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崮風景區

龍門崮風景區

龍門崮風景區,地處風光秀麗的日照市東港區三莊鎮龍門崮山。該景區,東距日照市區28公里,西距莒縣30公里,南距鎮駐地5公里。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龍門崮自然風光怡人。石人、石雞、龍門石、試心石、情侶石,石石有故事;天洞、仙女洞、望海洞、仙螺洞、文心洞,龍門崮植被茂盛,品種繁多,蘋果、山楂、大棗、柿子、李子、梨等經濟園林遍野,蒼松疊翠,鬱鬱蔥蔥;芙蓉、國槐、柞樹等生態林遍布于山巒溝壑,春華秋實,林茂果香;山下湖光瀲灩,流水潺潺,更增添了龍門崮的秀美與靈氣。

文獻記載

龍門崮風景區龍門崮風景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龍門崮神話傳說和民間典故頗多。據說劉勰年少時因家中貧困,常到龍門崮雞鳴寺中讀書,在文心洞靜心煉文,後著成文學批評巨著《文心雕龍》。龍門崮山頂處一懸峭壁,其頂端有三塊聳立的巨石,形似石門,有一神秘圓洞,就是久負盛名的“龍門”。相傳,很久以前,適逢農曆二月初二,這天上午突然電閃雷鳴,石破天驚,龍門崮懸崖峭壁的三石門徐徐而開,一條巨龍從中騰空而起,這便是東海龍王鰲廣,後來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此情景恰巧被山腳處一牧羊人發現,被龍王點擊成石,而永遠與山相伴。此外還有李半仙墓、鳳凰落垛不落崮、孫悟空學藝、神茶等、遺蹟等50多個,個個美麗動聽,令人遐思。

投資開發

景區由山東榮安集團投資開發,工程一期投資3000萬元。主要開發松、杏、洞等自然資源,結合歷史記載和神話傳說,規劃建設“龍湖”、“梅園”、“竹園”、“桃園”、“松園”等生態景園,建設“雞鳴寺”、“百龍街”、“龍王廟”、“龍鳳塔”等人文主體景觀。同時建設龍湖山莊、草坪廣場、停車場等輔助設施。工程於2004年4月底完工,五一正式對遊人開放。屆時,龍門崮風景區將建設成為一個集登山、觀光、洗浴、垂釣與一體的休息、娛樂、民俗旅遊風景區。

