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讀懂孩子心理

1分鐘讀懂孩子心理

1分鐘讀懂孩子心理,是朝華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具有魔力的親子溝通讀本。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具有魔力的親子溝通讀本,在本書中您可以看到以下內容:

◆如何通過孩子的肢體語言,快速了解孩子的心理;

◆如何通過孩子的生活細節,準確解讀孩子的性格;

◆如何通過孩子的說話方式,敏銳判斷孩子的想法:

◆大量有趣的心理小測試,讓您從全新的角度去認識您的孩子:

◆在了解了孩子內心之後,如何用最正確的方法進行親子溝通。

媒體推薦

對於家長而言。孩子的心靈是一個越來越難以琢磨的問題。我們應該努力地探尋隱藏在孩子背後的那種可以理解的原因。一個對孩子肢體語言缺乏觀察的家長,是無法獲得與孩子真正有效的溝通的。這就需要家長仔細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因為孩子的身體不會說謊。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 查爾莫斯

我們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作為一個重要命題來看待,是因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成為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事件,都可以擴展為孩子的終生相伴的好習慣或壞毛病。從這個角度看,親職教育的意義是勝於學校教育的,所以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就直接反映了家教水平,這也直接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

——前蘇聯教育學家 蘇霍姆林斯基

與人溝通是一門學問,它能決定你的事業是否成功;與孩子溝通是一種責任,它能決定孩子的成長,這代表家庭的未來、家族的未來、民族的未來。

——微軟前任總裁 比爾·蓋茨

圖書目錄

上篇 1分鐘之內如何讀懂孩子心理?

第一章 從外貌了解孩子性格

第一節 性情可以直觀反映在孩子臉上

第二節 眉毛的動作是孩子潛意識的直觀體現

第三節 孩子的眼睛不會說謊

第四節 孩子的鼻子可以傳達心理

第五節 通過嘴了解孩子的心

第六節 家長需要注意的其他面部細節

小測試:看看孩子的人緣怎么樣

第二章 肢體語言可以迅速反映孩子性格

第一節 肢體語言與孩子性格的關係

第二節 體型是對孩子性格重要的衡量標準

第三節 手是孩子內心的感測器

第四節 坐姿能夠反映孩子當下心

第五節 站姿和走姿可以揭示孩子的心理

第六節 小動作隱藏孩子的無窮玄

小測試:看看孩子的處事能力如何

第三章 從生活的小細節 觀察孩子的心理

第一節 觀察孩子的飲食習慣

第二節 仔細觀察孩子的隨意塗寫

第三節 從孩子寫自己的名字看其性格

第四節 從拿麥克風的方式觀察孩子

第五節 從擠牙膏的方式分析孩子的性格

第六節 從敲門聲聽出孩子的心理

第七節 從睡姿觀察孩子的內心

第八節 從孩子的愛好了解其性格

小測試:看看孩子有哪些性格弱點

第四章 從孩子說話的方式觀察他的心理

第一節 孩子的說話方式可以反映其當時心理

第二節 從孩子打電話觀察他的性格

第三節 觀察孩子如何與人打招呼

小測試:看看孩子是蠶有領導能力

第五章 如何利用身體語言來識別孩子的謊言

第一節 孩子撒謊可能是求助信號

第二節 孩子說謊的種類

第三節 孩子說謊是有年齡規律的

第四節 孩子說謊時的9種常見信號

第五節 女孩子更愛說謊

第六節 孩子常見的說謊姿勢

小測試:看看孩子是否有自我防禦的性格

下篇 了解孩子,是為了更好地愛孩子

第六章 因為愛,所以要去讀懂孩子

第一節 孩子,其實我想更懂你

第二節 孩子不是敵人,要學會寬容

第三節 要學會分享孩子的喜悅

第四節 要用心去創造溫馨的家庭環境

第五節 讀懂孩子心理僅僅是溝通的第一步

小測試:看看您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如何

第七章 父母要摸清孩子的脾氣

第一節 學會適應孩子的心理狀態

第二節 根據孩子的脾氣巧設教子情景

第三節 教子要善於尋找共同話題

第四節 摸清孩子的脾氣是需要時間的

小測試:您的孩子是否存在逆反心理

第八章 循循善誘,抓住孩子心理

第一節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第二節 教子要善於抓住孩子心理

第三節 對孩子要坦誠相待

小測試:看看孩子的情商水平

第九章 與孩子的溝通需要雙方不斷地磨合

第一節 孩子最希望得到的禮物

第二節 有些話,家長不管多煩也不能對孩子說

第三節 有些話,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第四節 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主決斷的能力

