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仔稞

龜仔稞

龜仔稞,龜仔稞的做法是先用煮開的紅糖漿趁熱與少量糯米粉揉合至熟,稱“稞母”再融入生糯米粉慢慢搓勻,使之柔柔軟軟,像做包子一樣加入餡料,然後一個一個包好,印上龜甲印後,底部再貼上一種像梧桐葉或芭蕉葉等放在鍋里蒸熟。

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本地方言稱:“三十瞑”或“廿九瞑”。這是因農曆十二月有大小月而別。月大,有三十日;月小,只有二十九日。瞑是指歲暮(即一年最後一天日落,天黑,黃昏的時候)的意思。這天的天色未晚時,家家戶戶都準備些供品,如龜仔稞、甜稞、發稞等來祭拜祖先。同時祈禱來年全家老少平安,財丁兩旺,風調雨順。 為慶祝佳節,尤其是春節,在陸豐,家家戶戶都要做些甜稞、發稞、龜仔稞等,特別是“龜仔稞”。因為這種稞印上龜甲印,形象像只龜,龜是人們心目中延年益壽的偶像,因此,人們借喻全家老少像“龜”,一樣益壽延齡,吉祥如意,故稱“龜仔稞”。龜仔稞是以糯米粉和糖為原料,再以豬肉、橄欖仁、花生米、芝麻、香櫞、冬瓜片等為餡料。

也有的人家從地里採摘些芷克草,用水搓洗取棉狀芷殼,加入“稞母”中揉合,做成的龜仔稞更富有彈性柔軟,口感更加清香爽口,吃後回味無窮,可與天津聞名的“狗不理”包子媲美,這便是大家所謂的

龜仔稞 龜仔稞

龜仔稞

“龜仔稞”。是陸豐一大地方特色。

“龜仔稞”隨著時間的推移合歷史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和變化富庶人家的龜仔稞有一定的差異。解放前,有錢人家做的龜仔稞餡料齊全上乘而且非常考究奢侈;而窮人家做的龜仔稞餡料較少,質量較低,實屬象徵性的,同時也是為了應付節目供品和接客待友及家人解饞的需要。改革開放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品越來越好,而各家各戶做的龜仔稞也越來越考究,餡料不斷增加翻新變化,除用以前用的一些餡料外,再加上些如蝦仁、香油、爆蔥花、腐竹皮甚至香菇等上乘材料,從而使龜仔稞變得更加芳香無比,美味誘人。在當今社會市場經濟時期,在令人眼花繚亂得市面也可以買到龜仔稞。但口感卻是千奇百怪,隨人而適。因此,龜仔稞的地方文化又注入了新的內涵。對陸豐的土特名產,略知一二。現將歷史上遠近聞名的海產品、農副產品、小食品、水果產品、還有於工藝品等土特產品,記錄於下,與眾共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