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13 古代驛站(T)

1995-13 古代驛站(T)

1995-13 古代驛站(T),屬於收藏品、郵票,印製機構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郵票圖案

1995-13 古代驛站(T)1995-13 古代驛站(T)

郵票信息

名稱 古代驛站(T)
版別膠版
全套枚數 2
全套面值 0.70元
發行機構郵電部
原作者
志編號 1995-13
整版枚數 50(5×10)
發行日期 1995-8-17
全套售價 0.70元
印製機構 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設計者 黃里、閻炳武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2-1 盂城驛 0.20 40×30 P12 3131.75
2-2 雞鳴山驛 0.50 40×30 P12 2501.75

郵票介紹

為紀念中國郵政開辦100周年,迎接“96亞洲郵展”、“99世界郵展”和1999年在我國召開的萬國郵聯第22屆大會,郵電部決定發行郵政題材系列郵票,《古代郵驛》即是這個系列的第一套。
我國郵驛歷史悠久,但遺存的遺址、文物並不多。這套《古代驛站》郵票上所選兩處驛站遺址,一南一北,屬於兩種類型的明代驛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套郵票的發行,對於宣傳我國古代郵驛的歷史和成就,促進郵驛文物的保護和發掘,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1圖【盂城驛】位於江蘇省高郵市南門外館驛巷內。巷口緊靠古運河東堤,沿堤的街巷,則是石板鋪路。路兩旁,店堂古樸,較好地保留了明清的風格,從中不難看出當年市井繁華的景象。據明代隆慶年間編修的《高郵縣誌》記載,盂城驛建於明洪武八年(公元375年),名“高郵驛”,第二年改為“盂城驛”,為知州黃克明開設。到嘉靖年間已有相當規模,計有廳房、廊房、神祠、馬房、前鼓樓等50多間。驛站備馬夫、水夫、旱夫200多人,馬騾100多匹,另有車船並供應膳食,供驛使及過往官員之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被倭寇焚毀。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重建。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加以修繕和擴建。現存的房屋修建於清道光年間,故址占地10餘畝,主體建築遺存約2000平方米,計有門廳、宅廳、東宅門廳、前廳、後廳、驛丞宅等80多間,屋裡的柁梁、檁柱、檐板等處均雕刻著荷花、雲、魚、古錢、蝙蝠、靈芝等圖案,雖經幾百年風雨,仍清晰可見,體現出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藝。高郵市1993年11月開始修復盂城驛,並規劃將其擴建為郵驛博物館。
第2圖【雞鳴山驛】位於河北省懷來縣雞鳴山南,並由此而得名,簡稱“雞鳴驛”。雞鳴山,又名磨笄山。據《水經注》載,戰國時趙襄王為殺代王,遣人迎其妹代夫人,途經此山,夫人磨笄自刺而死,後人立祠祀之,每逢月黑風高之夜,有群雞棲於祠宇哀鳴。北魏高宗乳母常氏,封略太后,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去世。遵其遺囑葬於“廣寧雞鳴山”。該山海拔1128.9米,山形似日本的富士山,突兀巍峨。山腰有始建於遼聖宗太平四年(公元1024年)的永寧寺遺址,山巔有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的碧霞元君殿。峰頂石砌避風橋橫跨崖間,石雕欄板與牌坊均極精緻。山下尚有北魏石窟一座。登山遠眺,天蒼野闊,山底洋河繞流如帶,山下雞鳴驛城房舍森森。此山雄踞京師,通西北幹道,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朝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吳克忠、吳克勤兄弟率兵3萬,於雞鳴山迎戰瓦刺也先部伯顏帖木兒,結果明軍潰敗,二吳戰死。雞鳴山驛始置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成化十七年(公元1480年)築堡衛之。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築成磚牆。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對城垣全面維修。現驛城東西城牆南段各有一門,門額皆書“雞鳴山驛”。城牆高10米,周長1800米,四周牆體均築有戰台,其上原有更鋪12座。驛城平面呈方形,總面積20餘萬平方米,城內布局略呈“井”字形。據記載,城內設有驛丞署、把總署、驛館、驛倉、草場、校場等。驛館位於城西北,建築為明式磚木結構,三進院落,保存較完整。驛館後為存養驛馬之處。驛丞署座落在城中心,其院落結構與驛館相似。清慈禧太后庚子西逃時,曾與光緒皇帝住過此院。驛城中最主要的街道,是連線東西兩1]的前街,街面兩側店鋪林立。有車馬店、貨棧、槓轎房、麵食店、碾房,雜貨店等,還有前店後坊式的作坊與商號,有些現在仍保留著原貌。驛城所處的這條幹路是中蒙俄民間貿易的通衢,昔日曾繁華一時,也不乏茶樓酒館。清末有一出根據《施公案》編演的京劇,題名即為《雞鳴驛》,又名《醉仙樓》、《迷人館》、《拿花九娘》。雞鳴山驛地處南北孔道之要衝,距京師僅130多公里,自古便是由燕薊出居庸、經上谷、西通朔方的幹路要塞,也是明代屯兵以御北患的重要城堡。明、清在此另設軍遞站,專馳軍機情報。該驛是我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整的驛城,亟應加以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