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神州

《龍鳳神州》,是劉澤僖編著,時代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書籍簡介:

書名:龍鳳神州
作者:劉澤僖
推廣發行: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出版機構:時代文化出版社
網路支持:個人出書網 老人出書網 家族出書網
字數:212千字
開本:850×1168 1/32

內容簡介: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澤僖就計畫把零碎的中國神話故事寫成一本通俗小說或劇本,意在集中統一編輯,目的在於普及、傳承我國民族文化。剛一起步,五八年一場災難,初稿即被毀之。六一年,他從農場回到黃石港務局,在那單身宿舍的飯桌旁又提筆寫書,我當時建議他由小到大,他說要寫大寫好,能經久耐看。哪怕十年、二十年,像但丁《神曲》、歌德《浮士德》那樣。
他一經動筆,便不可收拾,情節滾滾而來,有一瀉千里之勢。欣喜之餘,打電話給我,並送來章節給我看,我看後亦興奮之極,贊其文筆,老練清新,希望他完成這部續兩世紀的史詩。
但我從來沒想到幾年後的今天,放在我面前的第三稿竟是一部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的詩劇。看這抄寫工整的字,就使人賞心悅目,細品美妙絕的詞句,立覺心曠神怡。太美了,美不勝收情到深處自叫好啊!正是“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杜甫《醉歌行》)。
故此,當他囑我作序時,我明知自己才疏學淺,難當此任,但出於對此書的熱愛,我願再多讀幾遍,進行學習與品味,寫序是談不上的,因此還是接受此任,不能說是序,權當心得,不當之處只供一笑。
神話是反映古代人們對世界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並以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故事和傳說。而我國的神話,從來沒有一個完整集中的記錄,只是散落在《經》、《辭》、《子》、《記》及《春秋》、《太平御覽》、《搜神記等》典籍中。儘管如此,神話中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精神,新奇的幻想,啟發了作家的想像力,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文學題材和藝術形象。因此在歷史上有屈原的《九歌》、《天問》;子的散文;司馬遷的《史記》;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等人詩作中也屢見不鮮。尤其是小說、戲劇的創作中更有《柳毅傳書》、《張羽煮海》、《西遊記》、《封神榜》。近代有魯迅的《故事新編》;郭沫若的詩劇(《神之再生》;甚至毛澤東的詩詞中也有“舒廣袖”、“吳剛捧出桂花酒”的佳句。他們或用其故事,或用其章節,而改編或創作。這些美麗動人、富於感染力的作品,豐富了我國的文學寶庫。
然而他們都只是採擷了其中一部分,或一個人物或一個故事,進入章節。或歌頌、或作典故,或成寓言。因此直到目前為止,我國尚無完整的神話書籍面世,更談不上神話劇本了。
《龍風神州》(以下簡稱《龍》劇)則是我國至今為止的第一部把散落在《經》、《辭》、《子》、《記》等書中的神話匯總起來放進一部作品的集大成者。
作者把這些作品中的神、人、仙、巫、精、怪、鬼、獸組合起來,通過一些典型人物和流行的民間神話,傳說進行再創造,使故事更生動,更爛漫;人物更集中,更豐滿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所以說它不但是一部優秀的神話劇本,而且也是我國較完整的神話故事集。把一個國家神話揉進一個劇本中表現出來,不露分散零亂的痕跡,使之富有完整的情節及可讀性,確是少見的。
《龍》劇表現在:
1.內容豐富。它含蓋了所有的中國神話,凡古籍上有的,民間流傳的都被作者採擷下來放進了劇本中,進行整理敘述。在忠實原作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看完劇本,你會覺得它不但是我國一部完整的神話事故集,同時也有新的突破。