景區傳說

龍門來歷

關於“龍門”的來歷。在崮頂處有一懸崖峭壁,峭壁頂端有三塊並立的巨石,站在山下清晰可辨。巨石形似石門,其內有一神秘圓洞,這便是盛傳已久的“龍門”。
龍門原是兩扇大石門,而現在看到的是三扇:據傳說公元前216年秦始皇第一次東巡路過此地,見龍門崮高山水秀,茂林修竹,好是藏龍臥虎,物華天寶之地。為遣徐福渡海東瀛,尋求長生不老之仙藥,固想趕此靈山填海,架求藥之橋,便揮鞭趕之,確不知此地是龍王鰲廣受命於玉帝恩澤一方臣民而出入的真龍之門。見山穩固未動,秦帝惱羞成怒,舉鞭力劈,只聽“喀嚓”一聲巨響,兩扇石門一被劈為二,另一扇被震去一半,山還是絲毫未動。秦帝感覺不對,想是誤砸了天庭之物,便右手持韁摧轅奮蹄,左手拖鞭率部倉奔東海岸邊。龍王靈感有人襲破龍門東去,急派龍太子率兵直奔琅玡台海邊攔截。秦帝趕到琅玡台,觀海有惡戰之煞相,只見大海巨浪滔天,刀槍劍戟,在海濤中時隱時現,感到眼前必有一場惡戰,也預示在此填海架橋龍王不允,便急忙移師龍鬚島的天盡頭,也就是現在的榮城成山頭。龍王鰲廣及龍太子沒有戰罷秦始皇,至今還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到龍門崮巡察,並行風施雨,思澤十里八鄉的村民。現在看到的三扇石門就是秦始皇鞭誤所扺,山腳下的龍湖也就是鞭尖觸地時劃痕而形成。
很久以前,龍門崮山高林密,怪石林立,山下河水彎彎,流水潺潺,河邊有一依山伴水的小村落,村子裡的人以牧羊、打獵為生。一天,適逢農曆二月初二,風和日麗,晴空萬里,村里一位牧羊人在山中一邊牧羊,一邊唱著牧歌。突然間,晴好的天空開始陰沉起來,緊接著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一聲巨響從山頂傳來,一道金光由石門沖天而出,竟是一條金光閃閃的巨龍,牧羊人驚恐萬狀,拔腿就跑,可怎么也邁不動步,喊也喊不出,慢慢變成了一個石人。第二天,人們看到山頂處多了幾塊豎立的巨石,巨石偏上方平添了一巨大平台,山腰處還有一石人佇立。山頂巨石處乃東海龍王的北門,是龍王出入的必經之路。牧羊人因看到了神界的真身而被點化為石人,民間流傳著“峭壁龍門破天驚,東海龍王騰雲空;可憐山腳牧羊佬,化作石人伴山松”的詩句。因這天是農曆二月初二,也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文解字中稱“崮”為四周陡峭、上端較平的山
日照龍門崮風景區周圍村莊都以“不落崮”命名,如上不落崮、下不落崮、大不落崮、小不落崮等。龍門崮的名稱由來源自“鳳凰落垛不落崮”的民間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天,村子裡的人發現從天空飛來幾隻鳳凰,鳳凰在崮上空轉來轉去就是沒能找到落腳的地方,最後鳳凰只好落在了崮周圍的兩座小山上休息。村子裡的人感到納悶,崮的上面平整,為什麼鳳凰非要落到別的小山上去呢後來,所有從這兒經過的鳳凰從沒有落在崮頂上。於是,村民求教於在山裡修道的一位智者。智者講了一個故事:傳說有一年,玉皇大帝設宴為王母娘娘祝壽,邀請四海龍王及諸神參加,東海龍王因海界與北海龍王挑起事端,在壽宴上大打出手,玉帝大為惱火,於是將東海龍王貶罰至龍門崮下湖中思過99天。民間流傳“天山一天、人間十年”。思過期間,東海龍王思念妻兒家人,每天到固頂眺望東海,龍王到崮頂必經的一處山門後人稱其為“龍門”。此後村民都知曉了智者講的故事:“此崮龍門上,崮為門梁框,龍鳳雖呈祥,鳳不壓龍王”。“鳳凰落垛不落崮”的緣由源於此民間傳說至今。

齊天大聖

後來,齊天大聖孫悟空學藝歸來途中經東海,聽說“鳳凰落垛不落崮”的說法不以為然。為驗證傳說真偽,於是他施展法術變做一隻鳳凰,直奔龍門崮而來,在崮頂上空,他盤鏇著多次想俯衝到崮台上,都被東海龍王使了法術,沒有成功。孫悟空惱羞成怒,現回原形,從耳朵中掏出金箍棒直衝崮頂平台打去。金箍棒正好從空中打向巨石,整個龍門崮被孫悟空壓進地下很多。據傳說,如今的龍門崮比以前矮了許多,崮頂平台巨石中心的大凹就是當年被金箍棒撞擊留下的印跡。此崮經孫悟空這么一折騰,更加印證了“鳳凰落垛不落崮”的傳說。有詩為證:“一聲巨響龍門出,鳳凰落垛不落崮。悟空逞能惱成怒,千秋揚名龍門崮。”龍門崮的美名便由此流傳至今。

景區優勢

龍門崮風景區龍門崮風景區
龍門崮風景區由山東榮安集團投資開發,總面積15.8平方公里,境內有1湖、2山、3潭、4頂、5峰、6池、72洞、1箇中心、3個峽谷,100多個景點。縱觀景區,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奇、秀、險、怪、幽、曠六大特色共存,來到這裡仿若天上人間,多姿多彩。龍門崮自然風光怡人,石人、石雞、龍門石、試心石、情侶石,石石有故事;王母洞、仙女洞、望海洞、仙螺洞、文心洞,洞洞皆傳說。龍門崮植被茂盛,品種繁多,蒼松疊翠,林茂果香;山下湖光瀲灩,龍門崮風景區將建成為一個集登山、觀光、洗浴、垂釣於一體的休閒、娛樂、民俗旅遊風景區。

