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5月27日

1910年5月27日

海因里希·赫爾曼·羅伯特·科赫(德語:Hein Koch,1843年12月11日—1910年5月27日),德國醫師兼微生物學家,因發現炭疽桿菌、結核桿菌和霍亂弧菌而出名,發展出一套用以判斷疾病病原體的依據——科赫法則。 1905年因其對結核病的研究,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但對後世影響更深遠的卻是他提出的一個新的理念,稱為科赫法則,幫助許多疾病研究確認病原體。

去逝

海因里希·赫爾曼·羅伯特·科赫海因里希·赫爾曼·羅伯特·科赫

海因里希·赫爾曼·羅伯特·科赫(德語: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1843年12月11日—1910年5月27日),德國醫師兼微生物學家,因發現炭疽桿菌結核桿菌霍亂弧菌而出名,發展出一套用以判斷疾病病原體的依據——科赫法則。對於結核病的研究使科赫於190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視為細菌學之父。

科赫出生在德國小城克勞斯塔爾,父親為礦業官員,在哥廷根大學師事弗里德里希·古斯塔夫·雅各布·亨勒習醫,於1866年畢業,隨後參與普法戰爭,又在沃爾什滕小鎮擔任區域醫療官。就在卡西米爾·達韋納發表炭疽病在牛與牛之間可直接傳染的現象之後,科赫更加仔細地研究這個疾病,發明了純化血液樣本中的成分,在培養基上處理,他發現由於病原體無法長時間在宿主體外存活,因此炭疽病原會形成一種抵抗力強的內孢子。這些存於土壤中的內孢子,就是造成過去無法解釋之炭疽大流行的罪魁禍首,科赫終於在1876年發表他的發現,4年後接受獎勵,並因此獲得一份在柏林的帝國健康署工作,1881年,便開始提倡並宣導外科手術工具應該以高熱消毒的措施。這一發現在歷史上同時也紀錄了人類首次發現微生物能夠致病的事實,這隻細菌今日稱為炭疽桿菌。他在柏林又再次向科學界證明了他在沃爾什滕時使用的染色和純化技術、細菌培養介質(包括由其妻子協助研發的瓊脂培養基),以及培養皿(德文:Petrischale,紀念其助手Julius Richard Petri)這些技術至今仍廣泛套用於生物研究。之後於1882年3月24日更藉此資源找出結合病的病原結核桿菌,為十九世紀七大死因找到元兇,也因此科赫所累積的成就能與路易·巴斯德相提並論。

1905年因其對結核病的研究,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但對後世影響更深遠的卻是他提出的一個新的理念,稱為科赫法則,幫助許多疾病研究確認病原體。經過這兩大成就之後,科赫的研究品質便再無起色,不過旗下門生卻陸續發現白喉、傷寒、肺炎、淋病、腦炎、痳瘋病、淋巴鼠疫、破傷風和梅毒等疾病的病原體。

1910年5月27日因心肌梗塞死於德國巴登-巴登,享年66歲。

海因里希·赫爾曼·羅伯特·科赫獎章即是為了這位微生物學家而設,紀念他對全世界醫療研究開創性的發現,第一位非德籍的受獎者是英國蘇格蘭地區格拉斯哥的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任教的Bill Hutchison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