2.氣勢龐大。上場人物有人神、精靈、鬼怪、仙巫、禽獸等數百人次,空間跨度廣泛,上到九層天空,下到四海廣域,南到赤道、北到北極,宇宙之大,被作者縮於舞台之上,乃是其它劇本不可比擬的。
3.《龍》劇不但歌頌了中華民族龍的精神,而且把上古的科學文明及在社會變革中的影響都體現出來,體現中華神話之特色。縱觀古今中外,關於神話的整理和演義,不外乎天理、人情、愛情與戰爭,沒有一個觸及到科學發明和社會變革的。比如希臘神話關於火,只是:寫的普羅米修斯從天上偷來火種。而中國神話是燧人氏根據啄木鳥的啟示而得到火。它是人在勞動生活中的發現與創造。劇本中包括了神話中出現的古代科學文明及人類神話中出現的古代科學文明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的影響。如“有巢氏”的巢(即屋)“嫘祖”的絲,黃帝的指南車,炎帝的草藥等。在劇本中都是通過故事演繹得合情合理。如“倉頡造字”那一節,讀了之後會感覺得一部我國的文字創造史,無疑《龍》劇是我國上古大百科全書。因為它不僅有科學發明而且有人類起源地與變遷及經濟,貨幣的起源諸多方面的研究和見地。在這一部文學作品中體現出來,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4.《龍》劇是迄今為止中外最長的一部詩劇,英國拜倫的《唐璜》只有一萬六乾行,《龍》劇則在兩萬兩千行以上。它又是世界上寫作時間最長的詩劇。德國的歌德的《浮士德》前後用了四十二年,而《龍》劇跨越兩個世紀,用了五十八年。
以上只是筆者的膚淺的發現,高明的讀者會從中發現更多的寶藏。
一部作品作者要表現主題及其思想,這是作者的主觀願望,《龍》劇是一部多層次的多元主題。但讀者的認識和體會各有不同,因此本文不在這裡討論。筆者只是從一個劇本的創作及其它藝術手法上說一下個人的膚淺看法,以供讀者指正。
一個好的劇本是一個和幾個主要矛盾衝突提出,發展到解決矛盾衝突。而這些都是通過人物和事件之間的尖銳衝突體現出來,沒有衝突就沒有劇本。《龍》劇的衝突寫得很好,它取其最戲劇性的幾件大事展現出來。如“阪泉大戰”、“逐鹿大戰”一個造人、愛人;一個反對造人,消滅人,維護神的特權……作者把握了生活中最富於戲劇性的時刻和生活中的危機,寫得波瀾壯闊,行雲流水,此起彼伏,使作品具有了可讀性,每一個章節,一環扣一環,懸念不斷,這裡不必贅述。
人物是劇本的靈魂,劇情是人物的載體,作者在劇中描寫了上古時代流傳至今的諸多故事及其形象,盤古開天闢地、刑天問天、女媧造人、彩石補天、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精衛填海、夸父追曰、愚公移山等人和事,也有像巫山神女、洛神宓妃等美女、更有惡人帝江、顓項等諸多人物,個個有特性,個個栩栩如生地出現在劇本中,美的盡善盡美,惡的令人唾棄。
英雄人物如盤古開天闢地、夸父追日、精衛填海雖著墨不多,但使人難忘。為他們的壯舉而鼓掌,為他們的命運而心跳。一個被作者重墨渲染仁羿的故事,它散見於《山海經·海內經》、《淮南子·本經訓》、《海外南經》、《大荒南經》,還有莊子《秋水》、甚至《楚辭·天問》中都有零散出現,有的只有片言隻語。《龍》劇把這些書的羿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新故事,一個高大的英雄呈現在我們面前,它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脊樑,是我國人民嚮往而崇拜的英雄,讀看羿射九日,由神為人時,你會為他不平,當他被女神讚美時、追愛時,你會為之羨慕傾倒;當他被其徒弟所害時,你會為之痛惜。當中女神前來弔唁時,你也會為此熱淚如注。因為人們永遠記得他的話:“我覺得我還有許多事要做,我不可丟下苦難的黎民”。而人民正是這樣稱讚他的:“最大快樂是為大眾出力,哪怕得罪鬼神與天帝”;他什麼都敢犧牲,包括自由、愛情與自己。他是我們民族真正的英雄。
