業精品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黃海大道經濟帶新建精品工程31項,總投資4億元。引進農業新品種226個,推廣新技術60項。

六、工業、建築業

工業經濟繼續增長。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47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2%。

工業產銷銜接水平較為緊密。全部國有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079.8億元,產銷率為98.23%。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銷售產值892.7億元,產銷率98.22%,提高0.14個百分點;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銷售產值641.7億元,產銷率99.93%,提高2.05個百分點;外商及港澳台投資工業企業銷售產值473.1億元,產銷率98.41%,下降2.24個百分點。

工業出口供貨能力大幅度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380.7億元,比上年增長34.6%。大中型工業企業306億元,增長36.7%;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149.4億元,增長48.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工業企業260.9億元,增長44.8%。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好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94.1億元,比上年增長64.6%;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43.6億元,增長103.8%,其中盈利企業盈利額增長60.4%,虧損企業虧損額下降8.1%。國有工業企業改革與三年脫困目標如期實現。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一大批小型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和經營狀況也得到明顯改善。年內,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47.6億元,比上年增長22%;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13.9億元,增長25.5%。

在產品結構調整中,屬於國民經濟基礎性、大宗性以及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新技術產品產量穩步增長。在被考核的277種產品中,有175種產量增加。其中,原油加工量、化肥、內燃柴油機、金屬切削工具機、通訊電纜、程控交換機、彩色電視機、雷射視盤機等產品產量,增長率均達22%以上。

建築業生產發展走勢良好。全社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1.5%。在投資規模持續擴大的拉動作用下,全市536戶資質4級及以上的建築企業,完成施工產值145.4億元,比上年增長24%;單位工程施工個數6871個,其中招投標承包工程3243個,占47.2%;單位工程竣工個數4624個,其中優良工程1648個,占35.6%;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6.1萬元/人,增長17.3%;實現利稅總額9億元,增長45.2%。

七、交通運輸、郵電業

通運輸生產平穩增長,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市完成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增加值8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

全市完成客運總量1.13億人次,旅客周轉量80.28億人公里,分別增長2%和4.8%。其中,鐵路1850萬人次和32.64億人公里,分別增長1.3% 和8.8%;公路8766萬人次和26.67億人公里,分別增長2%和2.3%;水路598萬人次和10.27億人公里,分別增長3.3%和下降11.3%。

全市完成貨運總量2.18億噸,貨物周轉量731.97億噸公里,分別增長3.1%和21.6%。其中鐵路2310萬噸和127.2億噸公里,分別增長4.2%和9.8%;公路15368萬噸和34.48億噸公里,分別增長1.4%和1.6%;水路2934萬噸和563.48億噸公里,分別增長21.3%和27%。

沿海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693萬人次,貨物吞吐量9699萬噸,分別下降17.1%和增長6.8%,其中大連港為564.4萬人次和9084.1萬噸,分別下降14%和增長6.8%;貨櫃吞吐量101.1萬標箱,增長37.4%。航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275.16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63萬噸,分別增長16.5%和25.4%,其中出港139.49萬人次和3.98萬噸,分別增長18.1%和20.7%。

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4.1億元,比上年增長48.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7億元,電信業務總量52.4億元,分別增長11.3%和50.1%。在郵政業務中,完成函件3632萬件,增長3.7%;特快專遞108萬件,增長16.8%;年末郵政儲蓄餘額37.6億元,增長17.7%。在電信業務中,完成本地區電話通話量28.3億次,增長5.6%;年末城鄉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92萬門,增長25.1%;城鄉有線電話用戶和行動電話用戶分別增長22.4%和70.7%;住宅電話全市每百戶擁有56部,其中城市每百戶擁有82部。

八、商業、物價和質量監督

商業市場平穩運行。全市完成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增加值14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88.7億元,比上年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6%。按銷售地區劃分,城市零售額450.8億元,增長9.6%;縣及縣以下零售額37.9億元,增長2.8%。按消費品類別劃分,吃類零售額266.5億元,增長6.3%;穿類零售額77.1億元,增長17.7%;用類零售額137.6億元,增長9.3%;燒類零售額7.5億元,增長24%。按行業劃分,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358.6億元,增長9.7%;餐飲業零售額64億元,增長19.8%;製造業及其他行業零售額66.1億元,下降2.5%。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商品銷售額400.4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商品批發額增長15.6%,商品零售額增長15.2%。

市場價格水平降勢減弱。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4%,較上年0.5%的降幅減弱0.1個百分點。全年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2.2%,較上年4.7%的降幅減弱2.5個百分點。分類別看,食品類比上年下降1.1%,衣著類下降2.8%,家庭設備及用品類下降6.7%,醫療保健用品類下降1.1%,交通和通訊工具類下降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類下降0.8%,居住類上漲12.5%,服務項目類上漲1%。

