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師抗日烈士墓園

175師抗日烈士墓園

1940年 1944年師長 1945年師長

桂軍175師抗日烈士墓園位於廣西欽州市靈山縣附近四峽坳。地處太平鎮鎮南村
準備抗敵的175師將士
委會、四峽坳公路西旁,中為圓形墓墩,右為“武揚亭”,左為烈士芳名碑。1940年建。墓內埋葬由229名烈士的骨骸。
1940年1月15日。桂軍175師524團和地方抗日民眾於四峽坳與日寇激戰三晝夜,共擊斃日寇第18師團第五縱隊第三大隊第一中隊長吉廷三郎以下340餘名,擊傷不可勝數,日寇敗退,我抗日軍民繳獲武器一批。
為了表彰抗日將士英勇奮戰的愛國主義精神,當地民眾就地營墓,並立碑建亭,把烈士們的遺骸集葬於此。靈山縣人民政府於1987年11月公布該墓園為靈山縣文物保護單位。
靈山縣四峽坳戰役遺址在靈山縣太平圩以南約5公里、欽州市鎮南圩以北2
175師的陵園
公里處的四峽坳,這裡是欽州市經太平鎮通往靈山之要道。 1939年12月桂南會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邕(寧)欽(州)路以東地區襲擊破路,處處給曰軍以重大打擊,敵後交通聯絡幾陷於絕境。敵為減除威脅,乃以優勢兵力分路東犯,企圖壓迫中國軍隊遠離邕欽公路線,因而發生了四峽坳激戰。 敵我雙方參加此次作戰之兵力番號是:敵人方面:近衛師團櫻田武旅團第二聯隊(深掘部隊)及第一聯隊(裕川部隊)之一部,附炮兵大隊。我軍方面:第四十六軍(軍長何宣,參謀長張探)第一七五師(欠第五二四團附獨立第三團,師長馮磺)第十九師(欠第五十五、第五十七兩團,代師長秦鎮),軍預備隊第五二四團及軍直屬部隊。 1940年1月 14 曰,曰軍分兩路東犯,一路約 600餘人(附炮兵一部)由大塘向久平進犯,與我第一七五師五二三團在久平花甲山一帶高地展開激戰;另一路步騎炮約千餘人,由小董往那蘭向板城進犯,與我新編十九師第五十六團警戒部隊及屯茂自衛隊在屯茂附近發生戰鬥。第一七五師第五二四團奉命在四合峽坳阻止敵人東進,與敵近衛師團之櫻田武旅團激戰。曰軍在飛機大炮站護下,分3路向助四、江塘嶺、電裁嶺進攻,均被五二四團擊退。午後敵增兵再攻,12架敵機飛來投擲燃燒彈,滿山起火,守軍一面撲火,一面戰鬥,敵軍乘勢衝上坳口,官兵們上刺刀躍出戰壕,把敵兵打下去。第四十六軍軍長何宣電令一七五師自北而南,新十九師自南而北,包圍鎮南之敵,決心全殲曰軍。五二四團堅守陣地與敵激戰三晝
英勇的175師團 !
夜,終於等待我軍主力部隊趕來,將敵包圍於鎮南。曰軍被我軍包圍後,不敢戀戰,急於脫逃,乃利用敵機24架集中轟炸一點,開闢突圍道路,敵遂狼狽突圍向那香竄逃。 此戰消滅曰軍200多人,傷敵在千人以上。我軍亦犧牲230人,負傷600多人。四峽坳戰役粉碎了曰軍東犯靈山的企同,保衛了東路軍的根據地和靈山人民的安全。 戰後,當地政府修建了墓園,建紀念亭,以紀念抗曰陣亡的死難戰士。
第175師: 1937年 在南寧編成 師長莫樹傑少將 副師長黃固少將(46軍) 1937年 編制:旅長(523旅黃騏525旅,劉建常) 1043團(黃延材上校) 1045團(巢威上校) 1049團 1050團(姚槐上校) (46軍) 1938年 編制:沒有了旅級 師長莫樹傑少將 參謀長(劉唯楷上校)523團(黃法睿上校) 524團(巢威上校) 525團 野戰補充 團(謝慶南中校)(46軍) 1939年 師長(馮璜少將11月22曰到任,之前職務由新編19師副師長秦鎮少將擔任)參加桂南會戰 (46軍) 1940年 桂南會戰 欽州 四峽坳 175師524團對陣第十八師團第五縱隊 擊斃曰軍340多名 524團陣亡229人 1944年師長 甘成城少將 參加桂柳會戰 (一個步兵營參加桂林死守戰 梁勝周少校) 1945年師長 甘成城少將 參加桂柳**戰 4月27曰擊敗曰軍攻克都安 5月30曰 再次擊敗曰軍攻陷賓陽 6月1曰甘成城少將 擊破曰軍占領遷江 6月29曰甘成城少將進抵柳江 1947年 編制:為陸軍整編46師第175旅 2月23曰萊蕪戰役被解放軍殲滅 甘成城少將旅長戰敗被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