其它還有,人的始祖女媧、伏羲、仁慈的堯、恭孝的舜……諸多人物人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兩代人治水的鯀禹父子,鯀雖然著墨不多,只摘一句話就可見其偉大人格:“哪怕自己犧牲,抗洪不可懈怠。”他的精神不死,禹從腹中出,繼續治水,一改父親只堵之法,而以疏為主,“小不堵,一潰成災,淤不疏,沉積全面失控,駕馭水者,貴在於通。”治水二十年,禹終於清除水患。禹雖勞苦功高,但他是一個為民盡力又十分謙遜的人。當推舉他當帝王時,他說:“我不想擔任帝王,只想做一個普通的人,就如當年治理洪水,疏通官民通道填埋貧困”。而他就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百姓在一起。他的施政綱領,讀起來叫人熱呼呼的,是人們最喜歡的開明共主,無怪我國各民族各地方都有許多紀念禹的廟祠,流存至今,永世流芳。
劇本的靈魂除了清潔人物便是語言,電影可以藉助蒙太奇的組合,而劇本只有依靠語言,話劇、詩劇話在前面,話就是台詞。莎士比亞的戲劇除了故事情節吸引人外,主要是他富有哲理、詩一般的語言。《龍》劇的台詞是成功的,語言是優美的,處處是詩,處處有畫。而真正的特色是前面講過的台詞形式的多樣化,作者在整個劇本中從人物及事件的個性化,情節的需要出發,借鑑了“詩”、“詞”、“歌”、“賦”及曲等多種傳統文學形式,使劇本更具特色,更完整地突出了人物性格。使劇本更生動活潑,更具有可讀性,也從中看出作者古文學的根底深厚,表現盡善盡美。
古今中外,名劇不少,而他們的台詞如關漢卿、湯顯祖,用詞和曲,郭沫若用新詩。只有《龍》劇的台詞多樣化,且十分優美,如行雲流水,有時如急浪排空,或慷慨激昂,或娓娓動聽。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場合,安排得合情合理。
作者在寫伏羲女宓妃時,明知有曹植的《洛神賦》是歷史名篇,他還是用“賦”的形式來寫,而且不是簡單的模仿或用其韻,卻寫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再如寫炎帝女——瑤姬,巫山神女,李白詩“瑤姬天帝女,精彩化朝雲;宛轉入宵夢,無心向楚君。”而宋玉的《高唐賦》中是謂“旦為朝雲,暮為雲雨……”《神女賦》中這樣寫的“何神女之姣麗兮,念陰陽之渥飾”,而作者是引申得使你驚嘆:“我化朝雲企盼而來”、“我在暮雨中失望而邁”、“我度空虛年華,一秋又是一辛酸”、“我把陽光擋在山外,我把秋雲留在峽間”。這就是悽怨的神女,一個活鮮鮮的被劉君塑造的神女。無怪乎毛澤東還在問“神女應無恙”呢?你說他寫的多好。
文所有指,劉君為什麼費力這樣做,他就是要以身作則,繼承發揚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要古為今用,他真是做到了“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
開場的玉人合唱到結尾的玉人歌,首尾相應,文美、詞美,使全書的語言完成一個大的美的結局,完成了作者提倡的“中國的詩歌向何處去?只有在古典詩歌和民歌中獲取營養,然後創新才有生命力”。
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對女性的描寫有獨到的筆觸。每個女神被惟妙惟肖地呈現在你面前,使你陶醉,使你浮想聯翩。當你讀到“青絲擁黛眉,蓮腮正初紅,雪乳平胸起,行肢日漸豐”你不會動心嗎?當你讀到黃帝贊武羅山神“立之亭亭如玉樹;行之楚楚如流珠。笑之映麗動顏色;慎之悻悻千情溢”。這動態的白描,何等立體三維。是一種立體之美啊!他寫女媧之美更絕,“天下掉下個靚女,美潔如玉,她是男人的精神,她使世界充滿生意。”這種無形的描寫,你不去浮想聯翩嗎?
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突破了古人的文采自成一家,特別是對鮫人的描寫:
鮫人——人魚,陵魚之屬,又名泉先,曹植《七啟》:“然後采菱華,攫水弄珠蚌戲鮫人。”陸游:“春如淚人空瘦,淚痕紅疤鮫綃透。”都大約依《搜神記》“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度織績其眼能淚成珠”而寫。
而到劉君筆下的鮫人是這樣的:“豐沛乳房兮,春雨陣陣,撩撥青草兮,鬱郁直上。層層羞顏兮,隱隱遁去。藍天撫酥胸兮,甜甜肚臍,秋波流盼兮,海空月鏡。朱口輕啟兮,荷花含珠。”賦下盡其美,還用四言詩云:“肌若雪玉,發若烏雲,雙乳突突,差顏紅潤,屈尾盤坐,洗石滌淨,芙蓉出水,美奐美倫。”這是活鮮鮮地安徒生筆下的海的女兒啊!
