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海河北系洪水

1890年海河北系洪水

1890年7月(清光緒十六年五、六月)海河流域發生流域性洪水,約有110個縣受災,其中通州等55州縣重災。連續多次暴雨,山洪瀝澇同時並舉,下游平原水災特別嚴重。當年北京城郊一片汪洋,廣安門、右安門外水深丈余。北京發生百餘年來最嚴重一次水災。,月總降雨量825mm,為1841年有雨量記錄以來的最大值,永定河水勢很大,堤防多處決口,灤河、潮白薊運河、大清、子牙等河也都發生大洪水和較大洪水。

1890年7月(清光緒十六年五、六月)海河流域發生流域性洪水,約有110個縣受災。北京降雨頻繁,月總降雨量825mm,為1841年有雨量記錄以來的最大值,永定河多處決口,北京發生百餘年來最嚴重一次水災。 (一)雨情
該年7月,海河流域“大雨滂沛,連綿不息,二十餘日之久”。在北京,據北郊雨量站記載有雨日16天,其中大暴雨(日雨量≥lOOmm)日數4天,最大1天(330.5mm)、3天(491.9mm)、 7天(514.5mm)、15天(780.6mm)雨量均為有記錄以來最大值。大雨、暴雨過程有3次:7- 8、15-19、24~27日。第1次暴雨,7-8日2天雨量480.9mm,其中7日雨量330.5mm;第2次暴雨,15—19日5天雨量426mm;第3次24-27日4天雨量89.5mm。第1次降雨量雖大,但由於前期一直乾旱,影響尚不十分嚴重,第2次暴雨災害極其嚴重,第3次降雨使洪澇災害進一步加重。
(二)水情
該年永定河水勢很大,堤防多處決口。據《清代海河、灤河洪澇檔案史料》綜合,自7月 7日起,“河水逐漸增漲”,14日以後,“直、晉山水建瓴而下,河水陡漲至二丈三尺八寸,浩瀚奔騰,異常洶湧”,7月19-21日大雨,“房山縣山水漲發,沖人渾河”,“蘆溝橋上水深尺許,永定河南三工決口數十丈,奔濤駭浪,滾滾南趨……西南一望盡成澤國,倒灌入南西門(即右安門),城門壅閉者數日。並衝決南苑牆數十丈,穿苑東流,遂人東安、武清兩縣以注天津”。據調查,蘆溝橋洪峰流量達6000m3/s。
同時,灤河、潮白薊運河、大清、子牙等河也都發生大洪水和較大洪水。
(三)災情
海河流域約有110個州縣受災,其中通州等55州縣重災。京城北京災情極為嚴重,“前三門外水無歸宿……家家存水,牆倒屋塌,道路因以阻滯,人民無所棲止,肩挑貿易覓食維艱……水順城門而出,深則埋輪,淺亦及於馬腹,岌可危……外城之永定、左安、右安各門,雨水灌注不能啟閉,行旅斷絕,一切食物不能進城”。廣安門、右安門外一帶,平地水深丈許,一片汪洋,居民露宿屋頂樹巔,呼號求救,“南西門、永定門外數十村莊被水淹……非用舟船無從拯救,一時造辦不及”。北京附近州縣大興、宛平、永清、東安、武清、寶坻等處被災最重,良鄉、涿州一帶水深數尺,天津、安州全境被淹。
永定河、南北運河、大清河、瀦龍河及任丘千里堤先後漫溢多口,上下數百里一片汪洋,有平地水深二丈余者,廬舍民田盡成澤國,人口牲畜淹斃頗多,秋禾盡遭漂沒,為數十年未有。
(四)結語
海河流域北系暴雨洪水特點與南系不同,從歷史上來看,北系重大災害性洪水經常是由連續多次暴雨形成的;南系此種情況很少見,大洪水一般都是由一次集中大暴雨產生。本年 7月份前後出現了三次大暴雨,雨帶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區,從洪水調查資料來看,潮白河、灤河上游普遍暴發了近百年來罕見特大山洪,永定河洪水也很大,堤防多處決口。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山區缺乏控制性水利工程,這種連續多次暴雨,山洪瀝澇同時並舉,下游平原水災特別嚴重。當年北京城郊一片汪洋,廣安門、右安門外水深丈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