旅遊路線

入口服務區

百樹街接下來,就到了百樹街,之所以稱它為百樹街,一是樹多,二是樹多有百年歷史了。大樹、小樹鬱鬱蔥蔥,相映成趣。
日照最大的立體三維瀑布在這旁邊有一幅彩繪的立體瀑布,它完全由人工畫制而成,長約100餘米,是日照乃至全省第一個彩繪立體風景圖,形象逼真,效果清晰。在這條瀑布上,遊客可在固定拍攝點合影留念,猶如真正置身瀑布之中,回味無窮。
漂流廣場漂流自運營以來,得到了很好的口碑,有興趣的遊客可以體驗一下。漂流總長度近500米,漂流時間不限,在始點出發,它會把你直接帶入浴秀湖中。既可以體驗漂流的驚險刺激,也可以載划艇在湖中暢劃,回味無窮,有日照第一漂之稱。

龍湖水遊覽

九龍橋九龍橋橫臥在人魚潭和浴秀湖之上,是景區唯一的行車線路,橋頭八龍為何此橋之所以稱之為九龍橋呢,是因為此橋橋本身就是一條臥波長龍,故曰九龍;再有每一個炎黃子孫都為龍的傳人,亦曰九龍;三者,龍門崮景區就是以龍文化為主體的一個風景區所以說景區也是一條龍,更可稱之為九龍,故九龍橋由此得名。
龍湖是由原來的塘壩改造而成,蓄水量約20萬立方米,在上游建成的九龍橋宏跨湖面,是連線景區的唯一通道。湖的底部用石頭鋪砌,壩頂鋪設出水管口30餘個,雨季時節水面上漲,湖水從管道噴涌而出,形成一道“龍湖瀑布”,是龍門崮景區的一大魅力景觀;晴天麗日,湖水清澈見底,龍門崮倒影湖中,與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融為一體、相映成趣,令遊人心曠神怡。遊客在龍湖水上遊覽區“靜”可欣賞湖光山色:“動”可參與其中的划船、水上腳踏車等遊樂項目;亦可湖邊垂釣,動靜結合、其樂無窮。在這裡你可以體驗皮划艇、水上球、腳踏船等娛樂項目。

滑索項目

滑索:也稱“速滑”、“速降”、“空中飛人”等.最早用於高山自救和軍事突擊行動.後演化為遊樂項目,是一項具有挑戰性、刺激性和娛樂性的現代化體育遊樂項目。可跨越草地、湖泊、河流、峽谷,藉助高差從高處以較高的速度向下滑行。使遊客在有驚無險的快樂中感受刺激和滿足。

龍湖山莊度假區

別墅區的平面布局尤為精妙,兩側環抱人魚潭,依山傍水,私家花園採取開放與半開放靈活組合,充分兼顧了共享性與私密性,社區入口與公共景觀共享空間,山景、湖景、房景……景景交融。請看東面,在浴秀湖北畔是的威尼斯小鎮,這是仿造深圳華僑城建造的西式水上娛樂度假小鎮。再往北看,是我們的民俗度假小院,這是純田園風味的農家院,在這裡休閒度假,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農家生活的享受,親身體驗農家活,親自動手做農家菜,其樂無窮。

三多苑酒店

它是按照準三星級設計標準規劃,是一家集餐飲、購物、休閒於一體的旅遊涉外酒店。酒店整體採用純天然環保竹木材料,借鑑傳統建築結構技巧,外觀恢弘大氣,內飾舒適溫馨,環境清靜優雅,是您旅途休憩、品酒觀竹、放鬆身心、暢享野味的理想之所。酒店設有玉竹軒、鳳竹軒、文竹軒、蕭竹軒、雲竹軒、水竹軒、詠竹軒、墨竹軒、紫竹軒、翠竹軒、青竹軒、賞竹軒、品竹軒共13個餐廳,可同時容納上百人就餐,餐廳內部舒心典雅,文化氛圍濃厚;酒店始終遵循“賓至如歸、熱情周到”的工作方針,努力為遊客提供全面、細緻、貼心的就餐服務,滿足廣大遊客個性化的服務需求;酒店菜品風味獨特,堅持大眾口味與特色菜品的共同發展,相得益彰,龍門庫魚、特色炒雞、風味野菜、炒山雞蛋、農家鮮豆腐及龍門全羊深受廣大食客的一致好評,“游在龍門崮,吃在三多苑”的旅遊文化得到不斷弘揚。

神龍廣場遊覽區

牌坊牌坊上面的“龍門崮風景區”六個大字是山東省原副省長王玉璽先生題寫的。四個石柱上刻有魚、貝、海龜等海生物,恰似一個“海底世界”。柱子上方鐫刻著許多民間傳說,講述著民間許多關於大海及海中龍王的神奇故事,駐足其前讓你感覺到了海的意境、仿佛進入了傳說中的神龍之門,感受龍宮之旅。