總之,《龍》劇中的每個女神被作者寫的各有千秋,個個出神入化,使人讚嘆。
寫女性的如此惟妙,當然是服務於戀情的表述。《龍》劇寫了幾場戀情,有的直白火辣,有的隱晦纏綿,有的如訴如泣,有的浪漫無際;有的單思單戀……
不論哪一類,都被作者演繹的或樹欲靜而風不止;或風動雲涌而波瀾不驚;或娓娓動聽,躍躍欲試,使人心跳。不論怎么寫不論用什麼手法,都使人覺得作者在批判父系社會以來的婚姻制度,提倡一種新的,更符合人類文明發展的與需求的男女愛情觀。作者認為從父系社會沿襲下來的婚姻制度給人類家庭造成了無限的不和諧。從男人戤女人的占有,從男女相互占有,都是一種排它的束縛,直到愛情死亡。愛情本是入類文明的財富,愛是一種犧牲,一種奉獻。只有把愛情置於社會普愛之中才會永不乾涸,只有這樣愛才能永恆,一對情人,只有把兩人的愛情普及到社會,才會真正的享受幸福,享受美,性是愛情的一種表達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因此,人應該放棄占有,而是逐成美的自然協和,因追逐異性而仇殺猜忌,排斥這都是不合愛情的本質,不合美的原則。《龍》劇中的許多愛情故事,只是重複這樣一個主題。
“武羅之戀”中黃帝說:“女人是雲塑水雕,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只有灑灌的份兒,從春到秋,從冬到夏。”武羅說:“天帝的身份把我灌醉,知音勝過讚美,粗俗往往使人麻木,純言真情才如春風送我高飛。”“我不喜歡神的傳統,老把性的占有當做愛的所終;為占有而欺騙,為占有而衝鋒。”黃帝說:“有性不一定有愛,有愛不一定有性,性只是男女間愛的表達,是機緣相生的特定,愛是一種審美,人人在愛中升騰。”
作者用很大的篇章寫武羅之戀,女媧與伏唏之戀,嫦娥與仁羿,大禹與舟姬……凡此種種均說明上述主題。而在第五章第四場,黃帝與素女的對話,就具體地說明,作者的婚姻愛情觀。一部好作品要給人以智慧,新的思想觀念,給人以思考迴旋的餘地。作者在這方面提出的見解確實使我們去思考。在劇中每一個愛情故事裡,你都會感到清新而不俗套。這在物慾橫飛於影視作品的今天,值得提倡的。
《龍》劇從混沌的世界,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一直寫到大禹治水為止,以善惡區分,但作者認真進行了甄別舍取。使一些故事更合乎情理,有的進行了平反。如蚩尤在傳統神話中是惡神,作者用公正的眼光來看蚩尤,他把蚩尤寫成了一個魯莽、率直為主,不屈不撓的英雄。史實上他是南方少數民族所尊重的英雄,是原始領袖之一。他敢於向惡神顓頊挑戰,至死不降。
嫦娥奔月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了。它原於《淮南子·賢明月》“羿請不死藥西王母,姬娥(嫦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而作者用了整整第四章來寫嫦娥奔月,把這個美麗善良的女神,為愛而犧身的女神獻給我們。他把民間對嫦娥的讚美與神話中的貶斥統一起來。因為她奔月是為了到月宮取使羿恢復功力的月精、桂精“我寧可變成醜陋的蟾蜍,我寧願忍著疼痛換張皮,我願天天陪吳剛伐桂,磨破手皮換取羿的功力。”這是何等忘我的偉大愛情,對於奔月的描寫非常爛漫,美不勝收,入神入化,寫出了我國古代就有探月的理念。這是作者上述婚姻戀愛觀的體現。
九頭鳥同樣是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之一。在《太平御覽》卷九二七引《三國典略》“齊後國有九頭鳥見,色赤、似鴨,而九頭皆鳴。”這只是說有九個頭的鳥,壞就壞在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中雲“鬼車,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或雲九首獸為犬齧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此咎。”於是九頭鳥成了不祥之鳥。
