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文藝思想史論:原理範疇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7月1日)
平裝: 276頁
開本: 16開
ISBN: 7810589016
條形碼: 9787810589017
尺寸: 23 x 17.1 x 1.1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葛紅兵,1968年生,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訪問研究員(2003年),英國劍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04年)。主要著作有《障礙與認同一一中國當代文化研究》、《五四文學審美精神與現代中國文學》、《人為與人言》、《文學史形態學》、《葛紅兵文集(三卷本)》等。

內容簡介

本卷包括“原理”、“範疇”兩編。“原理”部分討論了文學的本質、文學活動的構成、文學的起源、文學的形式和價值、作家論、文學批評論、研究方法論和文學價值論等問題。“範疇”部分討論了文藝學範疇系統中的一系列基本概念:文學語言、文學形象、文學話語、意境、典型、隱喻、藝術真實和藝術思維等,鮮明生動地展示了中國文藝學的微觀內涵。本卷可作為大學相關專業學生學習的入門書籍或基本教材。

目錄

一、原理
《中國的文學理論》緒論
範式革命與文藝學轉型
詩魂三魄論——對詩學本質的綜合思考
審美意識形態論作為文藝學酌第一原理
對藝術發生的心理學思考
文學的“起源”與“本原”
從“人類本體”論到“文藝活動”論
形式美學與文學形式研究
建設“圓形”的文學批評
文藝方法論與本體論研究在中國
論當代中國作家的精神資源
“實際上評論既具有創造性也具有獨立性”——論感悟式的中國現代作家作品批評
構建以審美為中介的文學價值系統——兼論文學理論批評怎樣應對多元化的文學格局
二、範疇
古典的、現代的和後現代的——關於話語的意義形態學
論當代中國詩學的話語空間
敘述學的“話語”與小說文體學的“文體”
從語言到思想:再論文學形象的內部構成
意境理論的現代化與世界化
典型理論研究的時態考察
文學言說的意指與境界
隱喻: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
論藝術真實的動態模型
文學傳統與文類學辯證法
藝術思維活動的自由度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