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分枝桿菌

龜分枝桿菌,是多形態桿菌,長而細或短而粗,0.2-0.5×1-6微米。時常培育3周后,偶爾見到粗糙菌落。偶爾分離自痰液;也見於土壤。可分為兩個亞種。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龜分枝桿菌

龜分枝桿菌
分類:--細菌--放線菌

菌體描述

多形態桿菌,長而細或短而粗,0.2-0.5×1-6微米,也曾報導有類球菌類型,直徑0.5微米。不到5天的幼齡培養抗酸性強,然後開始發育不抗酸的類型。稀釋接種在大部分培養基上培育3—4天后,菌落光滑、潮濕、有光澤,不產色或呈乳脂淡黃色。時常培育3周后,偶爾見到粗糙菌落。在原始描述,此菌只在小鼠大田鼠豚鼠家兔內產生暫短的病變;腹腔注射與小鼠,只有有限的病理現象。新近的協作研究報告揭露靜脈注射與小鼠引起脾、肝、肺和腎的巨觀病變。曾在人膝部潤滑液組織內產生病理變化和臀肌區的類膿腫病變。偶爾分離自痰液;也見於土壤。用吸收血清表明此種在血清學上和化學上有別於其他關係密切的快生長菌。

特性特徵

可分為兩個亞種:a.龜分枝桿菌龜亞種(Myc.cheloneisubsp.cheloneiBergeyetal.,1923)描述如上。100℃時失去磷酸酯酶,有0.2%苦味酸或1%脫氧膽酸鹽時不生長。不能以煙醯胺亞硝酸鹽為唯一氮源。代表菌株NCTC947。生理特性見表M2和M3。b.龜分枝桿菌膿腫亞種(Myc.cheloneisubsp.abscessus(Moore&Frerichs)Rubicaetal.,1972)100℃時不喪失酸性磷酸酯酶,有0.2%苦味酸、1%脫氧膽酸鹽或M*/40亞硝酸鹽時生長,可以煙醯胺或亞硝酸鹽為氮源。代表菌株ATCC19977。生理特性見表M2和M3。

盤點世界上的微生物(二)

微生物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食品、醫藥、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