第五節 千萬不要做這種類型的家長

小測試:您對孩子是否有影響力

第十章 高明的父母會“聽"出孩子有心事

第一節讓孩子把話說完

第二節 仔細聽孩子音調和語速的變化

第三節 仔細思考為什麼孩子突然轉變話題

第四節 學會創造輕鬆的溝通環境

第五節 口頭語可以體現孩子的心態

第六節 溝通時,注意觀察孩子的無聲語言

小測試:您的孩子心理是否健康

第十一章 聰明的父母會引導孩子說出心事

第一節 巧妙試探孩子的真實心態

第二節 好的父母會讓孩子主動說出心裡話

第三節 與孩子溝通要進行充分的準備

第四節 孩子並非天生就愛說

小測試:您的孩子是否能承受挫折

序言

有一則故事曾經感動了很多人,而這則故事同樣帶給很多人以思考。

一位母親問她5歲的兒子:“如果媽媽和你出去玩,我們渴了,又沒帶水,而你的小書包里恰巧有兩個蘋果,你會怎么做呢?”兒子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說:“我會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

可想而知,那位母親有多么的失望。她本想像別的父母一樣,對孩子訓斥一番,告訴孩子自私有多么的可怕,然後再教孩子以後怎樣做,可就在話即將說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變了主意。

母親摸摸兒子的小臉,溫柔地問:“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嗎?”

兒子眨眨眼睛,帶著一臉的童真說:“因為……因為我想把最甜的一個留給媽媽!”

霎時,母親的眼裡閃動著淚花。

有一位教育學家每次演講時都要向家長講述這個故事,並且感慨地加以點評:這位家長是幸運的,因為他對兒子的寬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兒子的愛;而男孩同樣也是幸運的,他那純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為母親給了他把話說完的機會。

與孩子成為朋友,可以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長,這一點已經成為全世界父母的一個共識。父母看到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會感到欣慰,都想分享孩子的快樂;每當看到孩子犯錯誤,也都想用最正確的方式來感化孩子,使孩子今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從而走上正確的成長軌道。

然而,父母的願望總是好的,可現實又怎樣呢?根據教育研究部門對我國家庭的調查,我們驚訝地發現,有70%的孩子覺得自己不幸福,覺得自己和父母有距離;而73%的家長坦言,還沒有找到與孩子正確溝通的辦法。

這個故事同樣可以引出本書的主題,即1分鐘讀懂孩子心理。可能有的家長在看過本書書名時,會有如下疑問:1分鐘之內,可能讀懂孩子心理嗎?是不是太玄乎了?

在解答家長的這些疑問之前,我首先要問家長几個問題:您平時仔細觀察過孩子的肢體語言嗎?您平時是否肯花時間去和孩子談心?如果是,多長時間一次?是否在孩子已經犯錯後才和孩子談心?您認同孩子的愛好嗎?

我在近幾年接觸過很多家長,有很多家長都在抱怨工作忙,沒有時間去和孩子談心。我也同樣問過他們這些問題,部分家長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甚至有些家長都不知道孩子的真正愛好是什麼。

我對這些家庭的案例進行了仔細分析,其實工作忙只是藉口,關鍵在於教育的心態。這些家長在自己不關心孩子心理的同時,一味地注重孩子成長的某些結果,比如考試成績,比如說話能力、動手能力等。忙也有忙的教育方法,如果重視平時日積月累的觀察,家長同樣可以做到迅速了解孩子在想什麼,從而做到有效的溝通。只要用心,觀察孩子幾分鐘就能獲得很大收穫,然後再加以思考,家長就會發現,讀懂孩子,其實很簡單。

美國教育學家查爾莫斯認為:家對於孩子而言,是最重要的一個社會分支,在這裡,他可以學會很多,比如學會要分享喜悅,要分擔痛苦,做人要大度,做事要思考,等等。孩子能學到多少,關鍵看父母能給予他們多少。

孩子每天都會和父母生活,也許家長學識淵博,也許家長能言善辯,也許家長有很強的領導才能,但擁有這些卻不一定能和孩子成為朋友。但只有和孩子成為了朋友,才能更有效地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以及生活的本領。

回到上面提到的那幾個問題,我們認為,只要家長能夠做到這幾點,就可以最終與孩子獲得有效的溝通。孩子喜歡你或對你產生逆反心理,是由家長本身的教育水平、方法決定的,同時它也決定你的教育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