九龍壁

龍門崮風景區龍門崮風景區
邁過牌坊就是神龍廣場。到龍有許多故事,中國常被比作一條巨龍,中國人也常稱自己是龍的傳人,這自然與遠古時代的氏族圖騰崇拜有關。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有兩個並存的崇拜形象----龍和鳳。在古代,黃河中游以西的夏氏族發展壯大建立起夏王朝,以龍蛇為圖騰;黃河以東的商氏族以鳳鳥為圖騰,他們是當時黃河流域最為強大的兩個氏族,兩個氏族的圖騰龍和鳳就成為中華民族傳統中最高的象徵物。在後來的漫長歲月發展中,龍常被比擬為皇帝,鳳則常被比擬為皇后。龍也是在民間護佑百姓的吉祥物,龍可以飛天入海、噴雲吐霧,亦可呼風喚雨,護佑百姓,在民間倍受百姓所推崇。現在大家站在神龍廣場上所看到的是便是神態各異的九條龍組成的“九龍壁”。
神龍、飛龍大家看到眼前的神龍和飛龍了嗎,這也是有傳說的,孫悟空大鬧龍門崮以後與東海龍王敖廣結仇,為了防止孫悟空再次來鬧,敖廣便派了自己的兩位親信神龍和飛龍守護在山前,以防孫悟空來鬧時,可以及時報信,以便龍王施法。果真有一天,悟空再次從龍門崮上面經過,神龍、飛龍發現後,趕快告知龍王,誰知他們哪有悟空快啊,悟空一個跟頭翻進龍宮,敖廣驚恐,以為悟空來鬧,誰知悟空說道:“老龍王,冒昧打擾,並非鬧事,老孫心情不好,想與你喝幾杯茶,聊聊天”,龍王半信半疑讓侍從準備茶水。聊過之後之後得知,五行山被救後,初隨唐僧,打殺了幾個毛賊,被唐僧嘮嘮叨叨沒完沒了,一氣之下便跑了,卻沒回花果山,一筋斗雲,來到龍宮。二人閒聊時,悟空在敖廣宮中看到了《圯橋進履》的畫,敖廣藉機和他說了漢世張良圯橋三進履的故事,勸他不可圖自在,誤了前程,龍王不愧是良師益友,借古喻今,一番話說得孫悟空回心轉意,效果勝過唐僧十倍。之後悟空和龍王冰釋前嫌,成了最好的朋友,才有了“山枯松澗火雲洞戰紅孩兒,黑水河斗鼉龍,車遲國與虎力大仙賭輸贏,獅駝城師徒被捉,朱紫國為國王診病,鳳仙郡為民求雨,金平府元夜觀燈”等故事,全是靠著龍王的幫助才過關的。
下一李姓農夫,面如窩瓜,即黑又矮,眾鄰謂之木疙瘩。妻龔氏貌仙聰慧,憾三十餘懷未開。他日,夫崮下耕種,正陽時龔送飯與畦。食罷,妻助施谷,夫不允,樹蔭小憩。困之,眯夢有黑壯少,著烏盔掛甲,健臂挽奴膀內,心感快慰;悅之。兩載又余月,烏雲雷電日,天地灰,雨磅礴,龔產一黑娃。見著鱗片,首長雙茸。孳尾,貌似蠑螈,眨時近丈余;疙瘩視為異物,心難氣沖,擲利刃,斷尾大半,娃痛吟,疼騰屋外,煉居崮上藏龍洞。夜返食母乳,不日長成黑龍,每夜待哺,父逐之,黑龍嘆,身非人形同類,便致母三躬,淚別。駕雲霧飄騰而起,奔北斗方去。遇一大江有作孽白龍,除罷,安守江邊施恩眾鄰。後曰:此江為黑龍江。
放生池、長壽橋遊客朋友們,這就是我們放生池,放生池上的小橋就是長壽橋。放生池顧名思義是放生,佛門中有這樣一句話:放一次生,積一次德,它是一個葫蘆狀,“葫蘆”的諧音是“福祿”,說的就是大家只要有好生之德,就會多福多祿,健康長壽,故放生池上的小橋得名長壽橋。

