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都街道[山東省諸城市]

龍都街道[山東省諸城市]
龍都街道[山東省諸城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東省諸城市龍都街道位於諸城市區西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

(圖)龍都街道龍都街道

山東省諸城市龍都街道位於諸城市區西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面積110平方公里,轄86個行政村(社區),36852戶,人口11.6萬,耕地面積7.0萬畝。2006年全街道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2.5億元,同比增長22%;地方財政收入3482萬元,同比增長53%;工業實現銷售收入90億元,利稅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和34%;第三產業增加值達7.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44元。連續兩屆被評為“中國千強鎮”。

經濟發展

(圖)龍都街道龍都街道--矽灰石

龍都街道200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億元,招商引資52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2.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5億元,財政稅收1360萬元,一般預算收入5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00元。

龍都街道積極採取項目招商、以商招商的辦法和措施,千方百計引進域外企業和資金,切實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引進規模企業2戶。矽灰石深加工產業不斷壯大,有利地促進了全龍都街道鄉工業的發展,全口徑工業總產值已達到8.1億元。

工業發展

街道工業經濟優勢凸顯,形成了以機械、鑄造、陶瓷服裝、針織、食品為主導產業的工業體系。創出了昊寶西服、諸龍鋼圈、山水東嶽水泥等30多個省和全國知名品牌,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8000萬美元。城市服務業保持了健康迅猛的發展勢頭,商貿流通、休閒娛樂、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日趨活躍繁榮。

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市場4個,其中龍海水產城是江北最大的水產品交易“陸地碼頭”;龍都建材城是濰坊地區面積最大的載體市場。強化城市管理職能,加大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鎮村面貌日新月異。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不斷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了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有線電視,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教育、文化、衛生、人口與計畫生育、社會治安、就業與再就業、社會保障建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街道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穩定和諧的良好局面。

農業經濟

(圖)龍都街道龍都街道--樹莓

龍都街道發展萬壽菊3000畝,麥復菜1000畝,樹莓400畝,其它經濟作物10000 畝,新建樹莓小區2個(北甸子、周家溝),五味子藥材小區1個(周家溝),新建村外養殖小區1個(阿山溝村養豬小區),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6.9萬頭,1.4萬頭,2.1萬隻,125萬隻。龍都街道共建立各種專業合作組織7個,充分發揮了專業合作組織的帶動作用,提升了農業專業化水平和農民組織化程度。龍都街道常規造林完成2038畝,村屯綠化共栽植各種風景樹9416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經全面啟動,轉制面積7900畝。龍都街道培訓新型農民250人,舉辦專業培訓班5期,培訓人員600人次,發放資料5000多份。龍都街道2007年爭取農機具補貼資金9萬元,新建沼氣池115個。

勞務經濟

龍都街道積極加強外出務工人員的技術技能培訓,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加強勞務輸出的管理與服務,積極尋求就業渠道,對外輸出務工人員,全龍都街道外出務工人數達到5500人以上,創收5000萬元以上。

旅遊資源

(圖)龍都街道“三農”博覽園

龍都街道旅遊業發展迅速,諸城市“三農”博覽園和諸城市中國小生實踐基地坐落在賈悅村姜張公路東西兩側,它具有參觀、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體系,成為諸城市新的旅遊景點。諸城三農博覽園座落於山東省諸城市龍都街道南部,新阜公路交匯口北側,與高速公路咫尺相隔,距賈悅15公里,距諸城市區75公里,交通便捷,驅車即至,地理區位優越,生態和諧。

諸城三農博覽園是以“三農”這主體,以文化為靈魂,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旅遊區,是全中國農業旅遊示範點,AA級旅遊景區,正式通過國際標準科技、環保認證。山東省政府命名為現代農業園區,諸城市中國小生農業實踐基地,被譽為收藏中心,展覽中心、教育中心,生態景觀與展館共榮的第一園。園區始建於1997年,主題鮮明,布局科學合理,具胡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園區規劃5000畝,已開發1000畝,其中核心功能區600畝,建築面積28000平方米。自2005年5月初園區對外開放以來,每天車輛不斷,遊人如織,已成為諸城市龍都街道參觀瀏覽的熱點。