質量監督、標準化和計量工作繼續加強。全市共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19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29個。年內對2053個企業、3079個批次的產品進行檢驗,平均合格率為85.6%;完成產品採用國際標準50項;辦理組織機構代碼11197戶,發展條碼系統成員186戶;檢定計量器具31萬台(件),受檢率98%。有效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不法行為。查獲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標值總額1108萬元,立案1364件,現場處罰2994件,消費者投訴、舉報受理結案率98%。

九、環境保護、城市建設

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被國家環保總局、國家計委等確定為“國家環保裝備發展與設施運營示範化試點城市”。全市各級環保監測部門共完成監測數據79萬個,其中大氣自動監測系統獲得59.5萬個。審批建設項目4161項,環保投資43207萬元;驗收項目2571項,環保投資6410萬元。全市工業廢水治理率97%,工業廢氣治理率89%,工業廢渣綜合利用率62%,工業粉塵回收率94%,4項指標綜合治理率為85.5%。以建設生態城市為目標,全面啟動“藍天碧海”工程。建成馬欄河、傅家莊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旅順、長海污水處理廠;完成距岸1000米以內的近岸海域養殖場清理工作;關閉了甘井子區4家白灰生產廠點,清理了11家小炭廠,拆除了150座小炭窯;拆除4噸以下鍋爐517台,扒掉煙囪380根;在全國率先推廣使用柴油過濾裝置,機動車尾氣合格率達到83%;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0.98%,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2級標準。

城市建設邁出新的步伐,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完成城市建設重點工程135項,招投標覆蓋率、監理覆蓋率和一次交驗合格率均達100%,工程質量省優良品率48%。市內四區道路大修65萬平方米,鋪設彩色人行步道方磚75.1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7.2平方米。擴建了大工路、五一路西段、山東路南段、石葵路東段、棒棰島防火通道、白山路南段,新建了解放廣場立交橋、石葵路立交橋。新建、維修排水管道21.9公里,疏通排水管道29公里,排水設施完好率達到98%。新增路燈1.4萬盞,路燈亮燈率達到99%。新建了海軍廣場、秀月廣場、蓮花廣場等13個廣場,改建了港灣廣場、山巒廣場。新增綠地面積117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5平方米。城區新建住宅256萬平方米,其中經濟適用房52萬平方米;城區人均住宅使用面積達到13.86平方米;籌集房改資金23.9億元(累計歸集房改資金120億元),房地產交易額397.9億元,分別完成計畫的169%和158%。為解決大連長遠發展問題,提前開工了引英入連供水應急工程。

城市公用事業穩步發展。城區新增供熱面積358萬平方米,完成計畫的179%;公車輛更新338台,計程車輛換型1092台,分別完成計畫的282%和109%,萬人擁有公車輛19.2標準台;城區供水普及率達到100%。

十、科技、教育

遵循“引進外來的,推廣自己的,孵化新生的”原則,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全年共安排各類科技計畫項目268項(國家級48項,市級220項),其中攻關與科研項目計畫154項、星火計畫51項、火炬計畫8項、科技成果推廣計畫34項、新產品計畫21項。專利申請1200項,比上年增長39.1%。引進推廣農業新品種100個,有74項成果通過了技術鑑定。認定登記技術契約3400項,成交金額7.5億元。列入國家和市級聘請國外專家重點項目309項,通過各種渠道邀請來連的國外專家4900人次;派出培訓650人次。全年共投入科技三項費3937萬元,金融機構發放科技貸款5億元,企業自籌投入科技活動經費6.8億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比上年增長26.2%。實現軟體產業產值9.1億元,其中軟體出口3億元。高新技術園區七賢嶺產業化基地基礎設施配套進一步完善,4萬平方米的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建成並投入使用;“雙D港”建設已全面啟動,2平方公里起步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大連軟體園快速發展,諾基亞、中軟集團、中國網通等知名軟體企業相繼進入大連軟體園,入園企業已達到52家,年軟體銷售收入3.5億元,出口創匯1500萬美元。

