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雲表

龔雲表

龔雲表,男,漢族,著名藝術評論家,早年畢業於浙江工業大學,從事藝術策展和藝術評論。曾任上海藝術博覽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上海春季藝術沙龍組委會副秘書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龔雲表,早年畢業於浙江工業大學,從事藝術策展和藝術評論。曾任上海藝術博覽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上海春季藝術沙龍組委會副秘書長。

著名藝術評論家  龔雲表著名藝術評論家 龔雲表

出版

專著:《詩心舞魂——中國飛天藝術》、《國畫卷·揮灑丹青寫精神》、《陶瓷卷·澄泥烈焰鑄陶魂》、《西方雕塑這棵樹》等。
《此樹彼樹》 龔雲表 著《此樹彼樹》 龔雲表 著

主編:“上海油畫名家實錄叢書”8種,“中國當代版畫名家實錄叢書”8種,《在江南——中國油畫家風景寫生》等。

策劃編輯:《批評家的批評與自我批評——2003上海春季藝術沙龍論壇文集》、“藝術市場研究文叢”3種,“生活藝術空間叢書”6種,《上海藝術博覽會圖錄》和《上海春季藝術沙龍圖錄》等大型畫冊。

撰寫藝術評論、著作,分別發表於《江蘇畫刊》、《藝術當代》、《藝術界》、《美術界》、《東方美術》、《美術天地》、《美術觀察》、《藝術市場》、《書城》等雜誌。

策劃各類藝術展覽十餘個。

龔雲表:點評張雷平

名家點評:龔雲表

張雷平置身於中國畫現代化轉型的進程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逐漸走向成熟,不僅在筆墨形式上樹立自己的語言,在形式構架上追求自己的圖式,而且更在作品中以當代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作為精神支點,用當代精神來營構屬於自己的中西融合及抒情寫意的藝術風格和現代形態,實現了對中國畫和傳統海派筆墨精神的當代闡釋。從她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其對傳統海派繪畫價值的重新判斷和特立獨行的原創精神。她從傳統筆墨中脫穎而出,又借鑑西方的藝術觀念和形式語言,在中西融合的基礎上進行中國畫在本體論上的重建,最終形成了屬於她自己的具有現代形態和充滿詩性的“抒情寫意”繪畫風格。無論是烘暈皴染、線描勾勒,還是散點透視、均衡構圖,張雷平無不駕輕就熟、精到貼切。然而對她而言,這些僅僅只是一種“立象以盡意”的手段和媒介。她更注重的則是筆墨賦予的趣味和格調,一種“意”與“象”、“形”與“神”相生相偕的暢神寫意,最終在作品中凸現出一種抒情性的品質。這種抒情性自然要以嫻熟過硬的技巧作為支撐,但是更本質的則是始終緊扣著她的生命感性的直接體驗。視覺形式的風格製造只是作為體現她的主體價值的載體,她著意於在作品中建設深邃的詩化意境,以抒發她內心噴薄欲出的情感。
在張雷平的心目中,寫生既能使自己從大自然的源頭獲取靈感,又能讓自己始終保持一種生氣勃勃、充滿激情的創作狀態。並能有效地擺脫中國畫因循守舊、陳陳相因的陋習,從而創作出生動的、鮮活的、有新意的作品。這些作品,可視為她對大自然的一種生命體驗和精神投射。她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充分調動個人的人生感悟和記憶,使大自然的形態通過她的形式語言諸如構成、線條、色彩、空間、節奏等關係而發生變化,產生另一種景象。這種景象依然是真實的,它是畫家的精神回歸大自然後融入形象之中的心象,是經過她心靈的濾析後得到抽離和提升後的形象,也是中國傳統美學中所說的“意”與“象”的和諧融合。
她筆下的蘆花,如在《蘆花飛雪》、《金秋》、《高秋飛雁》和《勝雪》等作品中,墨飛色化,“元氣塞天地,萬古常周流。”有如一氣貫通的生命之流、一種雲霞霧靄的天地脈象在其中涌動激盪。而在《紅土花揚》、《紅色交響》、《前程》和《夕陽》等作品中,張雷平則採用了曙紅色、朱磦色入畫,整個畫面有如一片升騰的火焰,讓人感到了她沸騰的青春熱血。這是完全被情感化的色彩,體現了她對大自然的主觀感受。張雷平從傳統觀念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主動走向屬於更加內心表現型的自我創造,在對象與自我之間,客觀與主觀之間,尋找足以自我認定的“真實”。在這裡,她既掙脫了“形”的藩籬,跟著內心感覺塑造形象,又能適可而止地在過度的抽象面前駐足,正如吳大羽先生所說:始終遊走在“形象與心象之間”,成為一種在美學意義上情感與形式之間達到動態化的情景交融、和諧統一。這也正是張雷平抒情寫意風格的重要內涵。
作為一位女性畫家,張雷平雖然是從一個女性特有的審美視角和個性化的詩性語言,架構起獨具特色的形式空間,但是在她筆下,從來沒有風花雪月式的怡情小景,多的則是廣闊視野中的丘壑梯田、蘆花曠野,而張雷平所具有的寬闊的襟懷和堅韌的風骨同樣反映在她的花卉作品之中。
在舞動騰躍、揮灑自如的筆墨線條背後,蘊藏著畫家內心情感世界的豐沛和細緻入微。在這些作品的畫面上,側重氣韻的流轉。蘆花、白玉蘭、紫藤和臘梅,在風姿搖曳中天真爛漫,蘊藉著充滿生機活力的自然情懷。在這些作品中,還呈現出一種屬意構成審美上的裝飾美,張雷平不追求逼真的自然再現,而是通過這種近似平面構成的裝飾美,營造出一種意韻深邃的詩性境界。而在這種的裝飾性中棲息著一個睿智的女畫家的靈魂。
海派繪畫博大精深的傳統筆墨早已高度成熟,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將其轉化為現代形態,是當今海派畫家們共同面臨的挑戰。張雷平以她創造性的藝術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案例,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在當代開拓海派繪畫藝術發展的空間成為可能,也證明了只要把中國畫的變革納入時代文化的大格局之中,融入當代審美的觀照方式,便有可能實現具有突破價值和意義的藝術創新。
摘自《中西融合和海派抒情寫意張雷平國畫藝術簡論》龔雲表藝術評論家
(本文來源:東方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