特色產業

(圖)龍都街道龍都街道

諸城市是全中國最大的蔬菜種子生產基地,該市龍都街道是久負盛名的中國蔬菜種子之鄉。

諸城市蔬菜種子種植面積達20萬畝,擁有8個品類近百個品種,年產良種2000萬公斤。龍都街道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面向市場,加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農業的綜合開發,並不斷引進新技術,開發新品種,實施專業化生產,使蔬菜種子生產步入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軌道,形成了產銷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的產業化發展格局。龍都街道的“北方蔬菜種子批發市場”,已經成為全中國重要的蔬菜種子集散地。蔬菜種子銷往中國各省、市、自治區,並遠銷韓國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成為諸城市對外開放的橋樑和紐帶。

社會事業

(圖)龍都街道龍都街道--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龍都街道進一步完善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了最低生活保障人群應保盡保。鄉共有450戶828人納入農村低保,2007年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8.4萬元,發放救災救濟款35萬元,為困難戶建房11所,並對鄉敬老院的房屋進行了維修,更換了部分設施,使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證。

計生工作:龍都街道人口出生率4.11%,人口自然增長率-0.17‰,計畫生育率100%。

信訪工作:龍都街道完善了信訪工作體系,建立了鄉村兩級包保責任機制,對新老信訪戶實行專人管理、專人負責。先後組織鄉村幹部開展了三次不穩定因素的排查活動,在排查工程中,做到了逐戶排查、不留死角,對排查出的問題安排專人進行調處。

社會治安:龍都街道強化社會綜合治理工作,積極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結合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相繼在各村建立了法律服務中心戶、治安中心戶和綜治中心戶。龍都街道對鄉村幹部、部分民眾進行了培訓,逐步加大了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集中開展二次以六合彩為主的專項整治活動,通過一系列工作的開展,刑事治安案件的發案率明顯下降,社會治安明顯好轉。

(圖)龍都街道龍都街道--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龍都街道中心幼稚園是龍都街道鄉唯一的一所幼稚園。地處諸城河西的一所農村國小院內,以前設備和條件比較落後。幼稚園在上級領導的厚愛中,尤其是2006年得到市級領導的重點投入,也在幼稚園的共同努力下,日趨完善。如今已經是深受家長信賴、幼兒喜愛的幼稚園。幼稚園於2006年建成,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使用面積500平方米。有5個教學班,2個大班,2箇中班,1個小班,共有205名幼兒,8名幼兒教師,6人幼師專業畢業,其中4人大專以上學歷畢業,1名保育員。上級和學校投資22萬修整幼稚園,現在每個教室已都重新改建,更新了門窗,維修了防蓋,粉刷了牆壁,鋪上了地面,還裝修了幼兒專用的多功能教室,又增添了電化教學設備。室外的場地還鋪蓋了彩磚,院內新購置了幾組大型玩具供孩子們嬉戲、玩耍。

義務教育:諸城市龍都街道九年一貫制學校位於美麗富饒的龍都西岸,2005年11月將原龍都街道初級中學和龍都街道中心國小合併,現為一校兩址,其中西校區占地面積163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300.00平方米,操場面積8000.00平方米;東校區占地面積225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670.00平方米,操場面積8800.00平方米。共有教學班28個,學生1300餘人,教職工99名,中學高級教師14人,國小高級教師32人,榮獲國家級優秀教師2人,省農村遠程教育資源優秀教師3人,市、縣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優秀班主任26人。學校是諸城市綠色網咖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市支教先進單位,省農村遠程教育示範學校。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完善,設備先進,現設有理化生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衛生室、藝術室、微機室、學生體質測試室、最先進的雙向視頻多媒體教室等。使農村學生同樣享受到最優質的教育,學校成為龍都街道的希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