作者通過對許多典籍進行研究,對此甄別,其實九頭烏是天上神烏,是炎帝之女——女歧。《楚辭·天問》中有“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後有人說因馱著九子高空飛行,下面仰視為九頭,此乃九頭鳥的來歷,在本書第十章炎帝之子噎嗚為妃正名“妃本是田崑崙之妻”。“那是九風,人稱九頭鳥,是我姐姐女歧,是你炎帝的至寶,戰爭中喪夫失子,她在戰爭中救助幼小。”可戰爭一結束,人們就把她忘掉,常常把她當成鬼鳥,被人圍剿……但她寧受委曲,“不讓一個孤兒被拋棄。”九頭鳥的偉大還在於“九成人說我是壞東西,我憤懣不平,常常傲慢不羈,我本想我行我素,一見到孩子,我心就流出母親的蜜意。”這不能不使我們想起歷史上的許多好人,許多忠義之士,他們為善卻受到責難,為人不齒。但他們卻矢志不移。正是九頭鳥的無私無畏代表歷史代表歷史上很多的好人。神話故事,要為他們講公道,《龍》劇就是要把這段故事顛倒過來。
全書從愛護人類與反人類而展開故事,從而通過阪泉之戰,逐鹿之戰,大禹治水展開故事,最終是愛的力量取得偉大勝利。
在這條主線下,寫了社會生活,也寫了愛情,人類的不幸來自於父系的婚姻制度(前面已經談過)和等級特權的形成。
等級特權制是奴役壓迫剝削欺詐的根源,他們把人按貴賤尊卑劃為各個等級,上等人不僅是權力財富的所有者,而且還是精神的貴族。從原始社會末期直到資本主義都存在著。我們不得不觸動它一下,這裡跳出了民族的圈子,所以作者寫了禹週遊世界,把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國度及國情,民情介紹出來,特別是以胸洞為大小分為等級的穿胸國更可見一斑。
在劇本中提出“和諧”是人類自古提倡的,和諧為人類所喜歡,而討厭特權。和諧是大道之義,雙合雙謙謂之諧,雙斗雙姤謂之逆,背逆圖諧為之義”。在“日中為市”那章節里出現的和諧圖景:“七村八灣鄰里,家家和睦相處,你幫我家大忙,我送你家小禮,禮尚往來尋常事,誠實以待不相欺”。
和諧使社會得到發展,人民安居樂業,但有人反對和諧,和諧的大敵是等級特權。作者在第三章“阪泉之戰中”第十場,通過噎鳴與炎帝的談話告訴人們:“戰爭由不得人,有個怪獸在操縱,它的名字叫特權,爭權奪利會血雨腥風。”
“要想維持永久和平,只有把特權埋於冢。”“特權是公權私用,不斷提高自己直上天穹-—不僅製造等級享受,還把黎民萬般操控。”故特權產生等級,有等級就不可能和諧。
禹是一個仁慈的開明的君主,到禹的時代己由原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他是我國人民心中最崇拜的英雄,他要做一個普通的人,為百姓謀福利。作者選擇禹週遊世界回來與民同樂,而共同驅逐“年”這個怪獸,慶祝平安生活作為本書的結尾,以示禹的平民作風,民之奮進,才能永享太平。
《龍》劇讀到後來,你的心情會越來越輕鬆,愉快,你看到了我們的未來和希望。
讀劉君作品,使人覺得“無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論文·偶記》(清·劉大魁)。而他往往下筆千言,不拘一格述情懷。正如清人黃遵憲《雜感》中寫的“我寫我口,豈能拘牽”和“不名一格,不走一體。要不失乎我之詩”。他就是這樣寫作的。馳騁於劇本,使整個劇本的構思及寫作符合“精鶩八極,心游萬仞。”(晉·陸機《文賦》)。他的寫作不受時空限制而馳騁無邊。一部神話劇顯出作者知識淵博,文筆清新,流暢老練。正如劉勰所指:“意授于思,言授於意,密則無限,疏則千里。”《文心雕龍·神思》《龍》劇的言與意結合得很好,十分優美,正是“吟詠之間,吐珠納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雲之色。”讀他的作品是一種享受。
心得很多,且雜,難於言表,但我堅信《龍》劇會:“事信言文乃能表現於後世。”宋·歐陽修《代人上樞密求先序書》。因為我相信《龍》劇將是一部好的作品。
龍鳳歸來兮,神州永踞
龍鳳歸來兮,民幸常有。

作者簡介:

劉澤僖,在長航電大擔任行政、教學工作.他不得不適應工作的需要、在文史之外,還要研究哲學、經濟學,雖然念念不忘“神話”的寫作,隨時蒐集材料,但總無機會落筆成章。

圖書目錄:

序曲
開場白
第一章 渾沌自娛 1
第二章 開天闢地 3
第三章 龍鳳升霞 4
第一部 伏羲與女媧 6
第四章 刑天伐天 6
第五章 精衛填海 17
第六章 女媧造人 32
第七章 天作之合 58
第八章 採石補天 75
第二部 黃帝 炎帝 蚩尤 97
開 篇 97
第一章 武羅之戀 98
第二章 女歧無合 109
第三章 阪泉之戰 118
第三章:堯舜治政 226
第四章:嫦娥奔月 259
第五章:大禹治水 302
第六章:週遊天下 334 
第七章:九鼎神州 352
結 尾 365
後記 36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