書摘

性情可以直觀反映在孩子臉上(3)此外,這種臉形的孩子有著很好的順應性,富有理性,是個理性主義者。

特別要強調的一點是,這種孩子自尊心很強,如果被傷到自尊,不管程度輕重,他們都會倍受打擊,並且對傷害他們的人心存仇恨,所以這類孩子的家長要注意:無論怎么生氣,也不要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語。否則,孩子很傷心,後果很嚴重。

3,倒三角臉

這種臉型的輪廓是,額頭寬,臉形隨著往下巴的方向慢慢變窄,形成倒三角型的臉孔。

有這種臉形的孩子和他的身體有關,他們的身體多半也是細瘦、嬌小的體形。他們做事多半一絲不苟,有的孩子可能還會有潔癖。他們有很強的虛榮心,喜歡受人矚目,同時也很關心引人注目的事物;性情中有優柔寡斷的一面,還有細膩而浪漫的一面,大多數會帶有難以接近的氣質,因而使人感覺難以相處。

4,“國”字臉

這種臉形方正,寬大的下巴和發達的臉頰骨是這種臉形的主要特徵。

這種孩子對任何事物都表現出積極的態度,意志力堅強,即使碰到很大的困難也能很振作。他們性格外向,富有行動力,正義感強烈,不喜歡遷就,決不委屈自己,因此缺乏一定的通融性;對於已經決定的事情會堅持到底,異常執著,容易與人有衝突,不過很講義氣,有人相求可以鼎力相助。

5,細長型臉

臉形長,下巴呈四角型,而鼻子和口就顯得小,這種孩子對細微瑣事考慮得比較周到,對研究有一定的熱忱,擅長與人交流,如果有一技之長,那將是他最好的職業。對人謙恭、周到、有禮貌,乍看起來通情達理,其實很難表達清楚自己的心意,因此在與人交往時會造成些麻煩。

作為讀懂孩子的基礎,家長首先要仔細觀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即孩子的五官,它們都在無形中傳遞著孩子不計其數複雜而又微妙的信息,可以真實、準確地反映出孩子的氣質、情緒、性格、態度等等。如果你是一個心思細膩、觀察力強的家長,那么與孩子說話前,迅速收集信息、綜合做出判斷、洞察孩子內心,一分鐘足夠了。

關於孩子臉型與性格的趣味測試

各國教育學家對孩子臉型與性格之間的關係做了大量研究,他們普遍認為臉部在孩子的成長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愛爾蘭學者柯林斯提出,與兒童時代相比,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孩子的臉會變得更短更寬,他們的下巴也會慢慢增大,臉頰和眉毛逐漸突出,臉看起來就逐漸擺脫了幼稚的感覺。他還做了一種非常有趣的解釋,即一個孩子臉部的發育史就是這個孩子的成長史。柯林斯把整個臉龐比作孩子的心智,隨著臉龐的變寬,孩子的心智也逐漸成熟;而下巴則代表孩子的感情,下巴慢慢增大,感情也隨之豐富起來,對於男孩子來說,“長出第一根鬍子那一刻,他們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而臉頰和眉毛的突出,則表示孩子的個性開始分明,可能將要進入叛逆期。

柯林斯的朋友,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心理學系主任賈斯汀?卡爾,研究了孩子臉部特徵與主動性、進取心這兩項特質的關係。為此,他做了3組實驗。第一組的實驗對象是100名青少年志願者,第二組和第三組的實驗對象分別是初、高中籃球隊隊員和橄欖球球隊隊員。

卡爾和他的助手首先對志願者進行PSAP測試(這是對孩子執行力指數進行實驗室測定的一種方法),再對這些青少年志願者的面部拍照,測量寬高比,然後與PSAP測試結果進行對照。

在對這100名青少年(70名男孩,30名女孩)的測試中發現,臉部寬高比越大,男孩的執行力越強,而不符合這一規律的比例僅為6%;女孩不存在這種規律。卡爾說:“我們吃驚地發現,男孩面部寬高比的結果和PSAP的測試結果居然有關聯,似乎測量一下面部尺寸就可以知道他是否有執行力,這也直接關係到他們未來事業的發展。而在隨後的兩個實驗中,這個結論得到了印證。”

卡爾說,選擇籃球或橄欖球隊員作為實驗對象是因為,這是兩種進攻性非常強的運動,而且在很多國家普及率非常高,因而有很強的普遍性。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可以合理地運用規則爭取進球。

在這兩個實驗中,卡爾收集了125名初、高中籃球隊隊員和112名橄欖球隊隊員的照片。卡爾說:“這些照片來自學校的網站,我們剔除了一些不規範的照片。”經過計算臉部寬高比後發現,寬高比越大,也就是臉越寬的隊員,越能發起進攻,在場上也很積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