雞鳴寺遊覽區

雞鳴寺走出神龍廣場,沿台階上行100餘米便是雞鳴寺。“雞鳴寺”原名“龍門寺”,始建於東晉末年,公元406年,距今約1600餘年。“雞鳴寺”與劉勰有歷史淵源。劉勰少時勤奮好學,但家境貧寒,買不起燈油,每天雞叫便到龍門寺借光讀書,學業長進、博通經論,為以後撰寫出中國第一部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巨著《文心雕龍》奠定了基礎。後人為紀念劉勰聞雞讀書,將寺廟更名為“雞鳴寺”。雞鳴寺的建築群,按佛教殿堂模式,依據中軸貫穿的方式建造,展現了幾千年來人類所創造的絢麗多彩的佛教文化藝術。雞鳴寺由山門、天王園、大雄寶殿、三公殿四部分組成,其建築全部用獨特的石材建成,把精良的花崗石雕藝術及深厚的文化底蘊融為一體,展現了現代人的智慧和力量,再現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史。
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居須彌山腰北,水晶為地,手持寶傘,教我們多聽。讀書是成就根本的學問,行萬里路就是今天講的觀光、旅遊、考察,到處去看看。看到別人的優點,採納,別人的缺點,我們改進。我們若能“舍人之短、取人之長”,來建造自己的社會,為國家出力獻策,那么在這個世界上,將是最完美的國家。四大天王手上都拿著道具,這些道具也是表法。東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樂器,代表凡是做事情不可以操之過急。就像彈琴一樣,琴的弦鬆了,彈不了,緊了,就斷了。

龍鳳塔觀光區

龍鳳塔”就在眼前。此塔建在崮頂平台上,塔高23米,六角七層,每層塔脊半雕龍半雕鳳,層層塔體浮雕“龍鳳致喜、龍鳳相戀、龍鳳呈祥、龍鳳相戲”。塔頂雕刻龍鳳同心圖。此塔為吉祥建築,成為情侶們定情喜慶的吉祥體,“情人摸一摸,龍鳳胎兒落”,意思是摸過龍鳳塔能生龍鳳胎。
相傳龍王派夜叉來守護龍門,夜叉們離家太遠,思鄉之情日漸濃厚。既能觀看日出東海的壯觀景象,又能開闊胸懷,怡情壯志。由於該峰形似龍角,故名為“龍角峰”。
萬仙洞龍鳳塔的腳下,有一個巨大的石洞,傳說它叫萬仙洞,它的由來也非常的神奇,傳說很久以前,這裡是途徑東海的必經之路,每次眾仙去東海遊玩,途中都會在此休息。有一天,太上老君途徑於此,與幾位神仙閒談,自詡此洞可稱萬仙洞也,從此,此名便流傳下來,他的另一個名字也叫聚仙洞,洞內有一口井,相傳,一牧羊老漢在洞中休息,彎腰飲水時,將菸斗掉入井中,因為那個菸斗是老漢家中相傳之物,刻有先輩名字,丟失後,老漢非常失落,心情久不能平靜。不久,老漢在鎮上集市上閒轉時,發現了他丟的那個菸斗,老漢問,此菸斗從何得來,那人說是從海中拾得。於是,便知此井通海。
九龍天池龍鳳塔北20餘米處是“九龍天池”,為人工建造,池中塑有九條龍,池水由雨水儲積而成。

原生態觀光區

龍門崮風景區龍門崮風景區
板栗園此路為下山的另一條捷徑,走此路便可感受,純生態的山林感覺。成片的板栗園,千奇在我們的山上有物種百餘種,其中這成片的板栗就是我們的板栗園,到了六七月份香飄十里,醉人心脾,秋季採摘,便成了我們景區的一大特色。千奇百怪的石頭,似人、似樹、似物。
龍門深潭從上俯瞰便可清晰見一水庫,取名“龍門深潭”,此潭水為,泉水和雨水匯集而成,潭水清澈見底,跟這片生態山林融為一體,山、林、水連為一體,靈氣十足。
九拐十八彎在半山腰處,便可見景區盤山公路,此路名為“九拐十八彎”,在下山疲憊時,便可乘車下山。

其他風景區

日照龍門崮風景區還有“仙女洞”、“八戒洞”、“三星斜月洞”、“天洞”、“朝陽洞”、“仙螺洞”等大小洞72個,洞洞有傳說;石雞、情侶石、試心石凳,石石有故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