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殿

龍虎殿

龍虎殿高踞於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江西上饒三清山天門峰東側海拔1568米的龍首山上。為文王后天八卦“震”位布局建置。建於明朝天順丁丑(1457)年。 因殿前左右兩側利用天然山岩浮雕有青龍、白虎造像,造型生動逼真,故名龍虎殿。

基本信息

景點介紹

龍虎殿又叫山門殿,為元代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柱子粗壯高大帶卷剎,翼角飛挑,四架椽分心用三柱,梁架四角置抹角角架於第二層開口枋上,承托平梁與老角梁後尾,使殿堂空間增大,手法獨特,謂之“懸樑吊柱法”。殿頂布黃綠藍三色琉璃瓦與青灰色脊瓦相間。檐下是兩尊具有元代風格的彩塑:東青龍西白虎,它們是道教中的守護神,既保護寺院,又教導人們皈依道教。面部圓潤,劍眉怒目,鼻翼擴張,手握兵器,兩手撐開,魁梧剛健,高達5米有餘,威武、森嚴。他們氣貫全身,橫眉立目飄帶飛揚,威風凜凜氣勢非凡,一左一右,守護著道家神聖的門戶,使人望而生畏。

景點布局

龍虎殿是永樂宮原有的宮門,門上掛“無極之門”豎匾,書體雄健,筆力遒勁,是我們永樂宮內唯一一塊保持最完整的元代原木版匾,據匾額上的題記考證,它是我國元代書法家元正奉大夫參知政事樞密前使商挺所書,是非常難得的藝術珍品。門枕石上雕刻的石獅和台基壓欄石上角獸,姿態生動,形態各異,刀法雄渾有力,是石雕藝術中的佳作。

景點特色

龍虎殿龍虎殿

龍虎殿中現在有80平方公尺的壁畫,繪製於1129年,在沒有佑護之前,被當地居民刷了一層泥,當做臨時住所,在59年搬遷時發現後被精心揭取,原有壁畫重見天日,壁畫內容為鬥神和當差諸神。後檐牆東段畫的是神荼、白臉、喜相,在上位;西段畫的是鬱壘、戲臉、怒相,在下位。在他們的對面牆壁上,畫的應該是當地各級山川神、地方神及其兵馬。東山牆是四個地位很低的神祗形象,應該是值班的驛使,傳達命令或送錢的官吏。西山牆有城隍、土地等形象,是所謂地方官員。看來,仙界也並不平靜,須用矛仗劍的鬥神把守才能確保諸位大神安全啊! 這座殿堂的壁畫,雖然殘缺不全,後代補修重疊,看上去比較凌亂,但從天丁力士的用筆著色上,仍能看出是名家的手筆。值得注意的是,無極門是後明間踏道縮在台基裡面,搭上木板,可當作戲台,一物兩用,實用罕見之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