各級各類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市基本實現了6周歲兒童入學的目標,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7%;國中一年級適齡人口入學率為99.7%,國中畢業生升學率為74.7%;普通高中在校生67922人,高中畢業生升學率為81.2%。中等職業教育在調整中穩步推進。全市共有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181所,在校生7.9萬人,有909名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升入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高等教育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適齡人口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25%。在連普通高等學校15所,普通本、專科在校生79541人,其中市地方大學在校生13332人,分別比上年增長22.4%和19.2%;在校研究生6299人,增長26.5%。獨立設定的成人高等學校6所,在校生10407人,增長1.5%。普通高等學校成人教育學院14所,在校生33446人,增長25.8%。年內有18.5萬人次參加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5551人獲得畢業證書。助學性質的民辦高等學校14所,在學人數24407人。中國小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全市新建、擴建、翻建中國小校舍面積43萬平方米;8所中國小校鋪設了塑膠操場;9個鄉鎮、116所中國小校達到了市級辦學設施標準。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全市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8個,藝術演出場所10個,民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11個,文化站158個,公共圖書館12個,博物館4個,電影放映單位615個。市直專業藝術團體創作、排演劇(節)目7部,演出1200場,在參加國內外重大賽事活動中,各專業藝術團體獲得國家級大獎9項,其中京劇《西門豹》獲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和“文華表演獎”。民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在第十屆全國“群星獎”決賽中,本市選送的4個節目獲得金獎1項、銀獎2項、銅獎1項。成功舉辦了國際服裝節等一系列大型文化、經貿活動。圖書館藏書384.44萬冊,有持證讀者11.84萬人,年接待讀者306.67萬人次,為農村送圖書9.35萬冊。電影放映3.1萬場,觀眾167萬人次。完成了微波傳輸數位化改造和有線電視區縣網併購工作。有效開展了“掃黃打非”活動。停業整頓違法經營場所609個,收繳非法音像製品6.1萬盤、非法書刊14.4萬冊、賭博電游機435台。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578個,其中醫院244所(含鄉鎮衛生院115所);醫院床位25574張,衛生技術人員32302人;每千人擁有醫院床位4.64張、醫生2.51人。傳染病發病率比上年下降15.58%,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22.84/10萬和11.4‰。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5.58歲(市內四區和旅順口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試點工作覆蓋人口45萬人,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覆蓋人口62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4.7%,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醫學科研工作成果顯著,獲市科技金獎1項、市科技進步獎26項。衛生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市中心醫院改造、市五院新建門診綜合樓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市友誼醫院新建住院樓工程進展順利,10所鄉鎮衛生院1.2萬平方米房屋改造工程已完成。

體育事業取得新突破。大連籍運動員參加全國和世界大賽共獲金牌63枚,其中1人5次打破舉重項目世界紀錄。在第27屆悉尼奧運會上,14名大連籍運動員入選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金牌、銅牌各1枚,其中女子腳踏車項目,實現了中國腳踏車運動奧運會獎牌零的突破。大連實德足球隊獲得全國足球甲A聯賽冠軍和超霸杯冠軍。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年內又有2個鄉鎮、2個社區和2所學校被國家授予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體育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大連市民健身中心、國際網球中心、大連市足球運動學校新校舍等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先後組織了煙花爆竹迎春會體育文化活動、賞槐會萬人風箏放飛活動;成功舉辦了第十四屆國際馬拉松比賽。

十二、社會治安

以維護社會穩定為中心,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市70個鄉鎮公安派出所以及所有邊防派出所(工作站)建立了“110”接出警機制,占農村鄉鎮和近海養殖區的78.5%;全市1128家娛樂場所配備了專職保全,社區保全巡防隊伍發展到2618名;安裝居民區樓寓對講電控門3320樘、電子聯網自動報警系統8787家。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全市公安機關刑拘轉捕率和起訴率,分別比省公安廳要求標準高出6.1個百分點和7.5個百分點。強化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力度,檢查、整改火災隱患和不安全問題1272項。公安基礎設施及裝備條件得到改善,更新改造了17個城、鄉派出所,引進了DNA全自動測序儀、色質譜聯用儀、移動偵控機等。“暢通工程”和“平安大道”創建工作卓有成效,行人遵章率和機動車遵守信號率明顯提高,在國家公安部、建設部對138個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暢通工程”評比中,大連市達到二等管理水平。有效開展行業場所“掃醜”專項行動,責令整改各類違規問題1.37萬項。進一步加強重要警衛和大型活動安全保衛工作,完成三級以上警衛任務67批次、臨時性警衛任務320批次,完成大型商貿、文體、節慶等安全保衛任務752場(次)。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

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為551.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76.13萬人,比重為50.1%;非農業人口為275.35萬人,比重為49.9%。計畫生育率為99.4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8‰。

城鄉居民收入總體水平穩步提高。全市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1901元,比上年增加1511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61元,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3740元,均居於省內各市之首。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8%,離退休職工養老金全部按時定額發放,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改革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市內參保覆蓋率達到70%。完善了“四位一體”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模式,共投入資金3800萬元。繼續開展扶貧幫困送溫暖、敬老認親等社會互助活動,為下崗、失業職工及其他困難民眾發放臨時救濟金9593萬元,實現城鎮職工就業和再就業8.5萬人。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調整任務依然艱巨,國有企業雖然實現了三年脫困目標,但總體盈利水平還不夠高,一些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脫困但沒脫險;區市縣經濟發展還不均衡,北三市綜合經濟實力與市中心區、南三區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高新技術產業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具有牽動作用的大項目還不多,吸引人才的政策尚須進一步完善;農民收入增長還不夠快,北部山區部分農民生活仍較困難等。

註:1、本公報各項統計指標值為年度快報數據。
2、國內生產總值以及各產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附:1、2000年大連市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2、“九五”時期大連市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